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5.平仄的粘对和变格

宝路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7.50KB
约11页
文档ID:6817084
5.平仄的粘对和变格_第1页
1/11

1五、平仄的粘对和变格一、 平仄的相对和相粘律诗和律绝的平仄格式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这个规律就是平仄的相对和相粘(nián ) 相对就是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在节奏点上的字要相互对立,也就是第一句和第二句;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第七句和第八句在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相互对立这个规则就是“平仄对立” ,如果违反了这个规则就叫“平仄失对” 相粘就是下一联的出句和上一联的对句的平仄在节奏点上的字要相粘所谓“粘”就是粘连在一起,平粘平,仄粘仄,也就是平仄一致这就是第二句和第三句;第四句和第五句;第六句和第七句在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是相粘的这个规则就是“平仄相粘” ,如果违反了这个规则就叫“失粘” 对”和“粘”的作用是使诗的声调有变化而不单调,朗读起来和谐,从而加强了音乐美感如果出句和对句不对,上下两句的平仄就重复了;如果上一联的对句和下一联的出句不粘,上一联和下一联的平仄就重复了这样的重复就失去了音乐美感所以,失对和失粘在格律诗中都是绝对要规避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了这样的规则,对于记忆平仄格式是十分有利的,只要记忆第一句的平仄,就可以推演出全诗的平仄格式了对于这一点,我们在创作中会慢慢地学习到的。

下面,我们以五言律诗为例加以说明2仄起首句不入韵的格式是: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二句和第一句平仄对立)(第三句和第二句平仄相粘)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第四句和第三句平仄对立)○仄(第五句和第四句平仄相粘)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六句和第五句平仄对立)(第七句和第六句平仄相粘)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第八句和第七句平仄对立)○仄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都是一样遵循这样的规则的比如第一种七言律诗的粘对格式:平 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二句和第一句平仄对立)○仄(第三句和第二句平仄相粘) 仄 平平仄仄,○仄 ○平平 仄仄平平 (第四句和第三句平仄对立)○平 ○仄(第五句和第四句平仄相粘) 平 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六句和第五句平仄对立)○仄(第七句和第六句平仄相粘) 仄 平平仄仄,○仄 ○平平 仄仄平平 (第八句和第七句平仄对立)○平 ○仄我们可以自己比较其它格式,以利于自己记忆这些格式首句入韵的就不能和第二句完全相对(在七言的第五、第七两字;在五言的第三、第五两字) 对于“粘”的规则,七言诗的第五3字和第七字的平仄不可能相粘;五言诗的第三字和第七字不可能相粘。

我们可以拿五言诗的第二字、第四字;七言诗的第二字、第四字、第六字的平仄作为衡量是否合乎粘对规则的标准这就是“二、四、六分明”的意思二、平仄的变格格律诗除了前面的一些格律规则外,还有一些规则是必须注意的1、避免孤平孤平就是一句诗中,除了韵脚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在五言诗中的“平平仄仄平”句式中,如果第一字用了仄声字,就成了“仄平仄仄平” 这种情况就叫犯了“孤平” 在七言诗“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中,如果第三字用了仄声字,就成了“仄仄仄平仄仄平” 这种情况就叫犯了“孤平” 所以,孤平是写作格律诗(包括律绝和排律)的大忌,应该力求避免犯孤平这就是说,在这种句式中,五言的第一字,七言的第三字必须用平声字如果非要用仄声字不可,就要有补救的办法去解决2、三字尾须避免三平或三仄诗句的末三字称为三字尾三字尾的平仄安排关系到这句诗的声律是否和谐所以一般要求三字尾须避免三平或三仄如果根据内容的需要,出现了三平尾或三仄尾的情况,可以在本句或邻句采取适当的补救办法去解决三字尾的标准格式是:1、平平仄;2、仄仄平;3、平仄仄;4、仄平平四种第一、第二种格式在变格时,就会成为“仄平仄”和“平仄平” ;第三、第四种格式如果变格就成了三仄尾和三平尾。

4在特殊情况下,不可能补救时,三平尾和三仄尾在前人的作品中也是有一些例子的(五言诗中稍多一些,七言诗中非常少) 比如:“积雪浮云端” (祖咏的《终南望馀雪》 ) ;“静听松风寒” (刘长卿的《弹琴》 ) ;“打起黄莺儿” (金昌绪的《春怨》 ) ;“相问良殷勤” (韦应物的《路逢崔元二侍卿避马见招以诗见赠》) ;“曲房小院多逢迎” (李商隐的《偶题二首》 )等等都是三平尾的诗句悲秋宋玉宅” (杜甫的《奉汉中王手札》 ) ;“应似东宫白赞善” (白居易的《白牡丹》 )等等是三仄尾的诗句3、变格凡是平仄不符合正常格律的句子就叫“拗(ào) 句” 拗句和律句是反义词孤平的句子,三平尾、三仄尾的句子都是拗句为了避免出现“孤平”以及“三平尾” 、 “三仄尾”的诗句,诗人就采取了一些特殊的规则,特定平仄格式进行补救这就叫“拗救” ,经过拗救的句子就是变格1)五言的“ 平平仄仄”变为“ 平仄平仄” ;○平 ○平七言的“ 仄 平平仄仄”变为“ 仄平平仄平仄” ;○仄 ○平 ○仄比如:月夜 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5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送人东郊 温庭筠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尊酒慰离颜送瘟神(其二) 毛泽东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答友人 毛泽东九嶷山上白云飞,弟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2)五言的“平平仄仄平”变为“仄平平仄平” ;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变为“仄仄仄平平仄平” 这是本句自救,又叫孤平拗救比如:夜泊山寺 李白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回乡偶书 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咸阳城东楼 许浑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3)五言的“ 仄平平仄”变为“ 仄 仄” ;一般要在对○仄 ○仄 ○平 ○平句的第三字改用平声来补救这样,这一联就成为“ 仄 仄,○仄 ○平 ○平平平仄平” 这就是对句相救○平七言就是“ 平 仄平平仄”变为“ 平 仄 仄” ;○平 ○仄 ○平 ○仄 ○平 ○平然后,对句的第五字用平声字来补救,这一联就成为“ 平 仄○平 ○仄 ○平仄, 仄 平平仄平” 。

