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从意象入手心理能量本身是我们难于触及的,我们能触及的是言语、意象、行为等所以我们做心理治疗,只能从言语、意象、行为等入手意象对话技术就选择从意象入手,通过调节和改变意象来改变人的心理和性格意象不仅仅是反映人的心理能量的状态,意象本身就是心理能量的载体,本身就携带着心理能量一个心理的冲突或者一个情结,以一个意象的形式出现时,这个情结的能量就附着在这个意象上了当它转换为另一个意象的时候,这个情结的能量就会附着在新的意象上因此,我们调节和改变意象,就可以调节这个意象上附着的能量意象对话技术就是通过调节意象来影响来访者的深层的心理,改变心理状态的技术还是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我喜欢用例子来说话,因为例子是鲜活的、例子是有生命的,而理论则枯燥的多在意象对话时,我总是先让来访者做一个想象抑郁的来访者所想象的环境中,经常想象到有很多的灰尘实际上,灰尘就象征着消沉的情绪在意象对话技术做心理咨询和治疗时,我们可以让来访者想象擦洗掉这些灰尘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会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情他们本以为想象是由自己控制的,在想象中应该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但是实际一想象,就发现在想象中也不是想怎么样就可以怎么样的,他们要想象擦干净一张桌子也不容易。
往往是刚擦完了,想象中的桌子又脏了于是,我就让他们反复想象擦桌子在很多次重复的想象后,想象中的桌子才可以擦干净但是,一旦在想象中擦干净了来访者会感到自己的情绪也愉快多了,在想象中擦掉了桌子上的灰尘,这灰尘所代表的抑郁情绪也就消失了实际上,已经有过很多研究表明,意象可以引起和调节情绪Westmann, Rainer ,et al, 1996)(Gerrards Hesse, Asrtid,et al, 1994) 试举一例,Suler用实验证明了意象能调节情绪,并且证明一个人的意象能力会影响认定体验情绪的能力他用视觉意象鲜明性问卷(Vividness of Visual Imagery Questionnaire)测量 ,选择了32个低意象能力者,30个高意象能力者结果证实了假设对线索词联想时,用视觉反应比用词情绪反应大、意象能力强的人情绪反应大、这二个因素的交互作用使情绪反应大这一实验中情绪反应评定的指标是:自我报告、原发思维、生理测量数据表明,休息时意象能力强者情绪反应大Suler, John R, 1985)为什么调节意象会影响情绪?对这个问题有许多研究其中影响较大的是Lang(Lang ,P. J. 1979)提出的情绪意象的生理-信息理论。
他认为,意象、对情境的认知、情绪、生理反应和行为反应这些是预置在一起的当看到一条蛇(意象),知道现在是在树林里而不是在动物园(认知),就会引起恐惧(情绪)、心跳加快(生理反应)和逃跑(行为)Bernard(Lyman,Bernard. 1984)提出,情绪是一种由意象的动力结构、相应感受、特别主题三者刻划的意识经验因此,情绪与意象的联系是直接的、必然的例如,恐惧的情绪是由“某个可怕的生物接近,自己无能为力”的意象,“被伤害”的主题和我们称之为“恐惧”的一种感受构成的这里应说明,“某个可怕的生物接近,自己无能为力”这句话只是对意象的粗略的描述,实际上,意象中不包含这句话,它只是象一幅心理图画但又不完全是心理图画的心理内容可怕的”等词是对意象内容的命名,命名就意味着分析和归类,这已经不是直接的情绪经验了严格地说,只有绘画等方式才能准确的传达意象但是,由于绘画的操作困难,我们也可以用描述一幅画一样的形象的语言表达意象另外,一种情绪也并不是只是由一个意象和其他内容构成的,实际上,它是有一种意象的基本模式,是可以表现为一类意象故Bernard称之为“意象的动力结构”Bernard的这一研究揭示了意象在情绪经验中的重要地位。
