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歌曲在影片中的运用 郭云楠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Summary] 电影艺术在我们的当代生活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它与声乐歌曲的结合诞生了影视声乐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在影片中,构成电影艺术的因素很多,如文学、音乐、舞蹈、戏曲、绘画、光学、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由于每一种艺术形式都可以有机地与电影相融合,并且发挥其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从而使得电影这门综合艺术以其不断变化与发展的新颖度,使电影观众得到超乎寻常的美感享受,并从中获得精神的愉悦与享受本文仅就声乐歌曲在电影中的运用作一粗浅探讨 [Keys] 声乐歌曲;情感[来自wWW.lw5u.coM];主题;评论;描述 ?? 电影艺术诞生一百多年来,很多的影片都和声乐歌曲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随着电影和声乐艺术各自的发展,各自表现范围的不断延伸,功能作用的增强以及人们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诸多原因造就了电影中声乐艺术存在的必然性 一、抒发影片中人物的情感?影片中出现的大量的声乐歌曲,与视觉形象相结合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情绪和心理状态;刻画人物丰富的或是充满矛盾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内心寄托和心理变化;连接语言,深化语言,深化语言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影片的节奏,造成人为心理上的高潮,或缓和情绪上的冲动;还可以用于人物内心的闪回、幻觉;或作为影片的一个剧作元素,直接推动人物的性格发展。
《思乡曲》戴天道词,夏之秋曲1938年,曲作者赴南洋为抗战进行宣传和募捐活动,途经澳门,听了一位卖唱艺人的演唱,深受触动,便以此为主题写了这首小曲的旋律,之后,又请词作者填词,于1939年完成初刊于1941年重庆出版的《音乐月刊》上1947年,上海综艺影片公司出品的故事片《吉人天相》选为片中插曲它是一首情真意切、扣人心弦的独唱曲,属于乐段结构和带有变奏性质的分节歌(AAAlA)手法简洁,形象集中,旋律朴素,建立在五声宫调上,节奏也较平稳,基本上是一字一音第一、二段的旋律相同,通过起伏有致的旋律进行,既抒发了静夜思乡的感情,又对逃出敌手、惆怅落寞的异乡游子的心境作了真实的写照第三段从感情发展的层次和艺术布局的逻辑出发,运用了远关系转调手法,旋律稍有变化,情绪较为激动,反映了游于思亲的迫切心情第四段是第一、二段的再现,调性也还原了,使人感到思乡之情更加深沉、内在,仿佛游子完全沉浸在回到故乡怀抱的冥想之中《妹妹找哥泪花流》凯传词,王酩曲故事影片《小花》插曲为了细腻地描写小花这个人物的形象,刻画她在路边眼望过路大军走了四、五天,都没寻见自己朝思暮想的参军哥哥时,又急又愁伤心落泪的特定场景与心情,曲作者精心设计了这首清新秀美的抒情短歌。
歌曲采用中国传统的上下句式变化而成结构清晰简明,曲调十分口语化,词曲结合紧密,讲究字调、语调,并有意运用戏曲手法使其“歌化”歌曲在内心活动的表现上比较细致,强调了“找”“盼”“愿”三个字,因此,它的感情色彩很浓不见哥哥”这“哥哥”二字非常亲切,“心忧愁”用了一个模拟抽泣的节奏,表现了小花的悲伤情绪随后,一个长乐句“啊”,似将积压内心的哀愁一下倾吐出来结尾处用衬词“啦”将音乐主题核心作连续三次下行模进,把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歌在音调创作上融合了新疆民歌、青海“花儿”以及沪剧音乐等多种因素,却又体现着曲作者个人在旋法上的独特风格于1980年被选为“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心中的玫瑰》乔羽词,陆祖龙、时乐濛曲,是影片《泪痕》中孔尼娜在怀念被“四人帮”杀害的丈夫曹毅时所唱的一首插曲,以玫瑰象征美好的事物,借来温馨旧梦,寄托情境为使音乐贴切地表现剧情和人物性格,曲作者有意将印度尼西亚民歌《星星索》的音调溶于前奏之中此曲采用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开始从低音区唱出,加上休止符的运用,造成断续的节奏,恰似女主人公从心灵深处发出的如泣如诉的声音歌曲第二部分的开头,提高了音调,以赞叹的带有装饰音的长音符唱出“我心中的玫瑰”,与前段造成对比,并引向高潮。
