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E教学模式的初中生物教学设计及反思 摘要:以“动物的运动〞一课为例,应用5E教学模式,先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引起学生参与兴趣,再以鸡翅的解剖观察实验进行探究和解释,将全班分成多个小组,在每一组都设有观察、实验、体验等多个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观察和思考过程中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再结合生活中相关问题使学生对动物运动的本质精制化最后采用检测评价的方法了解学生对新概念的掌握情况和稳固概念关键词:5E教学模式;初中生物概念教学;“动物的运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1年版〕?中要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身体验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动手实践、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形成生物学知识和概念,养成科学思考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开展终身学习的能力课标的要求是让学生能够主动建构初中生物学概念,5E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可为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建构生物学概念提供理论和具体实践方面的指导5E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参与〔engage〕—探究〔explore〕—解释〔explain〕—精制〔elaborate〕—评价〔evaluate〕,目的是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合作,促进学生更好地构建和理解概念,使学生形成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一、教学分析及流程设计“动物的运动〞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第一节内容在学习了“动物的主要类群〞后学习动物的运动,是对前面知识的延展,起到了“承上〞的作用;同时通过对“动物的运动〞的学习,又为“动物的行为〞打下了根底,起到了“启下〞的作用八年级学生因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及心理特征的原因,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好奇争胜,富有想象力,活泼好动,记忆力强,有强烈的求知欲但理论知识不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概括、分析能力缺乏根据他们的学情特点和已有的旧知识,制订如下课程目标: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根底、描述运动系统的组成;通过实验解剖观察动物的骨骼、关节和肌肉,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认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关注运动系统的健康运动系统的组成又是动物运动的结构根底,因此理解动物运动的结构根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被列为教学的重点由于动物运动所依赖的结构〔关节、肌肉〕的特点较复杂,故列为本节教学的难点本节教师以5E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流程设计,以运动的现象—运动的结构根底—运动产生原因—运动的健康为课堂教学主线,让学生自己动手,积极参与探究,在主动参与—探究—解释—精制—评价5个阶段层层递进的过程中建构生物学概念。
〔1〕参与——提出问题,引出概念教师以捕猎和舞蹈视频、图片引入,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并通过层层深入的设问,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在课堂与生活之间架起一道桥梁,让他们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2〕探究——进行探究,构建概念本节课始终贯穿观察、实验和讨论,将“观察关节的结构〞的演示实验和鸡翅的解剖探究实验都改为分组实验,课上鼓励学生多动手,通过解剖鸡翅,充分观察直观认识骨骼肌的结构特点和关节各局部的结构特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问题讨论、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活动,逐渐认识理解动物运动的根底〔3〕解释——总结归纳,形成概念本节教师结合實验观察和图片观察,提出一系列问题,在学生充分观察认识骨骼肌和关节各局部结构的根底上,答复讨论交流它们的结构功能特点,建构运动的结构根底相关概念,体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4〕精制——解释情境,运用概念在这个环节,教师展示与生活相联系的情境,让学生能够运用刚建构的概念进行解释,教师加以总结,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5〕评价——进行评价,稳固概念一是注意过程评价,特别是鸡翅的解剖探究中学生探究能力评价和学生问题答复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评价二是教师可进行随堂测试,及时稳固本节的概念。
