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岐轩脉法初级班课件

s9****2
实名认证
店铺
PPTX
112.10KB
约47页
文档ID:606251803
岐轩脉法初级班课件_第1页
1/47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传统脉法六大误区,1,,对平人脉象的论述过于侧重脉象的变化1,),“,春胃微弦,长夏胃微软弱,夏胃微钩,秋胃微毛,冬胃微石,四时皆当以胃气为本一个健康人,脉在不停的变化,什么时候为标准?,(,2,)肺浮,心洪,肝弦,肾沉,(,3,)男女,老少,高矮胖瘦,性情缓急,那什么才是平人脉象?,肯定有一个是不变的,平人,传统脉法六大误区,2,,多侧重脉象而忽视诊法,脉象的诊法离不开指法例如,李时珍濒湖脉学,脉象浮沉迟数,浮是形容词,直接告诉你结果,而不是告诉你怎么得出结果诊法是诊脉的起点和过程,脉象是终点和结果28,种脉象不适合初学,应该先学诊法传统脉法六大误区,3,,片面追求从脉象判断病症,不懂得脉症证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号脉把病,胆囊炎,胆结石,子宫肌瘤,这是误区,这不是中医的脉诊脉诊的目的是诊察病机,人体气机的变化绝对不能通过脉象来判断病症诊断是为治疗服务的,诊断与治疗脱节,没意义传统脉法六大误区,4,,中医的核心理论阴阳不能准确的贯穿诊脉全过程,下手先求脉象,不能做到察色按脉,先别阴阳1,)首选知道什么是阴阳。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传统脉法六大误区,5,,中医理论的基石气,在诊脉过程中不能被当作诊察对象来把握,不能建立气一元论为中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气聚而成形,形散而为气气的运动而产生升降出入,目的就是要诊出气的状态传统脉法六大误区,6,,古今医家对脉象的描述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难统一,学习时不能体察医家之本意岐轩脉法以诊法为根本,脉象已经不是唯一,只是一种表达途径原理遵经,经云: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阴阳必须是一对,上下,天地,左右然其要一也,要有整体观,其次辨阴阳平人脉象,春胃微弦,长夏胃微软弱,夏胃微钩,秋胃微毛,冬胃微石,四时皆当以胃气为本胃气为本脉弱以滑,是有胃气平人脉象不是脉象,而是规律怎样落实平人脉象:阴阳互比,左右,出入,上下,升降,浮沉,另外一个层次看升降,,膈点的原理,三才,天地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之间的界限是地平线,人身之中天地的界限是隔膜,胸腔和腹腔之间,那寸尺的分界线呢?高骨定关,是不对的棱骨就是关,在食指和中指之间关的含义就是寸尺之界,阴阳之界,指中焦,指隔下,寸前为头,尺下为双腿,象的分类,1.,表象,2.,本质之象,道可道,非常道,规律,3.,意中之象,想象力的综合,融合个人感情,四大要素,血管外的空间,血管自身的状态,血管的血,血管中气,第一辨辨脉位阴阳,脉位:空间定位,器者,生化之宇也。

血管在皮肤和骨头中间,又是一个天地人左右,上下,浮中沉,上下左右,与浮中沉,七诊推寻对血管的位置进行定位,血管的周围理论,第二辨辨形体阴阳,长短:人体形气的互比,诊察人体气机的升降达到本部:上至寸前,下至尺下,达不到寸前,达不到尺下,短脉,超过寸前,超过尺下,长脉,寸短:上升不去,尺短,降不下去寸长:怒发冲冠,要用抚法,摸到一根血管而不是跳动的形状,第二辨辨形体阴阳,2.,大小,粗细,(寸尺相比,左右相比),大小表达人体气机的出入聚散运动,大小粗细怎么得出来的,通过比较,第二辨辨形体阴阳,3,起伏:脉象入门,表面轮廓,很重要,起伏定乾坤,气机在人体内升降出入的整体走势把出起伏,可以确定治疗方向,第二辨辨形体阴阳,4,缓急(脉体紧张度),急为有寒,气聚,缓为有热,气散,散的边界不清人是相对独立的个体,缓说明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天气热,血压就低,散,生脉饮,第三辨脉中气之阴阳,有力无力如何判断,?,(,1,)形体大小,(,2,)速度快慢,(,3,)紧张度高低,第四辨脉中血之阴阳,脉管如果没有血,血管就瘪,血液充分,圆润充实,第五辨辨脉幅来去阴阳,脉之来去,脉搏跳动,心脏收缩,+,血液冲击血管,+,血管收缩,结合在一起,我们只能感觉不断往上跳,有没有向下落的时候?怎么用?,起,向外散,阳,落,往里收,阴,第六辨脉率(快慢)阴阳,标准:,60100,,一呼吸,4-5,次,,低于,4,次,慢:正气虚,邪气阻,超过,5,次,快:邪气实,正气虚,第七辨辨脉律,一个均匀,一个不均匀:,(,1,)脉有间歇,(,2,)脉无间歇,脉至力不均匀,(,3,)脉至大小不均匀,脉,气的升降出入,手法法阴阳,辨阴阳,阴阳互比,,脉象虽然不断变化,但由固定不变的要素构成,,7,个要素,我们的心中,不存在脉象,剖析脉象,不求脉象,脉象自在其中,天地人脉阴阳图解,左为阳,右为阴,,左脉候左,右脉候右。

