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左思的文学成就

pu****.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6.80KB
约6页
文档ID:500644025
左思的文学成就_第1页
1/6

学生姓名:赵新荣指导教师:龚喜平[内容摘要]左思,作为西晋文坛上独树一帜的作家,代表作品《三都赋》、《咏史》八首, 以独特的艺术特色为后人所欣赏其中他的《咏史》诗更是开创了借诗抒怀的先河,《三都 赋》曾名震京都,洛阳为之纸贵另外,他的其他作品也写的很有特色,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左思以其优秀的文学作品为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学史册增添了生动的一页[关键词]左思;咏史诗;《三都赋》;借史抒怀左思(约250—约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属山东淄博)人西晋时 著名文学家,其先祖原为齐国世族,到左思时已家道中落,沦为寒门左思家世 儒学,少时曾学习书法鼓琴,皆不成,后在乃父的激励下,发奋勤学,兼善阴阳 之术左思貌丑口讷,不好交游,然才华出众,为文辞藻壮丽,用时一年就写成 《齐都赋》(全文已佚,若干佚文散见《水经注》及《太平御览》)泰始八年 (272)前后,其妹左棻因才名被选入宫,左思全家从临淄迁往洛阳,曾任秘书 郎元康年间,左思参加当时文人集团“二十四友”之游,并为贾谧讲《汉书》 元康末年,贾谧被诛,左思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齐王(司马冏)命为记室督, 他辞疾不就太安二年(303),河间王部将张方纵暴洛阳,左思移居冀州,数 年后病逝。

左思作品旧传有集5卷,今存者仅赋两篇,诗14首收录于严可均所辑《全 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和逯钦立所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三都赋》 与《咏史》分别是其赋和诗的代表作一、左思的咏史诗创作左思虽曾以《三都赋》名震京都,但奠定其文学史地位的却是其《咏史》八 首咏史诗自班固以来大多都是一诗咏一事,在客观事实的复述中略见作者的意 旨,钟嵘说班固咏史诗“质木无文”(钟嵘《诗品序》)然左思《咏史》诗 虽非一时之作,但大都错综史实,融会古今,名为咏史,实为咏怀,正如清代张 玉谷《古诗赏析》:“太冲咏史,初非单言史事,特借史以咏己之怀抱或先述 己意而以史事证之,或先述史事而以己意断之,或止述己意而与史事暗合,或止 述史事而己意默寓”和“咏古人而己之性情俱见”(沈德潜《古诗源》)所讲的 都颇为精切,道出了左思咏史诗把深刻的现实内容以巧妙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 基本特点左思咏史诗中提及很多历史人物,如陈平、司马相如、扬雄、李斯、荆轲和高渐离等,左思借写他们的不平遭遇,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这就是 左思借史抒怀的写作特色左思出身寒微,虽有大才,然在两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 毅传》)的门阀制度下屡不得志,只好在诗中表述自已的抱负和对权贵的蔑视, 歌颂隐士的的清高。

如“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咏史》其六)其咏史诗的主旨是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猛烈抨击 不合理的门阀制度,表现了对门阀制度的极端蔑视和反抗,这一主旨贯穿其咏史 诗的始末,处处都有体现如“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 一朝……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咏史》其二)、“何世无奇才,遗之 在草泽”(《咏史》其七)等钟嵘《诗品》把左思的诗列为上品,说其诗“其源出于公干文典以怨,颇 为精切,得讽喻之致虽野于陆机,而深于潘岳”诚然如此,左思《咏史》 诗多引史实,故曰“典”;借古讽今,对现实政治多批评态度,故曰“怨”;而 借古讽今又能恰到好处,故曰“精切”;左思把自己的感慨和当时的现实结合起 来,能起到讽喻的作用,故曰“得讽喻之致”公干”即建安诗人刘桢刘勰 说其:“公干气褊,故言壮而情骇”《文心雕龙•体性》)左思与刘桢在“盛 气、大言、壮志、高怀”风格方面确实相像颇多如“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咏史》其一)他说我向左边斜过眼去看一看,就把江湘的东吴都平定了;我 向右边斜过眼去看一看,就把雍、凉的边陲都平定了他把这些说的是多么容易, 如此的轻描淡写,这是真正的“盛气大言”者也。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作为左思的名句,真正体现了他自己的胸襟抱负振衣”和“濯足”表现的是 一种保持清白和不受尘世污染的境界;“千仞冈”和“万里流”又使得这一境界 显得既高远又博大这两句并非写实,也并不深奥,却能给我们一种振起的力量 他把内心的志意通过带一种感发力量的形象表现出来,具有强烈的艺术张力和感 染力,给读者一种情感上的冲击和震撼这句诗才真正是左思内心的呐喊,是其 人格的真实写照一个无论多么优秀的评论家,都是无法脱离自身所处的时代局限和自己的学 识、性格、修养的局限的钟嵘以为左思“野于陆机”,是因为钟嵘受齐梁时代 的靡丽诗风的影响,那个时代的诗讲求雕琢、修饰,而陆机、潘岳这些诗人都非 常注重这些东西然正如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说:“太冲一代伟人……其雄 在才,其高在志有其才而无其志,语必虚矫;有其志而无其才,音难顿挫钟 嵘以为‘野于陆机',悲哉,彼安知太冲之陶乎汉、魏,化乎矩度哉?”,其实左 思并非不“文”他多用对偶句但无呆滞之弊;他讲究炼字而不失自然;他继承 汉魏而不刻板仿古,落落写来,自成一家像“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长 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等都写得很传神不过钟嵘也认为左思诗“深于潘岳”, 在内容、情感上要比潘深刻的多。

