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识梅香 寻梅魂.doc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9KB
约4页
文档ID:547018619
识梅香 寻梅魂.doc_第1页
1/4

识梅香 寻梅魂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朗读能力,能抑扬顿挫读出诗歌韵味2、学习通过诗眼,意象,意境,知人论世理解诗歌情感的方法3、体会作者高洁坚贞的情操教学重点:1、培养朗读能力,能抑扬顿挫读出诗歌韵味2、体会作者高洁坚贞的情操教学难点:学习通过意象,意境,知人论世理解诗歌情感的方法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点拨法教学过程:一、诗词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梅花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诗人们曾创作了大量的咏梅诗,下面我们来领略梅花绽放在诗词中的风采ppt出示图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笔下的这棵梅在默默散发清香;“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小圆中的梅有幽独超逸的气质;“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笔下这颗梅在冰天雪地傲然绽放下面,我们去认识陆游笔下的一棵梅其中“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题二、诵读识梅1、自由诵读诗歌,去感受本诗的情感基调并找出上下片各自的诗眼生:感情凄凉,凄惨;上片诗眼“愁”,下片诗眼“香”)【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情感,并学习抓诗眼的读诗方法。

2、自由诵读,用声音表现梅之“愁”3、学生诵读展示,教师从字音,节奏,情感方面给予指导(ppt出示图片)设计意图:提升学生朗读水平】三、 研读懂梅(一)研读上片1、 老师诵读上阕,学生在老师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想象上片所表现的画面(ppt出示图片,红色标注重读部分)设计意图:教给学生怎么确定诗歌重读部分】2、 学生回答,描述画面对学生描绘的内容、语言闪光点给予表扬鼓励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在诗歌学习中发挥想象】3、 教师引导:从学生的描绘中,我们感受到了梅处境的悲凉,我们懂得了梅的愁苦,我们是如何读懂的?(学生思索)4、 教师明确:诗歌中的事物被作者赋予情感,就叫做意象,我们根据意象发挥想象,就能体会诗歌创造的意境,就能更好的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板书)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通过意象意境学习诗歌的方法】5、 学生带着对梅的理解齐读诗歌上片设计意图:在诵读中加深对梅的认识】(二) 研读下片1、 学生齐读下片,重读标红部分(无、苦、一任、妒、碾、香)(ppt出示图片)2、 小组讨论对标红部分词语的认识设计意图: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小组代表展示并结合感悟朗读诗句(“无”和“苦”形成鲜明对比,写出梅不同于一般花朵苦苦争春的淡泊:“一任”写出梅面对嫉妒的高洁傲岸;“碾”写出了梅所受摧残之深,体现梅之坚强;“香”体现出梅的坚贞不屈……)【设计意图:以读促悟,以悟促读】3、 教师总结:研读下片我们懂得了梅花高洁傲岸,坚贞不屈的品质,我们是用炼字的方法体会到的(板书)。

设计意图:学会“炼字”这一赏析诗歌的方法】(三) 联系作者经历,认识写作手法1、 老师介绍陆游经历(ppt出示图片)2、 点拨:看完陆游早期科举经历,你想到了诗中的那句话?(生: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看到陆游一生不弃的抗金理想,你有想到那些诗句?(生: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3、 总结:作者笔下的梅不仅是一棵树,更是作者的写照,梅的处境就是陆游的处境,梅的精神就是陆游的精神,这种写作手法叫做“托物言志”这种结合作者经历分析理解诗歌的方法叫“知人”,结合时代背景的方法叫“论世”(板书)【设计意图:学会“知人”“论世”赏析诗歌的方法】四、 寻梅之魂1、 引导:今天认识的这棵梅,在陆游的诗中伫立了千年,每一次诵读就嗅到那梅香,就感受到那份不屈与坚强,诗歌能让人用最纯粹的语言表现最真挚的情感,让我们拿起笔,用诗的语言写下我们的感受吧!2、 出示例文“去寻一树梅/在落寞的黄昏/哪怕风吹雨打/也要去握一缕梅香”学生仿写3、学生展示设计意图:通过练笔的形式,让高洁傲岸的精神内化,同时提高学生写作能力】3、 教师展示例作《寻梅》“去寻一树梅/在落寞的黄昏/哪怕风吹雨打/也要去握一缕梅香去寻一树梅/在残破的桥边/哪怕群芳嫉妒/也要去看坚守的模样去寻一树梅/在遥远的南宋/哪怕溯洄千年的时光/也要去聆听灵魂不屈的歌唱”4、 教师寄语:希望同学们能经常读一读这首诗,经常去找寻这份坚强,使自己在漫漫人生路上面对理想有坚守的模样,面对挫折,灵魂能不屈的歌唱。

5、 听歌曲《卜算子》,再次感受梅之精神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的写、听、唱,让梅高洁傲岸的精神内化,同时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并激发对诗歌的兴趣五、 作业:1、背诵并默写本首诗2、收集有关梅花的诗句,体会中华民族特有的梅花情结六、板书设计卜算子·咏梅 愁(景) 诗眼 意象 意境 香(情) 炼字 知人 论世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