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理代课第四章第二节

s9****2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4.67MB
约47页
文档ID:605250233
生理代课第四章第二节_第1页
1/47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章第一节,*,兴奋性,(excitability),自律性,(,autorhythmicity,),传导性,(conductivity),收缩性,(,contractivity,),电生理特性,机械特性,第二节,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和生理特性,1,第四章第一节,心脏的解剖结构和组成,两类心肌细胞,2,第四章第一节,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神经、骨骼肌的离子通道:Na,+,、K,心肌的离子通道:Na,+,、K,、Ca,2+,3,第四章第一节,(一)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2)形成机制:,K,+,平衡电位(Nernst公式),Na,+,内向背景离子流,4期Na,+,-K,+,交换:3Na,+,2 K,+,4期Ca,2+,-Na,+,交换:3Na,+,Ca,2+,图,下一张,1.,静息电位,(1)波形:,心室肌约-90mV,4,第四章第一节,返回,5,第四章第一节,形成机制:,局部兴奋未兴奋部位达阈电位,再生性钠内流,钠,离子,平衡电位,0期,快通道、快反应细胞和快反应动作电位,0期:历时,1,2ms,;,最大除极速率达,200v/s,2,.,动作电位,膜电位:-90mV,+30mV,图,下一张,(1)去极化过程:,波形:,6,第四章第一节,返回,7,第四章第一节,(2),复极化过程:,1)1期(快速复极初期),膜电位由+30mV0 mV;,占时约10ms,形成机制:,快Na,+,通道已关闭,膜对K,+,通透性瞬时性增高(I,to,激活),图,下一张,波形:,8,第四章第一节,返回,9,第四章第一节,膜电位停滞于,0mV,;,2,期持续约,100,150ms,;,形成机制:,Ca,2+,和,Na,+,内向离子流,K,+,外向离子流,图,下一张,(2),复极化过程:,2)2期(平台期),波形:,10,第四章第一节,返回,11,第四章第一节,钙通道的特点:,对,Ca,2+,通,透,对,Na,+,也有小的通透性;,阈电位,-40mV,,,是慢通道;,可被,Mn,2+,阻断;,钾通道的特点:,膜去极化使,I,k1,通道关闭称内向整流;,I,k,通道缓慢激活形成逐渐增加的,K,流;,图,下一张,(2),复极化过程:,2)2期(平台期),12,第四章第一节,返回,13,第四章第一节,0mV,较快降至,-90mV,,约,100,150ms,。

形成机制:,钙通道,缓慢,失活,;,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进行性增大;,K,+,外流,膜电位更负,K,+,通透性,图,下一张,(2),复极化过程:,3)3期(快速复极末期),波形:,14,第四章第一节,返回,15,第四章第一节,4期Na,+,-K,+,交换:3Na,+,2 K,+,4期Ca,2+,-Na,+,交换:3Na,+,Ca,2+,(3)静息期,(4期),:,16,第四章第一节,(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自律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没有静息电位,最大复极电位;,4,期自动去极化;,17,第四章第一节,1.,窦房结P细胞,(1),去极化过程:,最大复极电位除极到阈电位激活L型Ca,2+,通道Ca,2+,内流0期除极,窦房结细胞去极化过程的特点:,除极速度慢、幅度小、时程长;,I,ca-L,是慢通道;,图解,下一张,18,第四章第一节,返回,19,第四章第一节,(2)复极化过程,:,窦房结细胞复极化过程的特点:,没有明显的复极,1,期和,2,期平台期;,最大复极电位绝对值较小;,图解,下一张,除极至0mV钙通道逐渐失活Ca,2+,内流停止K,+,通道被激活K,+,外流膜复极至-70mV,1.,窦房结细胞,20,第四章第一节,返回,21,第四章第一节,(3)4期自动去极化过程,:,窦房结细胞4期的离子基础:,1)K,+,外流进行性衰减;,2)超极化激活的非特异性内向离子流(I,f,);3)I,Ca-T,在4期后期逐渐激活;,图解,下一张,随时间而增长的净内向电流,1.,窦房结细胞,22,第四章第一节,返回,23,第四章第一节,2,.,浦肯野细胞,4期缓慢自动除极,自律性较窦房结低。

