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营养包括哪些 1.什么是心理营养 什么是“心理营养”“心理营养”这个概念的灵感,其实来自“生理营养” 一般来说,父母对于怎样给孩子补充生理营养知之较多,知道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补充哪些营养素当父母能够满足一个婴儿生理营养需求时,会看到婴儿到了4个月左右就会翻身,到了6个月左右就能够坐,到了 7 个月左右能够爬,到了1岁左右就可以自己走路了 孩子从生下来开始,慢慢会翻身,会爬,会走,会跑 会跳,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类的天性,这是人类生命力的呈现,就像鸟会飞、鱼会在水里呼吸是动物的天性一样人类和动物不同的地方在于,人类不但有生理上的天性,还有心理上的天性,我把人类在心理上最主要的五种天性称为“五朵金花”,具体包括:第一,爱的能力,能爱别人和希望被别人爱 第二,跟别人连接的能力第三,独立自主的能力,能够自己自由地做选择 第四,有价值感,有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希望自己活得有价值、有意义第五,有安全感,能信任自己、信任别人、信任这个世界,最大的安全感是信任自己 任何人只要得到了足够的心理营养,这五朵天性之花就会像走路一样,自然而然发展出来因此,只要父母给足孩子心理营养,孩子的五朵天性金花就能美丽绽放——能够去爱,去连接,去选择,去追求价值感,也能够有安全感。
那么父母能够给孩子的最好的心理营养,终究包括什么呢?我把它归纳为下面五个方面人类需要的五种心理营养1. 无条件的接纳人类所需要的第一种心理营养——无条件的接纳 在孩子 3 个月之前,妈妈很容易接纳孩子,因为妈妈的身体在分泌一种叫作“苯乙胺”的激素,当妈妈的身体分泌苯乙胺之后,会觉得这个孩子怎么看怎么好孩子则能够通过妈妈看他的眼神,妈妈的微笑、声音,以及触摸等,接收到这样的信息——此时此刻,在我没有任何条件可以作为交换时,妈妈完完全全地以我本来的样子接纳了我 这就奠定了将来,在孩子的人生中,他的内心常常保有一份自信因为当孩子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能做时,妈妈就已经无条件接纳他了 当孩子做错事时,当孩子达不到父母的预期时,当孩子失败时,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父母依然能够清楚地让孩子知道“我接纳你”,那么无论孩子长到多大,都能够获得心理营养的补充2. 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人类所需要的第二种心理营养,就是在生命之初,孩子需要有人——简单来说,这个人就是孩子的妈妈——把孩子看成她生命中最重要 2.孩子的五大心里营养 "孩子不是教出来的,是养出来的!"萨提亚心理观点提出,"孩子没有问题,如果孩子有问题,那一定是父母的问题。
" 孩子现有的问题都是父母亲手造成的,孩子成长有几个关键时期,如果父母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给予他们必须的心理营养,以后孩子就可以自然顺利地成才,可谓事半功倍 孩子成长所需要的五大心理营养: 1.无条件的接纳 2.此时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 3.安全感 4.肯定,赞美,认同! 5.学习,认知,模范 3.卓越父母 六大心理营养 1卓越父母成长学堂 之一——人格、心理营养、互动模式 之二——情绪、亲子沟通 2做司机难还是做父母难? 做司机必须先通过培训和考执照 做律师、医生、护士、教师 做父母却可以不承受培训,不用通过考核,更 没有执照 3人格发展 ? 心理营养 ? 互动模式 4人格定义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 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区别 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5佛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6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婴儿期(0~1岁): 基本信任 ~ 不信任 ? 儿童期(1~3岁): 自主 ~ 害羞和怀疑 ? 学龄初期(3~6岁): 主动 ~ 内疚 ? 学龄期(6~12岁): 勤奋 ~自卑 ? 青春期(12~18岁): 自我同一性 ~ 角色混乱 4.人的心理安康需要哪些“营养素” 首先,最为重要的精神“营养素”是爱。
