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析幼儿说谎行为.docx

M****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3.19KB
约14页
文档ID:538080101
浅析幼儿说谎行为.docx_第1页
1/14

浅析幼儿说谎行为府谷县孤山学区 王永琴摘 要:学前期是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时期,学前期幼儿的品行问题会对幼儿的学习生活、同伴关系、师幼关系带来不良影响,如果处理不当会给幼儿身心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影响幼儿的成年期生活本文针对幼儿说谎的问题展开思考,在界定了说谎的概念和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幼儿说谎的行为现状,并且在对幼儿进行实地观察了解的基础上,对幼儿说谎的原因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最后,针对幼儿说谎的原因特别提出关于对家长与教师的建议关键词:幼儿;说谎行为;教养方式一、应关注幼儿说谎问题 1.幼儿说谎行为问题的提出人们都愿意相信人之初性本善,都希望幼儿诚实、不撒谎,可是我们都无奈的发现,即使在很严格的教育条件下,幼儿说谎仍然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成人意识到,如果幼儿养成习惯性说谎会对他的身心成长带来不良影响可是面对幼儿的说谎行为,成人有时候却会无所适从,不了解幼儿为什么说谎,不知道如何去应对,以至于漠视、粗暴解决,而这样往往会给幼儿带来更不利的影响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幼儿说谎,怎么应对幼儿的说谎行为呢?本文运用已有的心理学研究成果结合幼儿园真实案例来讨论分析幼儿说谎行为问题。

2.幼儿说谎概念的相关说明心理学关于说谎的研究最早要追溯到1877年Charles Darwin对他的2岁儿子说谎所做的观察报告从1900年,皮亚杰第一次明确界定了说谎的概念,他将说谎定义为两个阶段,意图(欺骗)说谎和行为(错误行为)说谎[让.皮亚杰.儿童的道德判断[M].傅统先,陆有铨,译.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有关说谎概念,心理学研究者一直没有达成统一基于三种不同的理论基础,心理学者提出了关于说谎不同的概念界定,如Stem等人(1909)将谎言定义为为了欺骗他人而有意识的传递错误信息的行为根据对以往发展心理学家对说谎概念的定义梳理,说谎需要以下两个因素同时具备:首先它确实是假话;其次,说的人知道它确实不真实但是希望听的人能够认为它是真的只有在这两个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我们才能认为他人说谎成立3.研究方法(1)文献法 通过图书馆和相关网站,利用手工和计算机两种检索途径,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进行查阅和搜集,并对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旨在对目前有关对幼儿教师流动的现状有较为清楚的了解2)谈话法针对个别有说谎行为的幼儿进行单独谈话,了解幼儿真实的心理状态,了解说谎的原因,收集真实的个案资料。

同时,通过提纲式的访谈对幼儿家长进行谈话,收集被调查者相关的更具生动性的、典型的、全面的幼儿资料3) 案例分析法 通过收集与问题相关的资料,对一个幼儿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分析、研究,然后通过对所收集记录的整理,获取有价值的案例,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分析研究对象的内心世界二、幼儿说谎行为问题相关研究综述当前,伴随着学前教育的飞速发展,幼儿的说谎行为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专家的关注国内出现了许多对幼儿说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改进幼儿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很多研究者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探讨幼儿的说谎行为,如运用类似“抵制诱惑情境”的实验研究方法,这些研究表明,无论幼儿说谎成功与否, 2-3岁的幼儿已经出现说谎行为,并且在学龄前期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一种较普遍和频繁的现象[傅根跃,王 丽.幼儿说谎行为的研究述评[N].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学院学报,2007(4)]一些学者对幼儿说谎的研究则采用自然观察记录法,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说谎的行为也随之增加,幼儿说谎的技能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发展,3岁幼儿说谎时是以事实为基础,缺乏策略性,4岁幼儿开始就会出于某种意图而说谎了。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在以往研究者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从微观角度,通过对不同个体的说谎行为进行个案调查,揭示成人的教育方式、外界环境等因素与幼儿说谎行为之间的关系在综合现有现就成果基础上,以案例分析方式呈现幼儿说谎行为的影响因素,探究幼儿说谎行为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从而促进幼儿更好成长三、幼儿谎言的分类王先达将幼儿的谎言分为4种类型:1.想象性谎言这种谎言可以说是幼儿说谎的萌芽它多是由于幼儿年龄太小,认知水平低,经验不足,因而常把想像的事当成事实而造成的皮亚杰认为2-7岁的幼儿的思维还处于前运算期,具有自我中心、范灵论、缺乏逻辑思维等缺陷由于自我中心的影响,学龄前幼儿无法对表象和现实做出正确的判断,往往会根据自己直觉的判断去认识事物,甚至他会把她想象的事情当成是真实的,把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当成已经得到或即将得到一天早上,3岁的文文兴奋地跑进教室说:“王老师,今天我过生日我特别高兴,立即组织全班幼儿向她表示祝贺和她一起分享喜悦,并带领全班小朋友共同唱起了<生日歌>,这时,然然走过来说:“王老师,今天我也过生日”,虽然有点诧异,但是在幼儿园,同一天生日并不奇怪,所以,我们又唱了生日歌,并且对小寿星表达了祝福,文文、然然还有小朋友们都很开心。