4期自动除极的离子基础:,逐渐衰减的外向,K,+,电流,随时间而逐渐增强的内向电流,(I,f,),;,图,下一张,24,第四章第一节,返回,25,第四章第一节,窦房结细胞和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比较,26,第四章第一节,(一),兴奋性(excitability),1.,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有效不应期,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除极开始,复极至,-55 mV,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除极开始,复极至,-60mV,有效不应期的实质:,钠通道完全失活或复活的数目太少图解,下一张,二、心肌的生理特性,27,第四章第一节,返回,28,第四章第一节,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相对不应期,:,从复极,-60 mV,到,-80 mV,;,Na,+,通道开放能力未恢复正常,超常期,(,supranormal,period),:,超常期:从复极,-80 mV,到,-90 mV,;,通道已基本恢复到备用状态;,兴奋性高于正常图解,下一张,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的临床意义:,易造成心律失常,1.,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29,第四章第一节,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返回,30,第四章第一节,细胞外K,+,浓度对兴奋性的双向影响,2.影响兴奋性的因素,(1)静息电位或最大复极电位水平,(2)阈电位水平,(3)引起0期去极化的离子通道性状 :,备用、激活、失活和复活状态;,Na,+,通道的特性;,Ca,2+,通道的特性;,31,第四章第一节,(2)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期前收缩(premature systole):,额外刺激作用于心脏引起提前的收缩;,期前收缩发生的条件;,代偿性间歇,(compensatory pause),:,一次期前收缩后有较长的心室舒张期;,代偿间歇产生的原因;,图解,下一张,3.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收缩活动的关系,:,(1)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32,第四章第一节,返回,33,第四章第一节,自动节律性,(,autorhythmicity,),衡量自律性的指标,(二),自动节律性,1.心脏的起搏点,自律性的差异:,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浦肯野纤维,正常起搏点;潜在起搏点;异位起搏点;,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抢先占领;超速驱动压抑,超速驱动压抑的生理意义和临床意义,34,第四章第一节,(,1,)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2,)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2.,影响自律性的因素,图解,下一张,(二),自动节律性,35,第四章第一节,返回,36,第四章第一节,(三)传导性,窦房结,心房肌,局部电流,房室结,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心室肌,房室束,图解,下一张,37,第四章第一节,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返回,38,第四章第一节,1.,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和特点,(,1,),心肌细胞间的直接电传递:,缝隙连接功能性合胞体,图解,下一张,(三)传导性(conductivity),(2),兴奋通过特殊传导系统的有序传播:,(3),心脏内,兴奋的传导速度:,心房的“优势传导通路”,房室延搁及其生理意义,心室内传导系统,39,第四章第一节,返回,40,第四章第一节,(,1,)结构因素:,细胞直径;缝隙连接数量;,(,2,)生理因素:,1),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2),邻近未兴奋部位的兴奋性:,a.静息电位和阈电位的差距;,b.钠通道(或慢反应细胞的 钙通道)的状态,2.,影响传导性的因素:,41,第四章第一节,1.,心肌收缩的特点,(,1,),同步收缩:,图解,下一张,(四)收缩性(contractility),(2),不发生强直收缩:,(3),对细胞外Ca,2+,的依赖性,2.,影响,心肌收缩的因素,42,第四章第一节,三、体表心电图,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心电图的导联,标准双极肢体导联,加压单极肢体导联,胸导联,图解,下一张,43,第四章第一节,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返回,44,第四章第一节,(一),正常心电图各波和间期的意义,1.,P,波:反映心房去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2.,QRS,波:心室去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3.,T,波:心室复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4.,U,波:与浦肯野网的复极化有关;,5.PR,间期:房室传导时间 0.120.20秒;,6.,QT,间期:心室从兴奋到完全复极的时间;,7.S-T,段:心室已全部进入去极化状态;,图 解,下一张,45,第四章第一节,返回,46,第四章第一节,(二)心电图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关系(自学),P波对应心房肌的除极;PR段对应心房肌复极;,QRS波相当于心室肌的0期去极,ST段相当于平台期,T波反映3期复极。

47,第四章第一节,。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