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性探微吴学兵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实践对象,是做人的思想、精神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毋庸置疑,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求以人的现实存在为出发点,尊重人的差异性、个别性、主体性,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弘扬和培育人的主体性,加强个体自我教育,发展人的个性,培养人格力量,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彰显人的“属人”特性,因而具有鲜明的人文性特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既要一以贯之强调其意识形态性和政治性,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充分发挥其在中国共产党和我国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与此同时,要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领域,深度开发其人文性特点与优势,以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和普适性发展一、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性的本质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培养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人的主体性,从而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这与“以人为本”理念内在一致,因为“以人为本,就是要重视人的价值,肯定人的作用,承认人的力量和能动性,立足于以人为根本。
简言之,以人为本理念就是始终着眼于人的发展,人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因为在整个世界中,人是本体,人是目的,人是关键,而且人是人的价值本源和前提,人应当独立、自由和具有完全的人格,并且走向自由和完美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进程中,其工具理性和实证性日益凸显,实用功利思想颇受重视,人的整体价值渐趋冷落,导致“人的缺位”,似乎“这是一种普照的光,一切其他色彩都隐没其中,它使它们的特点变了样”为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理应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原则,涵括人的一切“属人”特性人是世间最可宝贵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就是要把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还是实现每个群体的具体目标,关键都取决于人,取决于人的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的程度,取决于人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取决于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基于此,一方面,始终把教育对象看作具有独立个性和特定观念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启发、引导人的内在需求,“激励人们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满足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发展需要、实现人的根本利益和价值追求,从而调动和激发人主动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社会实践自觉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重视教育对象的理性世界与非理性世界的统一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存在物,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在人的精神活动中是辩证统一的过去由于思想教育过于强调人的理性因素,偏重以“理”服人,忽视以“情”动人,致使思想工作绩效不佳事实上,人的欲望、情绪、情感、意志、激情、直觉、灵感、集体无意识等非理性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着理性因素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既要高度重视教育对象的理性世界,又要高度重视他们的非理性世界,坚持二者的辩证统一,并保持必要的张力也就是说,要善于运用人的非理性因素去开展思想工作、教育工作和其他方面的工作,进而在坚持理性与非理性的良性互动中不断拓宽以人为本的深度和广度二、弘扬和培育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性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的对象性活动,在其教育活动过程中必然涉及主体与客体,以及它们相互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人的主体性也就是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和人本身并创造自己历史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都是主体性的人,教育者承担着发动、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大责任,自然会对其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也同样会在活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即教育对象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所以,不仅要科学地认识和把握教育对象的特点,重视教育对象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在教育实践中的发挥,而且要弘扬和培育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所谓主体性,是指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的外在表现,它从本质上反映了人们在思想政治上的精神状态,劳动实践中的基本态度,以及社会活动中的事业心、责任感在民主意识、平等意识、自主意识、价值意识不断增强的现代社会,倘若充分调动人的主体性,首先必须满足人们自我尊重的需求,尊重人的思想差异,尊重人的人格,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人的创造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应当是个体人格和思想政治品德的构建过程,是教育对象个体与社会规范要求的互动过程然而,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却在一定程度上变成教育者对教育对象人格和思想政治品德的单向作用过程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应该顺应教育对象的接受机理和内在需求,贯彻人本性原则,倡导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发挥教育对象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动作用主体性所要求培养的教育对象,不只是思想道德容器或经济动物,而是具有明确奋斗目标、高尚审美情趣、既能创造又能懂得享受的主体因此,只有从教育对象自身的实际出发,着力培育其主体性,充分发挥在实践活动中的能动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首先,教育对象能够能动反映外部世界和自身,并能够对教育者传递的思想道德信息加以识别、选择和接受,对自己的思想活动进行自我认识,因而能在不同程度上自觉调节自己的思想活动和行为实践,发展和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同时,教育对象能动地认识教育者,反作用于教育者,促使教育者认识和把握教育对象的现实状况,互动发展基于此,教育者引导教育对象进行自我教育,还必须重视其需要,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其次,教育对象具有自主性,集中表现为自主认知、自主选择、自主控制以及自我完善,这必然要求教育者尊重并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施加教育影响,疏与导并重,决不能置教育对象思想活动的自主性于不顾,强制其接受某种思想信息或不接受某种思想信息,要求客体的思想朝这个方向或朝那个方向发展,如此,必然导致教育效果事倍功半再次,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具有创造性,一方面表现为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各种群众性教育活动,并促进其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有助于摸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另一方面又表现为教育对象自主接受教育者的影响,在同化机制作用下,建构、发展自己的思想政治品德结构,不断增强适应社会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能力。
