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精品)著名的藏族学者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5.50KB
约19页
文档ID:457884632
(精品)著名的藏族学者_第1页
1/19

著名的藏族学者、《白史》作者根顿群培先生(一九〇三—一九五一),在西藏当代佛学史学中,不但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而且是一位成绩卓著的学者,更是一个坚持祖国统一,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西藏的爱国主义者正当他精力充沛,学业有成,欲展平生抱负之际,竟遭到帝国主义分子和西藏反动政府的残酷迫害,过早地离开人世三十五年过去,可是他那刻苦求索的进取精神,诲人不倦的诚挚态度,忠贞不屈的高尚情操,却一直为我们后辈所怀念要完整地叙述声誉早已传遍四方的先贤根顿群培一生的业绩,象我这样的人是远远做不到的为了让他的光辉事迹留传后世,就不顾自己才识疏陋,撰此小传,并作为个人对先师根顿群培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一、生平简介根顿群培的故乡是安多地区热不贡秀朋谢村(Reb Kong sho phung she)据传他的家族原系密宗传承者杰布喇嘛他诞生于一九〇三年(藏历第十五甲子阴水兔年)父名俄腔多吉,又称阿拉杰布,母名白玛幼年丧父,同母亲的感情很深其母去世后,随身携带老母一张照片,以资时时怀念根顿群培少年时就很聪明,被认为是多扎活佛(亚麻扎西齐寺-活佛)转生,于是父母将他送到村中的一座小寺扎西齐学法一九一七年(藏历火蛇年),十五岁时,到红帽班智达(未署名)之地杂寺习修因明等佛教经典。

以后又去甘南拉卜楞寺着重学习释量论、因理论等佛教因明著作一九二七年(藏历阴火兔年)离开拉卜愣寺来到西藏初到拉萨时寄居在一个名叫贡觉诺布的商人家里,随后进入哲蚌寺果芒扎仓鲁本康村,在格西喜绕嘉措大师【1】等人门下继续受业,修法习经达七年之久一九三四年(藏历木狗年),接受印度班智达热乎拉法师的聘约,随同热乎拉去印度、斯里兰卡等地继续学习深造去印之前,他们曾到彭波、热振等寺考察一九三八年(藏历土虎年)根顿群培同热乎拉一起回到西藏,在后藏夏鲁、萨迦等寺院进行实地考察,详细研究了噶当派和达隆噶举派的很多经典著作,同年再次去印度一九四五年,根顿群培从印度回到西藏,即着手准备并开始王统史《白史》的撰写当他正专心致力于写作之时,腐败透顶的“噶厦”政府在英帝国主义分子黎吉生【2】(H,E.Richardson)的怂恿下,于一九四六年四月将他逮捕关进牢房从一九四六年到一九五〇年被释放,其间,在狱中受尽折磨,身体遭到严重摧残出狱后不久,即于一九五一年(藏历阴铁兔年)八月十四日在拉萨逝世,终年四十九岁二、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1、刻苦不倦的求学精神根顿群培先生自幼就很聪慧,十五岁时已能看懂大小五明经典,这给他晚期渊博的佛学知识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进入甘南拉卜楞寺后,着重修习释量论、因理论诸佛教因明著作这时他不但对许多佛学著作有深刻的理解,而且还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在一次“离席对辩”中,曾在全寺僧侣大会上,离开自己的席次当众进行佛经教义的辩论,他公然否定了本寺最大的活佛嘉央谢白的教义,为此引起一场轰动随后,因不断受到那些死守嘉央谢白教义不放的愚顽僧人们的非难和冷嘲热讽,根顿群培决心赴西藏继续深钻佛教原理一九二七年,根顿群培到达拉萨,受业于西藏三大寺之一的哲蚌寺他那认真研讨学问和刻苦求索的精神,很快引起了周围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在辩经方面,真称得起是一位出类拔萃的辩经能手在寺内一次法相辩论道场里,根顿群培以高超的口才和惊人的智力,以及左右全局的胆识,辩败了当时哲蚌寺号称首屈一指的辩经大格西支货觉尔本和米亚觉尔本等人,获得在场的以善辩经教道理著称的嘉央贡曲诸通达等名师的称赞他在哲蚌寺受业期间对嘉央谢白的教义仍持置疑的态度,从他写给拉卜楞寺教友的一首嵌字长诗中就可看出3】“咳!我已背井离乡,却还有几个口燥唇干的故交说什么我本性傲慢自大,是被乃穷赤烈杰布(护法神)逐放;您(指乃穷)若是一尊公正的护法神,怎么能容得那些昏庸的教徒,让他们云游各地,专做茶酒、牛羊生意呢?那些身上倒穿着尤如多罗叶【4】的禅裙,手里操着卑劣凶器“加格赤”【5】的僧人,理应即刻逐放他乡,但去岁以来反而与日俱增。

