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确凿的证据巧断疑案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故事与法》给大家讲,立足确凿的证据巧断疑案,大家知道现实生活是风帆复杂的,而发生于现实生活的各类案子也是非常复杂,古往今来,有许多的疑案、难案,非常的搅扰法官的思维,今天我们《故事与法》就给大家讲几则发生在古代的,甚至是与动物有关的一些案件,讲给大家听,从而明白一个道理,立足确凿的证据,巧断疑案 第一个故事是烧猪断案,这个故事的发生是三国时期,有个人叫张举,他在举章县当知县的时候,当地有一个姓徐的人,他的妻子丁氏,一家人过得还算可以,但是徐姓的人,他的妻子丁氏为人不是什么善茬,有一点水性杨花,有一次在一个生意交往中,她结识了一个商人,两个人眉来眼去,就勾搭成奸人,这个商人给她送了大量的一些个礼物,暗地里他们就搭上了,但是姓徐的,确毫不知情,蒙在鼓里,丁氏和她的相好商人,一来两去就觉得非常的不方便,就在一块儿愁,这商人说,你要是想和我长久的在一起,除非就要干掉这个姓徐的,把他杀掉,我们才有可能成为百年好合,说这话的时候,他自己也不肯定,但是可就是这个丁氏,的确是心有恶念,听到商人讲这翻话,她心中也就下定了决心,决定要烧死自己的丈夫按照他们商定的计策,在一天晚上乘着她的丈夫熟睡之机,首先这个丁氏就用刀杀死了她的丈夫,连捅几刀,就杀死了他,然后到处点火把整个卧室,连同所有的房子都点着了,然后烧起来,火烧得很蒙,整个全家都烧毁了,这时候丁氏就给乡亲们说,她回娘家去了,刚回来结果发现家里失火了,自己的丈夫不幸失火而亡,这时候街坊邻里已经姓徐他的父亲和弟弟都不信,就觉得他一个好端端的大活人,发生了这场大火,他不能够自己跑出来,另外他也不是那么粗心啊,他平时也不那么粗心,他怎么能够粗心到说,睡觉的时候就一下子发生大火呢?第三街坊邻里和亲属都经常就听说这个丁氏作风不正,好像跟谁有染,但只是不确定,于是大家伙就把丁氏就扭到县衙,听凭县官大老爷张举来审理,这个案子张举接到以后,就进行了仔细的调查,案件要侦破关键在于证据,但是张举带着人到失火的现场来看的时候,可以说是一片废墟,找到这个姓徐的人的尸首真是面目全非,除了他的头颅还在,应该说都是一片的焦黑,他的其他的那片是有什么伤痕、或者刀伤这都看不清,真的是非常难以找到一个确凿的,说这个人是被杀的,或者说这个人是被先杀而后烧的这样一种证据,即使你能猜测,丁氏是怎么害死她丈夫的,你也无凭无据,这样就非常的为难,但是在勘验现场的时候,由于这个尸体头颅部位还是整体是完好的,因为他牙关紧闭,具有情况应该说相对来说,在这个地方取证是有可能的,但是怎么取证呢?你又不可能知道说烧的人是怎么样的情况,就是杀掉以后他会是怎么样一个死的状况,没有杀一个活蹦乱跳的人被失火而烧死的情况,他又是怎么样一个情况,这都是不清楚的,张举也没有经验,你不可能拿着一个正常人把他烧一下,你没有办法得到这样一个结果,不可能得到的,那面对这样一种疑难怎么办?张举是确实是前思后想,最后想到了一招,那就是命令下人牵上两头猪,因为不能烧人,你无从观察人被烧以后,他会有什么样的情况他会有什么的结果?那么最后他就命令人拉上来一头猪,一头猪先宰杀,宰杀致死,就是死猪,另外一头猪让它活的,然后再命人拿来柴草,把这两头猪同时放在这柴草上,让烧,那当然大家都能想到,那么一头猪它是死猪,它在烧的过程中,它没有什么能动的地方,另外一头猪活蹦乱跳,活活的被烧死,那可能凄厉的叫声,等等等等,那么最后两头猪被烧死了,烧死这样一个情况摆在前面,这时候张举命人撬开这两头猪的牙齿,来看他的嘴里头有什么东西,原来已经死去的猪,它被烧以后,由于它牙关紧闭,柴草的灰烬没有吸入因为它已经不呼吸了,它一直是严和的,那么它的嘴里头就没有任何的灰烬,红的或者是其他白的,那么它没有黑色的灰烬,而活蹦乱跳的那头猪,在被烧死的过程中,它一直有呼吸,一直有吸入的柴草灰烬的情况,那么它的满嘴都是变黑了,是灰烬的柴草灰的黑色,这时候这种模拟实验做好以后,再来看姓徐的这个死尸,命人把死尸的这个牙