在情绪的各要素中,感受这一要素是一种主观的事物,感受本身是不可能被传达给另一个人的;主题是最容易表达的,用语言就可以表达,但是它没有丰富性,不能传达情绪经验中细致的成分只有意象,可以把情绪经验最好的传达给另一个人意象是情绪经验丰富性的载体,如果能传达了意象,就把情绪的全部内容,全部微妙的细致的成分传达出来了意象中包含着主题意象又可以最有效的唤起另一个人相应的感受Manfred Clynes(1973)指出:情绪有它特定的投射完形,“感受爱时,常常感到伴有一种流动的感觉…方向一般是从身体中心到四肢这并不意味者真的有一个流动,而是感觉投射…这种特定的实际的空间感觉意象是爱的特点 第二节 “下对下”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人的心理有不同的层面,行为是最外的层面;人的逻辑思维在表层,人的原始认知在深层人的心理的各个层面是相互联系的,改变任何一个层面都可以改变整个人行为主义心理咨询和治疗是通过改变人的行为,继而改变人认知治疗是通过改变人的认知,既而改变人精神分析是把原发的过程变成继发过程,把深层的情结提到表层来解决精神分析会把意象——特别是梦——翻译为日常思维的言语,然后解决简单说,精神分析是一种“上对下”的心理治疗。
治疗者是理性的,是在人格的表层进行思考的,但是他要求来访者说梦,梦是在深层的心理活动;他还让来访者放松地做自由的联想,在放松的状态下,来访者的联想也会暴露出深层的潜意识的心理;他也通过观察来访者的症状性的行为来探察来访者潜意识中的秘密在这个过程中,治疗者是位于上层的,而来访者则“退行”到了潜意识中,在心理的深层中,在下面治疗者和来访者仿佛一起去盗墓的2个人来访者是工人,要下到潜意识的墓道中,而治疗者则仿佛老手,他不下去,只是在洞口做指挥来访者把墓中找到的东西——杂乱的、沾满泥土的东西——放到一个桶中,治疗者用分析的方法做绳子把这些东西带到意识中,带到人格的表层,然后把这些清理好的东西给来访者看,让他知道在自己的潜意识中,都有些什么东西意象对话技术和这些都不一样我记得一次我和同行讲意象对话技术时,一个同行刘军说“这是‘地下’工作”的确是这样,我自己也把意象对话技术说成是一种“下对下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因为在意象对话中,来访者和治疗者都同样使用原始认知、使用意象,来访者的深层人格可以直接和咨询师的深层人格交流治疗者和来访者仿佛潜水教练和潜水者,两个人要一起潜入心灵的深处,同样使用意象的语言治疗者往往不解释这些意象的意义,也就是说,治疗者可以不用总把来访者心理深层的内容带到表层,而可以直接在深层处理这些内容。
下对下可以做心理调节,有一个前提:在意识不理解意象的意义的情况下,一个人可以对另一个人用象征性意象传达的信息和情绪有潜意识的认知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不解释某一个梦或想象中的意象,这时也许我们的意识不知道这个意象是什么意思,但是在潜意识中,我们的深层人格却“知道”对方的潜意识是要说些什么我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我给完全不懂得释梦的人讲一些梦,然后让他们猜测这些梦的意义,当然他们的猜测多数都很不准确但是,我要求他们想象这个梦,试图体会梦反映的情绪时,他们对情绪的判断却都基本准确所以,我认为他们的意识虽然不知道梦的意义,而潜意识中他们可以和梦产生同感正如我们读诗歌或小说,即使我们不知道作者的意图,我们也一样会被他感动因为我们的潜意识理解了它因此,利用象征性意象,治疗者利用直接对患者的潜意识层次施加影响,而不必要求患者意识中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第三节 人类认知的基本模式前面在心理能量分析的角度,我们说心理障碍的由于心理能量的压抑或沉溺,由于有情结换一个角度,在心理的深层,心理障碍或者说心理能量的固结体现为意象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心理障碍就是意象的异常 意象的异常是认知异常的一种在叙述意象异常之前,我们先对人类认知过程做一个轮廓性的总结。