爱能伴随人的一生童年时代主要是父母之爱,童年是培养人心理安康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若得不到充足和正确的父母之爱,就将影响其一生的心理安康发育,很多成年人的心理障碍都与童年缺少父母之爱有关少年时代增加了伙伴和师长之爱,青年时代情侣和夫妻之爱尤为重要中年人社会责任重大,同事、亲朋和子女之爱十分重要,它们会使青年人在事业家庭上倍添信心和动力,让生活充满欢乐和温暖至于老年人晚年幸福的关键爱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不单指情爱,还包括关心、安慰、鼓励、奖赏、赞扬、信任、帮助和支持等一个人如果长期得不到别人尤其是自己亲人的爱,心理会出现不平衡,进而产生障碍或疾患 第二种重要的精神“营养素”是渲泄和疏导 无论是转移回避还是设法自慰,都只能暂暂时缓解心理矛盾,求得表面上的心理平衡,治的只是标,而适度的渲泄具有治本的作用,当然这种渲泄应当是良性的,以不损害他人、不危害社会为原则,否则会恶性循环,带来更多的不快比方,当你心情压抑时,可以去踢足球,把火发在他们身上,遇到不顺心的事对亲人和好友诉说,把心里的不快倒出来,这就是渲泄与此同时,也希望有人帮助自己解开心里的疙瘩,或帮助出出好主意渲泄和疏导都是维护心理平衡的有效方法。
心理负担若长期得不到渲泄或疏导,则会加重心理矛盾进而成为心理障碍 第三,善意和讲究策略的批评,也是重要的精神“营养素” 它会帮助人们明辨是非,改正错误,进而不断完善自己一个人如果长期得不到正确的批评,热必会滋长骄傲自满的毛病,固执、傲慢、处以为是等,这些都是心理不安康发展的表现,但是,过于苛刻的批评和伤害自尊的指责会使人产生逆反心理,严重的会使人自暴自弃、脱离集体,直至难以自拔所以,遇到这种“心理病毒”时,就应提高警惕,增强心理免疫能力,我们平时应多亲近有知识、有德行、值得信赖的人,这样就比较容易获得这种安康的“营养素” 第四,坚强的信念与理想也是重要的精神“营养素” 信念与理想的力量是惊人的,它对于心理的作用犹为重要,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常常会遭遇各种挫折和失败,会陷入到某些意想不到的困境,这时,信念和理想犹如心理的平衡器,它能帮助人们保持平稳的心态,度过坎坷与挫折,防止偏离人生轨道,进入心里暗区 5.什么是心理安康的''营养素'' 一般人都知道,身体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事实上,心理“营养”也非常重要,若严重缺乏,则会影响心理安康 首先,最为重要的精神“营养素”是爱。
爱能伴随人的一生童年时代主要是父母之爱,童年是培养人心理安康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若得不到充足和正确的父母之爱,就将影响其一生的心理安康发育少年时代增加了伙伴和师长之爱,青年时代情侣和夫妻之爱尤为重要中年人社会责任重大,同事、亲朋和子女之爱十分重要,它们会使青年人在事业家庭上备添信心和动力,让生活充满欢乐和温暖至于老年人晚年幸福是关键 第二种重要的精神“营养素”是宣泄和疏导无论是转移回避还是设法自慰,都只能暂时缓解心理矛盾,而适度的宣泄具有治本的作用,当然这种宣泄应当是良性的,以不损害他人、不危害社会为原则,否则会恶性循环,带来更多的不快心理负担若长期得不到宣泄或疏导,则会加重心理矛盾进而成为心理障碍 第三,善意和讲究策略的批评,也是重要的精神“营养素”一个人如果长期得不到正确的批评,势必会滋长骄傲自满的毛病,固执、傲慢等,这些都是心理不安康发展的表现,过于苛刻的批评和伤害自尊的指责会使人产生逆反心理,遇到这种“心理病毒”时,就应提高警惕,增强心理免疫能力 第四,坚强的信念与理想也是重要的精神“营养素”信念与理想对于心理的作用犹为重要信念和理想犹如心理的平衡器,它能帮助人们保持平稳的心态,度过坎坷与挫折,防止偏离人生轨道,进入心理暗区。
