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地震区场地勘察

桔****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14MB
约43页
文档ID:588556315
地震区场地勘察_第1页
1/43

地震场地的勘察与评价地震场地的勘察与评价 n n《《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及及《《建筑抗震设计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范》》((GB50011—2010GB50011—2010)规定抗震设防烈度)规定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等于或大于6 6度的地区(也称为强震区或高度的地区(也称为强震区或高烈度地震区),在进行场地和地基的岩土工烈度地震区),在进行场地和地基的岩土工程勘察时,必须进行强震区的地震效应勘察程勘察时,必须进行强震区的地震效应勘察, ,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n n 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的烈度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基本烈度(或与本规范设(或与本规范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对应的烈度值)对已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对应的烈度值)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n n《《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GB50011—2010 一、一、 设计反应谱设计反应谱1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计反应谱的确定方法.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计反应谱的确定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按以下步骤进行: (1) (1) 场地分类场地分类场地主要以场场地主要以场地覆盖层厚度和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地覆盖层厚度和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分为分为I I,,ⅡⅡ,,ⅢⅢ,,ⅣⅣ四类四类(2) (2) 确定设防烈度和设计地震分组确定设防烈度和设计地震分组设计地震分组是在设计地震分组是在《《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B1B1》》基础基础上略做的调整。

上略做的调整一般情况下,设防烈度、设计地震分组可按一般情况下,设防烈度、设计地震分组可按GB50011—2010GB50011—2010规范规范附录附录A A采用确定采用确定 建筑的场地类别建筑的场地类别, ,应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应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按下表划分为四类当有可靠的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且其度按下表划分为四类当有可靠的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且其值处于表中所列场地类别的分界线附近时,应允许按插值方法值处于表中所列场地类别的分界线附近时,应允许按插值方法确定地震作用计算所用的设计特征周期确定地震作用计算所用的设计特征周期等效剪切波速等效剪切波速等效剪切波速等效剪切波速(m/s)(m/s)(m/s)(m/s)场地类别场地类别场地类别场地类别ⅠⅠⅠⅠⅡⅡⅡⅡⅢⅢⅢⅢⅣⅣⅣⅣυυυυsesesese>500>500>500>5000 0 0 0500≥υ500≥υ500≥υ500≥υsesesese>250>250>250>250<5<5<5<5≥≥≥≥5 5 5 5250≥υ250≥υ250≥υ250≥υsesesese>140>140>140>140<3<3<3<33 3 3 3~~~~50505050>50>50>50>50υυυυsesesese≤140≤140≤140≤140<3<3<3<33 3 3 3~~~~15151515>15>15>15>15~~~~80808080>80>80>80>80各类建筑场地的覆盖层厚度各类建筑场地的覆盖层厚度(m)(m)GB50011—2001规范范 GB50011—2010GB50011—2010规范规范 土的类型土的类型土的类型土的类型岩土名称和性状岩土名称和性状岩土名称和性状岩土名称和性状土层剪切波土层剪切波土层剪切波土层剪切波速范围速范围速范围速范围(m/s)(m/s)(m/s)(m/s)坚硬土或坚硬土或坚硬土或坚硬土或岩石岩石岩石岩石稳定岩石,密实的碎石土稳定岩石,密实的碎石土稳定岩石,密实的碎石土稳定岩石,密实的碎石土υυυυs s s s>500>500>500>500中硬土中硬土中硬土中硬土中密、稍密的碎石土,密实、中密的砾、粗、中密、稍密的碎石土,密实、中密的砾、粗、中密、稍密的碎石土,密实、中密的砾、粗、中密、稍密的碎石土,密实、中密的砾、粗、中砂,中砂,中砂,中砂,f f f fakakakak>200kPa>200kPa>200kPa>200kPa的粘性土和粉土,坚硬黄的粘性土和粉土,坚硬黄的粘性土和粉土,坚硬黄的粘性土和粉土,坚硬黄土土土土500≥υ500≥υ500≥υ500≥υs s s s>250>250>250>250中软土中软土中软土中软土稍密的砾、粗、中砂,除松散外的细、粉砂,稍密的砾、粗、中砂,除松散外的细、粉砂,稍密的砾、粗、中砂,除松散外的细、粉砂,稍密的砾、粗、中砂,除松散外的细、粉砂,f f f fakakakak≤200kPa≤200kPa≤200kPa≤200kPa的粘性土和粉土,的粘性土和粉土,的粘性土和粉土,的粘性土和粉土,f f f fakakakak>130 kPa>130 kPa>130 kPa>130 kPa的的的的填土可塑黄土填土可塑黄土填土可塑黄土填土可塑黄土250≥υ250≥υ250≥υ250≥υs s s s>140>140>140>140软弱土软弱土软弱土软弱土淤泥和淤泥质土,松散的砂,新近沉积的粘淤泥和淤泥质土,松散的砂,新近沉积的粘淤泥和淤泥质土,松散的砂,新近沉积的粘淤泥和淤泥质土,松散的砂,新近沉积的粘性土和粉土,性土和粉土,性土和粉土,性土和粉土,f f f fakakakak ≤130kPa ≤130kPa ≤130kPa ≤130kPa 的填土,流塑黄的填土,流塑黄的填土,流塑黄的填土,流塑黄υυυυs s s s≤140≤140≤140≤140土的类型划分和剪切波速范围土的类型划分和剪切波速范围 式中式中 ——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m/s);;      d d0 0——计算深度计算深度(m)(m),取覆盖层厚度和,取覆盖层厚度和20m20m二者的较小值;二者的较小值;      t—t—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      d di 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 i土层的厚度土层的厚度(m)(m);;       ——计算深度范围内第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 i土层的剪切波速土层的剪切波速(m/s)(m/s);;      n—n—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

