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会计基础》ppt课件第3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

F****n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595.50KB
约53页
文档ID:88205047
《会计基础》ppt课件第3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_第1页
1/53

第三章 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会计等式;(两等式)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表要素组成的 2.“收入-费用=利润”利润表要素组成的 二是复式记账法;(会计核算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理论基础) 三是借贷记账法; 四是会计分录的概念; 五是平行登记的概念及要求第一节 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揭示了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实质上看,会计等式揭示了会计主体的产权关系、基本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一)会计恒等式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经济资源作为从事经济活动的基础从数量上看,有一定数量的资产必然有一定数量的权益;反之,有一定数量的权益也必定有一定数量的资产也就是说,资产与权益在任何一个时点都必然保持恒等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用公式表示,即: 资产=权益(静态等式),,企业的资产来源于投资者的投入资本和债权人的借入资金及其在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权益,分别归属于投资者和债权人由于权益是由债权人权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两部分构成,因此会计恒等式可进一步表示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由于该等式是会计等式中最通用和最一般的形式,所以通常也称为会计基本等式。

以上等式能直接反映出资金运动三个静态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企业在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是资产负债表的基本要素拓展】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区别,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对“资产=权益”等式的影响 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权益”等式两边会计要素变动的方式,可以总结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 (1)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增加 (2)资产方等额有增有减,权益不变 (3)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减少 (4)权益方等额有增有减,资产不变2.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的影响 如果把权益分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两个会计要素,我们不难看出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影响,会扩展为九种类型变化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影响进一步扩展为九种情形的变化: (1)资产和负债要素同时等额增加; (2)资产和负债要素同时等额减少; (3)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同时等额增加; (4)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同时等额减少; (5)资产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不变; (6)负债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不变;,,(7)所有者权益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资产和负债要素不变; (8)负债要素增加,所有者权益要素等额减少,资产要素不变; (9)负债要素减少,所有者权益要素等额增加,资产要素不变。

综上所述,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必然会引起会计等式的一方或双方有关项目相互联系的等量的变化,即当涉及会计等式的一方时,有关项目的数额发生相反方向等额变动;而当涉及会计平衡公式的两方时,有关项目的数额必然会发生相同方向的等额变动,但始终不会打破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收入-费用=利润,企业一定时期所获得的收入扣除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后的余额,即表现为利润用公式表示,即: 收入-费用=利润 以上等式实际上反映的是企业资金的绝对运动形式,即资金运动三个动态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企业在某一时期的经营成果,说明了企业利润的实现过程是利润表的三个基本要素 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基础三、六大要素之间的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或: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动、静态结合的会计方程式) 最后这一等式反映了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了会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构成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联系纽带在会计期末结账后的会计等式又恢复到会计期初的形式第二节 复式记账,记账方法,是根据一定的原理、记账符号,采用一定的计量单位,利用文字和数字,将经济业务发生所引起的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在有关账户中进行记录的方法。

记账方法按其登记经济交易与事项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单式记账法与复式记账法两种单式记账法: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加以登记的记账方法手续简单,但没有一套完整的账户体系,不能反映业务的来龙去脉,不便于工作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适用于单一的经济个体家庭现这种方法已经被淘汰,不需要掌握 本教材介绍复式记账法一、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是以会计等式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交易或事项,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会计科目中进行记录,系统地反映每一项经济交易或事项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法是对全部经济交易与事项均进行完整且相互联系的记录的一种记账方法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复式记账方法是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法的意义参见教材P31 复式记账法的分类: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参考教材P32例3-2二、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的概念 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即将发生的经济交易与事项所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会计科目中进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地记录。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用“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将会计科目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 “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取决于会计科目的性质和结构借贷记账法的会计科目结构 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经济业务最终是要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到账簿中去的,账簿是有具体化的格式的,我们先看张图片:,,实际工作中的T形账户:,1.资产类会计科目的结构,资产类科目的结构是,科目的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额资产类科目期末如有余额,应该在借方 资产类会计科目的结构如下图所示资产类会计科目的内部关系如下式,也是计算其期末余额的公式: 资产类会计科目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的结构(如图所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决定了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结构与资产类科目的结构正好相反,其贷方登记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登记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同样,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余额,一般应为贷方余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内部关系如下式,也是计算其期末余额的公式: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3.成本类会计科目的结构,成本类科目的结构与资产类科目的结构一致,其内部关系也相同。