例如:○平 ○仄 ○平初月 杜甫光细弦岂上,影斜轮未安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7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江南春绝句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也有对句不救的情况,比如:念昔游三首之二 杜牧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官为近侍,分明(song)羽林枪登乐游原 杜牧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变格是格律诗所容许的格式我们在学习写作格律诗的时候,尽量使用律句;如果出于内容表达的需要,偶然出现了拗句,可以采取补救的办法去解决;确实无法补救的,以形式服从内容为标准如果全诗各句都是拗句,那么就不是格律诗了要么归入古风,要么就是打油诗、就是顺口溜了例如我在早年写作的一首顺口溜,题目为《忆乡情》 ,今天改作律诗,并与格律对照如下:原诗 今改作 格律8离家五年整, 离家五六庚, 平平仄仄平,常忆故乡情。

常忆故乡情 仄仄平平○仄白云浮红日, 苍岭浮红日, 仄平平仄,○仄黄河泛金星 黄河泛紫星 平平仄仄平风帆扬小舟, 白帆扬碧水, 平平仄仄,○平梯田绕邙岭 绿树映皇陵 仄仄平平○仄赤橙青蓝紫, 墨韵丹青汇, 仄平平仄,○仄难绘此美景 诗词颂画屏 平平仄仄平原诗是 1990 年的题画诗,围绕画作,抒发一种思乡之情但是全诗除了第二句之外,都是拗句所以它不是律诗,而是打油诗我用新韵改作后,既保持了原诗的主题,又符合了格律的要求我的家乡在巩义市邙岭之上,北临黄河在家时常常坐船渡河到北岸去种田,晨辉晚霞的美景时时浮现在脑海中,所以才有了这首小诗皇陵是指巩义市境内的宋陵和孟津境内的刘秀坟它们都离我的家乡不远 )又如:《西藏错那见闻》原作 今改作 格律出门见南山, 出入见南山, 仄仄平平,○仄雪峰刺破天 雪峰划破天 平平仄仄平十里无平地, 牦牛奔草甸, 平平仄仄,○平处处皆是山。

龙马踏青田 仄仄平平○仄溪水流潺潺, 溪水流原野, 仄平平仄,○仄9穿山又过涧 温泉涌现前 平平仄仄平开渠引入田, 开渠洇大地 平平仄仄,○平有水就丰产 麦浪兆丰年 仄仄平平○仄原来的顺口溜是我 1976 年 11 月 5 日在支援西藏期间写作的,表达了我在西藏的所见所闻但是它不是格律诗现在,根据要求进行修改,既保留了原作的主题,又符合了格律,成了一首格律诗又一首五言律诗《西藏下乡行》修改如下:原作 今改作 格律马上观奇景, 马上观奇景, 仄仄平平仄,高原任驰骋 高原任我登 平平仄仄平群山脚下剑, 群山腰佩剑, 平平平仄仄,白云腰间绫 云雾脚缠绫 仄仄仄平平不是神仙游, 岂是神仙化, 仄仄平平仄,此乃革命行 真成革命兴 平平仄仄平莫道征途遥, 征途遥不怕, 平平平仄仄,前有更高峰。

展翅作雄鹰 仄仄仄平平又如:《进藏途中》 (作于 1976 年 7 月 4 日)原作 今改作 格律一路行军一路歌, 卧铺车厢唱赞歌, 仄平平仄仄平,○仄喇叭声声多快活 欢声笑语上山坡 平 仄仄平平○平 ○仄跨越沙漠过盐池, 横穿沙漠盐池地, 平 仄平平仄,○平 ○仄10飞上雪峰住托河 跨过冰峰格尔河 仄平平仄仄平○仄一日过了唐古拉, 万里行军越唐古, 仄 平平仄仄,○仄 ○平万里行军到安多 今天驻扎在安多 平 仄仄平平○平 ○仄拉萨市里齐把盏, 高原把盏矜防醉, 平 仄平平仄,○平 ○仄路途辛苦不必说 拱手吟哦阿弥陀 仄平平仄仄平○仄格、扎、阿均为入声字格尔河为格尔木河,进藏时通过了格尔木河(内流河) ,另外还有长江的源头——通天河等又如 1977 年春节在西藏的一首小诗, 《新春》:原作 今改作 格律披红挂绿换新装, 披红挂绿换新装, 平 仄仄平平,○平 ○仄新醅佳酿杯满浆。

佳酿新醅杯满浆 仄平平仄仄平○仄欢喜若狂岂忘蜀, 酒醉疯狂无忘蜀, 仄 平平仄仄,○仄 ○平几多酣梦回故乡 几多美梦回故乡 平 仄仄平平○平 ○仄最后一句格律变化为“ 平。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