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 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1 一般情况下,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一般情况下,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500m/s的土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2 2 当地面当地面5m5m以下存在剪切波速大于相邻上层土剪切波以下存在剪切波速大于相邻上层土剪切波速速2.52.5倍的土层,且其下卧岩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倍的土层,且其下卧岩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400m/s400m/s时时, ,可按地面至该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可按地面至该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3 3 剪切波速大于剪切波速大于500m/s500m/s的孤石、透镜体,应视同周围的孤石、透镜体,应视同周围土层    4 4 土层中的火山岩硬夹层应视为刚体其厚度,应从覆土层中的火山岩硬夹层应视为刚体其厚度,应从覆盖土层中扣除盖土层中扣除 (3) (3) 确定设计反应谱或地震影响系数确定设计反应谱或地震影响系数 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地震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

地震影响地震影响地震影响地震影响6 6 6 6度度度度7 7 7 7度度度度8 8 8 8度度度度9 9 9 9度度度度多遇地震多遇地震多遇地震多遇地震0.040.040.040.040.080.080.080.08((((0.10.10.10.12 2 2 2))))0.160.160.160.16((((0.20.20.20.24 4 4 4))))0.320.320.320.32罕遇地震罕遇地震罕遇地震罕遇地震————————0.500.500.500.50((((0.70.70.70.72 2 2 2))))0.900.900.900.90((((1.21.21.21.20 0 0 0))))1.401.401.401.40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注:括号中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注:括号中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 0.15g 和和0.30g 0.30g 的地区 计算计算8 8~~9 9度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应增加度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应增加0.05s0.05s 除有专门规定外,建筑结构的阻尼比应取除有专门规定外,建筑结构的阻尼比应取0.05 0.05 。

阻尼调整系数应取阻尼调整系数应取1.01.0 1 1)直线上升段,周期小于)直线上升段,周期小于0.1s0.1s的区段2 2)水平段,自)水平段,自0.1s0.1s至特征周期区段,应取最大值至特征周期区段,应取最大值 3 3)曲线下降段,自特征周期至)曲线下降段,自特征周期至5 5倍特征周期区段,衰减指数应取倍特征周期区段,衰减指数应取0.900.904 4)直线下降段,自)直线下降段,自5 5倍特征周期至倍特征周期至6s6s区段,下降斜率调整系数应取区段,下降斜率调整系数应取0.020.02 当建筑结构的阻尼比按有关规定不等于当建筑结构的阻尼比按有关规定不等于0.050.05时,地震影响系数曲时,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阻尼调整系数和形状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线的阻尼调整系数和形状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1)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应按下式确定: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应按下式确定: 式中 -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 2)2)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应按下式确定: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应按下式确定: 式中 -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小于0时取0。

