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出祁山[编辑本段]围棋术语 1介绍:这是一个围棋术语,来源于《玄玄棋经》上一道死活题的名称 2死活题难度等级:中高级 [编辑本段]三国故事诸葛亮恢复与吴联盟、平定南中后,就准备北伐曹魏第一次北伐在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他令赵云等作疑兵,摆出由斜谷(今陕西眉县南)攻郿城(今眉县北)的态势,以吸引魏军;自己则率主力向祁山(今甘肃西和县祁山堡)方向进攻,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继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维,一时关中大震可是马谡违背诸葛亮部署,为张郃所败,丢了街亭;赵云等出兵也不利,诸葛亮只得退回汉中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汉附魏 第二次北伐是同年冬,诸葛亮乘陆逊在石亭打败曹休之机,出散关,包围陈仓(今陕西宝鸡西南),攻打二十多天未破,魏的援军赶到,他不得已又退回汉中.第三次北伐是建兴ﻣﻠﻠﻠﻠ攀武都(今甘肃成县)、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打败魏援军,占了这两郡,留兵据守,自己率部回师次年,魏军进攻汉中,诸葛亮加强防守,又增调援军,再由于连续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军撤退 第四次北伐是建兴九年,蜀ﻠﻠﻠﻠ魏军统帅司马懿迎击,诸葛亮准备决战.司马懿知蜀军远来,军粮不多,凭险坚守,拒不出战.诸葛亮想用退兵的办法引诱敌人,但司马懿追赶很谨慎,蜀军一停,他就扎营拒守。
此时李严假传刘禅要求退兵的圣旨,加上蜀军粮草将尽,诸葛亮只得班师,在归途中以伏兵杀了魏国名将张郃. 第五次北伐是十二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五丈原扎营司马懿也筑营阻拦,不与蜀军作战,料知蜀军远来,粮草运输困难,想把蜀军拖垮诸葛亮也有准备,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长期战争的打算诸葛亮在这次出兵前曾与孙权约定同时攻魏,五月吴军十万攻魏,不胜,撤回江东,所以蜀军只得与魏军单方面周旋八月间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情日益严重,不久就与世长辞死后,姜维等遵照他的遗嘱,秘不发丧,整军退入斜谷诸葛亮出师北伐共为五次,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还有一次是魏军进攻汉中,不是诸葛亮出击后世概而言之,说成是「六出祁山」 正史中诸葛亮没有六出祁山 先引凌云雕龙关于祁山、岐山地理位置的片段: “祁山与岐山不同,岐山为山名,位于今日陕西省岐山县东北附近,古公亶父曾率领周室迁居于此,兴建开创周朝八百年天下祁山亦为山名,位于今日甘肃省西和县西北光从地图鸟瞰,一个在天水以南,一个在陈仓以东,两地航空距离超过一百公里,实际山路弯涎,更胜于漫漫途遥 史书记载,诸葛亮南征后对曹魏用兵共有七次: 1、建兴六年(228)春,诸葛亮事先扬声走斜谷道取郿,让赵云邓芝设疑兵于斜谷,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军攻祁山(甘肃西和县西北)。
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张郃出拒,大破马谡于街亭,王平独木难支,遂有诸葛亮空城计一事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这是第一次出祁山 2、同年(228)冬,诸葛亮出散关(陕西宝鸡市西南)围陈仓(宝鸡市东),粮尽而退还汉中.魏将王双来追,被魏延所斩 3、建兴七年(229)春,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甘肃省成县周边)、阴平(甘肃省文县周边)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甘肃省西和县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4、建兴八年(230)秋,魏军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走西城(陕西省安康县西北),张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诸葛亮驻军于城固(陕西省城固县东)、赤坂(陕西省洋县东二十里).