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呼硕导游词 “巴彦呼硕”是蒙古语,意思呢就是“富饶的山岗”,“巴彦”是“富饶”的意思,“呼硕”是“山岗”的意思下面是xx带来的,期望能够帮到大家 篇一: 各位团友,大家早上好! 欢迎大家来到鄂温克族自治旗观光做客 我先作个自我介绍我叫萨仁,是蒙古族萨仁是什么意思呢?可能大家全部熟悉“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哟”这句歌词,那么,我告诉大家,萨仁就是月亮的意思大家可直呼其名,叫我萨仁好了今天我们的旅游目标地是巴彦呼硕草原旅游区巴彦呼硕,蒙古语意为“富饶的山岗”因这个山岗牧草繁茂,牛羊成群,野生动物亦出没其中,故名旅游区就辟建于此,便取名巴彦呼硕草原旅游区旅游区在鄂温克族自治旗境内,距呼伦贝尔市政府所在地海拉尔区郊外的东山机场39公里 这里是新第一部草原题材的影片《草原上的大家》的外景拍摄地片中专题歌《敖包相会》以巴彦呼硕敖包为背景,使该景区同《敖包相会》这首家喻户晓的蒙古族情歌一同蜚声世界巴彦呼硕敖包被称作“天下第一敖包”,现有著名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意为牧人之子)题字石坐地为证旅游区现有20座设施完备的蒙古包,一座多功效厅和一座蒙古包式餐厅,可同时接待600人用餐,上百人住宿。
旅游区还推出迎宾敬酒、献哈达、套马、驯马、赛马、摔跤、篝火晚会、骑马、骑骆驼、穿民族服装、观看鄂温克族、蒙古族婚礼演出、歌舞演出、竞技演出等多个独具特色的活动项目供游客观赏并参加巴彦呼硕草原旅游区始建于1989年,现为国家3A级旅游区,是来鄂温克族自治旗旅游的中外嘉宾争相趋至之旅游胜地好友们,让我们去巴彦呼硕草原旅游区做一天蒙古人,唱一曲《敖包相会》吧我想,您一定会陶然心醉,深深地恋上这个富有神秘气氛和传奇色彩的地方的 篇二: “巴彦呼硕”是蒙古语,意思呢就是“富饶的山岗”,“巴彦”是“富饶”的意思,“呼硕”是“山岗”的意思在呼伦贝尔这个地方有个叫巴彦呼硕的草原景区,就是依据建立在“天下第一敖包”的山岗周围而得名 巴彦呼项草原旅游区始建于1989年,现已发展到拥有200万元固定资产、年接待我国外游客10万人次、营业收人达150多方元的呼盟境内最大的草原旅游景区之一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哟,为何旁边没有云彩……”这是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小说片《草原上的大家》的插曲《敖包相会》,在中国流传了近半个世纪您可曾知道,这部电影的外景就是在巴彦呼硕拍摄的,那首《敖包相会》就是从这个敖包分传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
这就是中国内蒙古大草原旅游东线关键景虎之一的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呼硕草原风情旅游区旅游区坐落在广阔的呼伦贝尔草原中心,距海拉尔车站39公里,距民航海拉尔区东山机场45公里,交通便利,都有沥青路直达旅游区 这里有现在我国装演一流的新型蒙古包,其客房内设淋浴、卫生间,装饰风格各异的餐厅蒙古包,配以风味独特的草原奶重品和正宗的民族餐饮观赏民族歌舞、听蒙古族姑娘用库亮的歌声为您敬酒献哈达,您会感到如人人间仙境 夏天,碧绿的草原一望无际,悠悠的白云举手可及,成群的牛羊散游草地,弯弯的伊敏河在碧绿无垠的草原上像一条银色的玉带暖空万里,极目西眺,终年云雾缥绕的西唐山,受到当地牧民群众的崇敬茶余饭后,您可骑马或乘勒勒车漫游阳光下的草原,亦可随这里的导游姑娘去访真正的“草原上的大家”,还可观赏赛马、摔跤、套马、驯马等演出您可在这里参与祭敖包活动,那盛大的场面,真切的感受,会使您对草原和草原上的大家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冬天,这里“干里冰封,万里雪飘”,您可乘马拉爬犁或骑骆驼观赏雪景,也能够自己在茫茫草原上滑雪,乘雪橇…… 篇三:巴彦呼硕游记 我从漫长的沉睡中悠然清醒,贪婪呼吸着久违的泥土芬芳一阵风吹过,我沿着草原上曲曲弯弯的牧道,俯视着北方呼伦贝尔大草原广袤的土地。
