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医基础理论六腑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47KB
约7页
文档ID:422053603
中医基础理论六腑_第1页
1/7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 中医基础理论六 腑  细目一:六腑的生理机能  六腑的概念  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多为中空有腔的脏器   共同生理功能:受盛和传化水谷   共同生理特性:“泻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1.胆的生理功能  (1)贮存与排泄胆汁    (2)胆主决断  生理:胆性刚直、果敢、与人的勇怯、胆量有关     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胆的两重性   胆既为六腑之一:   为空腔器官,与肝相表里故为六腑之一   也属奇恒之腑之一:   内藏精汁,不直接受纳水谷故为奇恒之府之一   2.胃的分部名称、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1)胃的分部名称    胃两门三脘  (2)胃的主要生理机能  ①胃主受纳水谷,是指胃有接受和容纳饮食水谷的作用故胃又被称为“太仓”、“水谷之海”  ②主腐熟水谷,腐熟即初步消化的意思受纳于胃的水谷在胃不断蠕动和胃阳气蒸化作用下变成食糜,有利于进一步消化吸收胃被称为“水谷气血之海”  (3)胃的生理特性  胃气下降:指胃有通利下降的生理功能及特性,以通降为正常  喜润恶燥:胃为阳土,喜润而恶燥,故其病易成燥热之害,可致胃中津液每多受损。

  (4)胃津、胃气、胃阴、胃阳的生理作用    胃阴:胃气中具有凉润、抑制作用的部分不足可出现胃脘嘈杂、隐隐灼痛,干呕,呃逆,舌红少苔,脉细数   胃阳:胃气中具有温煦、推动作用的部分不足可出现脘腹胀痛,喜食热饮,食欲减退,呕逆,舌淡苔白,脉沉缓  3.小肠的生理功能   (1)受盛化物  受盛:受盛就是以器盛物,即接受的意思小肠接受由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故小肠是接受胃内容物的盛器   化物:有变化、消化、化生的意思,小肠的化物功能是将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进一步消化吸收   (2)泌别清浊   所谓“清”,即指各种精微物质;所谓“浊”,即指饮食物经消化后剩余的残渣部分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泌别清浊失调     (3)小肠主液  概念:指小肠在吸收谷精的同时,吸收了大量津液的生理功能  应用:“利小便所以实大便”治疗泄泻  4.大肠的生理机能    (1)大肠传化糟粕   (2)大肠主津  5.膀胱的生理功能   (1)汇聚水液——州都之官,津液之府  (2)贮尿和排尿     气化功能失常——小便不利、尿少,甚则癃闭  膀胱失其约束——尿频,尿量多,甚则尿失禁。

  湿热毒邪侵入膀胱——尿急,尿痛,尿淋涩   6.三焦的概念和生理机能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三焦概念有六腑三焦、部位三焦、辨证三焦的不同被称之为“ 孤府”  (1)六腑三焦:三焦作为六腑之一,有着特定形态结构与生理机能  生理功能:主持诸气的运行,疏通水道,运行津液——决渎之官  (2)部位三焦:作为人体上中下部位的划分  上焦——横膈以上的部位,包括心、肺两脏,以及头面部   中焦——横膈以下至脐的部位,包括脾胃、肝、胆等   下焦——脐以下的部位,包括肾、膀胱、大肠、小肠、女子胞、精室等脏腑以及两下肢   生理功能:  ①通行诸气——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而运行于全身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难经》)   ②运行津液——津液运行以三焦为通道三焦对津液代谢的协调作用,称为“三焦气化”   “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读”    (3)辨证三焦:既非六腑三焦,亦非部位三焦,而是温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浅及深的三个不同病理阶段可能是由部位三焦的概念延伸而来  细目二:六腑与五脏之间的关系  要点  五脏属阴,六腑属阳;五脏为里,六腑为表  脏腑之间构成这种关系,主要根据:  ①经脉属络  ②生理配合  ③病理相关  心与小肠    病理表现:尿少、尿热赤、尿痛心烦、舌赤、口舌生疮。

  肺与大肠    脾与胃      肝与胆    肾与膀胱    【A 1型题】  中医学认为人体水液运行的通道是( )  A.经脉   B.络脉   C.血脉   D.上焦   E.三焦     【正确答案】E   “利小便之所以实大便”的理论依据是( )  A.小肠泌别清浊   B.大肠传导糟粕   C.膀胱排泄尿液   D.肾主气化水液   E.三焦通行水液   【正确答案】A   体现为燥湿相济的脏腑关系是( )  A.肾与膀胱   B.脾与胃   C.肝与胆   D.心与小肠   E.肺与大肠   【正确答案】B   被称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的是( )  A.肺肾   B.肝肺   C.心肾   D.脾胃   E.脾肺   【正确答案】D          第1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