下午放学时,然然的奶奶来接他,从她奶奶的口中得知:然然的生日早就过了由于年龄太小,记忆不准确,然然还不能区分想像与事实,把想象当成了事实,而说出了与事实不相符的话,也就不存在歪曲与欺骗之意2.虚荣性谎言皮亚杰认为学龄前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一时期的幼儿思维的特点是自我中心,即幼儿往往只注意自己的观点,不能接受他人的观点,认为并且要求他人的观点都和自己一样,具有期望得到别人注意的心理归属需要这时期的幼儿为了得到大家的关注会不自觉的说谎这类谎言又可分为两类:一是夸张型,在幼儿园每天值日的时候,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小红花,总是会有小朋友兴冲冲的告诉老师“今天的地板都是我扫的!”而事实是不止他一个人在扫地板二是虚构型在幼儿园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这样的事一个幼儿指着自己的新裙子说:“我妈给我买了新衣服!”另一个幼儿连忙说:“我妈妈昨天也给我买了新衣服,在家放着呢,过几天再穿!”但这往往不是事实,她只是在看到别人有新衣服时,图一时嘴上的得意,炫耀自己而说的谎言3.创造型谎言学龄前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能力与记忆策略得到发展,他会对自己的之前的记忆进行组织,回忆和重组,而在这个过程中有时候会汇入自己的想象,并结合当时情景对各种素材进行随意加工,而这其中不免有不真实的成分,譬如:妞妞爸爸开了一间旅行社,经常带她去各地旅游,妞妞见识比较广,在幼儿园就成了大家的焦点,她给大家讲她的见闻,有时候是真实的,有时候由于记忆不准确等原因会说出一些“谎言”,比如她说她去了海边,海里有大鲨鱼,和书上的一模一样,她都看见了,很恐怖。

大人们一听就知道这是谎言,可是在其他小朋友眼里或许是真的,他们讨论的很开心这类谎言并不一定是幼儿的虚荣心所致,而是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直接外露,也体现了幼儿发散的思维,想象力的丰富4.为了推卸责任、逃避惩罚和逃避任务而说的谎幼儿有时会编造一些谎言来掩盖自己的错误,如“不,这不是我弄得我没有打他”“是小明打碎的,不是我!”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承认错误就要承担责任,受到惩罚有一天户外自由活动时,突然乐乐大哭起来,闻讯赶来的李老师发现乐乐坐在地上哭,周围的小朋友都说是浩浩把乐乐推倒的,问浩浩“是不是你把乐乐推倒的?”“不是,他自己摔倒的!”“周围小朋友都说是你把乐乐推倒的他…他挡住我的路了我不小心把他碰倒的这时周围的小朋友还有乐乐都说浩浩是故意把乐乐推倒的,因为他想先上滑梯,乐乐没让,听到这些,浩浩低下了头四、成人对幼儿说谎行为的态度俗话说,茄子不开谎花,小孩不说假话但是,许多家长和教师会发现很多幼儿都有“说谎”的现象,而面对幼儿的说谎现象,成人的态度却不一样1.重视不够面对幼儿开始偶尔的说谎行为,家长和教师认为这没有什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认为这是幼儿“聪明”的表现成人无所谓的态度就无形中助长了幼儿说谎行为,让他们认为说谎没有错,不会带来惩罚,甚至会讨得成人的欢心,结果幼儿养成了说谎的习惯,说谎行为是越来越多, 等到成人发现事情的严重性时,幼儿甚至已经很难改正,而最后不得不认为他是个“坏孩子”,而放弃教育。