第五,宽容也是心理安康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人生百态,万事万物难免都能够顺心如意,无名火与萎靡颓废常相伴而生,宽容是脱离种种烦扰,减轻心理压力的法宝 6.五大心理营养感悟 为了帮助爸爸妈妈了解在特定的阶段,孩子最需要的心理营养是什么,林博士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将心理营养划分为五种: 第一个心理营养:无条件的接纳 0~3个月,孩子特别脆弱,吃喝拉撒睡全部需要爸爸妈妈照顾,他需要的第一个营养是:无条件的接纳做为孩子,我需要你尽可能的来满足我,爱我 第二个心理营养:此时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 0~3个月的孩子,还会选出自己的“重要他人”,就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一个人,孩子希望自己是这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重要他人”最好是妈妈,不过是家庭其他成员也可以,关键是一定要有这个“重要他人” 第三个心理营养:安全感 从4个月开始一直到3岁,孩子进入另外一个阶段——想要独立这个阶段,孩子需要的心理营养是:安全感这一时期最关键的人是情绪稳定的妈妈,其次是父母之间和谐的夫妻关系 第四个心理营养:肯定、赞美、认同 当孩子进入4~5岁这个阶段,有了“我”这个意识的时候,他最需要爸爸妈妈的肯定、赞美、认同。
这一阶段爸爸的重要性要大过妈妈,爸爸的赞美往往会让孩子记住一辈子,开心一辈子 第五个心理营养:学习、认知、模范 6~7岁的孩子,特别需要的心理营养是:学习、认知、模范这一时期,孩子需要爸爸妈妈成为模范,帮他学习如何处理情绪以及解决生活中问题 实际上,每个年龄的孩子都希望从爸爸妈妈那里充分获得这五大心理营养如果孩子被充足的心理营养滋养,生命的五朵金花就会绽放孩子会拥有爱的能力,能够爱别人,也承受别人的爱;独立自主,为自己负责;和别人联结能力,至少会和一个人联结,不会寂寞孤独;具有自我价值感,珍惜自己,知道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拥有安全感,不管外在发生了什么,内在依然感觉安全 如果从孩子一出生,父母就给孩子充分的心理营养,当然好,如果没有,也不必自责,心理营养其实不存在晚或不晚的问题,只要你发现了问题,任何时候开始满足孩子都可以 在这五大心理营养中,我认为最根底的一个是无条件的接纳林博士在书中指明,父母需要在几样特别不容易接纳的事情上做到接纳,比方.孩子做了错事,孩子失败了,没有到达爸妈预期的,以及孩子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如果父母能够不评判不比较,能够看到认可孩子的情绪,那么孩子就能感觉到自己是被无条件接纳的。
很多人不明白我们要接纳的终究是什么?比方孩子打骂别人,孩子偷东西,任由他随性而为吗?当然不,其实我们要接纳的不是孩子的行为,而是孩子的情绪,也就是行为背后的原因无条件接纳的根底是信任孩子,无条件接纳的通道是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或者情绪比方遇到孩子发怒,乱扔东西时,如果你信任孩子,第一反应会是:发生了什么事让他如此愤怒?这样走上了解孩子的情绪的通道后,才会真正知道,孩子身上终究发生了什么事?他的真实感受是什么?进而决定接下自己应该怎么做 最容易忽略的一个心理营养,是爸爸对孩子的肯定、赞美、认可不管女儿还是儿子,如果爸爸欣赏孩子,并通过语言和行动表达出来,孩子会充满自信,知道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 7.老年人心理营养有哪些 ,当然这种宣泄应当是良性的,以不损害他人、不危害社会为原则,否则会恶性循环,带来更多的不快比方,遇到不顺心的事对亲人和好友诉说,把心里的不快倒出来,这就是宣泄与此同时,也希望有人帮助自己解开心里的疙瘩,或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