1,第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本章学习目的,1、学习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 产量和价格的关系 2、运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2,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 第三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主要内容,3,第一节 总需求(AD),The Aggregate Demand,一、总需求函数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二、IS曲线与LM曲线移动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4,总需求的含义,总需求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时所愿意且能够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用AD代表总需求,有: AD=C+I+G+NX,5,总需求和单个商品需求的区别,总需求属宏观经济范畴,而单个商品需求属微观经济范畴; 总需求受价格总水平的影响,而单个商品需求曲线更受相对价格的影响; 总需求是指支出,单个商品需求是指商品数量; 总需求曲线和单个商品需求曲线都受价格影响,但对前者的解释要引入利息率的作用,而对后者的解释则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6,AD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P与y的依存关系 AD曲线:在P-y坐标中,同时满足I=S和L=M的P与y组合点的轨迹一、总需求函数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7,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将LM表达式代入IS表达式,得到,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总需求函数同时涉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即可以从IS-LM模型推导出来。
一)总需求函数以两部门经济为例,8,可见,y与P之间存在负向关系在Py平面中,AD曲线向右下方倾斜9,10,总需求函数的数据实例(两部门经济) IS方程: I = S, LM方程:m=L1(y)+L2(r) 设: S=-1000+0.5y I(r)=2500-240r L=0.5y-260r m=M/P=1000/P 由均衡方程并整理得: y7000-480r y=2m +520r =2000/P +520r 求y得: y=3640+960/P 此即总需求函数,显然总需求y与物价水平P负相关,即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11,,1.AD曲线的推导(凯恩斯模型),,AE2,,,,,AD,P1,P2,Y1,Y2,,E2,,(二)总需求曲线的推导,12,,2.曲线的推导(IS-LM模型),,,LM2,,,,,AD,P1,P2,E2,Y1,Y2,,13,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P L利率投资 AD (凯恩斯利率效应) P名义收入TC AD (庇古的财富效应) P使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相比变得昂贵,使进口增加和出口下降NX AD (蒙德尔弗莱明汇率效应),14,AD曲线的水平移动 如果价格水平不变,由其他原因导致总产出水平的变化,可以看作是AD曲线在坐标内的水平移动 AD曲线水平移动的主要原因是政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AD曲线的旋转移动 AD曲线的旋转移动涉及AD曲线的斜率,二、IS曲线与LM曲线移动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15,,,Y1,,IS1,,,AD,AD1,P1,Y2,,(一) IS曲线移动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16,,,,,,,,,P1,,Y1,Y2,(二)LM曲线移动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17,AD曲线移动小结,,,,,,,变化,AD曲线,变化,AD曲线,右 移,左 移,自发投资,政府支出,政府税收,名义货币,自发投资,政府支出,政府税收,名义货币,18,改革、预期调整与总需求变动,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1994年政府推出了一个整体性改革方案,其中包括对高等教育、住房、卫生医疗等部门传统福利分配体制进行改革。
这些改革措施对人们未来预期和当前经济行为产生了影响随着改革措施实施,人们预期未来在房租、看病和小孩教育上要花费更多支出,使得他们会增加储蓄,减少当前消费另外,国企改革深化和下岗失业风险上升,在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条件下,也会加强人们储蓄心态抑制消费用总需求曲线概念表达:其他情况相同时,体制转型因素可能会使总需求曲线左移 总需求受抑制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需要依具体情势而定如果经济处于过热时期,总需求的收缩会对控制宏观经济通货膨胀压力产生积极影响然而,由于经济深层结构问题的积累,我国宏观经济到1997年出现了总需求不足的通货紧缩问题一些经济学家相信,上述预期变动因素可能是引发或加剧通货紧缩的因素之一 资料来源:卢锋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P488,19,第二节 总供给(AD),The Aggregate Supply,一、总供给及其函数 二、宏观生产函数 三、劳动市场均衡 四、总供给曲线的推导,20,一、总供给及其函数,总供给是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总产出),它描述了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所生产的产量 基本资源: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 AS函数:表示总产出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