二、教学具体过程本节课通过参与—探究—解释—精制—评价这一过程,贯彻初中新课标根本理念,进行生物科学素养和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本节我将“观察关节的结构〞和“鸡翅的观察〞合在一起,改为鸡翅的分组解剖探究实验,所以教师要准备实验材料:已解冻全鸡翅〔已除去羽毛〕、镊子、解剖刀、解剖盘等〔1〕参与〔engage〕播放猎豹奔跑追逐猎物的视频,提问学生猎豹奔跑的意义,让学生说出动物的行为和运动的关系然后再问猎豹奔跑是依靠什么〔结构〕进行的,让学生说出脊椎动物的运动主要是依靠运动系统接着老师设疑:动物的运动系统是怎么构成的?动物是怎样通过运动系统完成各种动作的呢?学生思考,老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将以家兔、鸡为材料,来探究动物的运动系统的组成〔2〕探究〔explore〕和解释〔explain〕组织学生进行运动系统各器官结构的探究活动,具体如下:探究和解释1:骨〔认识骨,区别骨和骨骼,了解骨在运动中的作用〕分组提供家兔骨骼标本,让学生观察前肢骨和后肢骨的组成,提问骨和骨骼有什么区别?展示霹雳舞图片和骨折X光片,小组讨论探讨:骨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接着联系前面知识提出问题:蚯蚓的运动是由肌肉和刚毛配合完成,但速度很慢,最主要是缺什么?接下来提供全鸡翅,进行鸡翅的分组解剖探究实验,让学生动手解剖观察,对骨骼肌和关节有直观认识,有利于构建骨骼肌和关节结构功能特点的相关概念。
教师先介绍解剖步骤,再利用微视频指导学生标准操作,为顺利进行探究和解释骨骼肌和关节结构功能特点打好根底探究和解释2:骨骼肌〔骨骼肌的结构功能特点〕第一步:对全鸡翅进行①剪〔用解剖剪在鸡翅根与翅中部的表皮处剪开一个小口〕②撕〔撕开鸡翅中部的皮肤,把皮肤剥离干净〕的实验操作后观察鸡翅上肌肉的形态颜色通过颜色、粗细、位置可把肌肉〔骨骼肌〕分成几个局部?推测它们各起什么作用?为了验证它们〔肌腹和肌腱〕的作用,要求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操作第二步:对全鸡翅进行③拔〔拨拉鸡翅中肌肉,观察肌腹和肌腱是怎样附在骨上的〕、④动〔通过控制鸡翅中肌肉,观察翅尖的运动,思考肌肉对骨的运动有什么意义?〕的实验操作,操作后讨论答复以下问题通过解剖全鸡翅,让学生既直观观察了肌肉的形态特征,又直观了解其附着于骨上的方式和牵拉骨活动的功能,初步建构起骨骼肌结构功能特点的概念第三步:展示骨骼肌的结构图,介绍骨骼肌内还含有血管和神经,让学生看图分析,一块骨骼肌是不是一个器官?教师演示刺激鸡翅神经,学生观察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进一步完善骨骼肌结构功能特点的概念探究和解释3:关节〔关节的结构功能特点〕带着问题:鸡翅的骨与骨之间的连接是什么?它有什么结构?继续解剖全鸡翅:用解剖剪剪断鸡翅根与翅中连接处的肌肉,呈现出关节腔,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关节的内部结构,然后对照教材观察,识别关节部位相应的结构〔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关节腔、关节囊〕,并尝试分析关节结构有什么特点。
再以整只美味烧鸡图片引入,创设情境提问学生能否用一个字描述获取鸡翅膀的动作,进一步分析关节的结构特点,让学生构建起关节的结构功能特点的概念〔3〕精制〔elaborate〕精制1:肌肉的结构及功能特点提问:奥运会时,刘翔为什么会退赛?通过分析刘翔跟腱断裂影响运动的事例,稳固了运动系统组成之一骨骼肌结构功能特点的概念精制2:关节的结构及功能特点展示运发动脱臼图片,让学生分析脱臼原因,稳固关节的结构概念再提问:动物运动中关节起什么作用?同样能活动的门窗,有没有类似关节的结构?学生通过讨论,进一步稳固了关节的结构及功能特点的概念精制3:运动系统健康与不良生活习惯通过“大家来找茬〞的分组竞赛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所展示的“坐姿不端正〞“运动前不做准备活动〞“跪着擦地〞3张图片均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不良生活习惯提问: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对构成运动系统的哪些结构造成怎样的伤害?精制4:师生共同总结“运动系统的组成〞概念圖并板书让学生将三者的关系图画在学案上,学生代表到黑板上画图展示〔4〕评价〔evaluate〕在前面4个环节的教学中,已经对学生的答复和表现作了及时的评价,学生也初步建构本节课的知识网络所以教师可布置随堂针对性测试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反思及改进利用学生感兴趣、熟悉的图片和视频将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以猎豹奔跑、霹雳舞的视频和图片为新颖的导入方式,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而且为自然地引入运动系统组成需要牢固的骨起到支撑作用提供直观认识为了方便肌肉和关节概念建构,把两个环节合在一起,带着问题进行两次“解剖全鸡翅〞探究实验,既可在自主探究中解决问题,从而理解肌肉和关节的结构特点及生理功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动化,又可充分利用实验材料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刘翔退赛〞以及“大家来找茬〞的竞赛活动,均将“病例〞融入其中,既到达检测学习效果、稳固已建构的概念的目的,又让学生关注运动的健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改进方面对关节的解剖观察,要有更明显的效果,可用较大的动物关节分组进行解剖鸡翅时有的组普遍动手意愿和能力不强,影响了学习进度,今后应注意事先了解,合理分组,提高小组任务成功率参考文献:【1】袁维新.“5E〞教学模式及其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学教学,2021〔5〕:10.【2】欧阳芬.多元智能与建构主义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1:10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