装饰音的应用更加深切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凄凉的心情和对未来的憧憬最后,音乐再现了第一段的末尾两句,使感情逐步平静下来,又回到无限的思念之中 二、表达影片主题思想?影片中的声乐歌曲,常用来表达影片主题思想,概括影片基本情绪和影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用来补充和加强人物的情绪状态,但也可能是对画面的动作效果、影片的速度节奏、时代特征方面做出重要的强调和补充在阐明画面上的事件和清晰的同时,极大地丰富和扩大观众对影片的体验和感受《娘子军连连歌》梁信词,黄准曲作于20世纪60年代是影片《红色娘子军》主题歌这是一首有着感人的音乐形象和鲜明的时代特点的进行曲它汲取和融合了海南岛五指山一带民歌的某些音调因素加以创造性地发展,朴素健美,很有个性运用了三部五部曲式(ABABA),简洁而又生动歌曲开始两小节的起句,带有主导音型的性质四度上行的号召性音调和短促有力、棱角分明的冲击性节奏结合在一起,给人以勇往直前的感觉;但它又是建筑在色彩较暗的羽、商交替调式上,因此又给人一种从重压下挣脱出来的感觉这个主导音型具有较强的概括力,它对塑造在艰苦的斗争岁月里,怀着强烈的阶级仇恨,冲破一切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的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大有助益。
全曲以此为形象的核心和基调,通过模进、变奏等手法,将乐思起伏有致、富于层次地展开主题集中,手法洗炼,出色地表现了娘子军连战士,跟着领路人共产党,为争取广大劳动妇女的翻身解放而斗争的高度革命责任感与钢铁般的意志《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凯传词,王酩曲写于1976年底原是影片《黑三角》的插曲,由于李谷一的演唱,电影尚未公映,歌曲已先传播开了曲作者力求曲调通俗,易于上口,并注意词意的形象性及四声音律的音乐性,使叙述与抒情有机地结合起来歌曲采用乐段形式第一句“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特别强调“清”和“纯”;第二句“边疆歌儿暖人心”,则强调“暖”和“心”这样,重要的字强调出来了,情感自然地从旋律中流露了出来清清泉水流不尽……军民鱼水情谊深,情谊深”这一段像说话一般亲切自然叙述之后,紧接着衬托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秦志钰等词,吕远、唐诃曲,作于1978年,是彩色故事片《甜蜜的事业》的插曲这是一部以计划生育为题材的喜剧片五宝和招娣是影片中两个真诚相爱的青年,他们摆脱了愚昧的旧习气,把个人的幸福同社会主义祖国的利益统一起来这首歌曲就是表现他们在百花盛开的原野上相爱时的美好感情和光明理想的这首一段体分节歌,使用了六声音阶的宫调式。
为了能表现青年人轻松愉快的心情,又用了小快板的3/4拍子,具有一定的民族风格,曲调比较开朗影片中由于淑珍的演唱,唱得亲切感人,因此很快便流传开来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亚洲音乐教材;1980年被评为优秀群众歌曲 三、对影片起到评论的作用?