AS曲线:描述上述关系的曲线称为AS曲线,即经济社会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量P 实际工资劳动市场最终就业量产出水平,21,二、宏观生产函数,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技术水平之下,不同数量的生产要素组合与它们所生产的最大产出量之间的关系 N:就业量,K资本长期与短期 长期指所有生产要素数量可以改变的情况 短期指除了可变要素外,其他生产要素(如资本存量)均不变的情况22,,短期宏观生产函数,表明:一定技术水平和资本存量下,产出取决于就业量 总产出随着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就业量增加,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是递减的N0,N,y,y0,,,,23,劳动需求量是实际工资率的函数 W货币工资率(名义工资率) P价格水平 W/P实际工资率 即边际生产力=边际收益,三、劳动市场均衡,(一)劳动需求函数,劳动需求Nd是实际工资率的减函数,实际工资率W/P低,劳动需求大,反之小24,劳动供给也是实际工资率的函数,,,,,,,,N1,N2,(二)劳动供给函数,劳动供给NS是实际工资率的增函数,实际工资率W/P高,劳动供给大,反之小25,,均衡就业量,均衡工资率,,,,,,N0,,NS,ND,(三)劳动市场均衡完全竞争市场,劳动的总就业量取决于劳动的供求均衡。
26,,货币工资率曲线:是表示实际工资率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0,P,P1,P0,WO,W1,W0/P0,W/P,,,,,,W0/P1,W1/P0,1、名义工资不变时,价格水平下降,实际工资率W/P上升,反之,下降 2、价格水平不变,名义工资上升,实际工资率W/P上升,反之,下降四)货币工资曲线,27,劳动市场: 生产函数: 货币工资:W=(W/P)P 古典认为货币工资在长期和短期都可以自由波动 前提条件是:价格水平变动不会引起总产量变化,当价格水平变化时名义工资会相应变化(PNdW NS)四、总供给曲线的推导,(一)古典的总供给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28,,,,,,,,,,,,,,P,P1,P2,W1,W/P,W/P,Ns,Nd,N,y=F(N),y1,y2,AS,(1),(4),(3),(2),,古典AS曲线,货币工资具有充分弹性,劳动市场永远充分就业长期总供给曲线推导,,W2,,,,,,,29,结论:在古典或长期总供给曲线中,随着市场物价水平的提高,劳动的供求量始终保持在充分就业水平不变,从长期看,国民收入不会随物价水平的提高而上升,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W,W2,W1,N1,Nd2,NS2,NS1,Nd1,,,,,P,P2,P1,,ASC,y,0,E1,E2,30,为什么LAS是垂直的?,在短期当物价上升名义货币工资上升或不变时工人会认为实际工资上升或不变就业增加或至少不变产出增加或至少不变这种被称为“货币幻觉”。
在长期名义工资会对劳动供求关系作出应有的调整,工人们会消除“货币幻觉”,劳动供给可被假定为实际工资的函数31,(凯恩斯的价格观)价格和货币工资具有刚性(主要是向下调整的刚性) AS曲线呈水平线 资源闲置极端显著,,,E0,E1,AD0,AD1,,,萧条状态,,AD2,(二)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32,对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水平的解释,凯恩斯主义的AS曲线之所以是一条水平线:是当失业严重时,企业可以在现行工资水平下得到所需要的任何数量的劳动力当仅仅把工资作为生产成本时,这就意味着生产成本不会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从而价格水平也就不会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因此,在未达到充分就业水平之前:在既有的价格水平P上,经济社会能提供任何水平的y而一旦达到充分就业状态,社会就没有多余的生产能力,表现为产出不再增加而只会出现价格上涨33,,,,,,,,,,,,,,,,P,P1,W1,W/P,W/P0,Ns,Nd,N,y=F(N),y1,AS,(1),(4),(3),(2),,凯恩斯主义 的AS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推导,货币幻觉 资源闲置,,,W0,,P0,N0= NF,A,B,34,劳动市场: 生产函数:,(三)斜率为正的总供给曲线(常规的总供给曲线),前提条件是:在短期内,价格水平变动会引起总产量变化,当价格水平变化时名义工资不会降低但可以提高(受劳动合同的制约)。
35,,,,,,,,,,,,,,,,,,,P,P1,P2,W,W/P,W/P1,W/P2,Ns,Nd,N,y=F(N),y1,y2,AS,(1),(4),(3),(2),,,,失业,斜率为正 的AS曲线,,常规总供给曲线推导,货币工资 向下刚性 向上伸缩,,,,,,36,,1)资源大量闲置状态,y上升但P不变; 2)常规状态; 3)充分就业状态,P上升不能导致y上升AS,严重的萧条状态,(四)综合意义上的总供给曲线,,P2,P1,,37,第三节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一、古典的AD-AS模型 二、凯恩斯的AD-AS模型 三、总需求曲线变动对均衡点的影响 四、总供给曲线变动对均衡点的影响,38,,AD-AS模型的均衡,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充分就业(Nd=Ns)和价格稳定y*yf时,表明政策调整的必要性货币市场 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39,,总需求的增加或减少,只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升或下降,而国民收入水平始终不变 结论: 整个社会资源达到极限,生产能力利用完毕,通过增加总需求只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升P,y,,,,AS,AD0,AD1,yf,,AD2,P0,,,P1,P2,,一、古典的AD-AS模型,40,,总需求的增加或减少,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或减少较快,但价格水平不变;充分就业之后,只会影响价格,产出不变。
结论:整个社会资源严重过剩,达到充分就业之前,增加总需求是可取的;在达到充分就业之后,总需求价格增加只会使价格上升P,y,,,,AS,AD0,AD1,,y0,,y1,,AD2,,y2,P0,二、凯恩斯的AD-AS模型,,41,,,,,O,P,y,,AD,AS,E,P0,y0,,,,,,三、总需求曲线变动对均衡点的影响,(一)极端凯恩斯情形下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只能增加产量,不改变价格水平二)极端古典情形下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只能改变价格,不改变产出水平三)综合供给曲线下的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中间阶段,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既价格,也改变产出42,,(二)AS曲线的移动效应 假定总供给增加,总需求在AD1位置,则价格下降,收入增加;若在AD位置,则意味着生产能力过剩,总供给增加对均衡价格和数量影响小O,P,y,,AD1,AS,,,AD,AS1,四、总供给曲线变动对均衡点的影响,(一)AS曲线发生移动的原因 1.自然和人为的灾祸; 2.技术变动; 3.进出口价格的变化; 4.对风险的感知或承担风险意愿的变化; 5.工资率的变化43,对付通货膨胀的政策比较,抑制总需求 P,Y ,刺激总供给 P,Y ,,,P,y,,,AS,AD0,,y0,,AD1,,y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