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怎样查字典辞书,一、汉语字辞典的汉字排列法,1、音序法,按读音顺序排列汉字,现代——按汉语拼音字母的次序排列按注音字母的顺序排列,古代——按平、上、去、入四声排列 按一百零六韵次序排列,缺点:不知或读不准音则不能检字,优点:检字的速度快,白,普通话bái,山东话bèi,,鞋,普通话xié,山东话xài,湖北话hái,,采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按部首归类排列汉字把同一部首的字归为一类,部首的次序据笔画而定,同部首的字也以笔画为序2、部首笔画法,优点:不会读也可以检字,缺点:●检字速度较慢●有的字部首难确定,许慎首创部首检字法《说文》540部首《现代汉语词典》89部首《汉语大字典》200部首《康熙字典》214部首東,“木”部,疑,旧《辞海》“疋”部,新“匕”部凸,旧《辞海》“凵”部,新“│”部东,“一”部,電,“雨”部,电,“│”部,采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3、号码法,按由笔形得来的数字号码排列汉字,最常见的是“四角号码法”四角号码笔形换数法:,横一垂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四角号码取角顺序:,左上→右上→左下→右下,,端,0,2,1,2,0212,截,4,3,2,5,4325,采自《康熙字典》,四角号码取角方法:,♣上部或下部有一笔形者作左角。
如“直”为4010,♣用过的笔形再充当他角作“0”如“一”为1000,♣虽是一笔但有转折,可分别取角,如“乙”为1771,优点:检字的速度快,缺点:难于掌握,♣虽是一笔但上下构成两种笔形,分上下取角如“火”为9080,♣下部笔形偏向一旁,无笔形角作“0”如“户”为3020,♣外形是“口、门、鬥”的字,下角取内部笔形四角号码取附角法:,同码字较多时,取右下角上方最贴近而露锋芒的一笔形为附角如该笔形用过,则附角作“0”4380.5,0060.3,6080.1,如“因”为6043,“闪”为3780,二、古代的注音方法,1、譬况法,通过打比方或简单描写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来为汉字注音刘熙《释名》:“天,豫司兖冀以舌腹言之天,显也在上高显也青徐以舌头言之天,坦也坦然高而远也刘熙《释名》:“风,豫司兖冀横口合唇言之…… 青徐言风踧口开唇推气言之……《公羊传》庄公二十八年:“春秋:伐者为客,伐者为主 何休《解诂》:“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齐人语见伐者为主,读伐短言之,齐人语也2、读若法,东汉时产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给汉字注音高诱《吕氏春秋注》:“渔,读如《论语》之语许慎《说文》:“铗,读若夹3、直音法,不足:没有同音字的字无法注音。
如果同音字比被注音字还难认读,则无注音的作用用一个与被注音字音同的字来注音《汉书·高帝纪》:“沛公起如厕从间道走军服虔注: “走,音奏《康熙字典》:“栭,并音而《康熙字典》:“西,音粞又:“是,音姼m,4、反切法,用两个汉字给一个汉字注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与声调毛——莫 袍 反,冬——都 宗 反,áo,ōng,d,顾炎武《音学五书》:“魏晋谓反切为‘反’,唐以后讳‘反’而谓‘切’三、古代工具书的释义方式: 1)直训:也叫语词式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如:黑,火所熏之色也四、几部常用的工具书,1、《康熙字典》,古代收录汉字最多的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奉康熙皇帝令编写,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收字47035个体例:,♣用214个部首编排汉字,部首以笔画为序♣将部首归入以十二地支命名的12集,每集又分上中下3卷♣释字先注音,后释义,各义之下引古书为证不足:错误较多王引之《字典考证》,采自《康熙字典》,《康熙字典》部首歌诀,一二子中三丑寅,四卯辰巳五午寻, 六在未申七在酉,八九戌中余亥存。