有人说我的被迫出走,是对佛法没有虔诚之心;那么为何不逐那些黄牛、犏牛、鸟雀、昆虫之类的愚蠢畜牲呢?杂杜尔、曲丹、乃穷诸尊神,您们毫无理由无辜驱走不顾寒冷酷暑、刻苦学习佛陀经典的人穿戴豪华和饮食衣着低劣的叛教者,在我们眼里大有区别,在佛陀眼里却无差异既然能赶走一个通达“堆查”(法相学之基础理论、释量论)的“傲慢者” ,那么随意经营屠杀生意的富豪们,总有一天将会住满这里格西僧友们,是非曲直当自度由明王言说家三摩达磨(梵文:即根顿群培)发表在这篇诗文里根顿群培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帮披着佛门外衣,专搞违背佛教戒规勾当的昏庸教徒之嘴脸,并表明自己对佛教的诚意根顿群培先生在哲蚌寺学经达七年之久在这期间,虽然已经学了很多佛学知识,但仍然认为自己还未达到所要求之高度,始终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由于他性格耿直,对任何问题总是直言不讳地阐明自己的看法,因而,往往受到那帮唯利是图的愚顽僧人们的嘲笑打击甚至遭到一些自称是嘉央谢白忠实信徒的蒙古喇嘛的殴打尽管处境困难,根顿群培以坚韧的毅力,潜心钻研佛陀经典一九三四年,一位身穿黄布法衣的印度僧人热乎拉(ra-hu-la)来拉萨聘约译师当时的印度佛教早已销声匿迹,梵文佛经几乎也濒于绝迹。

为把西藏的藏文《大藏经》译成梵文,他专程来到拉萨,当了解到根顿群培出人的才华后,决定聘请赴印度去担任译师会面时热乎拉热情地对根顿群培先生说:“在以往较长的时间里,西藏和印度中断了双方译师的文化交流如果您愿意学习梵文,继承前辈译师的未竞事业,那么就请您随我一同到印度去吧根顿群培先生欣然接受了热乎拉的邀请为了去印度,他向开设西药店铺的印商三大比日学习英语根顿群培的非凡记忆力和飞速长进,使三大比日大为惊讶因而很快地做好了临行前的准备,同热乎拉一道上印度到印度后,起初在瓦拉纳斯进修梵文,并还拜见过库奴·旦增坚参(《藏文正字法》一书的注释者)后转入斯里兰卡梵文大学,学习了一年零四个月,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名列第一学校授予根顿群培班智达学位,他没有接受但他始终充满着美好的崇敬之倩他常说:“斯里兰卡是一个佛教徒的圣地,律藏教义在那里广为传播每当黎明时刻,寺院仍然象当年佛在世一样,就已有人喊话督促众僧侣:‘死殁无常即刻到此!于是人们便都恐惧地从睡梦中醒来,个个都去忙碌佛事斯里兰卡的世俗人中还有不少居士不论是比丘、沙弥或是居士,都有各自的修持庙宇那里真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国度,在碧波荡漾的湖水中形成大小不等的礁石上,有许多别具一格的凉亭。

这些凉亭,如同西藏的修行山洞一样是佛家的修行之地根顿群培对自己在印度的学业成绩也比较满意,他曾诙谐地写过这样一首诗:“有一位迟迟难行的译师,他精通梵文经典;凡八百年间【6】未至印度,今居于摩揭陀圣地根顿群培先生不但精通梵文,而且还通晓英文在印度期间,曾同一个名叫罗列赫【7】的俄国画家合作把藏文史书《青史》译为英文,可见他的英文程度和书写技巧都是很高的,而且他还是一位出色的画家初到拉萨时就曾给帕帮喀活佛画过一幅肖像,对先生高超的绘画技巧,帕帮喀活佛大加赞赏在锡金时,还给日朗阿亭大臣画过一幅肖像,并刊登在印度的一家藏文报纸上,凡是看过这幅画像的人们都称赞说比照片还逼真无论是风景、动物,还是人物,他都能画得栩栩如生2、诲人不倦的诚挚态度根顿群培先生虽然没有象前辈大德们那样广收门弟,大传《菩提道次第广论》等佛经来弘扬佛法,但是每当你拜他为师,虔心诚意地做他的学生的时候,先师就很乐意将他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满腹经纶和格言珍珠串,毫无保留地全部施舍给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论你遇到什么样的难题,只要向他请教他都给予圆满解答,使你茅塞顿开一九三八年(藏历土虎年),根顿群培先生同热乎拉到萨迦、夏鲁一带的寺院进行实地考察时,日喀则宗一位小书办噶勒布仲译,在研究藏文文法时碰到了急需解决的疑难问题,很想向根顿群培先生请教,但由于交通不便,无法亲自前往,只好向根顿先生写信,他在信中写道:“我认为,《司徒文法大注疏》【8】的开首文章中顶礼达喜瓦(Rtag-zhi-Ba即常寂静,是尊神名)一句的解说是不够确切的。

