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山西大学微生物重点(考试专用).doc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29.51KB
约22页
文档ID:535949653
山西大学微生物重点(考试专用).doc_第1页
1/22

绪论1.微生物的五大共性:(1)体积小,面积大;(由此产生其余4个共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2. 微生物学发展简史(为微生物学的创立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微生物学家及其主要成绩):史前期初创期奠基期发展期成熟期列文虎克巴斯德科赫E.BuchnerJ.WatsonF.Crick微生物学先驱微生物学奠基人细菌学奠基人生物化学奠基人分子生物学奠基人① 自制显微镜② 微生物形态描述3.微生物学及其分支学科:(1)普通微生物学;(2)应用微生物学第一章1.原核生物的“三菌三体”的主要的生物学特点:细菌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放线菌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蓝细菌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生物支原体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的最小型原核生物立克次氏体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G-原核生物衣原体一类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能量寄生的小型G-原核生物细菌与人类及其经济生活关系密切,对人类有益的细菌的发掘、利用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氨基酸、有机酸、抗生素、酶制剂等的发酵生产;2.杀虫菌剂、菌肥、污染物处理、沼气发酵、饲料的青贮加工等的应用;3.菌苗、类毒素、微生态制剂等的使用4.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对象,“模式生物”5.致病菌的有害作用支原体的特点有:①细胞很小,直径一般为150~300nm,多数为250nm左右,所以在光学显微镜下勉强可见;②细胞膜含甾醇,比其它原核生物的膜更坚韧;③因无细胞壁,所以当进行革兰氏染色时呈G-且形态易变,对渗透压较敏感,对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不敏感等;④菌落小(直径0.1~1.0mm),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呈特有的“油煎蛋”状;⑤以二分裂和出芽等方式繁殖;⑥能在含血清、酵母膏和甾醇等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生长;⑦多数以糖类作为能源,能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进行氧化型或发酵型产能代谢;⑧基因组很小,仅在0.6~1.1Mb左右⑨对能抑制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抗生素(四环素、红霉素等)和破坏含载体的细胞膜结构的抗生素(两性霉素、制霉菌素等)都很敏感立克次氏体的特点有:①细胞较大,直径在0.3~0.6×0.8~2.0间,光学显微镜下清晰可见;②细胞形态多样,自球状、双球状、杆状至丝状等都有;③有细胞壁,G-;④除少数外,均在真核细胞内营细胞内专性寄生⑤以二分裂方式繁殖,每分裂一次约8小时;⑥存在不完整的产能代谢途径,不能利用葡萄糖或有机酸,只能利用谷氨酸和谷氨酰胺产能;⑦对四环素和青霉属等抗生素敏感;⑧对热敏感,一般在56℃以上经30分钟即被杀死;⑨一般可培养在鸡胚、敏感动物或Hela(子宫颈癌细胞)细胞株的组织培养物上;⑩基因组很小衣原体的特点:①有细胞构造;②细胞内同时含有RNA和DNA两种核酸;③有细胞壁,但缺肽聚糖,G-; ④有核糖体;⑤缺乏产生能量的酶系,须严格细胞内寄生;⑥以二分裂方式繁殖;⑦对抑制细菌的抗生素和药物敏感;⑧只能用鸡胚卵黄囊膜、小白鼠腹腔或Hela细胞组织培养物等活体进行培养。

