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析大学生社会认知偏差的原因及对策解读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8.59KB
约7页
文档ID:501088275
浅析大学生社会认知偏差的原因及对策解读_第1页
1/7

浅析大学生社会认知偏差的原因及对策[摘 要]所谓认知偏差是指人们根据一定表现的现象或虚假的信息 而对他人作出判断,从而出现判断失误或判断本身与判断对象的真实 情况不相符合这种原理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交往中同样适用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社会认知偏差出现的原因, 提出了 提高大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主要对策[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认知偏差;非理性信念每个人都生活在与他人共同组成的社会之中, 人的社会行为既是 朝向他人的,也是对他人行为做出的反应,所以我们将个人对他人、 对他人的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感知和认知称为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人的社会行为的基础,人的社会行为受其内在的认知过程的支配, 因 此,要理解和预测人类行为就必须深入到这种内在的认知体系中去在社会认知过程中,人们的认识会经历社会知觉、社会印象、社 会判断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认知对象展现在人们眼前时只是他们的 外在形式,而本质属性和特征往往被其外在的形式掩盖, 因而使得人 们对他的认识需要有一个由表及里的曲折过程 在认知活动上也要经 历一个从感官的认识开始逐步深化的大脑的思维分析和判断 在此期 间,认知者和被认知者处于一种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状态,而在认知他人、形成有关他人的印象的过程中,由于认知主体和认知客体及 环境因素的作用,社会认知就会产生偏差,即社会认知偏差。

社会认知偏差,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认知者和被认知者总是处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状态因此,在认知他人、形成有关他人的印象的过程中, 由于认知主体与认知客体及环境因素的作用, 社会认知往往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偏差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 这些偏差无非是由于某些特殊的社会心理规律的作用, 而产生的对人这种社会刺激物的特殊反映社会认知偏差这条暗流, 同样侵蚀着一座座美丽的象牙塔 纵观我国的高等教育,一览我们的莘莘学子,刘海洋伤熊事件,马加爵的连害四位舍友, 西北大学学生群情激愤怒砸日本料理事件, 自残跳楼自杀更是不乏其人, 为什么这些事情会发生在接收了先进知识, 先进理念的大学生身上呢?这些行为背后是什么呢?据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 不良的社会行为是由偏差的社会认知导致的 那么这些行为背后潜藏的就是大学生们严重偏差的社会认知 为此, 本文就大学生社会认知偏差的原因及提高大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主要对策进行论述以其达到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的目的1 大学生社会认知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1.1 主观原因1.1.1 错误归因情境归因在大学生中常有一种现象,把自己的错误、失败更多的归之于情境;同时也把别人的荣誉、成功归之于情境因素。

这次考试不成功那么是题太难;这次活动搞的不成功,是他人没有策划好、组织好;同学拿了奖学金,是他“瞎猫碰上死耗子” ;毕业后找到了 好工作, 是他命真好, 这种错误归因看不到他人能力或品格上的优势, 也看不到自己能力和品格上的欠缺,导致了认真的偏差个人倾向归因 在大学里, 有很多人把自己的成功更多的归之于个人倾向, 而忽视引起行为的外部客观因素; 反过来又把别人的错误、失败归之于个人倾向, 也忽视了环境和外在条件 在大学生闪亮之星中取得好成绩, 就认为自己的实力雄厚无人能比, 那就是否有评委和其它同学发挥等各个方面的原因呢?校园中处境困难的同学常常被认为是咎由自取, 她们的困难是自己造成的, 即使家中有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弟妹,也可以通过勤工俭学努力工作来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他们的一切不顺都是没有能力的表现, 自己如果处在那个位置一定会做的完美无缺【 1】 上述两种归因, 片面的割裂了事件成功失败外部与内部两方面的原因的关系 一般来说, 科学的归因应是综合情境和个人倾向两方面的原因, 合理的进行推理才能使人们产生正确的判断, 做出正确的行为1.1.2 非理性认识在大学生面临社会角色的转变, 中学——大学——社会, 依赖——半依赖——独立, 在大学中要完成人生中重要的转变, 从学习到工作,从学校到社会,从依赖家庭到支撑家庭等。

