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的发展历程、问题及思考本文导读:这是一篇关于汝瓷的发展历程、问题及思考的文章,回顾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其中特色文化产业表现出色、贡献巨大,已经成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1】瓷文化是中国独有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标识,单中原地区在北宋一朝就有"窑变"的钧瓷和"天青色"的汝 关键词:特色文化产业; 汝瓷产业; 对策建议; Abstract:As an unique cultural resource, special cultural industry has distinctive historical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The research takes Ru porcelain, one of the most famous porcelain varietie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eramics as an example, systematically describeds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es of Ru porcelain developmen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u porcelain industry, we find that, in recent years, Ru porcelain industry has achieved a rapid and better development stage in history, but there are still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small enterprise scales and single industrial structures, etc.questions.Aiming at these problems, we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such as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guiding role of management and association, improving the whole industry chain of Ru porcelain and perfecting the talents system of Ru porcelain. Keyword:special industry; Ru porcelain industry;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回顾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其中特色文化产业表现出色、贡献巨大,已经成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1】瓷文化是中国独有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标识,单中原地区在北宋一朝就有"窑变"的钧瓷和"天青色"的汝瓷争奇斗艳"河南是中华陶瓷文化的发源地,历史上名窑汇集、瓷艺先进、精品众多身在河南,应尽自己微薄之力,把散落在民间的瓷器、瓷片、窑器收集起来,留住中原陶瓷文化的根,不让更多的中原古陶瓷流失"【2】汝瓷因产于宋代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而得名,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在宋代五大名窑中排行第一靖康之变后,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和北迁,瓷器作为皇室贵胄的特供用品,也逐渐换了产地,改了名号,比如说江西的景德镇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汝瓷文化及其工艺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汝瓷文化及其工艺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之一,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对汝瓷文化及其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世纪中叶以来,汝瓷文化及其工艺历经建设时期的探索发展、改革开放后的重焕生机和新世纪以来的集聚发展三个阶段,尤其是近年来,依托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开发等条件,河南省汝州市加大了对汝瓷的保护性开发工作,严格执行了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相关政策的规定,推动了汝瓷文化及其工艺的跨越发展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汝瓷文化及其工艺,如何借助于信息化手段找准创新发展新引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略和措施,推动汝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实现汝瓷产业全面升级,促进当地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汝瓷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一)汝窑与汝瓷 汝窑是一个历史词汇,在现代汉语中继续沿用一般来说,汝窑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常指河南省汝州市辖区的汝窑和河南省宝丰市清凉寺的汝窑,比如孙新民指出:"汝窑作为中国陶瓷史上最负盛名的瓷窑之一,长期以来备受人们的关注在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文物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汝窑遗址展示馆已于2017年元月建成并对公众开放,向世人展示千年汝窑的迷人风采"【3】由此可见,所谓汝窑更多的是一个历史专有名词,专指曾在北宋汝州烧制天青瓷器的历史遗迹和文化工艺不仅明清时期对北宋的汝窑大加称赞,就是刚刚南渡的赵宋王朝也有推崇汝窑的记载:"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4】一语,这里的"汝窑"是汝地烧制瓷器的与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齐名,以描写宋代都城繁华为名的《武林旧事》也有汝窑的记录"水晶、玻璃、天青汝窑、金器"等5】只是,这里的"汝窑"有一个修饰词"天青",突出其工艺特点历经几百年的历史文化沉淀,明代的"汝窑"一词已经接近当下的意义比如"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6】,描述的汝窑就专指瓷器。