2.革兰氏染色法,G+、G-菌细胞壁结构特点:革兰氏阳性细菌(G+细菌)--紫色:细胞壁厚度大,化学组分简单,一般含90%肽聚糖和10%磷壁酸革兰氏阴性细菌(G-细菌)--红色:细胞壁厚度较G+菌薄,层次较多,成分较复杂,肽聚糖层很薄,故机械强度较G+菌薄3.古生菌细胞壁、细胞膜的特点:古生菌细胞壁的主要类型:(1)假肽聚糖细胞壁(2)独特多糖细胞壁(3)硫酸化多糖细胞壁(4)糖蛋白细胞壁(5)蛋白质细胞壁细胞壁:不含真正的肽聚糖,而含假肽聚糖、蛋白质或蛋白质细胞膜:(20页)(1)磷脂的亲水头仍为甘油,但其疏水尾为长链烃一般为异戊二烯的重复单位,如,四聚体植烷;(2)亲水头与疏水尾间通过特殊的醚键连接成甘油二醚或甘油四醚;(3)细胞膜中存在着独特的单分子层或单、双分子层混合膜;(4)甘油分子C3为上,可连接许多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细胞膜上不同的集团,如,磷酸酯基、硫酸酯基、多种糖基;(5)细胞膜上含有多种独特脂类4.细菌的繁殖: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为裂殖,只有少数种类进行芽殖裂殖:只一个细胞通过分裂而形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1) 二分裂(2)三分裂(3)复分裂(蛭弧菌)芽殖:芽生细菌芽殖是指在母细胞表面(尤其在其一端)先行成一个小突起,当其长大到与母细胞相仿后,再相互分离并独立生活的一种繁殖方式。

5.名词解释:原核生物: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脂多糖(LPS):位于G-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的类脂多糖类物质,包括类脂A、核心多糖、O-特异侧链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球状体:又称原生质球指还残留部分细胞壁(尤指G-细菌外膜层)的原生质体芽孢及其抗热性: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结构其耐热机制较新的是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荚膜: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被称为糖被,有固定层次且较厚的就是荚膜鞭毛和趋性: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称为鞭毛,其数目为一至数十条,具有运动功能 生物体对其环境中的不同物理、化学或生物因子作有方向性的应答运动,称为趋性 鞭毛的生理功能是运动,是原核生物实现其趋性最有效的方式异染粒:又称迂回体或捩转菌素,可用美蓝或甲苯胺蓝染成红紫色,是无机偏磷酸的聚合物,分子呈线状一般在含磷丰富的环境中形成,具有贮藏磷元素和能量以及降低细胞渗透压等作用。

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及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磷壁酸:结合在G+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分为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假肽聚糖:古生菌细胞壁上结构与肽聚糖相似,但其多糖骨架是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塔罗糖胺糖醛酸以β-1,3-糖苷键交替连接而成的结构PHB:即聚-β-羟丁酸,是一种存在于许多细菌细胞质内属于类脂性质的碳源类贮藏物,不溶于水,而溶于氯仿,可用尼罗蓝或苏丹黑染色,具有贮藏能量、碳源和降低细胞内渗透压等作用伴胞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边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基内菌丝:当放线菌的孢子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不断伸长、分枝并以放线状向基质表面和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结构孢囊链霉菌:放线菌的一种,它具有由气生菌丝的孢子丝盘卷而成的孢囊,孢囊长在气生菌丝的主丝或侧丝的顶端,内部产生多个孢囊孢子横割分裂:放线菌形成孢子的方式,由细胞膜内陷或细胞壁和细胞膜同时内陷,再逐渐收缩而形成许多分生孢子异形胞:存在于丝状生长种类中的形大、壁厚、专司固氮功能的细胞,数目少而不定,位于细胞链的中间或末端。

原体与始体:衣原体生活史中,具有感染力的细胞称作原体,原体经空气传播,遇到合适的新宿主后通过吞噬作用进入细胞,在其中生长,转化成的无感染力的细胞,就是始体类支原体:许多植物的韧皮部中存在的支原体羧酶体:存在于一些自养细菌细胞内的多角形或六角形内含物,大小与噬菌体相仿,内含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在自养细菌的CO2固定中起着关键作用孢囊:一些固氮菌在外界缺乏营养的条件下,由整个营养细胞外壁加厚、细胞失水而形成的一种抗干旱但不抗热的圆形休眠体磁小体:存在于少数趋磁细菌中,大小均匀,数目不等,形状为平载八面体、平行六面体或六棱柱体等,成分为Fe3O4,外有一层磷脂、蛋白质或糖蛋白包裹,无毒,具有导向作用,即借鞭毛引导细菌游向最有利的泥、水界面微氧环境处生活6.什么是菌落?讨论细菌细胞形态与菌落形态间的相关性菌落(colony):将单个细菌(或其它微生物)细胞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为内部)当它(们)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处于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该细胞就会迅速生长并形成有一定特征的细胞堆即为菌落菌落就是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颜色等特征的子细胞的集团。