一、符号是认知的工具 认知的过程是通过符号而完成的,而行为受经过符号加工的刺激的影响,这是目前心理学公认的基本原理之一 这里所说的符号是广义的,包括所有的在认知中代表对外界事物的直接经验的代表物其意义相当于认知心理学里的“表征”一词(做名词时) 目前,在心理学各分支,术语并不统一在认知心理学,“符号”一词特指表征的一种形式,即“符号性表征”,指用代表概念的语词和符号表征事物认知心理学不把其他形式的表征,如意象的表征,称为“符号”安德森 1989) 罗杰斯是用符号一词表示所有的代表事物的代表物的,他指出通过符号,人把外部世界转化为符号化的主观世界罗杰斯把这一主观世界称为“现象场”他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对内部的主观世界的反应(陈仲庚 张雨新 1986) 人的行为受到认知的影响,因此人使用的符号的形式必然对人的行为有影响 二、意象是认知的符号之一 人认知所用的符号或称表征,不仅是语言,还有意象在儿童,意象的作用尤其大 认知心理学中提出,表征可以分为“类似物的表征”和“符号复现”类似物指“一种过程仿照或模拟另一种过程”,意象的表征就是类似物的表征,因为它是模拟知觉的事物。
它被称为符号,是因为它不是知觉的照相和拓本,而是认知加工后,用来表示经验的事物(安德森 1989) 生命早期占主导的认知方式不是逻辑符号表征,主要是形象的表征,意象是早期认知的主要符号意象也是成年人认知的符号 三、认知过程——同化和顺应 1. 同化和顺应 理解事物的过程即是人利用符号组织经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会为了符合现有符号体系而改造经验,经验可以校正不能正确反应世界的符号 这是对人类认知过程的一个简要概述皮亚杰称之为“同化”和“顺应”皮亚杰的同化概念是指“将所遇到的外界信息直接纳入自己现有的认知结构中的过程,…在主体对信息进行调节的过程中,有时会为符合当前的认知结构而歪曲经验”陈英和 1996)当我们称一个物体为汽车时,我们是用头脑中原有的汽车的意象和当前的物体做比较我们看到的汽车就会受到头脑中的汽车的意象影响卡密克尔在实验中让被试看一个模棱两可的图形,然后对一组称之为眼镜,对另一组称之为哑铃,结果前组回忆出的图形向眼镜的形状上偏移,后组回忆出的图形向哑铃的形状上偏移车文博 1997)如果经验和我们的认知差距不大,我们可以容许,但是当经验和认知差距较大时,当我们的认知不能反应真实时,我们就必须改变认知以符合现实。
这就是皮亚杰所说的顺应“通过调节自己的认知结构,以便真正和外界信息相适应陈英和 1996) 2.意象的认知凯利用一句著名的话概括他的人格建构理论“人是科学家”,他发现科学家在生命中总是不停地发展学说、预测事件、力求弄懂世界所有的人也一样他认为认知的工具是构念我们也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我们的论点:“人更是艺术家”,象艺术家一样,人在自己头脑中不停地描画世界我们这样说的根据是人也用意象认知 人不是仅象科学家一样想弄懂世界,人不会满足于有一个对世界的客观的冷静的了解,他还想把握世界给我们的感受画家画画不是为了制造一幅照片,而是为了同时把一些还含糊不清的感受把握住生活中我们使用象征意象,象艺术家一样,把经验转化为头脑中的意象,同时也固定了一种感受,一种情绪的色调 人不是天生就是科学家的,为了冷静、客观地观察,我们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没有人能自发的成为科学家但是人成为艺术家却自然的多,儿童未经任何训练也可以画出令画家惊叹不已的画在科学家的训练中,我们要教育人本来不会的东西;而在艺术家的训练中,我们(除了教一些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