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谈语文写作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培养教育教学论文

wd****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4KB
约2页
文档ID:315287362
谈语文写作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培养教育教学论文_第1页
1/2

谈语文写作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培养_教育教学论文   摘要:学生习作中大量“空话”“套话”作文的背后,有一重要原因:学生写作时“读者意识”的缺乏关于“读者意识”的论说,我国古已有之,新课标也明确要求,但实践层面却不如意当下,重视学生写作时“读者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  关键词:写作教学;读者意识;真实写作    一、关于“读者意识”  所谓“读者意识”,就是写作时心中有特定的阅读对象和明确的表达目的,以及有利于阅读对象接受和目的达成的表达方式,也就是服务于交际需要  西方读者接受理论出现较晚直到20世纪,美国文论家M.H.艾布拉姆斯才系统提出了“文学活动的作品、艺术家、世界和欣赏者”四要素说20世纪60年代接受美学的兴起才真正确立了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本体地位,之后在西方的写作教学中都较为重视“读者意识”的培养  朱自清也谈到: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作文训练背离了以一定读者为交流对象的写作的一般规律他认为,学生通常的读者都是教师,可写作练习是为了运用,因此要给学生设定除老师外的众多假想的读者他甚至说:“写作练习可以没有教师,可不能没有假想的读者。

因为学生写作时,只有意识到假想读者的存在,才会去辨别各种体裁,有针对性地写作  当今我们也强调“读者意识”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目标”中提出:要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阶段目标中提出:(5-6年级)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作简单发言;(7-9年级)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这些目标要求,都在强调“读者意识”  二、我国作文教学的现状及成因  虽然我国从古至今都有重视“读者意识”的言论,但是现实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培养是较薄弱的学生普遍缺乏“读者意识”,不知作文真正写给谁看,只知写好文章是为了迎合教师的要求,谋求考试的高分因而,盲目而作、迎合而作、奉命而作,出现了大量的“空话作文”“套话作文”  其实,学生作文时心中并非没有读者,学生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教师的认可,赢得更高的分数,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一种写给教师看的习惯因此,这心中的读者已被异化成“唯一的读者”——教师朱自清曾说:“如果每回写作都真是为了几个人,那么写作确实没有多大趣味学生……于是乎不免敷衍校章、潦草塞责的弊病  写作也是一种交际,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要让学生的作文拥有广大的“读者群”、倾听者、欣赏者;要让学生得到情感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要让学生懂得写作的意义,增强写作的社会责任感。

就应让学生树立写作的“读者意识”,这是扩大学生“读者群”,改变目前作文教学窘况的必由之路  三、学生“读者意识”的培养  拥有了真实的读者,方能刺激学生写作的欲望,方能肯定学生作文的价值,方能促使学生自觉、有效地写出高水平、有灵性的作文  教师可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  (一)提倡“真实写作”,唤醒“读者意识”  关于“真实写作”,李海林认为它包含四要素:真实的写作任务、真实的写作对象、真实的写作环境、真实的写作成果  “真实写作”是典型的实用写作、任务写作,其特点是任务在先,真实而明确正因为有了针对性的任务,学生在写作中为了完成具体的任务(而非仅仅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在写作中会不由自主地回避”空话”“套话”,“读者意识”得以唤醒  (二)借助表达模式,强化“读者意识”  实用类文体通常都有固定的表达对象,如请假条、书信、访谈、公告等运用此类问题进行写作,作者会自然而然地去考虑此类文体特有的读者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地将有特定阅读对象的表达模式运用于无特定阅读对象的一般表达中去  例如,作文题目是对“中学生沉迷网络”这一现象展开议论通常的做法是让学生写成一篇议论文,可是由于没有固定具体的阅读对象,此番议论常常流于空泛。

如果让学生试着采用访谈这种文体的表达模式来构思,即围绕“中学生沉迷网络”现象,模拟专家访谈,作文可能呈现别样风采,具体操作过程可以这样:  1.“中学生沉迷网络”有哪些突出表现?  2.“中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有哪些?(进行多因分析)  3.“中学生沉迷网络”的危害性  4.拯救这类学生的有效举措  模拟记者同专家访谈模式,回答上述问题,将部分内容整理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这样的做法,是把学生的写作过程置于真实、具体的写作环境中,说话更有针对性,作文也就避免了空泛,文章的“读者意识”得以强化  (三)多种途径发表,巩固“读者意识”  传统的作文训练,读者更多局限于教师一人,学生言语生命力没有得以充分地展现,文章无人欣赏,情感无人沟通,思想无法升华因而,扩大读者面颇为重要,所以我们必须提倡、鼓励学生多途径发表作文  此处的“发表”有着广泛的含义它包括: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在广播、电视上播出;在黑板报、班刊、校刊上刊登,甚至是同学间小范围交流评改都属发表之列此外,随着网络的普及,借助网络这一平台,学生的习作更加便捷、广泛地在网络中寻找到了读者,这些读者可以是老师、同学、朋友、家长,甚至是陌生人而且这些读者可以留下自己的评语,这些及时的评价更加增强了学生的“读者意识”。

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写网络日志,开通个人博客等,以巩固学生的“读者意识”  此外还可以开展学生间的互评互阅,帮助学生拟定假想读者或读者群等活动,也能起到培养学生“读者意识”的作用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教师自身树立鲜明的“读者意识”理念,就能在实践中总结更多实效的做法,让学生的作文远离“大话”“套话”,实现“真实写作”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