菌落可用于微生物的分离、纯化、鉴定、计数和选种、育种等一系列工作中细菌的菌落的特征:湿润、较光滑、较透明、较粘稠、易挑取、质地均匀、颜色一致(包括菌落正、反面及边缘、中央)等细菌的菌落的特征与细菌细胞的特征相关(28~29页)7.芽孢的形成过程:(1)DNA浓缩,束状染色质形成;(2)细胞膜内陷,细胞发生不对称分裂,其中较小的部分即为前芽孢;(3)前芽孢的双层隔膜形成,此时芽孢的抗辐射性提高(4)上述双层隔膜间填充芽孢肽聚糖后,合成吡啶二羧酸(DPA),积累钙离子(DPA-Ca),开始形成皮层,再经脱水,折光性增高;(5)芽孢衣合成结束;(6)皮层合成完成,芽孢成熟,抗热性出现;(7)芽孢囊破裂,芽孢游离8.芽的萌发从休眠状态的芽孢转变成营养细胞的过程芽孢的萌发可分为活化、出芽和生长三个阶段第二章真菌是最重要的真核微生物,其特点有:(1)无叶绿素,不进行光合作用;(2)一般具有发达的菌丝体;(3)细胞壁多数含几丁质;(4)营养方式为异养吸收;(5)以产生大量无性和(或)有性孢子的方式繁殖;(6)陆生性较强1.真菌的主要类群及其繁殖方式:主要类群:(1)单细胞真菌--酵母菌(2)丝状真菌—霉菌(3)大型子实体真菌-蕈菌繁殖方式:除半知菌外,大部分真菌主要通过无性和有性产生孢子进行繁殖。

真菌的有性繁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质配:两个性别不同的细胞贴近,细胞壁贯通,细胞质融合,两个细胞核位于同一细胞中(n+n);(2)核配:两个细胞核的融合(2n);(3)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2.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构造: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多糖低等真菌的细胞壁成分以纤维素为主,酵母菌以葡聚糖为主,高等陆生真菌以几丁质为主3.霉菌菌丝体的特化形态:(1)真菌的营养菌丝体可特化成主要起吸收营养和附着功能及休眠组织的形态如,假根、吸器、菌核等2)真菌的气生菌丝体主要特化成各种形态的子实体即在其里面或上面可产生无性或有性孢子,有一定形状和构造的菌丝组织4.名词解释:芽殖:在母细胞表面先形成一个小突起,待其长大到与母细胞相仿后在相互分离并独立生活的繁殖方式假菌丝:酵母菌经一连串的芽殖后,若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不立即分离,其间仅以狭小的面积相连,这种藕节状的细胞串即是假菌丝酿酒酵母的生活史:子囊孢子发芽→出芽繁殖(n)→异性营养细胞彼此接合→出芽生殖(2n)→减数分裂→自然破壁或人工破壁,释放子囊孢子单细胞真菌—酵母菌的生活史,依酵母菌种类的不同可分为3类:(1)营养体既能以单倍体也能以二倍体形式存在,代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一般以芽殖进行无性繁殖,且单倍体、二倍体均可行芽殖,在一定条件下行有性繁殖,形成子囊孢子;(50页)(2)营养体只能以单倍体形式存在,代表:八孢裂殖酵母。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