事实上,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的发展变化,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呈现鲜明的时代特征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因时、因势地不断启发人们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发人们学习、生产、工作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增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提升人的主体性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性的根本目的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和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的所以“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们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很显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社会各领域工作的推动和相互协调,其中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实质就是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强化、人的主体性不断提升、劳动能力不断提高、社会关系不断丰富、综合素质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人的全面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程度发展特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时期,我国提出了“四有”新人的培养目标四有”新人是未来社会“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终极目标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发展特点相结合的具体化四有”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发展的四个维度,“分别从政治素养、伦理素养、知识素养、行为素养等方面对社会主义新人提出了严格要求”。
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性的根本目的契合一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需要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与开发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是通过培养、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完善教育对象的人格来实现的因为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是人最重要的素质,这一素质不仅决定人的发展方向,而且直接影响人的智力、体力素质的形成、发展和发挥程度同时,教育对象的素质也不可能脱离其业务工作、实践活动而孤立形成,它要在其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在对实践活动发挥能动作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事实上,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概念,不同社会,不同阶级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而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不只是单个人的发展,而是指“每个人”、“任何人”,即“全体社会成员都普遍地得到发展”,包括人的先天和后天的各种能力在相互交替的活动方式中得到自由发展,人的才能得到多方面发展,并随着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以及个体与社会协调统一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培养、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而且要促进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既要“红”,还要把“红”落实到“专”上,只“红”不“专”或只“专”不“红”都不是全面发展由此可见,育人功能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的,是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运用,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性的基本体现。
所谓开发功能,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最大限度地发掘人的内在潜能开发功能是育人功能的延伸,也是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新发展无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还是其它方面的进步,归根到底体现为人的发展程度,人的发展是改变而人的发展就是人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对自身原有状态的不断超越,是人的潜能的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具有并可以发展开发功能,是因为人在认识改造世界过程中,具有能动性即便如此,人的能动性也不可能自发地、完全地释放出来,而需要对其进行深度开发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来实现:其一,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人们所从事的实际工作为基础,以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把政治理想、道德理想与事业理想,把德性与智能,把物质利益与精神动力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虚实结合,全面综合的目标体系、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从而有效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其二,通过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人的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同时消解创造活动过程中诸多矛盾,培养人的创造性;其三,重视人才的个性培养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提高人的主观能动性方面的理想、信念、情感、意志等核心内容的水平,能够塑造个性特色,同时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激发创造性。
四、加强自我教育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性的必要途径一般而言,人文教育是指对人的价值世界、精神灵魂的探询与表达的实践活动,注重个体的内在精神作用,常常要求玄思、体悟、想象及追问等思考方式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性要求既有不同之处,又有诸多的内在一致性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必然要求进行正面灌输,避免自发倾向影响;强调正面疏导,反对放任自流;与此同时,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在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的基础之上,也注重加强教育对象的自我教育首先,要求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在民主、平等、和谐、合作中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教学相长、共同提高,要求教育者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就是要尊重人的需求、兴趣、创造和自由,要平等待人,在平等的基础上双向互动,进行思想沟通,求同存异理解人就是要充分考虑人的内在心理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只有满足人的心理需要,并经由各种教育渠道实现人的内在需求,才能真正促使个体通过各种途径去接受和践履关心人主要是要关心人们的生活,关注人们的现实需求但“思想工作必须讲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耐心细致,潜移默化”,6 通过感受、体验、感染,使人们在情感共鸣和潜移默化中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以人的现实存在为出发点,关注人的现实生活,关注人的发展需要和精神需求,才能从根本上调动教育对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和引导他们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其次,既注重发挥教育者的教育主导作用,又注重发挥教育对象的自我教育能动作用自我教育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