3)3)阻尼调整系数应按下式确定阻尼调整系数应按下式确定: 式中式中 -阻尼调整系数当小于-阻尼调整系数当小于0.550.55时,应取时,应取0.550.55 n n10.3.2 10.3.2 10.3.2 10.3.2 砂土地震液化的判别砂土地震液化的判别砂土地震液化的判别砂土地震液化的判别n n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 ( ( (不含黄土不含黄土不含黄土不含黄土) ) ) )的液化判别和地基处理,的液化判别和地基处理,的液化判别和地基处理,的液化判别和地基处理,6 6 6 6度时,度时,度时,度时,一般情况下可不进行判别和处理,但对液化沉陷敏感的乙类建一般情况下可不进行判别和处理,但对液化沉陷敏感的乙类建一般情况下可不进行判别和处理,但对液化沉陷敏感的乙类建一般情况下可不进行判别和处理,但对液化沉陷敏感的乙类建筑可按筑可按筑可按筑可按7 7 7 7度的要求进行判别和处理,度的要求进行判别和处理,度的要求进行判别和处理,度的要求进行判别和处理,7 7 7 7~~~~9 9 9 9度时乙类建筑可按本地度时乙类建筑可按本地度时乙类建筑可按本地度时乙类建筑可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进行判别和处理。

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进行判别和处理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进行判别和处理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进行判别和处理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粉土粉土粉土( ( ( (不含黄土不含黄土不含黄土不含黄土) ) ) )的地基,除的地基,除的地基,除的地基,除6 6 6 6 度设防外,应进行液化判别;存度设防外,应进行液化判别;存度设防外,应进行液化判别;存度设防外,应进行液化判别;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根据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地基的液化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根据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地基的液化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根据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地基的液化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根据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地基的液化等级,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等级,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等级,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等级,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n 10.2 10.2 地震液化评价地震液化评价 n n饱和的砂土或粉土饱和的砂土或粉土饱和的砂土或粉土饱和的砂土或粉土( ( ( (不含黄土不含黄土不含黄土不含黄土) ) ) ),,,, 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初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初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初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初步判别为不液化或可不考虑液化影响:步判别为不液化或可不考虑液化影响:步判别为不液化或可不考虑液化影响:步判别为不液化或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1 1 1 1、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Q(Q(Q3 3 3 3) ) ) )及其以前时,及其以前时,及其以前时,及其以前时,7 7 7 7、、、、8 8 8 8度时度时度时度时可判为不液化。

可判为不液化可判为不液化可判为不液化        2 2 2 2、粉土的粘粒、粉土的粘粒、粉土的粘粒、粉土的粘粒( ( ( (粒径小于粒径小于粒径小于粒径小于0.005mm0.005mm0.005mm0.005mm的颗粒的颗粒的颗粒的颗粒) ) ) )含量百分率,含量百分率,含量百分率,含量百分率,7 7 7 7度度度度8 8 8 8度和度和度和度和9 9 9 9度分别不小于度分别不小于度分别不小于度分别不小于10101010、、、、13131313、和、和、和、和16161616时,可判为不液化土时,可判为不液化土时,可判为不液化土时,可判为不液化土 3 3 3 3、天然地基的建筑,当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天然地基的建筑,当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天然地基的建筑,当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天然地基的建筑,当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考虑液化影响:度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考虑液化影响:度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考虑液化影响:度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式中式中 d dw w-地下水位深度-地下水位深度(m)(m),宜按设计基准期内年平均最高水位,宜按设计基准期内年平均最高水位采用,也可按近期内年最高水位采用;采用,也可按近期内年最高水位采用;      d du u-上覆盖非液化土层厚度-上覆盖非液化土层厚度(m)(m),计算时宜将淤泥和淤泥质,计算时宜将淤泥和淤泥质土层扣除;土层扣除;      d db b-基础埋置深度-基础埋置深度(m)(m),不超过,不超过2m2m,时应采用,时应采用2m2m;;      d do o-液化土特征深度-液化土特征深度(m)(m),可按下表,可按下表 采用。