谢灵运言:“左太冲诗,潘安仁诗,古今难比 谢能够同时欣赏左、潘的诗,就在于谢诗外表上也是讲求工整,写的华丽、繁复, 这与潘岳相似;然谢诗又写的很妙,在繁复中能够有感发的生命,流露出一种气 骨,所以他同样欣赏左思的诗谢言左思诗“古今难比”,虽一家之言,却也说 明左思诗的艺术价值的确非同一般而我们现在看左思的诗,同时结合与左思同 时代的其他诗人的作品比较可以得出,左思的诗代表了太康时代文学的最高成 就诗歌可以有言外之意,可是那种使你感发联想到诗歌言外之意的力量,却一 定要在言内,即不但要含蓄隽永又不能晦涩难懂《咏史》八首语言朴实,感情 充沛,气势雄健虽然抒发了内心的郁闷苦恼,但没有流露出沮丧颓废的情调, 一气贯注的诗篇中回荡着壮志不已的悲凉情调高亢,充满着一股英豪之气,兼 有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气息,与建安文学的“慷慨任气”很接近左思《咏 史》诗的这种风格钟嵘《诗品》称之为“左思风力”,钟嵘在论及陶渊明诗的艺 术渊源时则说:“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是说左思再现了建安风骨的 意思欣左思所创造的“涧底松”这一艺术形象也被南朝范云(范曾写《咏寒松》)、 初唐王勃(王曾写《涧底寒松赋》)借用来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

这也是其咏史 诗影响后世的又一鲜活例证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面大多都有一个基本主题,即“仕”与“隐”的问题,有 的人,根本就没有用世的意志;有的人本有用世之意,可发现时代和社会不容许 他有所作为,即归隐了,最典型的就是陶渊明了;另外还有一种人“知其不可而 为之”,如屈原这些都是作者自身所处的外在环境和作者个人性格决定的左 思身处西晋道德沦丧、骨肉相残的“乱世”他壮志难酬,始终怀才不遇,写《咏 史》八首以抒怀左思早年有着强烈的用世之心,满怀功业理想、政治热情长 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咏史》其一),自认才高志雄,可为国立功,但其终极目标却是“功成不受 爵,长揖归田庐”然而在“自非攀龙客,何为歘来游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 由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咏史》其五)里已经明显可以看到,即使不 能“功成”他也要“归田庐”攀龙”是一个典故,比喻依附权贵左思视荣 辱如浮云,看名利为粪土,正如“连玺曜前庭,比之犹浮云”(《咏史》其三) 所写并不想追求荣华富贵,他以许由自比,以许由作为追求的对象而来显示自己 的清高这就是左思,“用世不为”后就要“勇退”了正所谓“文如其人”, 左思志高才傲,在他的诗里面,把建功立业的大事说的易如反掌,轻描淡写。

