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女书的跨文化传播对策思考 Summary:江永女书是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江永女书的跨文化传播是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提高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传播男女平等观念的重要途径尽管江永女书的跨文化传播取得了初步经验,女书的价值得到初步检验,知名度越来越高,但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女书文化与现代文明、世界文化之间的融合共生之路还很漫长Key:“一带一路”;江永女书;海外传播;跨文化传播:G206 文献标志码:A :1674-8883(2021)10-0080-03女书,是一种女性专用的与方块汉字有着血缘关系的斜体表音异形汉字,在湖南省江永县东北部的潇水两岸广泛流行2006年,女书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积极申报世界级非遗项目女书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凝聚着民族的集体智慧和情感精神,具有形体之美和精神之美,能够满足人们的视听觉需求,具有跨文化传播的优势一、江永女书的跨文化传播形式(一)通过传统媒体进行的大众传播江永女书的海外传播历史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现有资料显示,80年代初,国内媒体的海外版及部分外国媒体都进行过女书的报道。
青年学者宫哲兵发现女书在当时是一件轰动世界的大事,报纸、电视等媒体的广泛热烈报道,引发了人们学习探求女书的热情,好奇的人们纷纷前往江永“探秘”最初,海外人士是通过中文版的报纸、图书、杂志和电视来了解女书信息的,后来才有了一些面向海外受众的媒体进行女书的报道,如《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妇女》(英文版)、《今日中国》(英文版)、《中国日报》(英文版)、《人民中国》(日文版)等等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海外媒体中开始出现有关女书文化的零星报道1995年11月,《基督教科学箴言报》(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发表题为“For Chinese women’s ears only”的报道,介绍了湖南省江永县女书文字、习俗独特性以及保存女书文化的困境,如经费不足、传承人断层等2004年9月,女书最后一位自然传承人阳焕宜逝世,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和泰晤士报(The Times)都进行了相关人物报道美国的史凯姗、日本的远藤织枝等学者在获悉女书的信息后深入江永村寨做田野调查,义年华、何艳新等女书自然传承人成为她们的合作伙伴在武汉、江永召开的女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美国、日本等国的学者出席大会,积极探讨女书的文字性质、起源、保护路径等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20世纪80年代初女书的跨文化之旅出现转机女书先后被列为“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中国首批非物质性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公认的全球唯一的女性文字影视作品的制作与传播20世纪末开始,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浙江电视台、湖南电视台等都制作了有关女书的电视节目2011年,好莱坞导演王颖执导,李冰冰、全智贤领衔主演的《雪花秘扇》在40个国家公映,将女书这一蒙尘已久的神秘边缘文化推向了全世界2013年,湖南出身的世界级音乐大师谭盾经过5年努力,创作出微电影交响诗《女书》,在美国费城、日本东京、澳大利亚墨尔本等地巡演二)依托学者、女书传人、宣传大使进行的传播女书最早的影响力是在学术圈内,之后才逐步扩大到文化圈、艺术圈、影视圈学者的研究和传播活动在女书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宫哲兵、谢志民、赵丽明、史凯姗、远藤织枝等对女书文化的研究和报道活动,拉近了女书与普通大众之间的距离1983年7月,严学窘与宫哲兵合撰的《湖南江永平地瑶文字辨析》一文被提交到在美国召开的第16届国际汉藏语学术会议,引起了国际汉藏语言学家的极大兴趣,被称为“一个惊人的发现”在政府部门的协助下,女书传人多次参加海外各种文化交流活动(见下页表),通过实物、书写、吟唱等方式面对面地向海外受众传播女书文化。
女书题材的书画展览以及女书传人的女歌吟唱等已经出现在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直到今天,这种形式依然有存在的必要传承人的海外传播活动具有人际传播的优点,互动及时、信息量丰富、感染力强、传播效果好,是其重要的对外传播类型2016年4月,女书习俗在联合国日内瓦展览期间,得到了众多外国友人的喜爱、赞叹我特别喜欢中文,喜欢中国的文化,没想到中国还有这么神奇的女书‘女书’太漂亮啦!”瑞士女翻译官辛吉斯懂得五国语言,看到纤细娟秀的女字后,特地请女书传人用女字为她书写了自己的名字和中国人最喜欢的“福”字在對外传播方面,女书走进“一带一路”,并得到了人们的喜爱2018年12月初,女书宣传大使陈立新女士跟随湖南非遗团队到意大利米兰进行女书非遗展览陈大使现场书写女字,积极回答问题,并与参观者合影,还接受了意大利国家电视台、米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专访三)依托海外朋友和海外华人华侨的传播活动通过海外好友、海外华人的自觉行为传播女书文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013年,10余家世界华文媒体高层走进江永,探秘女书文化,他们被女书文化吸引,激动不已,积极参与文化互动,认真听课、吟唱江永女书,世界一绝”——澳大利亚《大洋日报》记者陈贺义在参观完江永女书生态博物馆后,用毛笔写下这八个字,以表达内心感受。
