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州•徐州市位于江苏省北部、黄淮徐州市位于江苏省北部、黄淮平原南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平原南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自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自古便是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徐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徐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著名的帝王之乡,有著名的帝王之乡,有“九朝帝九朝帝王徐州籍王徐州籍”之说徐州是之说徐州是中国中国烹饪烹饪文化的发源地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也是中国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佛教的发源地,有,有“彭祖故国、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称现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新现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新能源基地和工业基地,有能源基地和工业基地,有“中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国工程机械之都”和和“亚洲硅亚洲硅都都”美誉四千多年的文明史四千多年的文明史为徐州留下了大量文化遗产和为徐州留下了大量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宛如斜挂于历史苍名胜古迹,宛如斜挂于历史苍穹中的璀璨星河穹中的璀璨星河•历史名人历史名人——简述简述 徐州千百年来,无数风流人物,群星荟萃,实在难以尽述: 徐州十大历史名人:彭祖(尧舜)、徐偃王(西周)、项羽(秦末)、刘邦(西汉)、解忧公主(西汉)、张道陵(东汉)、刘裕(南朝)、李煜(南唐)、李蟠(清)、李可染(现代) ; 九朝帝王徐州籍:楚霸王项羽定都彭城、汉高祖刘邦丰生沛长、东吴大帝孙权生于徐州下邳、南朝宋武帝刘裕彭城人、南唐烈祖李昪徐州人、南朝齐高帝萧道成祖籍徐州兰陵、南朝梁武帝萧衍祖籍徐州兰陵、后梁太祖朱全忠原徐州砀山人、明太祖朱元璋世家徐州沛县等。
五里三诸侯:安国侯王陵、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 徐州四大才子:刘安、刘向、刘孝绰、刘知几 徐州诗词双璧:诗豪刘禹锡、词皇李煜 徐州二遗民:阎尔梅、万寿祺 徐州近现代八大家:书法家张伯英、军事家徐树铮、雕塑理论家王子云、雕塑家刘开渠、历史学家萧一山、画家李可染、音乐家马可、经济学家高鸿业 简 介生平简介 李可染先生1907年3月26日生于江苏徐州,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立美专学习1929年以优异的成绩入杭州(国际)西湖艺术院,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林凤眠等教授,研习西画1943年应聘为重庆国立艺专讲师,从事中国画教学、创作和工作1946年应徐悲鸿之聘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同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 新中国成立后,他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革新将"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为座右铭,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可染先生的山水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嬗变与升华 艺术特色 李可染的水墨画一扫逸笔优雅的文人积习,尤其是那以悲沉的黑色形成的基本色调,深深地捉住人们的感觉,而在这悲怆旋律的制约下,画中即使偶有淡淡的幽雅,也会被这"黑色世界"造成凄迷的基调。
1954年后他以造化为师,屡下江南,探索"光"与墨的变幻,形成独特的风格,为水墨世界开创出新的格局 他的画面结构,更让人感受到一种屹立千年的中国山水一种范宽式的饱满构图,山势迎面而来,瀑布浓缩为一条白色的裂隙,用沉涩的笔调一寸一寸地刻划出来,绵绵密密地深入到画面的每一个角落,在一张纸上,表现出最大最丰富的内容 评论家一致认为李可染山水画的价值主要是他创造性地探索出新图式,并表现出浑厚博大的精神力量 看 山 图老松无华万年青坐 听 密 林 噪清 漓 胜 景 图桂 林 山 水 天 下 殊井 冈 山烟 雨 归 渔 图 深山茂林之图 寄 畅 园 图万 木 葱 笼万 山 红 遍井 冈 山百 草 园桂林阳江黄 山 烟 霞 江南春喜雨图松 下 观 瀑钟 馗人民艺术家马可•有一种歌曲,它勾起我们深沉的回忆;有一种音乐,它让我们体味已逝去的年代;有一种声音,将那张饱经风霜却刚毅热情的人民音乐家的脸重新呈现在我们面前,《南泥湾》、《白毛女》、《咱们工人有力量》……当你听到这些熟悉的不能在熟悉歌曲时,你是否想到了那用心血谱就这些名曲的伟大的人民音乐家——马可?•人物简介:• 马可(1918-1976年7月27日)作曲家、音乐理论家。
江苏徐州人早年在河南大学攻读化学抗日战争爆发,从事抗日救亡音乐工作1939年赴延安,先后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及东北鲁迅艺术学院等音乐系任教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歌剧院院长一生写了二百多首(部)音乐作品,其中以歌曲《南泥湾》、《我们是民主青年》、《咱们工人有力量》、《吕梁山大合唱》,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周子山》(与张鲁、刘炽合作)、《白毛女》(与瞿维、张鲁、向隅等合作)、《小二黑结婚》,管弦乐《陕北组曲》等流传最为广泛•主要贡献:•1939年,马可赴延安,加入“鲁艺”音乐系,发起组织“中国民歌研究会”,采集、记录大量民歌和民间音乐,抗日战争胜利后,随鲁艺到东北,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北京担任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主任,戏剧研究员音乐研究室主任,中国音乐学院成立后担任院长,兼任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人民音乐》杂志主编•他的主要作品有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周子山》、《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管弦乐《陕北组曲》,合唱《吕梁山大合唱》,歌曲《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等•他还著有《中国民间音乐讲话》、《时代歌声漫议》、《冼星海传》等音乐理论书籍。
•以他为首集体创作的《哀乐》是现在国内最正式的殡仪用曲•建国后,历任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室主任、歌剧系主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兼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人民音乐》主编1953年6月,马可在《新观察》(第12期)著文《二人转》,称赞东北区代表团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大会上演出二人转他称《西厢》的两个人物“一个是羞羞答答的多情小姐,一个是热情坦率的丫头,表演者很能抓住人物的性格,成为一段处理得非常细致的戏剧” 1976年7月27日 音乐家马可逝世在音乐理论研究上,除了对冼星海作专题研究,著有《冼星海传》外,还涉及到新歌剧的发展、戏曲音乐改革、革命音乐传统和群众音乐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并著有《中国民间音乐讲话》、《时代歌声漫议》等书和二百余篇论文他在歌曲创作、歌剧创作、音乐理论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人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1978年他的部分歌曲被编入《马可歌曲选》出版以他为首集体创作的《哀乐》是现在国内最正式的傧仪用曲歌曲作品•《南泥湾》•《我们是民主青年》•《咱们工人有力量》 •《吕梁山大合唱》•秧歌剧作品•《夫妻识字》•《周子山》•《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管弦乐作品•《陕北组曲》•《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