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集体备课《我是草原小牧民》(吴滋滋)

桔****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1.51KB
约6页
文档ID:564358958
集体备课《我是草原小牧民》(吴滋滋)_第1页
1/6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 主备:吴滋滋教学内容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材分析《我是草原小牧民》这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动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 歌曲为2/4拍,五声羽调式,为扩充了的一段体结构四个乐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采用了八度跳进,表现了小牧民手擎羊鞭、快乐欢唱的形象第三乐句在节奏上作了变化,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尽情地抒发了对美丽的家乡的赞美之情歌曲的衬腔“啊哈嗬”是该曲的扩充部分舒展的节奏、富有动力感的旋律,表现了小牧民豪放的性格和放牧时的愉快心情最后重复了第四乐句的曲调,天真活泼、自豪的情感表达了草原儿童对自己家乡和甜美生活的赞美 教学目标1、能在参观蒙古大草原的一系列活动中,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舞蹈,并对其产生兴趣2、有感情地唱好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歌曲3、通过听、唱、舞、创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重点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舞蹈。

2、有感情地唱好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连线、附点音符、八分休止符、装饰音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激发情感(一)课前律动让学生跟着《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音乐,做蒙古族骑马的律动进教室,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二)听一听 激发兴趣听筷子击出的节奏,启发学生联想:听!是什么打击的声音?(三)跳一跳 创设氛围师:筷子不仅是生活用具,能发出美妙的声音,它还可以作为道具来跳舞呢!播放《我是草原小牧民》伴奏带,教师带领学生跳“筷子舞”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以“筷子”为切入点展开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跳筷子舞,初步感受蒙古族音乐、舞蹈,体验其欢快的情绪,熟悉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为学唱好歌曲作好铺垫四)看一看、说一说 1、师:筷子舞是我国蒙古少数民族所特有的舞蹈,哪位小朋友来说说你所了解的蒙古族呢?2、蒙古族到底是个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师播放课件,师生展开关于蒙古族风情的讨论背景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 设计意图:教师首先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富于蒙古族民族特色的环境氛围播放草原美景的配乐课件,欣赏蒙古族的舞蹈,一下子把学生带入蒙古大草原蓝天碧草、牛羊成群的意境中。

 二、激趣导入 丰富体验导入:蒙古大草原真美啊!今天就让我们组成一个旅游团,去游玩一下“蒙古大草原”吧! 1、师:蒙古族地区每年七、八月间都举行隆重的那达慕大会现在就让我们去看一看,他们在干什么?(骑马、射箭、摔跤) 师: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参加他们的那达慕大会呢? 2、师:那就得学会蒙古族人会做的事为动作搭配相应的节奏 师:在这些动作的下面有一组节奏,这些节奏应该和哪些动作交朋友? 挤奶               摔跤             射箭             骑马 哒哒 哒哒 哒哒 哒哒 刷 刷 刷 刷     嘿——    嗖嗖 嗖— 3、出示四幅画面(摔跤、射箭、骑马、挤奶)师选择不同的画面,全体学生作出响应的声势表演表演时,用《我是草原小牧民》旋律伴奏,让学生和着音乐节拍作出表演的同时,感受歌曲的情绪和形象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音乐创作,把动作的创编、象声词的创编与节奏融为一体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并为歌曲的节奏进行训练 三、新歌教学导入:草原人民不仅能歌善舞、会骑马、射箭、摔跤,也能唱得一曲好歌。

在大草原上一群蒙古族小伙伴正唱着欢快的歌向我们走来了,不信,你听!(多媒体播放蒙古小牧民们在草原上载歌载舞的情景,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孩子们,他们的歌声美吗?你们也想和蒙古族孩子一起做一回小牧民,去体验一下放牧时的情景吗?哎!想去可没那么简单,小牧民悄悄的告诉老师,要去必须带去你们最优美的歌声,你们有信心吗?那我们赶紧准备吧!(出示歌谱《我是草原小牧民》)1、教师完整地范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学生欣赏 ) 2、出示歌谱教师分别指出歌曲中的连线、附点音符、八分休止符和装饰音,并且范唱 师:原来是草原上的小牧民来迎接我们了同学们,你们想和小牧民一起到大草原上歌唱吗?小牧民说了谱子中有几个小秘密,让我们一起把他们找出来并解决吧!(学生用“lu”音模唱歌曲的旋律,同时学会唱连线、附点八分音符、八分休止符和装饰音 3、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师:同学们,小牧民在歌曲中都为我们介绍了写什么呀?谁来为我们读一读啊?(学生说说歌词所展示的美景及心情 4、请全班同学有感情地齐读歌词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小牧民这种开心、自豪的心情好吗? 5、请学生唱歌词。

