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镇开发边界的思考 摘要:随着国家体制改革的实施,国家空间治理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土地空间综合规划中,应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性基本农田和城市发展边界的“三条控制线”城市发展边界是与城乡发展、资源环境保护和土地空间保护密切相关的控制线有必要对城市发展边界的相关理论研究进行梳理和思考在总结国外城市发展边界经验的基础上,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城市发展边界的实践研究及存在的问题,城市发展边界的政策意图,最后总结了城市发展边界划分的思路明确城市发展边界在土地和空间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关键词:;城镇开发;思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得到了相对稀缺的资源支持,促进了中国的快速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和空间的开发利用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例如,中国的快速城市化加上土地金融等因素,很多城市在“ gdp 崇拜”原则的驱动下盲目追求城市规模,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现象普遍不鲜见,城市周边耕地数量持续减少,“耕地保护红线”随着虚拟的存在而形成,城市生态遭到破坏,环境质量难以改善坚持底线思想,保持自然背景,科学界定生态保护三条控制线,即红线、永久性基本农田和城市发展边界,加强生态保护,已成为各方最基本的共识。
2015年5月,原国土资源部提出大力推进绿色城市化发展,划定城市发展边界,并在14年前将工作范围扩大到全国600个城镇,全国已下发了“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定名,经过4年时间的城市发展边界划定地方性技术规定,只有四川省和福建省颁布了相关规定和技术指南,但是国家并没有发布这些规定,学术界对这些规定和指导方针还没有统一的认识,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城市发展边界作为“三带三线”最需要控制的边界,也与城乡建设和发展密切相关具有密切互动关系的控制线是引导城市空间扩展合理有序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土地空间规划基础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土地空间规划的核心内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论述了“城市发展边界”辨析的性质,希望对未来城市发展边界界定的实践者有所启示 1 国外城镇开发边界经验 1.1 国外城镇开发边界的概念理解 城市发展边界的概念起源于19世纪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霍华德的乡村城市包括两部分: 城市和乡村城市周围都是农田当城市规模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城市规模不能原地扩张,需要建设另一个农村城市城市周围的农田起到了限制城市无序扩张的作用1938年颁布的大伦敦绿化带规划法案,划定了伦敦周围的绿化带。
此后,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正式划定了绿化带,以限制城市的无序扩张和扩张1976年,美国塞勒姆首次明确提出城市增长边界的概念,即“城市土地和农村土地的分界线”塞勒姆城市区划界定了城市发展的边界和城市发展的范围解决了塞勒姆市及其邻近的波尔克县和马里恩县在城市规划管理方面的矛盾规定境内土地可用于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境外土地不得用于城市建设用地开发从那时起,西方学者对城市增长边界的定义进行了补充理查德 · 赛伯特认为,“城市空间增长边界是城市以外界定的一条线,以限制城市空间的无限扩张”大卫 · 本斯顿等人将城市增长边界定义为“区分城市化地区和郊区生态保护区的重要边界,政府应在地图上标明这一边界” ,并通过分区和其他政策工具保证其实施 1.2 波特兰城镇增长边界实践案例 在编制波特兰市2040年长期规划时,采用了多方案比较的模式来划分城市增长边界根据土地用途、环境敏感度分析、发展适宜性分析及城市发展的现况,提出三个「增长概念」 ,每个「增长概念」对应一个城市发展情景方案一预测城市将快速发展,新城市用地主要是居住用地,城市将向生态压力低的地区扩展方案2预测城市将向内涵式发展,城市规模将基本保持现状。
方案3预测,城市发展将外延拓展与内涵拓展相结合,城市布局沿交通干线以群体方式进行 2国内城市开发边界研究概况 目前,我国城市空间增长正进入转型发展阶段,从追求数量增长到追求质量提升同时,城市规划范式也相应地从增长驱动型转向增长管理型,以弥补快速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城市发展边界作为空间增长管理的政策工具之一,以“生态优先”保护城市生态背景,以“智能增长”提高城市内部空间绩效,在协调保护与发展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 理论研究概况 我国城市发展边界的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张晋首先将增长边界等城市增长管理工具引入中国随着2006年《城市规划编制方法》的颁布,我国学术界对城市发展边界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国内学者先后运用城市增长射线群方法、 cc-ca 模型方法、 gia 模块划分方法、资源环境承载力方法等方法,从“城市增长需求”和“生态环境约束”的角度探讨了城市发展边界的科学划分在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城市规划的重点不是严格防止和坚持城市的规模、形式和边界,而是动态协调城市发展要素,注重城市结构的合理性和弹性实现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的“多元一体” ,是有效实施城市发展边界的前提。
界定城市发展边界是实施“多元协调一体化”的重要措施因此,结合“多元一体”划定城市发展边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 实践探索概况我国许多地方都进行了城市发展边界的科学划界实践2014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土资源部共同确定首批14个城市开展以城市发展边界为刚性城市发展协议的城市发展边界划定试点工作目前,首批城市发展边界划定试点城市已经取得初步成果例如,北京、武汉、厦门、合肥等地的限制建设区规划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它将扩展到中国600多个城市3 当前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方法 目前,城市发展边界的确定方法主要是基于反规划概念,将城市发展边界划分为刚性发展边界和弹性发展边界”刚性发展边界(”刚性底线”)是一个高度敏感的区域,是”生态安全底线”和城市扩张的最大土地容量城市发展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超越这个范围”弹性发展界限(弹性界限)”是指在城市资源和环境承载力范围内,包括短期、中期和长期增长界限内,为满足城市发展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和土地用途增长而设定的分阶段城市增长边界弹性边界”和“刚性底线”的主导因素、作用和影响是不同的确定“弹性边界”的主导因素是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对城市的合理发展起着指导作用。
弹性边界”对城市未来的空间形态具有重要影响划定“刚性底线”的主导因素是城市周边生态环境的制约,主要起到保护生态背景的作用刚性底线”对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具有重要影响 4 城市开发边界科学划定策略 城市发展边界是一种多目标的城市空间控制规划工具,以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最大化为目标,努力引导城市发展向适宜区域发展,规避风险区域,保护林地、水域和农田等生态敏感区域,并结合紧凑增长理念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效率针对我国城市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城市发展边界不仅需要划定永久性不可开发战略储备的“刚性”底线,而且需要划定能够应对城市周边不可预测发展的弹性“动态”边界本研究在现有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按照“背景优先、线性优先”的技术路线,完成研究区城市发展边界的划分结束语在当前新形势下,科学划定城市发展边界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能够更好地响应十八大的号召,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国际经验和国内实际,在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借鉴国内外城市发展边界划分的理论和实践,结合城市发展阶段,在“多重协调”的基础上划定城市刚性和灵活性的发展边界,以促进城市发展边界的理解、划分和实施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1]位欣.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与管控研究[J].城乡建设,2021(07):42-44.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