各种不同的压力得不到适时的解决,积郁心中, 就会使她们对世界、对社会出现歪曲的认知, 使他们将常人认为较轻的刺激或不大可能发展成为应激源的情境视为应激源 他们只注意了事物的阴暗或负性的一面, 而忽视了光明面或积极的方面, 这种对人对事的负性思维及不合逻辑的信念是会导致人的不良情感或神经质行为的1.2 客观原因现在的大学生多半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曾经的生活就是学习、吃饭、睡觉,接受的是单一的教育手段,学校注重的只是成绩,对学生成长中必备的心理、个性、态度等因素视而不见,使她们从开始就没有养成正确的认知, 在加之现在的大学也重视不足, 开设的专业课程少,导致学生社会心理学知识欠缺而且传播途径单一,好多也只是走个形式而已, 老师大多是照本宣科, 并没有真正把学生从外化教育的客体转变为内化教育的主体2 提高大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主要对策2.1 引导正确归因在学生的认知中, 作为学校、社会要积极引导正确归因,有的心理学公共课上把枯燥的理论换成有趣的心理游戏, 心理老师组织集体讨论并进行指导这种不僵硬的灌输理论是可以达到内化的目的的,可以养成把正确的归因理论寓于平日的生活中, 在生活琐事中教会学生理性思考、有逻辑的分析。

2.2 运用合理的方法治疗,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的社会认知偏差大部分取决于其本人对周围世界的不正确的解释、不合理的想法和认知模式,即一个人的想法、思想决定了他内心体验及行为反应, 所以我们要想消除这些认知偏差, 就要纠正 这些深藏在内部的不合理的信念艾里斯的理性情绪疗法的治疗者认为一个人的困扰大部分来自非理性思考下的产物,而首因效应中的第一印象、晕轮效应中的“以 点盖面” ,自我中心中的“我最好” 、 “我最差”等都是非理性认知要想处理这些负面认知的非理性观念, 并努力将不成熟、 命令式和绝对性的思考方式转为实际、 成熟、 合乎逻辑和讲求证据的思考和行为的方法,就要遵从治疗的四个步骤:第一步 是向当事人说明他们持有许多非理性的“应该” 、 “最好” 、和“必须” 当事人要学习区别理性和非理性的信念第二步向当事人说明是他自己通过持续非理性的思考,以及一直重复暗示自己,所以他们要为自己的问题负大部分的责任第三步协助当事人矫正不正确的思想和放弃非理性思考第四步 激励当事人发展一套理性的生活哲学, 并教导当事人如何以理性的信念与态度取代非理性的信念与态度[2] 我们也要不断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心理科、 心理讲座和心理咨询等各种渠道,由表及里,由果到因,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引导学生正确的认知自己、协调情绪、控制行为,同时引导学生辩证的认知他人,妥善的处理人际关系。

积极引导学生运用自我反省、自我剖析、自我监督、 自我评价的个体的自我教育法,和运用群众性的互相讨论、互相评议、互相监督、互相勉励的集体教育法2.3 社会规范制约,营造社会参与氛围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社会规范的作用在于, 通过各种教育灌输和社会舆论的力量, 通过各种管理手段, 使大学生逐步增强社会认知能力,形成一种信念、习惯、传统来制约个体的行为,调整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关系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的法律 和道德教育是倾注了力量,但成效往往不尽如人意,原因在于,行为 规范未能完全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因此,要在引导、启发学生 的自我认知上做文章,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的作用,把学生由外化教育的客体变化为内化教育的主体在制约和内化教育的基础上,要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踊跃参加班级年纪的各类 集体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时间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在活动中 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探讨复杂的社会问题,练习人际交往 的方式方法,使他们增强自我调试能力和个体社会性[3][参考文献][1]时蓉华 社会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284 [2]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14-129 [3]季朋,陈晓东.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2009.166读书的好处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一一颜真卿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一一陈寿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一一陆游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一一歌德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一笛卡儿17、学习永远不晚一一高尔基 刘向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一一孔子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一一培根。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