时大雨三十余天,魏军撤退. 5、同年(230),诸葛亮使魏延、吴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将军费曜(瑶)、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南安郡内,当在甘肃省武ﻠﻠﻠ ﻠ). 6、建兴九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攻祁山,始以木牛运.时曹真病重,司马懿都督关中诸将出拒.诸葛亮割麦于上邽(甘肃省天水县)司马懿追亮至卤城(天水市与甘谷之间),掘营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讥五月,司马懿与诸葛亮交兵,魏延等将斩获敌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六月,李严因运粮不济呼亮还。
诸葛亮在木门道设计,连弩射杀为名将张郃李严废为平民此为二出祁山 7、建兴十二年(234)二月,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道,据武功五丈原(陕西省岐山南),屯田于渭滨司马懿据守不出八月,诸葛亮卒于五丈原杨仪等率军还,有“死诸葛走生仲达"事魏延因与杨仪不和,谋反罪诛杀魏延 这七次用兵,出祁山只有两次第四次用兵是防守,蜀魏并未交战.第五次只出偏师,诸葛亮未出汉中亲至因此人们通常按照清人俞樾《小浮梅闲话》中的说法,称诸葛亮五次北伐清人梁章钜称诸葛亮四次北伐,未记建兴七年出兵. 一、诸葛亮“六出祁山”对“北定中原"的有利因素.有利因素诸多,择其重要以论: 1、自然因素.陇右东与秦川相接,依丝路古道(即关陇大道)、渭河一线相通素称秦陇一线唇齿相连,天水南可自阴平古道,江汉之线,双道直通川蜀江汉.汉中、陇右是当时蜀汉北铙曹魏的双大门汉中已有,再取陇右,则蜀汉进攻查双管齐则,形成钳形之势若是防守,可双门紧闭,拒曹兵于门外,万无一失曹魏也难以实现得陇望蜀之美梦.西连河湟,北通大漠,可与广阔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连成一片尤其丝绸之路开通后,这里是关中通往西域的第一站咽喉重地翻陇山入秦川要比翻秦岭阴容易得多。
从地形上分析,这里处在六盘山地、陇中黄谷相连渭河谷地横贯其间,嘉陵江、西汉水谷地平缓由陇入蜀.东有陇山屏障,西有河湟天险,南可退走川岷江汉,进可攻,退可守,有较大回旋余地,是屯兵作战的天然重地 2、经济因素天水市现总面积14267m2,耕地5933万亩,人口2720000.渭河干支平均年径流量12.84亿m3,嘉陵江干支平均年径流量547亿m3地下水资源达16亿m3含水层厚达4-15m.年降水达156亿m3故以“天河注水”盛名于世年均气温107月最热,最高温382℃,1月最冷最低温—19℃.春季冷暖多变幻,常有倒春寒;夏热无酷暑,雨热同季,降水集中;秋季降温速,秋温低于春温,阴雨天气多;冬冷无严寒,气候干燥,雨量充足,水资源丰富,在三国时期,人中尚少,粮产量丰盈,是提供屯兵军粮的粮库.故有诸葛亮“陇上刘麦"的佳话.同时山原广阔,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27.42%,林地面积874.41万亩,是黄土高原上的绿洲,« ﻠﻠﻠ匀林海",“林泉之冠”.三国前,这里水草繁茂,是天然牧场公元前九世纪秦祖嬴非子在这里为周孝王放牧繁息战马,为周孝王中兴,起了重大作用所以天水是繁息战马的丰盈宝地,自然是诸葛亮伐魏前线所需战马的良种场。
加上丝绸之路开通长宁驿、弓门砦 、降陇城、秦亭、街亭、略阳、成纪、显亲、清水、绵竹、上邽 、新阳、冀城、洛门等陇右古镇上,西域商贾往来贸易,使市场经济繁荣这都是诸葛亮伐魏的有利因素 3、文化因素.天水历史悠久,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详地传说人类文明始祖三皇之首伏羲氏出生在这里,故称“羲皇故里”《易系辞传》云:“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乌鲁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史记•补三皇本纪》云:“太吴庖牺氏,凤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日毕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氏于成纪(今天水一带).”据考察,天水渭河及其支流两岸现有史前文化时期原始先民聚落址达500余处,同时出土万件遗物,有些与伏羲氏族文化的内涵有相似之处,尤其是秦安大地湾、天水师赵村、西山坪,武山付家门等遗址的发掘得到证明,其人头蛇身饰文的彩陶器皿和伏羲氏族图腾崇拜完全一致,说明天水乃至陇右一带在史前文化时期有一支以蛇为图腾崇拜的氏族、部落、部落联盟.伏羲氏功盖千秋,伏羲氏族文化是中华古老文化的源头伏羲氏族兴起于陇右,后随迁徙,翻陇山,进关中,徒陈仑。