2、《汉语大字典》,成书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目前收录汉字最多的大型字典,收汉字56000多个字形:,收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的代表形体注音:,拼音注音外,收反切,注明中古声、韵、调和上古的韵部释义:,分义项收意义,并引用例及文献释义材料3、《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师生等编,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采自《汉语大字典》,1975年,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在广州召开全国词典编写出版规划会议上提出编纂《汉语大字典》的计划,经周恩来、邓小平同志批准立项,川、鄂两省编写人员近十年的努力,由著名学者徐中舒主编,于1984年编成初稿,并于1985年开始分卷定稿,1986年出版第一卷,至1990年出齐八卷每卷约200万字,总计约1500万字4、《辞源》、《辞海》,《辞源》:商务印书馆组织编撰出版始编于1908年,1915年出版,1931年出版续编大型综合性工具书●旧《辞源》、《辞海》的编写出版,体例:使用部首排列法,分为214个部首先解释单字 的含义,再收录解释多音的词、词组和成语典故等《辞海》:中华书局组织编撰出版1936年问世,体例与收词的范围与《辞源》相同也是大型综合性工具书● 《辞源》、《辞海》的修订,1958年开始修订,使两部书在性质上有所分工。
《辞海》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辞源》修订为阅读、研究古籍用的工具书5、《汉语大词典》大型多卷本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版大型历史性汉语语文辞典,12卷,辞源,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的语文辞书它始编于1908年(请光绪三十四年),至今已经修订再版多次,它凝聚了几代学者的心血修订版《辞源》以旧有的字书,韵书,类书为基础,吸收了现代词书的特点,以语词为主,兼收百科,以常见为主,强调实用,是一部综合性,实用性极强的百科式大型工具书全书共四册,收词近十万条,综计解说约一千二百万字,几乎超出了《资治通鉴》一倍 修订版《辞源》的内容丰富极为充实广博除大量的字词释义上,对于艺文,故实,曲章,制度,人名,地名,书名以及天文星象,医术,技术,花鸟虫鱼等也兼收并蓄,融词汇,百科于一炉,既体现了工具性和知识性,又兼顾了可读性辞海,《辞海》是以字带词,兼有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功能的大型综合性辞典 最早的策划、启动始于1915年时中华书局主持人陆费伯鸿先生决心编纂集中国单字、语词兼百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大辞典,其宏博气势,令人钦敬并取“海纳百川“之意,将书名定为《辞海》老《辞海》自1915年秋启动后,至1928年止,时作时辍。
1928年起专聘舒新城先生担任《辞海》主编,终于在1936年正式出版了《辞海》两巨册,声动全国,名重一时,成为中国出版史上永久载入的一件大事共收单字2.27万,复词37.5万条,约5000万字,并配有插图二千余幅;另有《附录·索引》1卷1986年11月第一卷出版,至1993年11月全书出齐1994年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 《汉语大词典》编纂始于1975年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上海五省一市的1000多名专家学者参与编写全书从古今数千种汉语典籍著作中广泛收词,积累资料卡片近1000万张以“古今兼收,源流并重”为编纂原则,所收单字以带复词并有引文例证者为限依200个部首编排,以繁体字立目,简化字括注于后单字下用汉语拼音标注现代音,并征引古代字韵书中的反切古音复词亦以繁体字立目,广泛收列古今汉语中的词语、熟语、成语、典故和较常见的百科词,集古今汉语词汇之大成义项分析精当齐全,释义扼要准确,并辅以丰富饱满的书证每个义项一般精选3~4条书证,全面反映语词的历史源流演变书证涉及经部史部、诸子百家、古今文人别集、戏曲小说、笔记杂著、宗教经典、科技著作、学术专著、近现代报章杂志乃至方志、碑刻、出土资料等,弥足珍贵。
