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语文】《人应当坚持正义》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xftxx****9158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54.94KB
约8页
文档ID:370666897
【高中语文】《人应当坚持正义》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1/8

<<人应当坚持正义>>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苏格拉底的人生轨迹和本文的写作背景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苏格拉底抛出的“正道”“道义”“道理”等一系列的“正义”理念,分析他是如何层层铺垫、步步设问地阐述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的3.审美鉴赏与创造:概括苏格拉底式提问的特点,理解他提出的观点,探讨他是如何论证的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苏格拉底追求真理、捍卫正义的精神品质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教学重点:理解苏格拉底抛出的“正道”“道义”“道理”等一系列的“正义”理念,分析他是如何层层铺垫、步步设问地阐述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的教学难点:理解“正义”理念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教学方法:诵读,讲解,点拨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教 具:多媒体课件一、情境导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古代西方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为了心中的信念慷然赴死这需要勇气,更需要对于真理的执着追求公元前399年6月的一个傍晚,雅典监狱中一位年届七旬的老人就要被处决了只见他衣衫褴褛,散发赤足,面容却镇定自若打发走妻子、家属后,他与几个朋友侃侃而谈,似乎忘记了就要到来的处决。

直到狱卒端了一杯毒药进来,他才收住“话匣子”,接过杯子,一饮而尽之后,老人安详地闭上双眼,睡去了这位老人就是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接下来,让我们通过柏拉图的讲述来欣赏一下苏格拉底的智慧二、知人论世 柏拉图(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也是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师从苏格拉底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审并被判死刑,柏拉图对现存的政体完全失望,于是开始游遍意大利、西西里岛、埃及等地以寻求知识这期间,他留下了许多著作,多数以对话体写成,常被后人引用的有《辩诉篇》《理想国》《智者篇》《法律篇》等,《理想国》是其中的代表作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 据说他40岁时,在雅典城外创立了自己的学园柏拉图学园,开始个人讲学学园课程包括算术、几何学、天文学以及声学,培养出了许多知识分子,其中最杰出的是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与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哲”苏格拉底(前469一前399),古希腊哲学家公元前399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哲学家苏格拉底死刑判决执行前夕,苏格拉底的朋友格黎东潜入监狱,试图劝说他越狱逃跑苏格拉底不赞同逃跑,他针对格黎东的建议,提出了“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他所坚守的“正义”理念。

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一个普通公民家庭他早年继承父业,从事雕刻石像的工作,后来研究哲学他在雅典和当时的许多智者辩论哲学、伦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问题,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死刑他拒绝了朋友和学生要他乞求赦免和逃跑的建议,饮毒而死在欧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几乎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相同三、识背景苏格拉底生在动荡的时代他把自己看作神赐给雅典人的一个礼物、一个使者,把批评雅典看作神给他的神圣使命,任务就是整天到处找人谈话,讨论问题,探求对人最有用的真理和智慧 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什么是虔诚?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勇气?什么是真理?等等 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控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腐蚀青年等罪名,并被判处死刑在监狱关押期间,他的朋友们拼命劝他逃走,并买通了狱卒,制订了越狱计划,但他宁可死,也不肯违背自己的信仰 这篇短文就是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后,在狱中与格黎东会面,两人关于苏格拉底应不应该越狱的探讨 最后70岁的苏格拉底饮下毒酒而死。

公元前399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哲学家苏格拉底死刑判决执行前夕,苏格拉底的朋友格黎东潜入监狱,试图劝说苏格拉底越狱逃跑苏格拉底不赞同逃跑,他针对格黎东的建议,提出了“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他所坚持的“正义”理念,说服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的努力四、知识拓展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大约20岁时开始跟随苏格拉底学习,此后跟随苏格拉底8年,是苏格拉底的忠实信徒和亲密朋友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诬告并处死,株连到柏拉图,柏拉图被迫离开雅典流亡国外,达12年之久苏格拉底的著名思想有苏格拉底教学法、苏格拉底反诘法,而柏拉图的著名思想有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 柏拉图的主要作品为对话录,其中绝大部分对话都有苏格拉底出场 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四、文体知识 对话体 对话体是艺术、政治、哲学和科学著作中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的著作采用两个或多个角色对话的形式对话体是一种持殊的体裁,原则上区别于其他体裁的作品中用以表现人物性格和作为艺术语言手段的那种对话 对话体著作通常设置尖锐冲突,对话方发表各自的见解,而最终则表露出作者关于论争的倾向以及争论者的生动形象。

这种体甚至可以使那些并不属于文学艺术领域的、关于科学和哲学问题的对话也具有异常鲜明的情趣及出色的艺术性五、 解题本文节选自《柏拉图对话集·格黎东篇》,主要记录的是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后在狱中就自己应不应该越狱这一问题和格黎东展开的讨论题目明确表达了文章的观点,这也正是苏格拉底不接受格黎东的劝告执意赴死的原因 “人应当坚持正义”,明确表达了文章的观点,这也正是苏格拉底不听格黎东的劝告执意赴死的原因 “应当”是“必须”的意思,突出了“坚持正义”对“人”的重要意义任务探究一:梳理文章思路我奉行听从道理(1~28段)听从内行(深知道义)意见才能活得体面正派(29~34 段)人应当坚持正义考虑行事是否正当,任何情况下不能对人做不正当的事35~49 段)任务探究二:1.苏格拉底提出跟格黎东探讨的主要问题(核心问题)是什么?原文:在我现在的情况下,格黎东啊,我们说的那个道理究竟是变了,还是仍然有效,究竟是应当放弃,还是必须遵从概括:越狱逃跑的行为是否正当?我们是该越狱逃跑还是从容赴死捍卫自己的信仰和正义?任务探究三2.苏格拉底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原文:那就无论如何不能做不正当的事了那就既不能以坏报坏,也不能对人做不正当的事,不管人家对我们做的什么事。