采用 饱和土类别饱和土类别饱和土类别饱和土类别7 7 7 7度度度度8 8 8 8度度度度9 9 9 9度度度度粉土粉土粉土粉土6 6 6 67 7 7 78 8 8 8砂土砂土砂土砂土7 7 7 78 8 8 89 9 9 9液化土特征深度液化土特征深度(m)(m) 建筑抗震建筑抗震建筑抗震建筑抗震设防类别设防类别设防类别设防类别地基的液化等级地基的液化等级地基的液化等级地基的液化等级轻微轻微轻微轻微中等中等中等中等严重严重严重严重乙类乙类乙类乙类部分消除液化沉陷,或部分消除液化沉陷,或部分消除液化沉陷,或部分消除液化沉陷,或对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对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对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对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全部消除液化沉陷,全部消除液化沉陷,全部消除液化沉陷,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或部分消除液化沉陷或部分消除液化沉陷或部分消除液化沉陷或部分消除液化沉陷且对基础和上部结构且对基础和上部结构且对基础和上部结构且对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处理处理处理全部消除液化沉陷全部消除液化沉陷全部消除液化沉陷全部消除液化沉陷丙类丙类丙类丙类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亦可不采取措施亦可不采取措施亦可不采取措施亦可不采取措施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或更高要求的措施或更高要求的措施或更高要求的措施或更高要求的措施全部消除液化沉陷,全部消除液化沉陷,全部消除液化沉陷,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或部分消除液化沉或部分消除液化沉或部分消除液化沉或部分消除液化沉陷且对基础和上部陷且对基础和上部陷且对基础和上部陷且对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结构处理结构处理结构处理丁类丁类丁类丁类可不采取措施可不采取措施可不采取措施可不采取措施可不采取措施可不采取措施可不采取措施可不采取措施基础和上部结构处基础和上部结构处基础和上部结构处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或其他经济的理,或其他经济的理,或其他经济的理,或其他经济的措施措施措施措施抗液化措施抗液化措施 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1)(1)采用桩基时,桩端伸入液化深度以下稳定土层中的长度采用桩基时,桩端伸入液化深度以下稳定土层中的长度( (不不包括桩尖部分包括桩尖部分) ),应按计算确定,且对碎石土,砾、粗、中砂,坚,应按计算确定,且对碎石土,砾、粗、中砂,坚硬粘性土和密实粉土尚不应小于硬粘性土和密实粉土尚不应小于0.5m0.5m,对其他非岩石土尚不宜小于,对其他非岩石土尚不宜小于1.5m1.5m。

    (2) (2) 采用深基础时,基础底面应埋入液化深度以下的稳定土层采用深基础时,基础底面应埋入液化深度以下的稳定土层中,其深度不应小中,其深度不应小0.5m0.5m    (3) (3) 采用加密法采用加密法( (如振冲、振动加密、挤密碎石桩强夯等如振冲、振动加密、挤密碎石桩强夯等) )加固加固时,应处理至液化深度下界;振冲或挤密碎石桩加固后,桩间土的时,应处理至液化深度下界;振冲或挤密碎石桩加固后,桩间土的标准贯入锤击数不宜小于本节第标准贯入锤击数不宜小于本节第4.3.44.3.4条规定的液化判别标准贯入条规定的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锤击数临界值     (4) (4) 用非液化土替换全部液化土层用非液化土替换全部液化土层    (5) (5) 采用加密法或换土法处理时,在基础边缘以外的处理宽度,采用加密法或换土法处理时,在基础边缘以外的处理宽度,应超过基础底面下处理深度的应超过基础底面下处理深度的1/21/2且不小于基础宽度的且不小于基础宽度的1/51/5 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1)1)处理深度应使处理后的地基液化指数减少,当判别深度为处理深度应使处理后的地基液化指数减少,当判别深度为15m15m时,其值不宜大于时,其值不宜大于4 4,当判别深度为,当判别深度为20m20m时,其值不宜大于时,其值不宜大于5 5;对独;对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尚不应小于基础底面下液化土特征深度和基础宽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尚不应小于基础底面下液化土特征深度和基础宽度的较大值。

