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5.09KB
约7页
文档ID:504698591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及教训_第1页
1/7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及教训令狐采学摘要:1898年6月11日戊戌变法开始,至9月21日以失败 而告终 虽然这次变法仅仅持续了103天就失败了,但是却 对近代中国有很大的意义,对后来的辛亥革命革命及新文化运 动都有深远的影响探讨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及 教训,对当代中国的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关键字:戊戌维新运动;意义;失败原因;教训;变法;在中国5000多年的漫漫历史长河中,每一代都总有那么 几个人,他们拥有惊才绝艳的智慧,他们拥有远超世人的长远 目光,他们拥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他们不顾自身,敢于在 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挑起振兴中华的大任他们就是中华 民族的脊梁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投身于戊戌维新运动 的那些人就是那一代中国的脊梁一、戊戌维新运动的背景及过程19世纪90年代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新兴的 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 迫和束缚,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1895年公车上 书 公车上书 4月,《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了北京,犹 如晴天霹雳,朝野震惊在北京参加会试的举子们群情激愤, 他们在康有为、梁启超的组织下,联合签名上书,要求拒和、 迁都、变法图强。

这次上书由康有为起草1300多人签名,史 称“公车上书”上书因顽固派的阻挠没有送到光绪帝的手 中,对政府触动不大,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震动和影响 “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积极进行宣传和组织活动,著书立 说,介绍外国变法经验教训,在各地创办了许多报刊、学会、 学堂,为变法制造舆论,培养人才维新变法运动逐渐在全国 兴起1898年1月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4月,同梁启超在北京发 起成立保国会,在维新人士和帝党官员的积极推动下,6月11 日,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诏书,宣布变法变法期间, 光绪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除旧布新但是,仅仅103 天之后,1898年9月21日的凌晨,慈禧太后突然从颐和园赶 回紫禁城,直入光绪皇帝寝宫,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 台;然后发布训政诏书,再次临朝“训政”,“戊戌变法”失 败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戊戌维新运动虽然仅仅持续了103天就是败了,但它 在中国近代史上仍然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洋务派 曾 经掀起一场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 的洋务运动但是,洋 务派只是单纯的学习西方的技 术和设备等一些表面上的东 西。

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这时候,维新 派就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高举救亡图 存的旗帜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理论思想,都贯穿着强烈的爱 国主义精神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 运动维新派突破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局限,主张用 君主立宪制度取代君主专制制度戊戌维新运动虽然未能成功 地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但是在政治、经济等领域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它推动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 1900 年八国联军入侵,西太后带着光绪逃到西安,这给 慈禧 以惨痛教训 签订 《辛丑和约》 后, 西太后下令实行新 政, 其内容有编练新军; 废科举, 建学堂; 奖励民办工 厂; 改革法制;派五大臣出洋考察, 预备立宪; 成立咨政 院、 咨议局等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 在中国最早创办近代报刊,把旧式书院和私塾逐渐转变为近代 学 校,广泛建立了政治性和学术性的社团他们大力提倡西 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科学知识,宣 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社会进化的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从而把顽固 的封建主义思想壁垒打开了一个缺口,并且打开了知识分子的 眼界,使他们重新认识世界,为后来人们 接受新思想扫除了 一些障碍,这种思想影响不会因政变而消失。

以维新运动为起 点,资产阶级新文化开始打破封建文化独占文化阵地的局面维新派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如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恶俗陋习,提出“剪辫易 服”的主张,倡导讲文明、重卫生等第四,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激起了民众对满清政府的愤 恨,推动知识分子有维新向革命转化戊戌变法的失败后,梁 启超,康有为等人的逃亡,谭嗣同等人的牺牲使得不少对清政 府抱有最后一丝幻想的知识分子认清了现实,转身投向革命党 的道路而孙中山先生也是在这时开始受到了国内知识分子的 重视,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关键前提第五,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前奏由于八股文的废除, 报社、学校的兴办,新式文化事业有了勃兴戊戌时期,维新 派为了对人民进行“启蒙”,曾提倡白话文和“小说界革 命”维新运动失败后,白话报刊更多出现,白话文得到更多 提倡除“小说界革命”外,维新派继续倡导“诗界革命”、 “曲界革命”、“思想革命”、“道德革命”、“宗教革命” 以至“史学革命”这些,都开启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河三、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1868 年的明治维新把一个封建、落后、分裂的日本迅速改造 成了一个文明、科学、发达、统一的日本,1898 年的戊戌变 法不但没有能有效扭转每况愈下的中国,甚至连变法者自己的 生命都不保。

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的日本明治维新为什 么能成功?有了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经验借鉴的中国戊戌变法为 什么反而失败了?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 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当时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力量还十分微弱,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维新派 的势力更是非常弱小,很多人自身还保留着封建士大夫的痕 迹他们既没有严密的组织,也不掌握实权和军队,更没有去 发动群众而变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用资本主义的政治、经 济、社会、文化、教育制度来取代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自给 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然会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变法能否成 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维新势力与保守势力的力量对比当时,力量对比的天平明显地倾斜于保守派从控制军政实权 的大多数王公贵族,到军队将领和只会做八股文章的士子文 人,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无不反对变法,从上到下构织成一张 严密的抵制变法的网络耐人寻味的是,本来与保守派有矛盾 的洋务派,虽然在“西用”上与维新派有着共同的语言,但为 了维护“中体”,而公然站到了保守派的阵营之中,使得维新 派势单力薄 这样,他们只能把自己实行改革的全部希望寄 托在一个所谓亲政却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