2.方法不正确幼儿的说谎行为引起了家长与老师的重视,着急的家长、教师要求幼儿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不能说谎,急于纠正幼儿的说谎行为,但是幼儿的说谎行为却越来越多,这使得家长老师们很是苦恼,于是在纠正幼儿说谎行为的过程中,家长与教师在对待幼儿说谎的问题上有时候会出现操之过急,方法简单粗暴,出现许多不理智的行为,没有顾及幼儿的身心发展,给幼儿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伤害3.讲究方法、积极引导有一部分家长,对幼儿的说谎行为给与足够的重视,并积极地去了解幼儿的身心的发展规律,主动地去了解幼儿说谎的原因,针对幼儿的个性与具体事件进行教育,从而使幼儿改正错误,得到健康发展五、影响幼儿说谎行为的因素分析幼儿说谎的原因有很多,特定的年龄特点存在特定的心理特点幼儿说谎的行为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受主观、客观方面的影响1.主观因素(1)幼儿认知不成熟幼儿由于年龄小,认知不成熟,记忆不准确,语言表达不准确; 思维发展不完善,容易把想象与现实相混淆,以假当真而无意中说了谎2)逃避惩罚的恐惧心理学龄前幼儿对事物的事件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受知觉到的事物与事件的显著特征所左右,而不是经过逻辑或推理的思维过程他们认为成人喜欢听话不说谎的“好孩子”,所以不能说谎。

反过来,要是说了谎,会被批评为是“坏孩子”,家长老师会不喜欢“坏孩子”,他们很矛盾在这种思维的左右下,部分幼儿会去承认错误,结果确实受到了惩罚他们对惩罚的恐惧导致他们在下次犯错误的时候,选择说谎来掩盖事实,或用假话来迎合家长采取这种办法的幼儿甚至有时候会侥幸的避免惩罚,这种侥幸助长了幼儿说谎行为的发生3)取悦他人的虚荣心理幼儿通常非常注重老师的表扬和赞许,总想在别人面前充分显示自己,譬如在幼儿园,当老师提问问题的时候,几乎全班的小朋友都会举手,当然,举手的孩子也未必都会做,看到别的小朋友举手受到老师的表扬,他也会“从众”而举手虽然因为幼儿很强的好胜心和竞争心理很宝贵,可以推动幼儿的身心发展,但如果缺乏及时教育和指导,往往就会导致幼儿说谎,成人必须适时加以指导2.客观因素(1)模仿观察模仿是幼儿进行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学龄前幼儿有许多的模仿行为在幼儿园里,如果有一个小朋友买了一个玩具,过几天会有许多小朋友拥有同一款玩具与此类似,幼儿的说谎行为也会被模仿当他看到一个小朋友说了谎,但是没有受到惩罚甚至是被无视的时候,很有可能下次他也会说谎2)父母或教师的教育方式不当有些幼儿说谎很大程度上受到成人的影响,特别是幼儿家长或老师的说谎行为。

在幼儿的思维里,承诺过的事情一定要兑现,否则幼儿会认为承诺只是谎言成人是幼儿心目中的权威,如果在幼儿面前说了谎,就会使幼儿产生“说谎不为错”的错觉,逐渐也会学会说谎,并且他们并不认为这是说谎! 有时幼儿说谎,很大程度上是平时父母的教育不当而导致的例如:一天,妈妈在路上拾到10元钱,立即装到自己包里,并且说:大街上捡的,也不知道是谁的,妈妈给你买好吃的!要是别人问起,就说是妈妈给你的钱买的幼儿模仿性很强,父母的不当行为,会很快地被幼儿模仿学习显而易见,受这位妈妈的言行影响,这位幼儿很可能会说谎这位家长的行为会在幼儿的心理造成困惑,甚至会在幼儿心里留下自私自利的种子 (3)外界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现在的幼儿获取信息的渠道十分的广范,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但是与此同时,幼儿也会接触到一些不良信息,这些从电视剧、动画片、广告等获取的虚假信息,不仅具有欺骗性,还带有误导性,但是幼儿由于年龄小,认知不成熟,缺乏经验,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 ,从而会盲从谎言,甚至学会说谎 六、应对幼儿。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