度的较大值 (2)(2)采用振冲或挤密碎石桩加固后,桩间土的标准贯入锤击数不采用振冲或挤密碎石桩加固后,桩间土的标准贯入锤击数不宜小于按本节第宜小于按本节第4.3.44.3.4条规定的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条规定的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减轻液化影响的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可综合采用下列措施:减轻液化影响的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可综合采用下列措施:    (1)(1)选择合适的基础埋置深度选择合适的基础埋置深度    (2)(2)调整基础底面积,减少基础偏心调整基础底面积,减少基础偏心    (3)(3)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度,如采用箱基、筏基或钢筋混凝土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度,如采用箱基、筏基或钢筋混凝土交叉条形基础,加设基础圈梁等交叉条形基础,加设基础圈梁等    (4)(4)减轻荷载,增强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均匀对称性,合理设减轻荷载,增强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均匀对称性,合理设置沉降缝,避免采用对不均匀沉降敏感的结构形式等置沉降缝,避免采用对不均匀沉降敏感的结构形式等    (5)(5)管道穿过建筑处应预留足够尺寸或采用柔性接头等管道穿过建筑处应预留足够尺寸或采用柔性接头等。

10.3 10.3 地震场地勘察与评价地震场地勘察与评价 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等于或大于6 6度的地区度的地区,应进行场地和地基地震效,应进行场地和地基地震效应的岩土工程勘察,并应根据国家批准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和有关的规应的岩土工程勘察,并应根据国家批准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和有关的规范,提出勘察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特征范,提出勘察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特征周期分区周期分区 在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在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 6度的地区进行勘察时,应划分场地度的地区进行勘察时,应划分场地类别,划分对类别,划分对抗震有利、一般地段、不利或危险的地段抗震有利、一般地段、不利或危险的地段 对需要采用时程分析的工程,应根据设计要求,提供土层剖面、对需要采用时程分析的工程,应根据设计要求,提供土层剖面、覆盖层厚度和剪切波速度等有关参数任务需要时,可进行地震安全覆盖层厚度和剪切波速度等有关参数任务需要时,可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估或抗震设防区划性评估或抗震设防区划 为划分场地类别布置的勘探孔,当缺乏资料时,其深度应大于覆为划分场地类别布置的勘探孔,当缺乏资料时,其深度应大于覆盖层厚度。

当覆盖层厚度大于盖层厚度当覆盖层厚度大于80m80m时时, ,勘探孔深度应大于勘探孔深度应大于80m80m,并分层,并分层测定剪切波速测定剪切波速1010层和高度层和高度30m30m以下的丙类和丁类建筑,无实测剪切以下的丙类和丁类建筑,无实测剪切波速时,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波速时,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GB50011)的规定,的规定,按土的名称和性状估计土的剪切波速按土的名称和性状估计土的剪切波速 土层剪切波速的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土层剪切波速的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1 在场地初步勘察阶段,对大面积的同一地质单元,测量土层剪在场地初步勘察阶段,对大面积的同一地质单元,测量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应为控制性钻孔数量的切波速的钻孔数量,应为控制性钻孔数量的1/31/3~~1/51/5,山间河谷地区,山间河谷地区可适量减少,但不宜少于可适量减少,但不宜少于3 3个    2 2 在场地详细勘察阶段,对单幢建筑,测量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在场地详细勘察阶段,对单幢建筑,测量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不宜少于数量不宜少于2 2个个, ,数据变化较大时可适量增加;对小区中处于同一地数据变化较大时可适量增加;对小区中处于同一地质单元的密集高层建筑群,测量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可适量减少,质单元的密集高层建筑群,测量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可适量减少,但每幢高层建筑下不得少于一个。