即成本类会计科目的借方登记成本的增加额,贷方登记成本的减少额,期末若有余额,应在借方4.损益类会计科目的结构,损益类会计科目包括收入类科目和费用类科目收入的取得和费用的发生,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变化收入的增加是所有者权益增加的因素,费用的增加是所有者权益减少的因素 收入类会计科目的结构与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的结构基本相同,费用类会计科目的结构与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的结构相反,与资产类会计科目的结构类似费用类会计科目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费用类会计科目期末通常没有余额收入类会计科目的结构收入类会计科目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收入类会计科目期末通常没有余额上述各类账户的结构在借贷记账法下借、贷方所登记的内容以及账户余额的方向,可以归纳成以下表格(表中均为一般情况)注:权益与所有者权益的区别与联系,权益包括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两大部分,因此考生在学习中要注意区分权益与所有者权益四)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所谓记账规则,就是指记录经济交易或事项时所应遵循的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即当发生经济交易或事项时,企业必须按照相同的金额,一方面记入一个或多个会计科目的借方,另一方面同时记入一个或几个会计科目的贷方,借方金额合计与贷方金额合计必须相等。

为了说明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以【例3-1】的业务进行讲解教材P35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和会计分录,1.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 会计科目之间形成的一定的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对应关系,也称作应借、应贷关系 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交易或事项标明其应借应贷会计科目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为了保证账簿记录的正确性,在经济交易或事项登记入账前: 第一,分析经济交易或事项涉及的会计科目; 第二,确定涉及哪些会计科目,是增加,还是减少; 第三,确定哪个(或哪些)会计科目记借方,哪个(或哪些)会计科目记贷方; 第四,确定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是否正确,借贷方金额是否相等 编制会计分录的格式,一般是先借后贷、上借下贷或左借右贷一般“贷”字应对齐借方会计科目的第一个字、金额也要错开写 在我国,会计分录习惯通过编制记账凭证进行会计分录分类: 根据会计科目对应关系的不同情况,会计分录可以划分为简单分录与复合分录两种类型简单分录指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复合会计分录指由至少三个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参考教材P39例题3-3 复合分录中三种对应关系可称为:“一借多贷”、“多借一贷”、“多借多贷”的对应关系。

应注意的是,“多借多贷”复合分录的对应关系应从总体上实现借方和贷方的金额相等一般只能是在一笔经济交易或事项客观存在复杂关系时,才需要编制多借多贷的复合会计分录;不允许将不同类型的交易或事项合并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例题·多选题】下列账户内部关系中,正确的是 ( ) A.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的发生额 B.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的发生额 C.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的发生额 D.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的发生额,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一种方法),1.试算平衡的含义 平衡关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数=全部会计科目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数 (2)全部会计科目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数=全部会计科目的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 (3)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数=全部会计科目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数 上述三方面的平衡关系,可以用来检查会计科目记录的正确性如果三方面都保持平衡,说明记账工作基本是正确的通常把这种检查会计科目记录的工作方法称为试算平衡。

试算平衡定义:以会计恒等式和借贷记账规则为理论基础,根据资产与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按照记账规则的要求,通过对所有会计科目记录的汇总和计算,来检查各类会计科目的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试算平衡的分类 试算平衡分为发生额试算平衡法与余额试算平衡法 (1)发生额试算平衡法根据借贷记账法“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来判断一定时期内会计记录是否正确的,即根据本期所有会计科目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来检验本期发生额记录是否正确,用公式表示为: 全部会计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根据【例3一1】,编制的发生额试算平衡表如表3—3所示余额试算平衡法余额试算平衡法所基于会计恒等式原理来检验本期科目记录是否正确根据余额时间的不同,余额试算 平衡又分为期初余额平衡和期末余额平衡两类公式分别为: 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实务中,余额试算平衡是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来完成的教材表3—3所示参考教材P42例题3-4在编制试算平衡表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必须保证所有会计科目的余额均已记入试算平衡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