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道德与法治》课例,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 杨智勇【Summary】一年级有《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或许有一些教师不会重视这门课程,因为它不是主科其实它的作用效果显现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但是,一旦形成并产生作用,就会对学生的终生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班主任,笔者非常重视它,因为它是培养学生各种行为习惯的好教材因此,笔者在本文结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从在学校巧用课例给予方法的指导、在家庭利用实例学以致用的巩固这两方面谈谈笔者在学生的良好习惯培养方面的一些做法Key】道德与法治;课例;习惯培养;家长配合《三字经》有言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告诉我们: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就是说一个人小时候所处的环境、教育方式不同,他们成长中形成的习惯也会不一样教过一年级的教师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触:学生第一学期来到学校,什么都不会,礼貌、纪律都欠缺……其实这些都是正常的由于学生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对教师、同学以及学校的环境都很陌生这个时候对新生的习惯教育尤为重要以下是笔者结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的一些做法:一、在学校巧用课例给予方法的指导“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句俗语,常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做法,否则无法成功。
有好的规矩其实就是一种良好的习惯1.在课堂中渗透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的第二课《校园里的号令》讲的就是校园的各种铃声响后应该做什么对于刚进小学的学生来说,他们是不知道的笔者提前把学校一天的各种铃声录下来,在第一节班会课上,先把这些声音播放给学生听:上课时间到了,请同学们……下课时间了……通过听,告诉学生们不同的铃声就要按要求做不一样的事情第三课《课间十分钟》,笔者会在授课时告诉学生在这十分钟应该要做的事情:准备下节课的学习用具、喝水、去洗手间……第四课《上课了》通过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明白上课应该坐端正、先举手再发言、要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教学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的第三课《我不拖拉》时,笔者先让学生明白“拖拉”的意思,然后告诉学生拖拉会带来怎样的不足:如,写字慢会影响答题速度、排队慢会影响整个班级的出操速度……第四课《不做小马虎》中,笔者列举了班上一些学生丢三落四的现象:漏抄一道题、忘给家长签名、没有带铅笔回学校……2.在奖罚中强化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形成的,需要不断强化,反复训练对于上面提到的各种行为习惯的要求,在训练时,笔者还采用了奖罚的措施。
如,在做好课前准备这个要求时,笔者模拟上课铃声打响,要求学生一分钟之内准备好为胜利,并获得一颗星要求是:书本、作业本放左上角;铅笔、橡皮擦、尺子放书本上面;伏下脸侧右边第一次模拟中,还有10位学生没有按要求做好经过三周的训练,所有学生都能正确做好课前准备的要求了我们班总有几位学生上课迟到,原因是去上厕所、去喝水……这就是没有按要求在课间十分钟完成应该做的事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设立了奖惩制度:一周内能做好课前准备、不迟到的奖励三颗星,如没有按要求做好,每次去掉一颗星累计获十颗星就可以得到表扬信一封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很少出現迟到的现象了3.在游戏中巩固一年级的学生还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通过一些游戏比赛巩固各种习惯也是一种好方法学生会记得更牢固如,在第二单元第五课《校园里的号令》一课中,学生明白了听到运动员进行曲时,就要进行广播操了做广播操前就是要先排队,要求是“快、静、齐”刚开始时,学生没有一个方面能做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和体育教师合作,在体育课上通过游戏比赛的形式进行把全班学生按体育队形分成四组讲清要求后,按用时长短,并且做到静、齐的依次为第一到第四名,并给予奖励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不会因为记不住自己的站位或其它原因拖慢排队速度了。
在学习第四课《我不拖拉》中,笔者设计了这么一个游戏:在三分钟之内在拼音本写“水”字,要求书写整齐,笔画不错写得最多的前十五名有三颗星经过类似的比赛,学生在打扫卫生,写字等速度比刚开始好了很多二、在家庭种巧用实例,学以致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家庭教育,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潜移默化之间的熏陶极为重要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对孩子的影响极大作为班主任,要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是班主任和家长“两个教育者”同心协力合作,才能培养孩子有良好的行为习惯1.教师的引导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的教学内容,都是要家长配合教育才能有更好的效果案例一:在教学《吃饭有讲究》这个单元时,笔者了解到班上有一半学生都没有饭前洗手的习惯笔者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不洗手和洗手后手上残留细菌的情况并告诉他们卫生习惯是多么重要首先教给他们七步洗手法,接着通过唱儿歌《小手是个宝》——小手是个宝,做事不能少饭前要洗手,千万别忘掉……记住饭前要洗手的好习惯案例二:在教学《我爱我家》这个单元之前,笔者通过对家长的了解,发现有很多学生不会整理自己的房间,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的学生也不多。
于是笔者重点选择了《让我自己来整理》和《干点家务活》对学生进行指导课堂上,笔者通过现场整理书本,教给他们整理书包的方法当学生掌握方法后,笔者就进行整理小书包比赛通过比赛,学生就加深了对物品要做到“整齐、有序”摆放的认知而在《干点家务活》教学中,笔者就在教室现场教给学生扫地的方法,包括怎样拿扫把、垃圾铲、扫地的顺序等等,并利用每天放学后的清洁时间进行指导、检查通过几个星期的训练,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如何扫地了2.家长的配合学生学到的“整理”和“扫地”的方法如何用到自己的家里呢?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了通过了解,班上有15位学生有自己的小书桌,28位有自己的独立卧室这部分学生,笔者就要求家长拍3分钟左右“整理书桌”或“整理小床”的视频,并将最后的劳动成果进行拍照发到班群让大家分享而在做家务这一块,每个星期笔者让家长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孩子能做的家务给他们做,家长在旁边指导然后把孩子们在做家务时的视频或照片发到班群从发上的照片可以看到,家长们还是很积极的,各种做家务的有:扫地、拖地、擦桌子、洗菜、洗碗、晾衣服、洗摩托车……在这过程中,许多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能做,就会告诉自己家的孩子也能做其实这就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学生们就会在这种氛围下也会自己做家务,习惯就慢慢养成了。
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谈到习惯时也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每个人从小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教材是从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养成出发,促进自主活动而编写的只要我们善于使用教材的课例,对学生各种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有很大帮助的责任编辑 杨 杰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