但每幢高层建筑下不得少于一个    3 3 对丁类建筑及层数不超过对丁类建筑及层数不超过1010层且高度不超过层且高度不超过30m30m的丙类建筑,的丙类建筑,当无实测剪切波速时,可根据岩土名称和性状,按下表划分土的类型,当无实测剪切波速时,可根据岩土名称和性状,按下表划分土的类型,再利用当地经验在下表的剪切波速范围内估计各土层的剪切波速再利用当地经验在下表的剪切波速范围内估计各土层的剪切波速 土的类土的类土的类土的类型型型型岩土名称和性状岩土名称和性状岩土名称和性状岩土名称和性状土层剪切波速土层剪切波速土层剪切波速土层剪切波速范围范围范围范围(m/s)(m/s)(m/s)(m/s)坚硬土坚硬土坚硬土坚硬土或岩石或岩石或岩石或岩石稳定岩石,密实的碎石土稳定岩石,密实的碎石土稳定岩石,密实的碎石土稳定岩石,密实的碎石土υs>500υs>500υs>500υs>500中硬土中硬土中硬土中硬土中密、稍密的碎石土,密实、中密的砾、粗、中砂,中密、稍密的碎石土,密实、中密的砾、粗、中砂,中密、稍密的碎石土,密实、中密的砾、粗、中砂,中密、稍密的碎石土,密实、中密的砾、粗、中砂,fak>200fak>200fak>200fak>200的粘性土和粉土,坚硬黄土的粘性土和粉土,坚硬黄土的粘性土和粉土,坚硬黄土的粘性土和粉土,坚硬黄土500≥υs>250500≥υs>250500≥υs>250500≥υs>250中软土中软土中软土中软土稍密的砾、粗、中砂,除松散外的细、粉砂,稍密的砾、粗、中砂,除松散外的细、粉砂,稍密的砾、粗、中砂,除松散外的细、粉砂,稍密的砾、粗、中砂,除松散外的细、粉砂,fak≤200fak≤200fak≤200fak≤200的的的的粘性土和粉土,粘性土和粉土,粘性土和粉土,粘性土和粉土,fak>130 fak>130 fak>130 fak>130 的填土可塑黄土的填土可塑黄土的填土可塑黄土的填土可塑黄土250≥υs>140250≥υs>140250≥υs>140250≥υs>140软弱土软弱土软弱土软弱土淤泥和淤泥质土,松散的砂,新近沉积的粘性土和粉土,淤泥和淤泥质土,松散的砂,新近沉积的粘性土和粉土,淤泥和淤泥质土,松散的砂,新近沉积的粘性土和粉土,淤泥和淤泥质土,松散的砂,新近沉积的粘性土和粉土,fak ≤130 fak ≤130 fak ≤130 fak ≤130 的填土,流塑黄土的填土,流塑黄土的填土,流塑黄土的填土,流塑黄土υs≤140υs≤140υs≤140υs≤140土的类型划分和剪切波速范围土的类型划分和剪切波速范围 抗震设防烈度为抗震设防烈度为6 6度时,可不考虑液化的影响,但对沉陷敏感的度时,可不考虑液化的影响,但对沉陷敏感的乙类建筑,可按乙类建筑,可按7 7度进行液化判别。

甲类建筑应进行专门的液化勘察度进行液化判别甲类建筑应进行专门的液化勘察 场地地震液化判别应先进行初步判别,当初步判别认为有液化可场地地震液化判别应先进行初步判别,当初步判别认为有液化可能时,应再作进一步判别能时,应再作进一步判别 液化初步判别除按现行国家有关抗震规范进行外,尚宜包括下列内容液化初步判别除按现行国家有关抗震规范进行外,尚宜包括下列内容进行综合判别;进行综合判别; (1) (1)分析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下水等与液化有关的场地条分析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下水等与液化有关的场地条件;件; (2)(2)当场地及其附近存在历史地震液化遗迹时,宜分析液化重复当场地及其附近存在历史地震液化遗迹时,宜分析液化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可能性; (3) (3)倾斜场地或液化层倾向水面或临空面时,应评价液化引起土倾斜场地或液化层倾向水面或临空面时,应评价液化引起土体滑移的可能性体滑移的可能性 地震液化的进一步判别应在地面以下地震液化的进一步判别应在地面以下15m15m的范围内进行;对于桩的范围内进行;对于桩基和基础埋深大于基和基础埋深大于5m5m的天然地基的天然地基, ,判别深度应加深至判别深度应加深至20m20m。

