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1题目有什么妙处/作用/好处?答题格式:(1)内容上:题目本身的含义,对文章主旨和主体对象的表现 力:点明了★★说明对象,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2)形式上:是否具有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否有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3)结构上:贯穿全文(线索)2、 本文/本段/ ★★几段/某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答题格式:第一点:说明方法+效果词+主题特征+情感打比方(生动形象);列数字(直观准确);举例子(具体直观);作比较 (鲜明突出);分类别(条理清晰);做引用(权威有力);下定义(揭示本 质特征);列图表(清晰明了)第二点: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趣味性或吸引读者阅读兴趣3、 ★★词语去掉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格式:不好因为(〔)★ ★词语意思是★★,在范围/程度/语气/数量 等上起了限制作用,表明了★★★★(结合句子内容),符合事实;( 2)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 本文语言风格是准确/生动请结合某某句简析准确的答题格式是: ⑴该句中某某词语有★★★★的意思,在程度 /数量/范 围/语气等上起了限制作用,表明了★★★★,符合事实;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准确性。
生动的答题格式是:(1)该句中某某词语使用了拟人修辞/该句使用了打比 方(或引用:多指引诗文名句、谜语、俗语等)的 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说明对象的★★特征;(2)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兴 趣3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5、 指出语段在文中的作用?答题思路:(1) 从结构、内容方面考虑:首段:引出说明对象、引起下文 中间段: 承上启下 尾段:总结全文、照应开头2) 结合说明方法谈: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 使说明,,(作用)6、 结合文意,给本文加个标题答题要点:(1)要点明说明对象;(2 )要点明说明对象的特征:(3)要 生动形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7、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本文介绍了什么内容?答题思路;(1)从题目中找;(2)从文中找,一般开头即点明8本文所介绍的说明对象有什么特征? /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依次介绍** 说明对象的?答题思路:( 1)可能在开头一段的尾句总说;( 2)可能在中间每个大段的 开头一句;( 3)可能需要自己根据每段段意概括9、 本文/本段/ ★★几段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答题思路:( 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 3)逻辑顺序。
10、 本文/本段/ ★★几段采用了什么空间顺序?答题格式:由★★到常见的空间顺序有(1)由远到近;(2)由外到内:(3)由上到下;( 4)由中间到两边;( 5)由整体到局部等11、 本文/本段/ ★★几段采用了什么逻辑顺序?答题格式:由★★到常见的逻辑顺序有 (1)由主到次:(2)由现象到 原因(或本质);( 3)由总到分:( 4)由一般到特殊等12、 阅读链接材料,联系文段,说说你的探究结果 /发现等答题思路:⑴阅读链接材料,找出与原文的链接点即共同点;( 2)角度多样,按分答点13、 联系生活,列举一个与本文相似的例子答题思路:( 1)弄懂吃透文中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 参照文中所举的例 子;( 3)打开思路,联系自己所见所闻14、 * ★代词指代什么内容?答题思路:( 1)一般往代词所在的句子前边找,尽可能地摘录原词原句, 或根据其概括 2)找到后还要放入代词所在的句子中读读,检验是否合适15、 段落之间顺序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答题思路:不可以调换,它们采用了由 导 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16、 加点的词语能否换成另一个词?为什么? 答题技巧:A、表态不能,(一般是不能替换)B解释。
解释原词的意思或内容,解释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C比较比较换词后意思有何变化,不符合实际,注意结合具体语境进行 分 析比较D结尾总结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格式:该词语的意思是……,如果换成“……”词语,就与文章内容不相符,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