纵观汝窑近千年的词义变迁可知,汝窑一词,本意是指北宋时期汝州生产瓷器的"场所",属于位置名词;后来专指汝州地区生产的"瓷器",属于器物名词;现在更多的是指汝州市、宝丰市等北宋汝州辖区境内历史生产瓷器的遗址和当下这些地区生产的具有传统文化品质、特征的瓷器产品,是富含文化产业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和特色产业代名词在当地,汝窑仍意味着给群众带来丰厚利润的地窑厂或窑业,或者用行话说,他指代一个"窑口",即"汝窑";狭义上,汝窑仅用来指代宋代汝州窑所生产的用于供御的天青釉瓷器,由于供御用汝瓷生产时间较短,仅二十年左右,流传至今的多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品,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极大 "汝瓷"与"汝窑"是一对孪生兄弟,汝窑生产的瓷器必然是汝瓷,汝瓷也必定产自汝窑刘子建、吴洙霖指出"汝瓷,因其窑址在汝州境内(今河南汝州、宝丰一带),故名汝窑汝瓷始烧于唐朝,成长于宋朝,在北宋末期-宋徽宗年间被选为贡瓷,并在由此开始的20多年间各方面达到鼎盛,后随宋金战乱逐渐技艺失传、日渐式微直至1988年"汝官瓷-天青釉"研究恢复烧制成功,可是说恢复了宋代汝官瓷的烧制技艺,到2004年汝瓷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报成功,标志着汝瓷进入现代化产业发展阶段。
"【7】然而正如汝窑不一定必是当今汝州市辖区之内一样,汝瓷也不一定是当今今汝州市辖区之内生产的瓷器,也包括划归"历史上的汝州"而如今不归"河南省汝州市"管辖的地方,比如如今宝丰市的清凉寺等地韦璇就认为"汝窑,其主窑位于河南汝州、宝丰清凉寺一带汝瓷有着天青色的袖、香灰色的胎,袖质如玉,袖内有气泡,如点点晨星,素面元华,轴面以蝉翼纹般的开片为最佳" 由此可见,所谓汝瓷,首先有地点限制,那就是历史上的北宋汝州,现在的河南省汝州市、宝丰市等地;其次,有特征上的限制,要有宋徽宗时代的审美和公认的符合其特征的发展及创新;再次,要有功用性,必须具备实用、观赏、收藏等价值;最后,不再看重其是官窑还是民窑的区分,更重视其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相关产业的促进作用 (二)汝瓷发展历史简介 汝瓷的发展和其他瓷器发展大致相似,先有民间尝试,到了一定程度开始由官方承办,等到成为御用产品也就达到了巅峰,其后再又民间跟风"隋炀帝大业初年(即公元605年),置临汝为汝州, 汝瓷 因此而得名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着的地位,北宋后期宋金战乱不息,兴盛前后不过二十余年,所以弥足珍贵。
"总体来说,宋徽宗时期的汝瓷成就最高,是中国陶瓷史上一段传奇今人仅从古代文献记载、馆藏器物和考古调查即可窥其一斑,也足见其魅力四射的光芒汝窑瓷器是宋代诸名瓷中最受珍视的一种,位列汝、官、哥、均、定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历代文献数百年间对汝窑的描述从未间断,汝窑盛极一时后因金兵入侵,汝窑被毁,技艺随之失传按照党和国家领导人"发掘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瓷生产"的要求,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汝瓷文化及其工艺得以恢复发展1964年,汝瓷豆绿釉产品烧制成功,汝瓷豆绿釉的烧制成功和还原火的使用,是汝瓷恢复试制的道路上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点试验成功的经验是改革了原料配制的原始操作方法原配料是用瓢和碗加水计量十分不准确,改为将原料晒干,以重量计算,为了方便又换算为百分比,大大提高配方的准确度;从无意中的发现成为有意的试验,根本扭转了汝瓷由氧化火改为还原火的烧成方法,这是汝瓷试验中一个创造性突破;引进了模具生产,大大改进了生产工艺,是汝瓷产量由小到大,由小批量不规范到大批量生产的转折点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汝瓷恢复研制工作遭遇了一次浩劫造反派们认为汝瓷是为资产阶级上层建筑服务的"四旧",应该彻底砸碎,"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他们不顾实验组同志的劝阻与请求,先后砸碎了存放在汝瓷厂展览柜中的精美汝瓷样品、存放在仓库内从汝州各地窑址多年发掘的宋代古瓷及瓷片,以及从1954年恢复试制以来生产的各级各类汝瓷产品。
不仅如此,汝瓷文化及其工艺保护研发工作也被迫中止 二十世纪70年代初,伴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为了改变汝瓷厂的生产状况,"临汝县革委会"借助"抓革命、促生产"的东风,重新起用张全担任临汝县工艺美术汝瓷厂革委会主任,组建新的班子汝瓷厂生产很快步入正轨汝瓷生产、研究的专门机构逐渐得以恢复,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制度建设和规格、范式都有了一定要求,汝瓷文化及其工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护、改进和发扬 特别是1971年首次参加广交会后,汝瓷在日本、新加坡等儒家文化圈国家和香港等地区受到热切欢迎,市场潜力巨大《南方日报》《文汇报》等新闻媒体都给予了报道,汝瓷文化及其工艺得以重新被市场和媒体关注到了1973年的广交会,汝瓷已经从传统的儒家文化圈国家和地区扩展到大洋彼岸的美国等西方国家,不仅在展会上再次被一抢而空,还和美国等多国外商签订了供货合同从此,汝瓷生产开始将出口换汇作为发展目标,这就对其原有的生产工艺和烧制水平都有了新的要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当时的国家轻工业部出资100多万、河南省临汝县(今汝州市)征地100亩,设立了最早的一家专门从事汝瓷生产、经营、销售为一体的临汝县工艺美术汝瓷厂,汝瓷生产开始小作坊生产走向专业化、市场化经营。
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加大,临汝县工艺美术汝瓷厂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科研能力不断增强,产品类型不断增多当时主要生产以下几类产品:一是汝瓷仿古工艺品,主要为外贸出口服务尽管外贸出口任务不大,但要求十分严格,临汝县工艺美术汝瓷厂以外贸出口为契机,不断的提升产品品质,同时大力进行科研开发,豆绿釉、天蓝釉、月白釉、天青釉试验陆续取得了成功,先后通过了省科委等上级部门的鉴定二是开发研制实用性强的白酒用品---瓷瓶河南当地的杜康、宝丰、赊店、仰韶等多家知名白酒生产厂都把临汝县工艺美术汝瓷厂生产的瓷瓶作为白酒酒瓶,主动上门联系订购,汝瓷的生产方向得以不断扩大和延伸加上生产经营升级需要,汝瓷厂因研究需要大量资金,也就在汝瓷的实用性上拓展了市场三是开始生产专门出口的汝瓷盆景花1997年后,汝州、宝丰等地的汝瓷民营企业相继发展起来,规模最大时逾上百家,产值达数千万元,获得了许多荣誉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