我在寻求,河水流淌而过的敖包,我在聆听,敖包山下吟唱至今的长调…… 祭山的神灵 这是呼伦贝尔大草原多雨的季节黄昏从海拉尔出发,几十公里的路在宽广无垠的草原上延伸草丛上浮着轻纱一样的雾,而远方的山峦还在雾中酣睡铅灰色的云逐步遮住了地平线,神灵施展着变幻,不一会儿就湿润了车窗这是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夏季,也是鄂温克旗巴彦呼硕草原(古语中“富裕的地方”)祭敖包的时节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为何旁边没有云彩我等候着漂亮的姑娘呀,你为何还不到来哟?”面对茫茫的草原,回想起上个世纪在脚下这片草原拍摄的电影,一首《敖包相会》让草原以外的农耕民族知道了蒙古有个敖包,但对于不解其意的非草原人来说,敖包不过是一首老歌中两情相和的惆怅,而对于世代生存在草原上的蒙古人,那里是和神灵相会的地方在黄昏的微光中,敖包山的身影隐约可见我们在敖包山周围的蒙古包投宿,静静躺在草原上,近在咫尺地等候清晨的敖包会 敖包是牧民心目中神灵所在的地方听说,成吉思汗曾被人追捕隐匿在孛儿罕山中,数百敌人绕山三圈却未能发觉她,成吉思汗幸而脱险这位草原天骄今后起誓,孛儿罕山保住了她的性命,她将每十二个月祭之,每个月祷之千百年来,成吉思汗的子子孙孙走出了山林,游牧在广阔的草原上,无山可祭便垒石成山,久而久之草原上遍布了大大小小的敖包。
蒙古家族通常到一个新地方居住,而那个地方若还没有敖包,那她们所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请孛额或喇嘛为自己指定修敖包的地方,在那里堆一堆石头,埋入一个装有经书、护符、马鬃或五谷的匣子,借助那高耸的敖包,和天堂的神灵沟通 而对于在草原上生活的人,敖包便好似路上的保护神,远行的人途经敖包全部会下马参拜,祈祷平安,然后往敖包上添几块石头或几捧土后才上马行路在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山顶或丘陵上,我总能看到一到处用石块垒起的敖包,巨大的石堆耸立在山顶,五颜六色的神幡随风飘拂敖包好像蒙古人的神灵,在茫茫天地间召唤着牧人,让散落在草原各地的蒙古人,冥冥之中守护着共同的信念,祷告着相同的祝福 布里亚特的祈语 急促的马蹄声从我身后传来,多个男子策马如飞,矫健的身影很快擦过远处的蒙古包急忙而过的呢尖帽和鲜亮的长袍却标志着骑马人高贵的身份,布里亚特蒙古人,伊敏河西畔这片草原的主人 这个曾在遥远的贝加尔湖畔牧畜狩猎的古老部族,多少个世纪前被成吉思汗的大军收为蒙古属部一个世纪以前,饱受战乱之苦的布里亚特人历尽艰辛迁徙到呼伦贝尔那段回迁的历史是布里亚特老人讲述给后人的小说,印证着家族的悲欢和离合苦难已逝,此刻敖包山下的蒙古后人,正在宁静的草原上准备奶酒,在太阳升起的时刻,将要祭奠那保佑部族生生不息的灵魂。
呼伦贝尔的夏,白天很长,夜却很短四点多钟,周围的蒙古包里便有了响动,参与祭奠的牧民已经身穿长袍,骑着马、坐着勒勒车,或开着车、骑着摩托,从四面八方来到敖包山下巴彦呼硕敖包山不过百米来高,山顶却被巨大的敖包占去了大半早早守候的大家聚集在敖包跟前,一位年长的喇嘛被大家围绕在中间山顶的敖包已被虔诚的牧民整修一新,顶上插满了新鲜的树枝,也换上了鲜艳的彩旗在日出前那半透明的墨蓝色天空下,广袤的草原,古老的敖包,表情肃穆的蒙古人,模糊了相互的轮廓,一切只是天地间的一道暗影,似乎是一场史前神秘而庄重仪式的剪影通常 蓦地,人群突然沸腾,传来一阵阵欢呼,一束明亮的曙光忽然射到草原上年长的喇嘛拿起铃铛,捧起经书,开始祷告,点染了香烟牧民们围着敖包,开始顺时针转,边走边往敖包上堆放手中的石块,或摆放早已备下的祭品一道道白色的奶酒,一把把掰碎的奶豆腐,在请求风调雨顺、人畜兴旺的祝福中被洒向敖包这神秘的祷告声交织在一起,如草原深处传来的低沉歌声,伴伴随大家缓慢移动的脚步,伴随缕缕升腾的清烟传向高高的天空 我伴随大家的脚步,举目眺望,弯弯的伊敏河在碧绿无垠的草原上像一条银色的玉带,牛羊散落在一望无际的草地上。
金色的晨光,投射在诵经的喇嘛身上,投射在敖包周围虔诚的蒙古人身上,投射在蜿蜒远去的河水上,投射在山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友好而安详太阳逐步升高,祭敖包后的狂欢在不远的草原上拉开了序幕那里没有演出者和观众的区分,也没有冷漠的旁观者,这是草原的庆贺,属于这片牧场的主人,像鹰一样威武的摔跤手,像风一样的骑手,像鹿一样的姑娘…… 在这个时刻,我了解了这些以苍狼和白鹿自喻的蒙古人对草原的感情当大家把自己看作是这草原的一部分,把敖包山当成自己灵魂的归宿,那么她们活着对苍天咏叹,对河水高歌,死后和草原共眠,一切便如此自然而安详从古至今,草原给蒙古人以生命的轮回、以日出日落的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