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外国城建史复习参考题.docx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014.70KB
约20页
文档ID:421779703
外国城建史复习参考题.docx_第1页
1/20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思考题1 简要回答古埃及城市建设的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村 镇 庙宇建于尼罗河畔的天然或人工高地上,有利于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金字塔建于尼罗河两岸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是法老尸体不受河流泛滥之患;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如卡洪城主要分了两个区,阿玛纳分三个区,均体现功能分区原则最早运用棋盘式路网对其后古希腊希波丹姆规划形式形成有重要影响早期规划死者之城以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地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卡纳克与鲁克索神庙的群体建筑设计中运用了中轴线布局,规划中应用了对称 序列 对比 主题 尺度 等建筑构图手法2 简述希波丹姆的规划型式及在米利都城规划中的实际应用P28以方格网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以充分体现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街坊街坊面积一般较小 把城市分为3个主要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 私宅地段划分3种住区:工匠住区、农民住区、城邦卫士与公职人员住区} 希波丹姆的规划划型式在其实践中的体现: ①公元前175年左右米利都(Mjletus)城的重建; ②公元前446年左右规划建设拱卫雅典的城郊滨海口岸庇拉伊斯; ③公元前443年规划建设塞利伊城(位于意大利)。

米利都城规划l 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l 城市路网采用棋盘式l 两条主要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l 中心开敞式空间呈“L”形,有多个广场l 市场及城市中心位于三个港湾的附近,将城市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部街坊面积较小,南部街坊面积较大3 希波丹姆规划系统在实践中的发展变化趋势l 在历史上希波丹姆模式被大规模的应用于希波战争后城市的重建和新建以及后来古罗马大量的营寨城,古希腊的海港城市米利都城,普南城等都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只是后者因呆板的寻求理性秩序而走向形式上的典雅或呆板而成为失败品,此种模式也为后来城市生活的活力以及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桎梏,为城市的专制主义的滋生创造了条件l 希波丹姆规划系统在实践中的发展:l 米利都城单纯的棋盘式街道→l 塞里纳斯(Selinus)城(图5-21)的有显著的城市轴线→ l 普南城的道路与建筑之有计划的配合l 多加底亚斯(Doxjadis)曾对普南城加以几何和数学分析(角度、位置、视点),证实普南城在规划时曾有一定的思想和意图 l希波丹姆规划型式的影响} 积极l (1)几何化、程序化、典雅的规划形式一方面满足了希波战争后以及古罗马时期大规模殖民城市规划建设中迅速、简便化的要求;l (2)确立了一种新的城市秩序和城市理想,既符合古希腊数学和美学的原则,也满足了城市中富裕阶层对典雅生活的追求。

} 消极l (1)使古希腊的城市规划从传统上的“杂乱”、有机走向形式上的典雅和呆板,甚至为了构图l 的形式美而全然不顾自然地形的存在;l (2)给城市生活的活力及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桎梏,为城市专制主义的滋生创造了条件4 名词:希波丹姆公元前5世纪的规划建筑师,城市规划之父其规划思想完整的体现在米利都城的建设中5 比较古罗马共和广场和帝国广场l 共和时期的广场:开放的不规则空间建筑强调自我特征,无统一规划 长时间完成作为城市 社会 经济活动中心而存在l 帝国时期的广场:和共和时期的广场相反 空间规整而封闭 事先统一规划 短期内完成 强调轴线建筑,广场空间是皇帝歌功颂德的场所l 共和广场上的建筑物强调自我突出,与广场整体不甚协调而帝国广场的建筑实体从属于广场空间,由广场上的方形、直线形和半圆形的空间组成每个空间都有柱廊连接,端部的主要建筑物起着主要装点作用6 罗马营寨城的基本特点及典型城市(提姆加德)} 营寨模式: 有方正的城墙 城市平面为正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方位 中间的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的东南西北4门 在道路交叉处建神庙 城址已不用选高地。

特点:1)城市中心广场,周围有神庙、公共浴场、巴西利卡等公建 2)道路上有凯旋门、列柱街(构成城市景观城市平面正方形,350米见方,东西有l2排街坊,南北11排,每个街坊25米见方城市广场比道路高出2米,用台阶联接广场面积为50米×42米广场四面有建筑环绕,并且有柱廊,柱距2.5-3米,高5米由于柱廊比例恰当,故感觉广场规模很大} 提姆加德城外山头有地方神的神庙7 《建筑十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公元1世纪的论文集,第一部完整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理论总结} 城市选址} 建筑物选址} 街道布置与广场设计} 关于理想城市的构想,对后来文艺复兴时期的影响} 维特鲁威的论文集《建筑十书》是古罗马建设辉煌的历史总结} 关于城址选择,须占用高爽地段,不占沼泽地,病疫滋生地,必须有利于避浓雾、强风和酷热,有良好的水源供应,有丰富的农产资源以及有便捷的公路或河道通向城市} 关于建筑物选址,探讨了建筑物的性质同城市的关系,地段四周的现状道路、地形、朝向、风向、阳光、水质、污染等等} 关于街道的布置,他研究了街道,与常风向的关系,与公共建筑位置的关系} 对广场的设计,他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以及研究用当地动物内脏试验的方法进行饮用水的试验等。