齿撬开,撬开以后里面没有柴草的这种灰烬,或者说没有黑色的成分,有的是血液的红色或者其他色,这样一来把丁氏就重新叫上堂来,你还不招,案件清楚明了,你是先杀死了你的丈夫,然后放火点燃了房屋,最后制造一个被烧死的,失火而死的假象,还不从实招来,丁氏一看,此时此境,没有办法,不得不一一的招认,如实的陈述了自己如何和商人嵇某害死丈夫的罪行,张举最后对丁氏和他的奸妇,就是商人进行宣判,这就是著名的烧猪断案的一则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我们对它进行简单的点评。
在这个烧猪断案故事里头,关键的一点就是说很多案件它不可能,我们虽然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任何事物它经过的时候总会有一些痕迹,比如说今天说的指纹、血迹、脚印,但是在有些案件中,你很难发现那些痕迹,比如说在一个被烧焦了的尸体上,你能不能找到那个刀印呢?很难,它已经被烧焦了,你很难知道哪些东西是被烧的,哪些东西是没有被烧的,或者说是怎么情况,非常难这个案子破?但是张举他用了巧妙的办法,因为事有必然,任何的事物都有它的内在的性质,用烧猪这样一个事物,来做一个模拟实验,来判定一个动物,一个活蹦乱跳的,它如果被烧的话,它会怎么样?不能活蹦乱跳的,它被烧以后,会怎么样?这样用来反证这起案件的被害人是先杀而后烧的,这种判断应该说在他寻找证据的时候,应该说的确是非常巧妙的一个思考,最后在确凿无误的证据面前,加害人,也就是罪犯他不得不一一的交待,这是第一个案件,烧猪断案 第二个案件是杀鸡取证,杀鸡取证这个故事发生在南齐,就是南北朝的时候,南齐,南齐有一个复眼这样一个官员,他担任陕县的知县,他到了陕县知县上任不久,有一天就出现了一个案件,就是两个人揪着一鸡,推推搡搡两个人争着一只鸡,就上到堂前,仔细一问,说这两个人为了争夺这只鸡,一个人说这只鸡是他的,另外一个人说这只鸡是他的,两个人相持不下,到了大堂来打官司,这个复眼刚开始就觉得这个案子真没道理,这么小的一点,芝麻粒大的事还到我县官大老爷的衙门里头来告状,真是雄心豹子胆了,真是没事找事,本来他想让这个案子打回去,就不审。
这么小的一个事,后来他转念一想,如果一个小事,一个小案件你一个晴天大老爷,你号称晴天大老爷,你都不能够审的话,你都打回去,把这个事情模糊掉的话,那你碰上大案子,谁还能相信你能处理呢?小案子都解决不了,你还能解决什么大案子于是他就冷静的让这两个人如实的交待他们的,陈述他们的情况,然后他就冷静来旁听这时候一个人就说了,这只鸡是我的,我辛辛苦苦养了几个月,辛辛苦苦的把它喂养,阴天一大早我给它,我喂鸡,鸡吃饱了,然后我一转身,不到一袋烟的功夫,这个鸡不见了,我满院子找找不着,结果听见邻居家鸡叫声,走过去一看,我的鸡到了他家的院子里头,我过去要鸡,我的邻居硬说这只鸡是他家的,而且还是到了我们家的院子就是我们家的鸡,你也别想拿走,他这样说 那另外一个人说是什么呢?这只鸡就是我家的,这我辛辛苦苦喂养的,它今天早上忽然跑到我家里,抓住我的鸡就要夺走,说这只鸡是他家的鸡,这只鸡我认得啊,怎么能够变成了他家的鸡呢?两个人就一来一往的就这样诉说,中间有很多话我们就可以简短解说,就不用在一一的叙述,两个人就争,反正是争这只鸡,一个人我认识这只鸡,另外一个也认识,一个人说我刚刚喂了这只鸡,一个人我也刚刚喂了这只鸡,对这样一个小的鸡的一个争夺的案件,鸡的产权归属。
这个县官该怎么审理,实在上这在现代社会也经常会碰到这种案子,复眼想来想去,说真其没有好的办法,也许摆带他的面前有很的办法,比如说找另外的一个邻居,来断定说,你说这只鸡是谁家的,旁证似乎也能解决这个案子,但是有一条,如果那个邻居跟强要鸡的那个人关系要好,跟鸡的原主人关系不好,让他这时候作证,他就肯定会说,对这个假冒的这个人,鸡是他家的,不是原主人的,那这种情况,你这个旁证,这不就抓瞎了嘛,这个案子就根本还是破不了也许还可以再找说,你在鸡上比如梆了什么带子,在鸡的翅膀上画了什么图形,这些办法似乎都不太可行,最后复眼仔细的重新的考虑刚才他们两人的一一的交待,或者说陈述,哎,在陈述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他们两个人都口口声声说,今天早上喂鸡了,那好,复眼就问,问甲你今天早上你说你喂鸡,你用什么喂的鸡,甲说我用小米喂的鸡,他就又问乙,你说鸡是你的,你早上用什么喂的鸡,我用苞米问的鸡,OK 