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民居专题研究,一、回族的居住格局,1.回民围寺而居——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回族在一个地方居住都是相对集中的,各地的一个清真寺的周围就是 一个回民居住小区,就是一个教坊2.回族居住特色——建筑群落的外观色彩多为浅黄和深绿色基调,窗户的结构设计成人字型,富有清新的回族文化气息二、回族住宅类型,1.窑洞——根据山大沟深、丘陵纵横的自然条件和地形特征,修成窑洞居住这种窑洞,结构简单,坚固耐 用,节省材料,经济方便,施工简单,冬暖夏凉 如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河南、河北等山区的回民,因本地林木少,经济基础薄弱, 大多住这种窑洞 2.箍窑——根据地势较平坦的川、坝、塬、台、平川的地形特征和缺钱少木材的自然经济条件,利用地面空 间,用土坯和黄草泥垒窑洞,回民叫箍窑箍窑一般并排修三五孔,其外形独特、美观,采光 较好,冬暖夏凉 3.砖石土木结构住房——根据地形特点和经济条件,建造上栋下宇的房屋回族盖房,不看风水,只注意选 择地势平坦、日光好、清洁和用水方便的地方 房子一般喜欢和习惯向阳背阴,房子不讲究单数、双数,根据经济条件,量力而行, 有盖两间的,有盖三四间的,也有盖五六间和七八间的。
3.1 小高房 在宁夏南部山区还可以见到一种俗称“高房子”或者“小高楼”的建筑就是在院落主房的一端再加上一层小房 子,有时候下面住人上面放杂物,有时候上面住人 小高房形式的出现极大地活泼了村庄的空间小高房是以耳房的开间尺度为准的,故虽有二层,但显得极为小巧、秀气小高房随主房的朝向,一般在主房的东边或西边,位于院落的一隅在朝向东或西的山墙开小窗,以利看到外界窗的形式极为活泼,有方形、圆形:八边形、尖券形、圆柱形等小高房的稀有形式与小巧的尺度给村落里简陋的硬山合院增加了审美情趣 3.2砖木筑房 砖木筑房是土筑房的改进将土砖或土坯改为烧结的实心 黏土砖来砌筑房屋的承重墙体,大大提高了房屋的坚固性 与安全性3.3平屋顶的砖混房屋 墙体用砖砌,屋顶用预制混凝土板,成为砖混结构平屋顶的砖混房屋多见于宁夏川区屋顶无瓦并轻微起坡3.4新农村 “新房舍“就是农村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体现节约土地、材料和能源的特征三、回族住宅习惯,1.黄土高原的回民盖房,多取阳山坡或僻风湾盖房房子的造型有土木结构平房、前后两坡砖瓦房、前坡砖 瓦房、二层楼房等。
甘肃、青海的有些回民房屋一般中间盖两间客房,两边盖两间小耳房,左侧和右侧盖 厨房、仓库等 2.北方多住土木结构和砖木结构平房北方回民都喜欢住套屋:由两个单间套在一起,用一门两窗或两间客 房套一间卧室 3.南方和一些雨水较多的阴湿地区多住前坡砖瓦房和前后两坡砖瓦房、楼房等四、回族住宅建筑特征,1.礼拜空间 伊斯兰教中规定要在每天规定的时刻礼拜真主,家长的主卧室一般建造在最西头,其他家庭成员的卧室则在东、南、北头因为家长每天在卧室做礼拜,必须向西边的麦加的天房跪拜,其他成员的卧室就不能放在西头,这反映了在卧室方位中的伊斯兰文化内涵 民居中没有单独存在的礼拜空间老人喜欢住西厢房,或者西边耳房,向着西边礼拜时前方没有阻隔 一般在礼拜的西向,忌讳布置厕所等,忌讳有人走过2.沐浴空间 回族是爱好清洁的民族伊斯兰教规定,穆斯林在履行拜功前都必须进行沐浴,取得身心上的洁净 城镇的民居有专门的沐浴房,使用的是流动的淋浴,农村的地区由于干旱缺水,在卧室的门背后留一点空间,将吊罐挂在门背后,地上修一个水泥抹光的池子,形成简易的沐浴空间 3.大门 大门是宅院的门脸,是进入院落的标志,也是主人与外界沟通的途径从古到今,人们对于院门非常重视。
首先是重视方位选择,其次是重视形式与装修 回族不讲究风水,思维以经商为主,大门的建造考虑日常行动的方便,没有多余的构件与装饰四、回族住宅装饰特征,1.木雕 在现存不多的一些清朝晚期的木结构民居有木雕的做法木雕的部位主要在门楣、门扇、廊檐下的花罩等部位 这种装饰图案的特征是伊斯兰特有的 2.砖雕 砖雕在宁夏回族民居建筑与宗教建筑中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砖雕从石雕上发展而来,在表现风格上力求生动活泼,在表现手法上又承袭了木雕工艺的手法 3.面砖装饰 面砖是廉价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乡间建筑面砖作为一种墙面装饰材料,以白色应用最为普遍回族民居 一般在房屋的对着院的那面墙贴白色的面砖,求得院内洁净的效果,房屋的其它几个面则裸露着砖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