因为要顶礼的达喜瓦不是像司徒所讲的大自在天,而应为观世音自在佛根顿群培在复信中透彻明白地阐述了印度异教徒是怎样把大自在天崇拜为创制文字的神衹的,并对藏文的动词、连词、主、谓、宾语的变化情况也做了详尽的解说使噶勒布仲译豁然开朗,同时还察觉到自己过去作品文法中的一些错误从此他非常崇敬先生的才学,很想见面长叙仰慕之情,但因当时西藏的交通条件所限,加之先生急于到印度,而始终未能如愿3、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忠贞的思想情操根顿群培经过长期的认真刻苦的学习,不但在佛学上有极高的造诣,还精通梵文,通晓英语,著述和翻译了不少作品在治学中,根顿群培善于发现问题和正确分析问题他一向认为,在西藏习修梵文的后期学者们搞的所谓“三文对照”(即藏文书籍封面上并列兰札、乌尔都和藏文三种文字以作装帖者—译者)是一种离真正梵文很远而又十分可笑的东西他说:“卡甲与根甲(他故乡卡甲附近的一个地名)相距较远,前藏与安多更远,摩揭陀与西藏何止万里,真正的梵文和三文对照的差距那就更大了他用这个比喻启示人们要仔细研究梵文的各个方面,切不可弄虚作假,草率了事,以免贻误后代根顿群培先生从来不相信密宗的假修行,他对这种假修行很反感他说:“不变的性格时刻交织在一起,但也不曾看见它是什么样,又何尝强制修行,怎能发现新的奇妙。

先师很不喜欢那些道貌岸然,假装正经的僧人他总想自己不能以出家人的身份欺骗别人,他公开表示过自己已经败坏了“别解脱”(指持戒人从恶取及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之戒行他比较广泛地接触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在他的一篇《道歌》中曾这样写道:“假若能获得一个——将贪图高大之根基焚于火中,将为支差所披之僧裙抛于灰坑,以随心所欲之狂癫行为,游玩各地之宽敞心境的话;假若能获得一个——彻底拆除标志“因三相”【9】之破城废墟,使“八际宗”【10】之愿望就地中断,将一切感觉当作无根之基,使心地舒畅而喜悦的话;假若能获得一个——在空无边际的极光净天之中央,隐去我无可捉摸之思绪,享受其自得而不可名状的,无漏【11】而安乐之美好缘份的话根顿群培先生始终保持普通人的本色,从他竭力断除世间八法(利、衰、誉、毁、称、讥、苦、乐),以及玩世不恭的言行上,人们很难看出他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有一次,哲蚌寺的结巴堪苏·坚白赤列半真半假地对他说:“从你的言谈和举止来看,你很象一个外教徒佛说,佛门不能和异教徒结友,从今以后请不要再来我处先师便答道:“我是否异教徒,请您马上到我家去看看就知道了于是把坚白赤列请到自己的寓所坚白赤列到根顿群培的住宅一看,只见床头柜上恭恭敬敬地供奉着一尊释迎牟尼的佛像。

先师也半真半假地对坚白赤列说.“我却不会像你们一样‘吃宗教’的(即:用宗教手段骗取钱财)根顿群培先生从来不歧视妇道人家他在《欲望论》一书中谈到妇女的作用时说:“私事、村事、朝政大事,乃至乞丐的生计等等,诸凡大小事情岂能没有妇女呢!”根顿群培对西藏的各种教派始终保持不偏袒任何一派的态度,笃信释迦牟尼佛,同时也崇敬印度的班智达、大德们和西藏的萨迦、格鲁、噶举、宁玛诸教派的先哲们他不但自己从来不作崇拜一派、歧视另一派的蠢事,而且还竭力反对作这种蠢事的人在他的著作中针对西藏个别教派人物无数次地极力攻击苯教、宁玛以及噶举诸教派的行为,明确指出:“将别人的漏洞,当作自己立宗之的而射之;我。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