好了,两个人用了不同的东西来喂的鸡,这就好办,复眼命令下人,来把这只鸡杀了,把它的鸡嗉子割开,看看嗉子里头是什么内容,结果嗉子打开一看,里头主要是小米,那就说明主张说今天早上我用小米喂鸡的那个人,是这只鸡的真实的主人,这只鸡归他,现在已经杀掉了,死鸡归它,假冒的这个人,强要的这个人向他的邻居要赔偿,那么作为县官,由于他假冒这只鸡的主人,还要在堂上痛打他三十大坂,已经效尤,让其他的人不要再敢报这种假案。
这个案子说到这儿,这个案子就完了,对于争夺鸡的人,那么割开他的嗉子就能知道,他吃的是什么?谁说的是实话,我们实事求是就能够验明正身,但是也许有一个问题就接着出现了,当然这是我们今天的一个假设,如果张举再问甲和乙的时候,甲说我用小米,乙说我也用小米,那这个案子就又成问题了,你只是割开嗉子就解决不了,所以说我们的法官不能机械,说一千多年前,两千多年前,张举割开嗉子就知道,鸡的主人是谁了,那我今天的一个法官,碰到了争夺鸡的一个案子,我也割开嗉子,这就成了刻舟求剑,墨守成规了,你不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真要是甲乙双方都是主张用小米喂鸡,你就不能继续用这种老办法,来得到确凿的证据,最后破案,你应该想到更好的办法,或者是捕捉到更确凿的证据来证明事情的是否真伪这是我们今天讲的第二则故事 第三则故事是拷打羊皮在北魏的时候有一个人叫李会,他担任邕州的刺史,在他担任邕州刺史的时候,任上发生了一个案子,也是有一天,两个人也是推推搡搡,来到大堂,两个人推推搡搡来大大堂,争夺什么呢?只见两个人拉扯着一张羊皮,大家知道一只羊被杀了以后,它的皮扒下来可以做皮褥子,可以铺在身子底下,可以坐可以躺一种羊皮,古代人常用,两个人推推搡搡到大堂,争夺的是一张羊皮,然后具体李会就问这个案情,怎么回事,其中这两个人他是两种职业,一个背的一捆柴是一个樵夫,一个人是背盐的,他身上有很多的盐粒,一看都是贩盐的,卖盐的,是一个苦力出身的一个贩盐的人,这两个人背柴的和背盐的这两个人就开始交待,首先背柴的人就说,我是一个樵夫,每天就是上山打柴,我平时在打柴的时候,我就随身携带一张羊皮,因为打柴打累了,我就可以休息,那今天我就上山继续去砍柴,到了一处地方,柴又多,我就一高兴,我就一直就砍柴,砍了一大捆柴,你看就这一捆,说着说着他就把这捆柴放下来了,我在砍完这捆柴,我就看看天气不早了,也是又累又饿,这时候我就背着柴我就下山,下山到了山脚,还没到家里,一看路远,又特别累,天气一热一犯困,我就靠上树上睡觉,睡觉之前,我就把这个羊皮就搭在我的肩上,因为那个树有很多树枝和勾杈,特别咯,然后我就靠着这个羊皮,搁在中间靠在树边,有羊皮搁着我就不咯了,熟睡了半天,我也不知道睡了多久,忽然被一个人捅醒了,睁开眼一看就是他,背盐的人,他敲敲我,咳,哥们让让地方,让我也在这儿坐一坐,我靠在树边也休息一下,太咯了,我于是就把我的这张羊皮就挪了挪地方,给他也让出一块,让他也靠在这个树上,我们俩就是共同靠着这一张羊皮,靠在这个树上。
结果等我再次醒来,我要拿走我张羊皮的时候,这个背盐的家伙,他死活说这羊皮是他的,他要拿走,你看看大老爷,我的羊皮我要拿,他确硬说是他的,这种无赖这还了得,于是我就把他拉扯到了官府,请求大老爷明断 听他说完接着那个背盐的,气的是脸色通红,结结巴巴的说,你你你你,你血口喷人,这明明明明是我的,你你你说是你的,你是冤死我了,气得都气成结巴了,听完这两个人说,这事怎么办?然后李会他就问手下的这些官员和衙役,说你们大家伙都听完了这个案子,你们给我说说,你们的观点,看看是谁的?这时候有几个人就一个接一个的就说,哎呀,我看这个羊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