师: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跟小牧民一起放声歌唱吧!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以及教师的范唱,使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完整的印象通过模唱即解决了歌曲的难点,又进一步熟悉了歌曲的旋律 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意境,为歌词的学唱作好铺垫,让学生能完整演唱地歌曲 四、歌曲处理 创作表现1、根据歌曲情绪作强弱的处理 师:同学们,你们从歌曲中的哪句感受到了小牧民欢乐的心情?我们该用怎样的方法来演唱?(由学生讨论并作强弱对比的演唱2、教师用手敲击地板模仿马蹄的声音 师:同学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啊?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好吗? (让学生讨论教师的模仿并尝试着用这种方法自己选择一种节奏边唱边为歌曲伴奏 3、教师提供打击乐器响板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还有几只响板,谁想来试一试?(一部分学生用响板来模仿 4、让学生用自己现有的道具为歌曲伴奏 师:同学们,你们还能用别的方法模仿马蹄声吗? 5、教师出示节奏卡片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来为马蹄声编一条节奏啊?老师这里有几组节奏,谁来试一试?(学生自由组合节奏模仿马蹄声 6、学生边唱边舞 师:同学们,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让我们随小牧民们唱起来、跳起来、奏起来吧! 7、分组进行唱、舞、奏的表演。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设计意图:最后的综合体验活动中,通过强弱的处理,使歌曲更加生动对节奏的创编练习,同时丰富歌曲借助打击乐器响板的音色为歌曲伴奏,让歌曲表现力更为丰富让每个学生开动脑筋,都动起来边唱边伴奏 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进行创编把歌曲推向高潮,充分感受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热烈气氛让学生自由发挥艺术的想象力,进行各种形式的表演,让他们在广阔的艺术天地中得到培养 在教学设计上注重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充满美感的课堂环境,采用了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五、拓展教学 延伸体验师:今天,我们来到美丽的大草原做客,学会了蒙古族歌曲和舞蹈你们感觉到草原小牧民们怎么样啊?生:开朗、热情、能歌善舞师:对,他们热情好客、能歌善舞,这个民族就是我们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的内蒙古族,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学们想了解更多有关蒙古族的音乐舞蹈以及风土人情,课后自己可以去收集更多的资料师:也请同学们把今天所学的歌曲、舞蹈唱一唱、跳一跳给家人和好朋友听一听、看一看 设计意图: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延续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收集学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意识。

 六、下课学生随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做骑马状欢快的出教室本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带有浓厚草原风格的儿歌,旋律流畅自然,朗朗上口;情绪热烈、欢快;节奏跳跃性强,非常具有舞蹈的律动感,表达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喜悦自豪的心情在教学中,我想着重在本课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以及舞蹈带来的律动感,同时也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蒙古族舞蹈中的常用动作所以在课前我让学生简单做了一些准备,查阅了一些蒙古族风土人情的资料课堂基本的程序就是:节奏练习——歌曲学习——表演歌曲整个课堂进行的还是比较顺利的,学生的热情也很高,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但是我感觉有几个方面没有做好 1、在模仿动作的学习中,对学生的组织没有做好,整个程序的进行有点仓促,不够细致应该让学生互相交流一下,把动作做得再整齐规范一些2、在最后一个环节的创编歌词中,我说的太简单太笼统了些,没有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和积极性,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文采,做一个作曲家最后的创编歌词时,有一部分同学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写,大大影响了最后的效果所以在创编前应该把要求细化,把歌曲题目、内容分析清楚,举例说明通过这节课,我思考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音乐课堂绝不是简单的唱、跳、奏,它就象是一个工程:先要架好一个合理的框架,然后注重每一个微小的细节,还要进行合理的分工。

这样才能使之坚实牢固工程可以重建,学生的教育却不能重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责任重大,要时时总结经验与不足,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