在影片中用声乐作品来表达创作者对人物和事件的主观态度,如歌颂、同情、哀悼等这时的声乐演唱是影片的一种特殊的旁白《红星伴我去战斗》邬大为、魏宝贵作词,傅庚辰作曲头上是蓝蓝的天空,两岸是巍巍的青山,中间是滔滔的江水、江面是悠悠的竹筏伴随着如此令人心醉的美景,响起了歌唱家李双江轻松而又明亮的歌声……他唱的就是影片《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乘坐竹筏,去迎接新的战斗任务时的插曲以“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革命代代如潮涌,前赴后继跟党走”等形象化的语言,借景抒情,展现出一个革命战士坚信革命必定胜利的伟大情怀对影片起到了很好的评价作用音乐采用江西民歌风味的音调,强调了歌曲的抒情性以及朴实的乡土气息曲调的进行非常流畅,犹如微风吹拂电影画面上,竹排贴着江浪颠簸向前,曲调也随之而起伏跌宕最后在嘹亮、激昂的高音上终了歌声与画面紧密配合,融为一体,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送别》郑洪等词,巩志伟曲影片《怒潮》插曲,作于1963年四段歌词都用我国地方戏曲和民间小调中常见的“送君送到……”开头,层层抒发了处在革命紧急关头的农友乡亲,送别受错误路线排挤打击、被迫离开战斗岗位的革命领路人时的感人情景,表达了他们对革命领路人的崇敬、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愤懑、对胜利的向往以及与战友话别时的惆怅等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心情歌曲以《孟姜女》等民间小调为范本,仿照其起承转合的结构、分节歌的形式与音乐的韵味格调,并汲取其中富于特点的音调、节奏、终止式等因素,根据新的内容进行再创作而成,以深沉细致的感情刻画,宛转流畅并富于民歌风味的旋律进行,与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手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对影片起到描述作用?影片中的声乐歌曲,对画面中富于动作性的事件或情景,通过相应的音乐手段加以描绘和渲染《垦春泥》田汉词,贺绿汀曲1940年,当曲作者在四川重庆中国电影制片厂和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工作时,曾为史东山导演的影片《胜利进行曲》作曲此歌原系该片插曲,是一首无伴奏的合唱曲它通过描写军民合作[来自wwW.lw5U.coM]垦春泥的劳动场面,鼓舞军民同心协力为打败侵华日寇而斗争此歌颇有特色。
它突破七字句歌词的方整性,使歌词节奏变化富有动力,又采用主导动机的发展手法,使音乐一气呵成此外,还运用湖南花鼓戏音调的因素增添旋律的色彩,并通过大、小调的调性变化及声部的精心安排,使音乐更为丰富多彩歌曲形象鲜明,结构严谨,既多变化又较统一影片放映后歌曲即流传四方,受到群众欢迎 ?《让我们荡起双桨》乔羽词,刘炽曲电影《祖国的花朵》插曲,作于50年代中期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二部曲式的童声合唱它描绘了新中国的花朵们在洒满阳光的湖面上,划着小船尽情游玩、愉快歌唱的欢乐景象特别耐人寻味的是最后一个问句:“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了幸福的生活?”巧妙地点明了歌曲的主题,表达了儿童们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的真挚情感全曲的音乐优美抒情,富于动感OX XX ︳X X ︳的节奏型贯穿全曲,起伏的旋律层层展开,将人引入小船荡漾、水波连绵的画境之中歌曲第二部分开始两个小乐句,用了宽紧相间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用力划桨、轻舟前驶的情景最后,全曲在变化再现的乐句中结束,使歌曲首尾呼应,浑然一体此歌不长,然而层次分明、素材集中在1980年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中获一等奖声乐歌曲在电影中的运用,在同段音乐中并不一定能够简单地加以区分,有时可能有两种或几种作用同时并存,可见,声乐歌曲在电影中运用的重要性与多样性。
[Reference] ?[1] 吴贻弓.影视艺术鉴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 世界电影编辑部.世界电影[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 ?[3] 蔡师勇,等.电影艺术欣赏[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 ?? [作者简介] 郭云楠(1979— ),女,黑龙江牡丹江人,留俄副博士,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