可 真正施行起来却不能坚持力行,这类诗人往往有盛气大言的特点,嵇康、李白都 是如此左思作为与太康时代风气不同的一位诗人,他以自己的真性情,借史咏怀, 铿锵有力,卓尔不凡诗大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读左思的诗,我们能真正感觉 到诗人的心声在西晋那种特殊的时代,左思正如“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咏史》其六)所言,并没有随波逐流像同时代的潘岳、陆机那样被卷入政 治斗争的漩涡,没有被眼前的功名利禄所左右,而是坚持自己的理想、持守虽 然在左思的诗作中有过“不为身退”的消极心态,但真正可贵的是他没有沦落, 没有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故陈祚明言左思为“一代伟人”二、《三都赋》及其他作品左思构思十年写成的《三都赋》,曾名震京都,风行洛阳,一时为之纸贵 是其赋作之代表,影响深远有关《三都赋》的写作时间,《晋书•左思传》和 《世说新语•文学》篇注引《左思别传》的说法很不一致今人姜亮夫认为作于 291年(《陆平原年谱》),刘文忠认为作年“难以确定”(《中国历代著名文学 家评传•左思》)此外,据今人傅璇琮考证,《三都赋》成于太康元年280) 灭吴之前的说法比较合理,详见(《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二期《左思〈三都 赋〉写作年代质疑》)。

左思在《三都赋序》中批评前人作赋“侈言无验,虽丽非经”,提出作赋应 “贵依其本”、“宜本其实”其《三都赋》诚如钱钟书所说“承《两都》、《二 京》之制,而文字已较清,非同汉人之板重”(《管锥编》第1154页)在写 作此赋过程中,他曾向到过蜀地的张载请教岷邛之事;又求为秘书郎,以便博览 方志群书因此《三都赋》体制宏大,事类广博他那种强调征信求实的文学主 张虽不免偏激,但也使《三都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三国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三都赋》问世后,张华赞叹不已;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 而序之;陈留卫权又为其赋作《略解》,序云:“余观《三都》之赋,言不苟华, 必经典要,品物殊类,稟之图籍;辞义瑰玮,良可贵也”;皇甫谧亦称善并为之 作序刘勰《文心雕龙》称其“尽锐于《三都》”(《才略》)、“策勋于鸿规”、 为“魏晋之赋首”(《诠赋》之一)一时间豪富人家竞相传写,以致“洛阳纸 贵”这除了《三都赋》本身的富丽文采及当时文坛重赋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 因为它包含了当时朝野上下关心瞩目的内容:进军东吴、统一全国此赋的写作 手法及风格虽与班固的《两都赋》及张衡的《二京赋》相似,但它的思想主题则 不是传统的“劝百讽一”。

因此《三都赋》在后期大赋中具有重要地位左思另有一篇抒情小赋《白发赋》,立意似《咏史》,题为咏物,实则咏怀 而其风格却比较接近《娇女诗》,具有亦雅亦俳,质朴通俗的特色通篇采用四 言体,语言朴实、行文幽默、感情含蓄,与《三都赋》完全不同它采用头发与 人对话的寓言体,抒写自己在门阀社会中备受压抑的愤懑不平和痛苦情绪,尖锐 地抨击“靡不追荣,贵华贱枯”的社会现实左思有《招隐》诗两首,文笔流丽其中“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更 是备受后人推崇其招隐诗兼有谢灵运山水诗“刻画形貌,描摹山水”的工笔写 意和陶渊明“得山水之神韵”达到山水自然和精神上完美契合的韵致,且比陶谢 时代更早,在山水诗发展中有一定地位和影响《娇女诗》一首,“俚质见工”、“似雅似俳”(毛先舒《诗坻辩》),语言朴素,情感真挚写小孩子非常生动, 活泼,真切,对小女儿的疼爱之情跃然纸上超出太康时代的风气,可称“自制 伟词”的一首很有特色的诗杜甫的《北征》,李商隐的《骄儿诗》,陶渊明的 《责子》等,都受其一定影响此外,他还有《杂诗》一首,风格与《咏史》相近《悼离赠妹》四言诗二 首,典雅凝重《秋月照茅亭》、《山中思友人》有人认为也是他的作品,其中 包含着隐逸思想。

左思作为两晋文坛上灿若群星的洛阳才子之一,创作极具多样性之长,诗赋 兼善刘勰《文心雕龙•才略》篇说:“左思奇才,业深覃思,尽锐于《三都》, 拔萃于《咏史》”其《三都赋》内容富赡,辞采华艳、夸而不诬。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