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荣***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45MB
约119页
文档ID:175480254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_第1页
1/119

cc 第二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起讫日期单元教学内容 1 2.25-3.3 始业教育(开学第一课) 2 3.4-3.10 一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 放大镜下的晶体 3 3.11-3.17 一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4 3.18-3.24 一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5 3.25-3.31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6 4.1-4.7 二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7 4.8-4.14 二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4.15-4.21 二 68 物质变化与我们单元复习 2 课时; 9 4.22-14.28 三1 地球的卫星月球2 月相变化 10 4.29-5.5 三五一长假 11 5.6-5.12 三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12 5.13-5.19 三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13 5.20-5.26 三 8 探索宇宙;单元复习 2 课时 14 5.27-6.2 四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15 6.3-6.9 四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16 6.10-6.16 四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17 6.17-6.23 四 单元复习 2 课时; 18 6.24-6.30 总复习 1 课时:考试 19 7.1-7.7 结业典礼 cc 第二学期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全 册 教 材 分 析 一、教材分析 本册科学课本有 4 个单元,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 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每个单元有8 个课题,全册共有 32 个课题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 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 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 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 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 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 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 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 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 分和处理方法 ; 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 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 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 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 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 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二、主要教学目标 1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 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 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 比如对垃圾问题、 水资源问题的研究 2对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如根据资料对水中微生 物的研究,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 3学习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本册将让学生学习用多种不同 cc 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通过显微镜观察出的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 立环形山模型,形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4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 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 心 三、主要材料清单 1“微小世界”单元 观察工具: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玻璃片,平面镜片,显微镜 观察对象: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食盐、味精、矿物晶体;水中的微生物; 洋葱、 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

其他工具或材料: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或其他 纤维 2“物质的变化”单元 实验材料:火柴、生锈的铁钉和铁片、蜡烛、米饭、淀粉、碘酒、几种常见的食 物、小苏打、白醋、铁锈、硫酸铜溶液、涂有油漆的铁制品、小自行车、白糖、柠檬 酸、自制电路检测器 其他工具:滴管、榔头、镊子、玻璃杯、小饮料瓶 3“宇宙”单元 模拟实验材料:圆纸片、皮球、玻璃球、兵乓球、打气筒、注射器、沙盘、电筒、 蜡烛、纸板、橡皮泥、棉线、铁丝、星空图 相关资料:有关月球、日食、月食、太阳系、北斗七星、夏季星座、航天器、人 类宇宙历程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4“环境和我们”单元 观察实验材料 : 广口瓶、洗净的小石子、纸巾、墨水、有回收标志的塑料瓶、堆 肥箱、包装盒 常用工具:弹簧秤、自制量杯、放大镜、显微镜 相关资料:有关垃圾场、 垃圾污染河道、 回收垃圾、水污染等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四、具体教学措施 1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备好每一节课,设计出好的教学程序,做 cc 好每节课的课前准备 2上课:能够做到按教案设计来上课,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语言上做到通俗易 懂,利用好这 40 分钟 3提优补差: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课外小论文写作等指导;对学习有困难的 同学的作业以及平时的动手实验给予指导,对出现的作业差错及时更正,及时关心辅 导。

落实好补差时间 4课外活动:科学俱乐部社团活动 素 质 发 展 目 标 1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 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 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 比如对垃圾问题、 水资源问题的研究 2对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如根据资料对水中微生 物的研究,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 3学习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本册将让学生学习用多种不同 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通过显微镜观察出的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 立环形山模型,形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4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 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 心 学 生 情 况 分 析 (要求手写) 学情分析 上学期,我们的课堂教学以实验探究为主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对科 学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科学素养 得到一定的培养但也有一小部分同学对科学不重视,会出现上课不认真、实验胡乱 做以及不按要求完成作业等情况。

cc 单元或章节教学目标 单元或章节教学目标课时安排 一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8-10 二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8-10 三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10 四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12 cc 教师备课 课 题第一单元 1.1 沉和浮课时1 教 学 目 标 科学概念 1、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 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 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 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 学 准 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 最好每个学生 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 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 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 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 结构等) 教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cc 学 过 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 “看,这是什么? ” (生:放大镜) 放大镜大家很熟悉, 能否替放大镜 来介绍一下自己 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 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 镜片(如果学生能说 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 (可能学生会 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 里 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 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 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 珠宝商鉴定珠 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 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 制作微型工艺品的 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 填写第 2 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 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 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根据学生的演 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 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 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 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 将新发 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 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 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 么 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 (镜片具有“凸” 、 “透” 的特点) 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 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 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 (发现圆柱 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 cc 用) 3、师:放大镜的镜 片和能起放大 作用的器具 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中间凸起, 透明的)所以放 大镜也叫“凸透”镜。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 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 最大 四、小结 1、 师:对于熟悉的放大 镜,通过今天 这节课 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 (放大镜也叫 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运用放大镜细心 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作业设计 或典型错 题记录分 析 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 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透 “ 凸透” 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教 学 反 思 cc 教师备课 课 题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课时1 教 学 目 标 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