幻想是弱者 的命运”,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维新派认为“变之自上者顺 而易,变之自下者顺而难”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又怎能不 失败呢?另外,维新派本身就具有局限性第一,改革理念不成熟公羊学作为康有为维新理论 的基本出发点,它把儒家经典定义为伪书,这对于接受了儒家 思想两千多年熏陶的中国知识界无疑是当头棒喝,它 直接动 摇了封建正统儒学的思想基础和封建正统思想的合法性因为 几千年来的儒家正统教育并不是用一两篇文章或一场精神运动 就能否定的,它是根植于中国传统农业社 会基础上的,即使 在工业化社会或后工业社会,儒家思想仍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和 生命力所以康有为的公羊学说一出笼,自然遭到一大批守旧 和保守人士的攻击,即使本来对社会危机有很深的认识,同时 主张政府变革的一大批洋务派官僚也不能认同康有为的价值观 念这就为维新变法的推行带来了极大地阻力第二,不敢直接否定封建主义在政治上,维新派只是幻想着 依靠光绪皇帝“以君权雷厉风行”,通过和平、合法的手段, 实现自上而下的改良维新派妄图通过让资产阶级和开明士绅 的代表参加政权,逐步实现君主立宪制可见他们在政治上缺 乏反帝的斗争勇气,冥冥之中自就早已经注定了他们失败的结 局。

在经济上,他们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 义的经济基础 封建土地所有制只是在发展资本主义上采取改良的措施,这对于当时腐败的清政府来说根本是无关痛 痒的在思想,他们虽然提倡学习西学,却仍打着孔子的旗号 借古代圣贤之名“托古改制”,以期望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又 怎能不失败呢?第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维新派虽然大声疾呼救亡图存, 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够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维新派尖锐地揭露 了俄国侵华事实,却幻想 依靠与英、日结成同盟来抵抗俄 国有人甚至建议聘请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来中国任维新的顾 问英、日帝国主义虽然表面上同情维新派,但实质上只是为 了趁机扩大在华侵略势力,并寻找他们在中国的代理人,同时 也是为了与俄国进行争夺因此,在戊戌政变前夕,维新派分 别乞求英国,美国,日本公使的支持,结果都落了空帝国主 义的一切行动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更大化,这种寄希望于外国 列强的变法,又怎能不失败呢?第四,没有联合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 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 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康有为在每次 上书中,都反复提醒光绪皇帝不要忘了人民反抗的危险,强调 “既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如果不实行变法, 下层群众将会起来造反,使皇帝及其大臣们“求为长安布衣而 不可得”。

正因为没有人民力量作 为后盾,所以他们得悉守 旧派要发动政变时,只能打算依靠掌有兵权的袁世凯,结果反 被袁世凯出卖而一旦守旧派操刀反击,维新派也就没有丝毫 抵抗能力并且,与日本的明治维新相比,戊戌变法的主要获利 者只是少部分的资产阶级,而不是广大的人民群众戊戌变法 除了颁布了一大堆没有来得及实施的新政,和建立起了许多书 生论政的报刊社团之外,国民并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实惠, 所以改革基本上没有得到国民的认同人民群众没有获得利 益,那么根本就不会来支持变法不能使绝大多数国民获利的 改革就无法得到绝大多数国民的支持,也是不能长久和成功 的总结以上的种种原因,我们不难看出,戊戌维新运动失 败的原因,主要还是中国资产阶级力量的不够成熟这也难 怪,从鸦片战争打开清朝国门到戊戌变法也就几十年时间,而 且还一直处在被封建势力压制的境地,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令狐采学创作 条件来让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来发展壮大自身若从这个角度来 看,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也是在所难免的了四、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却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掀起 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的潮流,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进步 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它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初次登上政治舞台 为特征,成为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前奏首先,戊戌维新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 一次表演,竟然失败的这么快,这不但暴露了这个资产阶级的 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 治者走上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这让当时更 多的有识之士清醒过来,要想争取国家独立、民主、富强,必 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制度只有用革命者的鲜血才能洗去中华民族垂 垂老矣的暮年之气,才能让这拥有5000 多年历史的古老大国 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戊戌维新的失败再次暴露出清朝统治集 团的腐朽与顽固,“戊戌六君子”流血的教训促使一部分人放 弃改良主张,他们终于明白,一切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想要 通过和平手段来进行改良的妄想终究是一场空想从此,越来 越多的人开始走上革命道路,为后来的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成功 埋下了伏笔其次,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戊戌变法失败 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告诉我们,变法和革命,要想成功,就离 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 正如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群众的 力量是无穷的人民”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人民即是受地主阶级、封建主阶级剥削、压迫的农 民要想推翻封建专制,中坚力量就是农民戊戌变法的失败 使得后来的革命家们意识到了人民的力量,于是后来的辛亥革 命就取得了成功再次,戊戌变法的失败教训告诉我们,一切的改革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