氾水高级中学2013届历史二轮复习学案(10)模块七 近代经济结构变化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专题讲解】【思维拓展】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1)四个表现 外商企业出现(鸦片战争后) 自然经济解体(鸦片战争后,耕织分离,家庭手工业破产) 官僚资本出现(洋务经济、1927年产生的四大家族代表的官僚资本) 民族资本主义(19世纪60、70年代)(2)一个主体: 整个近代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3)一个特征 经济结构体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2、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一个特点 先天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后天畸形(地区分布不均衡,行业分布不均衡——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2)三大障碍 外国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3)五大阶段春甲午战争后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的进一步发展(短暂春天)夏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期间较快发展秋抗日战争时期遭到沉重打击冬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新的春天新中国成立后三大改造2、 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推动的因素①西方列强的侵略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②政府政策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③人民反帝爱国运动人民群众反帝爱国运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④实业家爱国精神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阻碍的因素①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③后天畸形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④政局长期动荡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3、 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中国的社会进步;政治方面导致资产阶级产生和力量壮大,为维新变法和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共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思想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发展趋势方面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史论必记】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残酷挤压的夹缝中求生存,在斗争中求发展创造出不少令人瞩目的业绩历史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业救国行不通尝试练习】1.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公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信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A.资本主义的萌芽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C.爵位制度的创设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2.1865年,一位大臣在奏折中提出:“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铜钱、火器之仍照向例设禁,其善枪炮在官人役,当随时设法羁縻(笼络)耳此大臣( )A.属于洋务派 B.主张与外国人进行“商战”C.属于顽固派 D.认识到西方国家富强的根源3.旨在“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而创办的近代企业是( )①江南制造总局 ②开平煤矿 ③上海发昌机器厂 ④广东继昌隆缫丝厂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代表性棉纺织企业。
它们( )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C.都抵抗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5.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说:“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上述材料说明A.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的公平竞争B.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6.下面为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项目1920年产值(亿元)1936年产值(亿元)年增长率(%)官僚资本1.842.221.18民族资本2.5116.3212.41合计4.3518.54上表能够说明1920~1936年间( )A.中国近代工业遭受挫折 B.外商企业退出中国市场C.民族企业获得迅速发展 D.民族资本多于官僚资本7.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图中的F1为动力,F2为阻力,其中F2>F1的情况出现于( )A.甲午战争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C.南京国民政府前期 D.人民解放战争期间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外国商人还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
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土产的发展——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材料二 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现代化历史来看,实际历史上呈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中国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根据当时人们主观上的理解,运用自己可以拥有的政治资源与经济条件,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试错的方式,来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因此,是不断地在应对矛盾与困境中试错,而不是根据先验的理性的蓝图设计,构成了支配人们做出现代化选择的基础——摘自《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材料三 对清朝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时髦”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 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理想的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摘自王文泉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何种趋势?(3分)(2)材料二中不同时期的中国人是以怎样特有的方式来追求现代化的?(6分)(3)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哪些新气象?(4分)(4)概括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生以上深刻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6分) (3)剪发辫;更新服饰;否定传统生活习俗;接受西方生活习俗成为时尚4分)(4)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深重;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运动及政府的推动影响: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6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