来自新西兰中华新闻通讯社的社长景曦和加拿大《世界华人周刊》副总编辑黄嘉华,分别将自己名字和所在媒体报刊名写在黑板上,要求女书传承人教其用女字书写Giulia Falcini是意大利首个系统、全面研究女书并竭力推广女书文化的意大利青年汉学家,他精通汉语,翻译出版了中国著名作家苏童的小说《碧奴》他在接触女书之后疯狂地爱上了女书,多次前往女书发源地,著有《女书:承载女性神奇的文字》(Nüshu: La scrittura che diede voce alle donne),这是意大利乃至全欧洲,首次以“女书”为题材的意语原创书籍Giulia Falcini还在2020年在意大利多个城市举办了女书作品展览,接受了媒体采访,积极在微博、网站上宣传女书文化新媒体工具在女书跨文化传播中被积极使用早期的门户网站、高校女书研究网站、文化部门网站,近年的微博、、短视频等都是女书文化传播的新媒体工具女书爱好者聚集在“江永女书”“江永女书民间群”等群,共同探讨女书文化,建立了学习共同体蒲丽娟、胡欣、胡艳玉、何祥禄等女书传人积极使用、抖音传播女书文化,扩大传播范围,打造了“互联网+文化+商务”的运营模式2018年江永县举办的女书·香柚文化旅游周中,开幕式、女书史诗剧《八角花开》首演和女书旗袍大赛都进行了直播,满足了成千上万女书爱好者、在外工作学习的江永人的观看需求。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女书国际交流中心举办“女书·韵”大讲堂,邀请女书专家学者、传承人、文化大咖等为网民开展网络讲座,普及女书知识,指导人们做好职业规划如今,新媒体依然成为推动女书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二、江永女书跨文化传播现状(一)了解女书的国家和人数在不断增加目前美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瑞士、瑞典等国家都有女书信息传播行为发生女书传播主体以传承人、艺术家较多,接触女书的人士则以学者、政府官员、大使、艺术家、留学生、大学生居多海外民众主要通过少量的媒体报道和展览的方式获得女书信息海外女书传播行为以官方推动居多,民间方式较少海外还活跃着较多知名的女书研究者,如美国哈佛大学的史凯姗教授,日本东京文教大学的远藤织枝教授和成城大学的刘颖教授等,还有一些年轻的大学生也出于喜爱进行着有关女书的学习和研究远藤织枝为江永县政府加强女书文化保护感到欣慰,同时也提出“希望热爱女书文化、迷恋其文字的优美的后代们,千万不要只模仿其文字的形状,我们不能忘记昔日女书产生的根本原因和女书的本质”[1]湘籍华侨、日本静冈大学副教授张盛开也呼吁大家保护家乡的女书文化,并通过课堂、讲座等方式传播女书文化二)女书文化的现代价值得到初步检验女书价值得到初步检验。
随着全球化、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女书已经走出偏僻小城,走向城市,走向世界,成为人们创新创业、美好生活中的重要元素澳大利亚一位心理医生开了一家诊所,“非常敏感地抓住了女书功能最有价值的核心——倾诉、共鸣”,用女书为患者减轻病痛如今女书已经超越了那方山水盆地,为人类提供了共需的绿洲和共享的精神家园女书传播有了初步的尝试和经验女书借助官方和民间的文化交流活动,通过外交官、留学生、学者、艺术家和媒体等力量的共同推动逐步实现了全球化新媒体时代,线上传播与线下活动的融合、信息形态的多样化、故事化传播都是可借鉴的宝贵经验2016年,女书生态博物馆入选湖南省涉外参观点;2019年4月26日,“女书全球行”启动暨女书(北京)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在北京成立;2020年7月,江永女书生态博物馆成为首批湖南省华侨文化交流基地之一三)对女书文化的曲解和误解不同程度地存在,传播任务繁重女书文化是当地妇女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用以表达其思想情感、道德取向、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式,但在女書传播过程中,被误解的现象时有出现一是将女书看作女德教育,认为其是封建时代“三从四德”的延续;二是将女书看作一种压抑的文化语言,是女性诉苦的产物;三是将女书看作一种同性恋文化;四是对“活态传承”缺乏科学理解。
正如赵丽明所说,女书文化其实是光明的、向上的,女书传承者在面对生活压力时坦然面对、毫不退缩女书是一种包含书写、吟唱、女红、交结在内的综合性习俗,是女性群体的生活方式,这种群体之间的倾诉散发着自由、灿烂的光彩,是一种娱乐和享受在过去,女书传播的重要场所之一就是歌堂三、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江永女书的跨文化传播2019年5月15日,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激发人们创新创造活力,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走入不同文明,发现别人的优长,启发自己的思维”,这为江永女书的跨文化传播指明了方向一)从“探奇”到“融合”是女书国际化传播面临的主要任务跨文化传播指的是文化在物理空间中位置的移动,是文化因素从其发源地扩散到世界不同地方被模仿、接受的社会现象和互动过程早期的女书传播更多的是为了揭示女书的神秘面纱,满足人们对这一唯一的性别文字的好奇心现阶段,在进行女书文化传播时应注重女书文化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共生,要引发海外受众对这一文化的好感,使之成为一种文创元素。
在女书的解读方面,要突出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情感诉求中国的医术和京剧艺术在海外的传播交流过程中,产出了与当地文化融合的成果法国的腊味爱学派采用中医的针灸疗法治疗不育不孕症,“艾绒要捏成金字塔状,艾条燃烧的烟必须直直上升,这表示和天进行沟通”[2];实验京剧《浮士德》利用京剧传统艺术形式表现西方故事,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走向世界积累了宝贵经验二)打造立体化传播体系,做好女书文化的海外传播社会化网络媒体在当今社会发挥着人际交流、信息传播、商品买卖、娱乐消遣等方面的作用,具有跨时空、传播速度快、针对性强、门槛低等优越性,是目前文化传播最重要的渠道进行海外传播的过程中,我们要像李子柒一样通过You Tube、抖音、B站、等具有社交元素的平台进行女书文化的直播,制作短视频节目,增强节目的趣味性、故事性,增加节目的人情味,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女书精神中山大学姬广绪等认为,数字化交往过程是今天人类交往发展的核心部分,而从交往的发展脉络来看,以为代表的新媒体所带来的新的社会变化是:推动了社会团结机制从过去的“社会”向今天的“群”形式演变,并由此重建了人际交往格局[3]因此,文化传播必须发挥网络人际传播的力量,通过互动分享扩大传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