5、《助字辨略》,清代刘淇著,1711年出版,共收虚字476个取材从先秦到元代,包括经传、诸子、史书、诗词、小说等按四声分卷,依韵排列6、《经传释词》,清代王引之著,1819年出版,收录虚字160个专门收录经传的虚字,东汉以后的一概不录按古代的三十六字母的次第排列7、《词诠》,近人杨树达编著,1928年出版收录虚词500多个对每个虚词都先标明词类,再解释意义,在列举大量例句按注音字母顺序排列8、《诗词曲语辞汇释》 近人张相著,1953年出版全书收单字、词语共537项 收集解释唐宋元明时期诗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词语9、《古汉语虚词》,杨伯峻著,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附有笔画索引,查阅很方便该书体例是,先标汉语拼音,然后 列 字头在字头下列出与该字有关的固定词组或复音虚 词注释体例是:先确定词性,然后概括地讲述该字的意义和用法,指明可译成现代汉语的哪一个(或几个)词然后再逐条列出各义项每条义项下列出例句,每个例句之后都附有现代汉语译文这种体例方便初学 者 自学该书的突出特点是把固定词组和复音虚词列为重 要内容之一,这正是以前虚词专著中缺少的10.《说文解字》,许慎:《说文解字》 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
性淳笃,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敬之时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为郡功曹,举孝廉再迁,除洨长初,慎以五经传说,臧否不同,于是撰为《五经异义》 又作《说文解字》十四篇皆传于世 (范瞱《后汉书·许慎传》卷七十九,《列传》第六十九),许慎认为:“盖文字者,六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 “信而有证,稽撰其说,将以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旨《说文》的体例,段玉裁说: 《说文》形书也 凡篆一字,先训其义,若“始也”,“颠也”是, 次释其形,若、从某某声”是; 次释其音,若“某声”及“读若某”是合三者以完一篆,故曰形书也《说文》的价值,“许君以为音生于义,义著于形圣人之造字,有义以有音,有音以有形学者之识字,必审形以知音,审音以知义 所以《颜氏家训》曾称颂许慎说:“若不信《说文》之说,则冥冥不知一点一画有何意焉 段玉裁也说:“无《说文解字》则苍籀造字之精义,周孔经传之大旨,埋蕴不传于终古矣!,《说文解字》是一部首创部首、分析字形、考究古音、总汇古义的字典《说文解字》为九千三百五十三个篆文,分析字形结构,总结发展规律,归纳为五百四十部 段玉裁说:“五百四十个字,可以统释天下古今之字,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所独创也”。
这种分部方法至今仍被采用(包括日本),只是根据文字的发展,有所改进调整而已先秦之书,距今两千多年,如没有《说文解字》对每个字的释音,而音读则不可想象所以清代大儒王鸣盛《为陈仲鱼序》云:凡训诂,以毛苌chánɡ、孟喜、京房、郑康成、服虔、何休为宗,文字当以许氏为宗,乃先究文字,后通训诂,故《说文》为天下第一书,读遍天下书,不读《说文》犹不读也但能通《说文》,余书皆未读,不可谓非通儒也《说文》的历史局限性,(1)体例不严有些字归部没有标准如句部只收拘、笱ɡǒu、钩三字,但很多从句的字却没有收进去 (2)窜改字形 (3)说解错误如:为,母猴也11.经籍纂诂,阮元 :全书按照《佩文韵府》分韵编字,《佩文韵府》所没有的字就根据《广韵》或《集韵》增补卷次按《佩文韵府》分一韵为一卷,共106卷,别有补遗106卷,分附于正编每卷之后全书所辑录的文字训释都是唐以前的经传子史的注释和唐以前的训诂书、字书、韵书、音义书中所有的 采用古书达100多种,收字13349字(异体字不在内)古代的文字义训和在不同古书文句中的训解几乎都汇聚在一起了 这部书搜罗极为丰富,在字的训释之外,还兼顾到经传的异文,字的假借和古文异体,这些都列于每字之末,至于《玉篇》、《广韵》、《集韵》等书也有字义训释,本书均不录,这是由于那些书中大部分的训解是根据前代经传子史的注释而来,本书已然具备,就不必重复。
本书由于成于众手,采录时不免有遗漏,而且也不无讹误,读者用时不能不检视所举的原书 王引之:“展一韵而众字毕备,检一字而诸训皆存,寻一训而原书可识,所谓握六艺之铃键,廓九流之谭奥矣可谓经典之统宗,训诂之渊薮,取之不竭,用之无穷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