第三位背为阳,腹为阴,第二位,外为阳,内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左:头,背,腰,胯,腿左半身,人身躯干四肢,右:鼻,喉,胸,腹,腿右半身,人身五脏六腑,首辨阴阳,人体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阴阳复合体左半身,+,右半身,=1,前半身,+,后半身,=1,四肢,+,脏腑,=1,中医脉诊有阴阳之理在里面导引吐纳,可以调气的升降出入对应是多角度,全方位的对应概率高低的问题,.,对应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绝对的对应是没有的例如:左寸伏下:颈椎头痛占,80%,,心脏占,20%.,升降出入,一、寸尺分阴阳,升:尺,寸,人体之气从脚升到头,降:寸,尺,人体之气从头降到脚,例如:寸高尺低:升的多,要降,针灸,针尖要朝下扎,推拿,要从上往下推,二,浮沉分阴阳,天为阳主动,从沉位到浮位,是气出散的过程地为阴主静,从浮位到沉位,是气入聚的过程,通过举按的手法,三,左右分阴阳,阴阳的交合,阴阳在哪里相交,中,左右相交:两腿盆腔,两臂头前后相交,任督二脉相交,龈交阳,左升,右降,阴,右升,左降,日月分阴阳,能量总是从高向低流动原理,即能发现人体升降出入失衡所在另外在根据人体正气驱邪抗邪的特点,而知邪气之所在,从而准确用药例如:同样的寸高尺低:,(,1,)头晕,虚,尺低说明下面已经亏虚,(,2,)疼,正邪相争,雷公炮制药性赋,升降浮沉之辨豁然变通,始可以为医而司人命,有其形,必有其气,以偏纠偏,陈皮,往外,地骨皮,黄柏,向里走,山萸肉,从外往里走,长在上面往上升:树枝,桑枝,桂枝,各种种子:藏,聚,入肾,春夏,升散,秋冬,进补。

阴升阳降,阴出阳入,难得糊涂的医生,调升降出入持脉有道,虚静为保德立而道生,学圆而后智足岐轩脉法手法法阴阳,举按,寻抚,推放,静察,定观,手法的技巧和规则,下手先别阴阳,从解剖的位置上分阴阳,以隔点分上下阴阳,寻,抚,起伏:,轻抚:抚摸皮肤的滑涩,紧束,温凉,重抚:脉管的形状,皮肤和脉是一对阴阳,皮肤滑,脉也滑,皮肤和脉是一样的1,)三指并拢,(,2,)用指腹,手指肚,(,3,)轻按:力度以不改变脉搏的形状为度,(,4,)手要带动皮下组织,在血管上上下滑动,左右推一推,上下滑一滑,中线上下,通过举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中线偏上,浅,举之不足,按之有余,中线偏下,深,脉离皮肤近还是骨头近?,手法之举按,内经知内者,按而纪之知外者,终而始之脉管的收缩力,+,气血的鼓动,有起有落,来去,阴阳,脉,气血鼓动的力量,来,脉,脉管的收缩力,去,两个力量合在一起是一个整体,举按周天,用手模拟一个脉搏来去,也是一个阴阳消长的过程,举:无数脉搏的叠加,按:无数脉搏的叠加,每一层气的情况:出入是否顺畅,一共分,15,层,每一层的含义,用力要均匀,耐心,定力,用意不用力,号脉步骤:,1.,找隔点,2.,抚法摸起伏,3.,举按定浮沉,4.,分析升降出入,阴阳:先辨阴阳,阴阳互比,升降出入,如何画脉图,脉位之阴阳图,脉位之阴阳,上为皮肤,下为骨骼,脉在皮肤与骨骼之间,起伏,抚法,气血在人体中,把握整体的诀窍,所有的问题都要和起伏联系,是关键,横切面:左右摸,有时边缘不够清晰,用虚线表示,,举,来,看有无阻力,按,去,看有无阻力,无论举按都是脉搏跳动的力量,血管冲击手指,两个力量:血管收缩的力量,+,气血鼓动的力量。

举代表气出运动,入静以后,在举的过程中,突然举到某个层次脉不跟着你的手上来了这就是阻力,当然要排除气血不足无力透发的情况按是脉之去,气机入的运动,有阻力代表气机入的时候有阻力静下心来,按脉时到某个层次按不动了,阻力很大,或者脉紧张度高,就是有阻力脉中气之阴阳,三选一,脉中之血,河流有没有水,水的性质是清是浊,正常情况应该是圆润充实,脉之快慢,均匀,不调:(,1,)脉搏有间歇,(,2,)脉搏无间歇,脉至力度不均匀,(,3,)脉至大小不均匀,原理,:,造势,用于脉体不足,浊不清,起伏不清,无法知升降具体方法:,1,,推而上之,,234,指平放,小指阻断脉搏,然后突然放弃,此时脉搏会有汹涌向上之力,然后借此势向上推之,三指力度自下而上逐渐减少,此即推而上之2,,推向下之,,234,指平齐,向上向下逐渐加力,加力要均匀,直到中指下脉体被阻断,看尺脉变化,此即推而下之,3,,放而上之,,234,指着脉,按指使指下无脉,然后自尺向寸逐渐用力放开,观察自下向上升的状况,即推而上之4,,放而下之:先推而上之,使寸脉亢盛有力,然后逐步从寸向尺开始均匀减力,观察脉象自上向下的下降状况,此即放而下之。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