对判别液化对判别液化而布置的勘探点不应少于而布置的勘探点不应少于3 3个个,勘探孔深度应大于液化判别深度勘探孔深度应大于液化判别深度 当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液化时,应按每个试验孔的实测击数进当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液化时,应按每个试验孔的实测击数进行 凡判别为可液化的土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凡判别为可液化的土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范》》(GB50011)(GB50011)的规定确定其液化指数和液化等级勘察报告的规定确定其液化指数和液化等级勘察报告除应阐明可液化的土层、各孔的液化指数外,尚应根据各孔液除应阐明可液化的土层、各孔的液化指数外,尚应根据各孔液化指数综合确定场地液化等级化指数综合确定场地液化等级 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7 7 度的厚层软土分布区,宜判别度的厚层软土分布区,宜判别软土震陷的可能性和估算震陷量软土震陷的可能性和估算震陷量 场地或场地附近有滑坡、滑移、崩塌、塌陷、泥石流、采场地或场地附近有滑坡、滑移、崩塌、塌陷、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时,应进行专门勘察,分析评价在地震作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时,应进行专门勘察,分析评价在地震作用时的稳定性。

用时的稳定性 10.410.4天然地基和基础抗震承载力天然地基和基础抗震承载力   下列建筑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下列建筑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1)1)砌体房屋砌体房屋    2)2)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粘性土层的下列建筑: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粘性土层的下列建筑:    (1)(1)一般的单层厂房和单层空旷房屋;一般的单层厂房和单层空旷房屋;    (2)(2)不超过不超过8 8层且高度在层且高度在25m25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    (3)(3)基础荷载与基础荷载与2)2)项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项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    3)3)本规范规定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建筑本规范规定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建筑  注:软弱粘性土层指  注:软弱粘性土层指7 7度、度、8 8度和度和9 9度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分别度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分别小于小于8080、、100100和和120kPa120kPa的土的土 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时,应采用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时,应采用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且地基抗震承载力应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乘以地基抗震承载力且地基抗震承载力应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乘以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计算。

调整系数计算 地基抗震承载力应按下式计算: 地基抗震承载力应按下式计算:式中式中 f faEaE- -调整后的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后的地基抗震承载力;        ζζa a-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应按下表采用;-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应按下表采用;        f fa a-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按现行国家标-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GB50007采用 岩土名称和性状岩土名称和性状岩土名称和性状岩土名称和性状ζaζaζaζa岩石,密实的碎石土,密实的砾、粗、中砂,岩石,密实的碎石土,密实的砾、粗、中砂,岩石,密实的碎石土,密实的砾、粗、中砂,岩石,密实的碎石土,密实的砾、粗、中砂,fak≥300fak≥300fak≥300fak≥300的粘性土和粉土的粘性土和粉土的粘性土和粉土的粘性土和粉土1.51.51.51.5中密、稍密的碎石土,中密和稍密的砾、粗、中密、稍密的碎石土,中密和稍密的砾、粗、中密、稍密的碎石土,中密和稍密的砾、粗、中密、稍密的碎石土,中密和稍密的砾、粗、中砂,密实和中密的细、粉砂,中砂,密实和中密的细、粉砂,中砂,密实和中密的细、粉砂,中砂,密实和中密的细、粉砂,150≤fak< 150≤fak< 150≤fak< 150≤fak< 300 300 300 300 的粘性土和粉土,坚硬黄土的粘性土和粉土,坚硬黄土的粘性土和粉土,坚硬黄土的粘性土和粉土,坚硬黄土1.31.31.31.3稍密的细粉砂稍密的细粉砂稍密的细粉砂稍密的细粉砂100≤fak< 150 100≤fak< 150 100≤fak< 150 100≤fak< 150 的粘性土和粉土,的粘性土和粉土,的粘性土和粉土,的粘性土和粉土,可塑黄土可塑黄土可塑黄土可塑黄土1.11.11.11.1淤泥,淤泥质土,松散的砂,杂填土,新近堆淤泥,淤泥质土,松散的砂,杂填土,新近堆淤泥,淤泥质土,松散的砂,杂填土,新近堆淤泥,淤泥质土,松散的砂,杂填土,新近堆积黄土及流塑黄土积黄土及流塑黄土积黄土及流塑黄土积黄土及流塑黄土1.01.01.01.0地基土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地基土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 验算天然地基地震作用下的竖向承载力时,按地震作用效应标验算天然地基地震作用下的竖向承载力时,按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基础底面平均压力和边缘最大压力应符合下列各式要求:准组合的基础底面平均压力和边缘最大压力应符合下列各式要求: 式中 式中 p---p---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基础底面平均压力;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基础底面平均压力;       p pmaxmax- -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基础边缘的最大压力。