再沿渭水东进,定督陈州(今宛立).为华夏民族的文明起到肇启作用.伏羲氏族未入中原者,父系氏族社会就以炎帝族ﻠﻠﻠﻠﻠ族姜姓,黄帝族姬姓《国语》云:“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姜”、“姬"从“女",说明以母系为血统羲”、“姜”、“羌”从“羊",说明均为牧羊族《帝王世纪》云:“昔少典娶有娇氏,名曰女登,威神龙于华阳之常羊,生神龙烈山石室”《大荒西径》云:“有氏人之国,炎帝之孙名灵恝,灵恝生氏人"说明氏人也是羌人分支那么陇右氏、羌亦是伏羲氏、神龙氏、轩辕氏之后裔从上看三皇皆发端于西部,后因迁徙、争战进入中原,是中华远古文化的基石,荆襄名士之首、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岂能对此无睹. 其次,周氏族兴起于雍地周原联合西部少数民族,发展生产.在伏羲氏先天八卦启示下,演出后天八卦,为《易学》打下坚实基础公元前1066年,在姜氏吕尚辅佐下,联合彭、濮、庐、徽、蜀、庸各族,会师牧野,是纣兵70万倒戈,在一月内,攻入朝歌,使腐败而失去民心的商纣覆灭而八卦学说是先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一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宇宙观、辩证法,它揭示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理论和方法,一直指导着各项事业,对军事战略思想尤为重要,无疑对荆襄士族知识分子有教益和影响作用.作为荆襄名士诸葛亮一定教益非浅。
而在他后来的兵战中亦灵活运用 其三,陇右是先秦文化的发源地秦人祖先本是黄帝之孙高阳氏颛顼帝后裔女修,女修吞玄鸟蛋生大业(即皋陶).皋陶之孙大费(即伯翳)参与大于治水有功,舜给他赐姓嬴.大费子孙居中原夷狄,“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史记•秦本纪》载,大约殷周末期,大费后裔中,“在西戎,保西垂ﻢﻠﻠﻠﻠ圀志》说西陲在“秦州上邽县西南90里”.后人认为是今礼县红河流域中苗裔非子居犬丘,善养马,犬丘人告周孝王陇右山谷,“其坂九回,清泉四注,"水草丰盈,是繁息战马的佳地.《史记•秦本纪》云:“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亦为朕息马,朕其封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故孝王十三年将谓之交陇右一带封给非子专营牧马事业,为周王室附庸,筑城邑为秦秦亭火置为秦国的兴起与发展,起了典基和用.周励王腐败,西戎反叛灭犬丘秦氏周宣王委秦嬴之孙秦仲为大夫攻西戎,被西戎所杀宣王又派秦仲五个儿子攻西戎,收复失地,并委长子秦庄公为西陲大夫.周幽王死于诸侯战乱庄公子秦襄公率兵救周,护送平王东徙洛邑有功,封襄公为诸侯,又赐歧以西之地予秦秦从此势力发展到陇山以东秦文公三年(前763)以700人东猎至渭,紧接伐戎,势力速达歧.秦穆公选贤举能,修兵备战二、三十年,“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秦孝公采法商鞅,大发展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於内,一举灭六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在中国历史上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这对后世不能说没有影响.诸葛亮安能不效法秦公出陇右而入秦川,完成统一大业乎? 其四,天水人隗嚣少仕州郡,后为王莽国师刘歆引以为士.刘歆死后回故里王莽倒行逆施引起全国反对新市人王匡、王凤揭竿举起绿林起义大旗,全国响应破落贵族刘玄混入陈牧平林军南阳地主巨商贵族刘秀、刘演拼凑舂陵兵参加新市会天水隗嚣与季父隗崇、隗义、上邽杨广、冀县周宗等于公元23年据天水“起兵应汉”,自称西州上将军依靠地域之险,经营陇西、武都、金城、武威、张掖、酒泉、郭湟诸郡.建武二年(26)刘秀令其共讨四川公孙述未成,遂称臣于公孙述,被封朔宁王,并派兵增援于是刘秀率众亲上陇坂讨伐建武九年(33)春,嚣病饿出城糗,悲愤而死当耿、岑彭围攻西城、上封阝时,刘秀束力书岑彭:“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若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在给耿书中有“既得陇,焉不望蜀也"说明陇右确是入蜀的军事要道,是保蜀的屏障.无怪乎诸葛亮要“六出祁山”,得蜀取陇. 4、人文因素龙右地处雍凉,人皆生性强悍,善骑射,习武功,富有极强战斗力,故谓,西凉兵强。
所以这里是作战补充兵源的雄厚基地因这种地域人文特色,东汉前出了不少杰出将领,最有名的是智勇双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