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体功能与结构--内脏概述与消化系统03

j****9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2.54MB
约18页
文档ID:54592741
人体功能与结构--内脏概述与消化系统03_第1页
1/18

小 肠 绒 毛 和 肠 腺 的关 系,,3.小肠腺,⑤未分化细胞,吸收细胞,杯状细胞,潘氏细胞,,,,,未分化细胞,①吸收细胞,②杯状细胞,③潘氏细胞,④内分泌细胞,定义:由绒毛根部的上皮下陷至固有层形成的管状腺细胞组成:,Paneth cell,4.小肠的上皮细胞,数量:最多(90%),分布:上皮及小肠腺,光镜:高柱状、有纹状缘,核椭圆、 靠近基底,电镜:微绒毛>1000根,细胞衣、微丝束、线粒体、滑面内质网、连接复合体,功能:吸收营养物质,(1)吸收细胞,绒毛,肠腺,(2)杯状细胞,数量:较多,光镜:高酒杯或空泡状,电镜:与糖蛋白分泌细胞同,功能:分泌粘液,润滑、保护,分布:散在,从小肠至大肠段,杯状细胞逐渐增多,绒毛与肠腺均有分布小肠吸收功能的结构基础,,,皱襞 + 绒毛 + 微绒毛及细胞衣,=扩大吸收表面积约600倍,,模式图,小肠断面,皱襞,绒毛,,,5.2大 肠 5.2.1盲肠 5.2.2结肠 5.2.3直肠,六、大 肠,(一)结肠的结构特点,①无环行皱襞,有半环行皱襞 ②无绒毛 ③上皮为单层柱状,杯状细胞多 ④肠腺长且直,杯状细胞多 ⑤外纵肌常局部增厚形成结肠带 ⑥外膜中常有脂肪细胞聚集构成 肠脂垂,结肠腺纵横断面,6肝(Hepar) 6.1形态和位置 肝一般大部分位于右季肋部,肝的表面有浆膜被覆,右上端位置最高,与右肾前端接触,形成右肾压迹,壁面隆凸,接膈,脏面凹人,与胃、肠等相接触,脏面中央有门静脉、肝动脉、神经、淋巴管和肝管出入肝,该处称为肝门。

右侧有后腔静脉通过,静脉壁与肝组织连在一起,其中多条大小不等的肝静脉支直接开口于后腔静脉肝小叶,肝的基本结构 与功能单位, 呈多面棱柱状 肝小叶中央纵 贯一条中央静 脉肝 板,肝细胞以中央静 脉为轴心,呈放 射状排列,称肝 板 肝板上有孔隙, 相邻肝板吻合成 立体网状结构 肝板在横切面呈 索状,称肝索血窦,肝板之间为血窦,它通过肝板上的孔隙彼此沟通,形成网状管道为肝小叶内血液的通道,窦腔大而不规则窦壁由内皮细胞与巨噬细胞构成 内皮细胞--含核部分较厚,凸向窦腔,无核部较薄 巨噬细胞--又称枯否氏细胞呈星形,核大而圆,有吞噬功能 ,,窦周隙 (狄氏间隙),(枯否氏细胞),肝细胞,呈多面形,胞质颗 粒状,嗜酸性;核 圆形,位于细胞中 央,染色质松散, 核膜与核仁明显, 有时可见双核或大 核门管区或汇管区,在肝切片上,相邻几个肝小叶的结缔组织中,可见到这三种管道同时存在,此区称为门管区或汇管区此外,门管区内还有淋巴管和神经纤维小叶间胆管的管壁由单层立方上皮或柱状上皮构成,门管区(猪),肝的血液循环,入肝血管有门静脉和肝动脉,出肝血管为肝静脉①门静脉--由来自胃、肠和脾的静脉汇合而成,是肝的功能性血管,经肝门入肝,供给肝总血量的3/4,其血液富含营养物质及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

门静脉入肝后分支成小叶间静脉后者的终支通血窦血窦内的血液从小叶周边向中央流动,汇人中央静脉然后中央静脉汇入小叶下静脉小叶下静脉单独行走于小叶间结缔组织内,最后汇合成肝静脉出肝,注入后腔静脉②肝动脉--是肝的营养性血管,供给肝总血量的1/4,其血液富含氧气肝动脉在肝内分支成小叶间动脉,后者的终支注入血窦所以血窦内有来自肝动脉和门静脉的混合性血液,胆汁排出途径,肝细胞分泌的胆汁经胆小管、小叶内胆管、小叶间胆管汇合成各叶的肝管出肝,7胰 胰(Pancreas) 由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组成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内含多种消化酶内分泌部又称胰岛,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位于胃及十二指肠之间,呈淡粉灰色胰管与肝管一起开口于十二指肠憩室。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