8 简要回答西欧封建社会城市规划建设的特征} 自发成长的,主要在三种类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A.要塞型——以古罗马帝国的军事城寨发展起来的城市,如佛罗伦萨,巴黎;} B.城堡型——在封建主城堡的周围发展起来的城市,城堡周围有教堂、修道院,在教堂、修道院附近形成的广场成为城市社会生活的中心,如华沙;} c.商业交通型——地理位置优越,在商业、交通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特别是那些要道、关隘、渡口如威尼斯 } 城市多选址于水源粮食丰足、地形高爽、易守难攻的地区;城市自发形成,早期老城道路以环形加放射为多,无史迹的新城常采用方格网状的道路布局规划;教堂占据城市中心位置9 人文主义最早出现在拜占廷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提出哲学应与神学分离,崇拜理性力量,注重人的个性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早期资产阶级思想体系,主张以世俗的“人”为中心,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10 简要回答何为古典主义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也是资本主义唯理思想在美学上的反应;2、体现秩序、组织、永恒的理念,一切从规则出发,王权至上; 3、规则是理想的、绝对的、超越时间的;4、不依赖感性经验的理性是万能的;5、艺术作品:追求抽象的对称和协调,寻求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强调轴线和主从关系;6、建筑方面:平面上广场、立面上中央穹顶统领其余部分;7、初期以法国为盛,后来是德意志、俄罗斯。

11 试述奥斯曼巴黎改建的目的、内容、意义和局限性主要目的:功能需要、宣传帝国、军事防御 解决城市功能结构由于急剧变化而产生的种种尖锐矛盾;} 拓宽城市道路,一方面解决城市交通阻塞问题,同时消除巷战地形,疏导城市交通、提高军事行动能力,能使大规模的骑兵与炮兵顺利、安全抵达城市各个角落;便于镇压起义;} 在原有基础上改善城市景观,进行市中心改建和城市绿化建设,对帝国首都进行装点;以体现帝都风范;} 迫使贫民从市中心迁出,改善巴黎贵族与上层阶级居住环境; )具体内容} A.完成巴黎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路;大十字干道把里沃利大街延长,与爱丽舍大街连成巴黎的东西主轴,并做一条与之垂直的南北干道,形成大的十字交叉B.市中心改建,将道路、绿地、水面、林荫带、广场和大型纪念性建筑物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以卢浮宫及前广场、协和广场、雄师凯旋门、军功庙一带最突出(重视市中心/重要公共建筑的建设);} 建设公园和绿地 建设了塞纳河滨河绿地和花园式林荫大道(大量绿化建设);全市各区都修筑了大面积公园E.建造了技术相当完善的地下排水管道系统,增加自来水供应,发展了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市政设施建设近代化) 主要内容} ①道路网彻底改变:由一个大十字和两个环形道路组成(解决尽端式车站之间的联系,改善过境交通)} ②市中心以罗浮宫为中心进行了新的改造} ③绿化设施相互串连构成巴黎新的绿化系统。

林荫路把大面积绿化引进城市中心区} ④市政建设有突出成就} ⑤为解决居住环境,拆了2万7千多座低层住宅,新建了10万座多层房屋,使巴黎人口从120万发展到200万人巴黎的改造特点: 1、帝国式的风格:将道路、广场、绿地、水面、林荫带、大型纪念性建筑组成一个整体2、美化:路宽的规定、建筑物的规定 屋顶坡度的规定3、宽阔的道路体系:爱丽舍大道4、大面积的公园分布在各个市区5、两种新绿地:滨河绿地 花园式林荫大道6、有了一定的分区7、市政建设大规模(排水、给水、照明)8、马车时代,不可能解决交通问题 贫民窟的问题9、美化的意义明显,成为19世纪世界最美丽的城市(4)巴黎改建的意义和局限: 意义:} 将城市景观建设从以往的局部改造转变为从更宏观的区域考虑;} 首次采用市中心分区方案来适应城市结构变化所产生的新要求;} 在市政建设上有重大成就,促进了城市的近代化;} 巴黎的城市美化运动改善了城市面貌,对以后的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巴黎改建把市中心分散成几个区中心,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适应了因城市结构变化而产生的分区需要12 殖民地城市建设的特征 108} 城市平面简单,方格网(道路)布局,以获得较多的临街面利于出售土地;} 城市各系统未经统筹安排,只在城市中心地带划出几个方块来建设城市公共中心和城市绿化;} 城市的规划结构只考虑平面的两度空间,未建立三度空间的概念;} 对城市发展、人口规模、用地规模无科学预测,采用棋盘式路网,便于城市无限制的扩张(没有长远的计划和预测);} 城市规划布局与地方特色、自然地形地貌未结合,生硬的采用固定模式(忽视地形的约束);} 城市体现了强烈的阶级对立性。

13 美国十八世纪城市规划一般采用什么平面形式?华盛顿的朗方规划布局构思有何特色?} 美国十八世纪一般城市规划特点:①城市由纵横相交道路组成整齐的小方格网形街坊,方格网极小——为了增加沿街建筑面} ②方格网道路中往往加上数条对角线道路,道路无明显分工因为城市过大时,方格网不便于远距离直达交通,增加的对角线道路使交叉口复杂,用地划分畸形影响和局限性:} 机械分割城市的规划方法缺乏对城市的生活需要、人文环境、地理条件、交通规划、结构布局等的综合考虑,一味关注利益;它是在交通不发达的前提下,对大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应急措施三.华盛顿的郎方规划: (法国军事工程师,受近代思想和传统文化影响)是近代西方第一个专门为首都而建的城市该规划借鉴了欧洲城市经验1)选址与用地选择: 根据华盛顿地区的地形、地貌、风向、方位、朝向等条件,选择两条河流交叉处、北面地势较高和用水方便的地区,作为城市发展用地;2)规划:方格网+放射路} 主轴线—以国会大厦为中心设计了一条通向波托马克河滨的主轴线,主轴线上从东向西依次布置国会大厦、林荫大道、华盛顿纪念碑、林肯纪念堂,一直延伸到河滨;} 次轴线——华盛顿纪念碑处,与主轴垂直;} 道路和广场——从国会大厦和白宫向四周放射出若干道路通往广场、纪念碑、纪念馆等重要建筑;} 城市景观设计:大型建筑物。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