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基础边缘的最大压力  高宽比大于  高宽比大于4 4 的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基础底面不宜出现拉的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基础底面不宜出现拉应力;其他建筑,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零应力区面积不应超过基应力;其他建筑,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零应力区面积不应超过基础底面面积的础底面面积的15%15% 实例一n n某建筑场地土层波速测试成果如表,试计算该场地的某建筑场地土层波速测试成果如表,试计算该场地的覆盖厚度,计算深度,等效剪切波速并判断建筑场地覆盖厚度,计算深度,等效剪切波速并判断建筑场地类别场场地一地一场场地二地二土土层层起止深度起止深度(m)(m)剪切波速剪切波速V Vsese(m/s)(m/s)土土层层起止深度起止深度(m)(m)剪切波速剪切波速V Vsese(m/s)(m/s)0 0~~2.52.51101100.00.0~~5.05.01151152.52.5~~6.26.21861865.05.0~~12.512.51251256.26.2~~10.410.422622612.512.5~~18.518.51461461.041.04~~22.522.532032018.518.5~~26.526.515515522.522.5~~80.080.058058026.526.5~~28.028.040040028.028.0~~35.035.045045035.035.0~~56.056.0780780 实例二n n如果抗震设防烈度为抗震设防烈度为8 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2 2组,组,工程结构周期为1s,阻尼比为0.06,试确定地震影响系数。

场场地地土土层层起止深度起止深度(m)(m)剪切波速剪切波速V Vsese(m/s)(m/s)0 0~~2.52.51101102.52.5~~6.26.21861866.26.2~~10.410.42262261.041.04~~22.522.532032022.522.5~~80.080.0580580 n n1. 某城市(设计地震分组为一组)修建结构自振周期T为1s的建筑,地震烈度8度,阻尼比0.05,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0.16,场地地下土层波速测试资料如下:填土,厚度3.5m, ;粉质粘土,厚度4.5m, ;粘土,厚度3.0m, ;粉土,厚度3.5m, ;粘土,厚度2.5m, ;砾砂,厚度13m, ;砂岩,厚度大于40m, 试求地震影响系数(设计反应谱)实例三 n n某工程所在地为抗震设防烈度为某工程所在地为抗震设防烈度为8 8度,设计基本地震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加速度值为0.20g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设计地震分组为第2 2组,经勘察地组,经勘察地层结构为层结构为0 0~~13.40m13.40m为细砂层,细砂的粘粒含量为为细砂层,细砂的粘粒含量为2.2%2.2%;;13.40m13.40m以下为粘土层,地下水位为以下为粘土层,地下水位为0.8m0.8m。

对细对细砂层进行标贯试验结果如下,试判断该地基土层有无砂层进行标贯试验结果如下,试判断该地基土层有无液化,列表求出液化指数,判定液化等级液化,列表求出液化指数,判定液化等级实例四 点位点位标贯深标贯深度度标贯实际标贯实际击数击数临界击临界击数数NcNcr r是否是否液液化化上界面上界面下界面下界面土层厚度土层厚度didi中点深度中点深度hihi权函数权函数wiwi液化指液化指数数IleIle ∑ ∑IleIle          ((1 1))((2 2))(3)=(2)-(3)=(2)-(1)(1)(4)=(1)+(3)/2(4)=(1)+(3)/2(5)(5)    0 00.80.8                    1 11.31.39 911.411.4是是0.80.81.751.750.950.951.2751.27510102 2  2 22.22.23 312.4812.48是是1.751.753.253.251.51.52.52.5101011.311.3  3 34.34.316161515否否  4.84.8  0 0    22.822.84 45.35.38 816.216.2是是4.84.86.256.251.451.455.5255.5259.4759.4756.956.95中等液中等液化化5 57.27.2191918.4818.48否否  8.68.6  0 0      6 61010171721.8421.84是是8.68.610.7510.752.152.159.6759.6755.3255.3252.532.53  7 711.511.5303023.6423.64否否  12.4512.45  0 0      8 813.413.4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