概括:越狱逃跑的行为是不正当的,宁可被处死,也不能做不正义的事情,即坚持正义,绝不越狱任务探究四:3.全文的谈话思路是怎样的?首先,提出问题——在死亡面前要不要坚持正义其次,以身体被毁类比正义被毁,说明坚持正义的重要性最后,读出结论——坚持正义,绝不越狱任务探究五:4.课文中,苏格拉底还提出了一系列与“正义”相关的理念,请找出来并说说文章题目为什么只用“正义”课文中,“正道”意为“正路或正确的道理”;“道义”指“道德和义理”;“道理”即“事物的规律”,也指“事情或论点的是非得失的根据”;“正当”是“合理合法的”之意;而“正义”是“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之意根据这几个理念的内涵可知,“正义”的境界最高,它能包含其他几个理念的基本内涵,所以,课文题目选取“正义”,体现了人物的精神追求任务探究六:5.在面对朋友格黎东的劝说,苏格拉底是如何层层铺垫,步步设问,并最终带格黎东到了自己的逻辑轨道的? 他首先提出格黎东的关怀是否合乎“正道”的问题,即是否符合他所服从的“道理” 然后苏格拉底又谈到应该听从内行,否则“就会损伤我们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他把“道义”和“不义”对举,突出了道义对于人的重要意义,得到了格黎东的肯定。

任务探究七:6.在面对朋友格黎东的劝说,苏格拉底是如何层层铺垫,步步设问,并最终带格黎东到了自己的逻辑轨道的? 接着苏格拉底由身体到灵魂,步步深入,谈到我们必须听从“真理”,就是听从我们一贯遵循的“道理” 最后又回到格黎东的提议上,是否逃离需要看是否正当,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做不正当的事情 任务探究八:7、苏格拉底举了“一个从事体力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的事例,有何作用?类比论证正义和非正义的问题对人们来说是抽象而深奥的,苏格拉底举的“一个从事体力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的事例对人们而言是是身边的人和事,是比较熟悉的一个从事体力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要听从医生或教练的褒贬意见,而非众人的意见由此及彼,正义和非正义这个问题也应当听从内行人的意见而非外行人的意见苏格拉底通过这一类比,使自己的观点容易被理解进而被接受任务探究九:10、“亲爱的格黎东啊,你对我的关怀如果合乎正道,那是非常可贵的;如果不合那就越关心越难从命了我们首先必须考虑是不是应当照你说的那样做”分析这句话有什么作用?①内容上:苏格拉底面对格黎东的劝说,首先提出了是否合乎正道这一话题,然后明确地表达了自己一贯遵守的原则是听从道理。

②结构上:为后文进一步阐明自己不听从格黎东等人劝说的理由做好铺垫任务探究十: 11、读下面这段话“现在我们能够怎样研究最恰当呢?首先可以提起你对意见所说的那些话,看看我们是不是有理由说有些意见我们应该注意,也有些意见我们应该不考虑是不是在我被判死刑前这话说得对,到现在就显然成了空谈,无非是戏言和废话而已?我希望和你道弄明白,在我现在的情况下,格黎东啊,我们说的那个道理究竟是变了,还是仍然有效,究竟是应当放弃,还是必须遵从分析文段中两个问句的作用 以上两个问句和“究竟是应当放弃,还是必须遵从”,是苏格拉底诘问的开始,“我希望和你一道弄明白”就是要理清道理从而达到说服格黎东的目的 第一个问句是设问句,问答之间语气委婉温和;第二个问句是选择问句,具有辩证性;“究竟,是应当放弃,还是必须遵从”具有一种列言导思考的意味 苏格拉底作为一位智者和哲人,并没有盛气凌人,而是循循善诱并一步步将对话和格黎东的思考引向深处任务探究十一:12、在面对朋友格黎东的劝说,苏格拉底是如何层层铺垫,步步设问,并最终带格黎东到了自己的逻辑轨道的? 他首先提出格黎东的关怀是否合乎“正道”的问题,即是否符合他所服从的“道理”。

然后苏格拉底又谈到应该听从内行,否则“就会损伤我们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他把“道义”和“不义”对举,突出了道义对于人的重要意义,得到了格黎东的肯定 接着苏格拉底由身体到灵魂,步步深入,谈到我们必须听从“真理”,就是听从我们一贯遵循的“道理” 最后又回到格黎东的提议上,是否逃离需要看是否正当,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做不正当的事情 开始并没有否定格黎东的建议,而是以此为基础,拋出“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他所坚守的“正义”理念,层层铺垫,步步深入,将格黎东的思路引入自己的逻辑轨道任务探究十二:13.面对格黎东的劝说,苏格拉底是怎样层层铺垫,步步设问,一步一步使格黎东的思路进入自己的逻辑轨道的?文本开始是一大段苏格拉底的阐述,意思是:你的关心如果合乎正道,我就听你的;如果不合乎正道,我不会让步接着,苏格拉底问了几个关键的问题请他考虑:我们该不该说,我们不必尊重人们的一切意见?在格黎东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后,苏格拉底运用联想谈到了运动员,问及第二个核心问题:是重视一般人的赞美、责备和看法,还是只听从一个人,即医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