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世界的崛起以及意义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20.48KB
约8页
文档ID:44473372
第三世界的崛起以及意义_第1页
1/8

第三世界的崛起及意义第三世界泛指历史上遭受过旧殖民统治,后来争得民族独立,经济相对落后的亚非拉和其他地区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爱1952 年法国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阿尔弗莱德在《三个世界,一个星球》的文章中,首次提出“第三世界”的概念他在该文中写道“我们常说有两个对抗世界却常常忘了还有一个第三世界 20 世纪 70 年代第三世界这个术语被广泛应用1974 年 2 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使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同年邓小平在特别联大会议上的发言谈到了“三个世界”在国际学术界“第三世界”和“发展中国家”两个术语是等同使用的在 20 世纪世界历史的变迁中,第三世界的崛起引人注目,促使第三世界崛起的基本条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高涨的民族民主运动和广大殖民地附属国赢得独立第三世界主要是战后获得独立的国家不断加强联合形成的,共同的遭遇和要求使他们认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力量维护已经获得的独立,才能求得共同的发展,才能为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一 、第三世界崛起的三个里程碑1、万隆会议1955年在印尼的万隆召开了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参加会议的共有29 各国家(其中亚洲18 个,非洲6 个)。

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而由亚非民族独立国家自己召开讨论有关亚非国家人民切身利益的大规模国际会议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大会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其内容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与促进世界和平合作宣言等万隆会议和它通过的最后公报体现的亚非各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和促进友好合作而斗争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而《亚非会议做后公报》则因其代表正义团结友好进步,被作为战后国际关系的最重要的文件之一而普遍引用由中国最早提出,中印和中缅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引申发展的和平共处十项原则,更被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承认,作为国际关系的普遍原则万隆会议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亚非会议的召开不仅在亚非历史上,而且在整个世界历史上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第一,亚非会议第一次共同发出了亚非人民要求反对殖民主义维护和争取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和促进友好合作的响亮呼声第二, 亚非会议开创了国际关系新局面 “它标志着一个新的国家群体—第三世界正式登上了国际舞台”,宣告了殖民主义者在亚非称王称霸历史的结束第三,万隆会议有力的推动了民主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第四,万隆会议播下了友谊谅解合作的种子2、 不结盟运动1961年 9 月,由南斯拉夫埃及印度尼西亚印度阿富汗发起,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25 个国家出席会议通过发表了《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 《关于战争的危险呼吁和平的声明》,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正式形成不结盟运动奉行“反帝反殖反霸和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与 “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呼吁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团结,维护世界和平, 主张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冷战后, 又逐步调整了运动的重点,确立了今后的宗旨和方向:一方面继续坚持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和原则, 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大国干涉,为建立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而斗争,另一方面将运动的重心转移到经济领域,把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愚昧和落后作为今后的主要任务不结盟运动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它的存在和发展符合历史的潮流作为一股强大的政治运动, 他积极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推动了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它突破了万隆会议的地域限制,面向世界,大大提高了中小国家的国际地位,为争取国际关系民主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发对军备竞赛, 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积极维护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利益,为提高他们的经济地位,改善南北关系, 促进南南合作, 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

3、 七十七国集团七十七国集团是发展中国家为维护自己的经济权益,加强经济合作, 共同反对西方大国控制掠夺而建立起来的一个国家集团该集团的活动始于1963 年,在第 18 届联合国大会讨论召开关于贸易和发展问题时,73 个亚非拉国家和南斯拉夫新西兰共同提出了一个联合宣言生命,当时被称为七十五国集团,1964 年增加到七十七个,并发表了联合声明,反对不合理的国际经济关系,七十七国集团因此而得名1992 年,该集团的成员已经达到132 个,但该名称始终沿用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和发展,是第三世界形成和发展的有一个里程碑,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在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中发挥了先导作用第二,为推动南南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权益作出了积极贡献1964 年,最早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的概念”, 1967 年,该集团通过的《阿尔及利亚宪章》又最早使用了“最不发达国家”的概念 该集团通过了一系列的纲领性文件,集中阐述了南南合作的的指导原则,加强了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新老殖民主义的压迫剥削第三,在推动南北对话和合作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总之, 第三世界的崛起,彻底瓦解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大大推进了世界的历史进程,对世界的政治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使整个世界产生了有利于各国人民,有利于世界和平,有利于人类进步的深刻变化。

第三世界的崛起,是20 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二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及其经验教训1、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成就及教训纵观发展中国家战后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前30 年发展较快,成绩突出,进入20 世纪80 年代以后,陷入停滞不前的阶段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速度不一有些国家和地区如东亚, 东南亚, 拉美和中东产油地区发展水平较高,而另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非洲国家的发展速度较慢但就整体而言,发展成就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1)发展中国家创造了比发达国家更高的经济增长率发展中国家独立后,尽管处在不利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但在大多数年份,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高于发达国家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居世界银行的统计资料,1955-1970 年间, 发展中国家的年均增长率为5.4%,发达国家的为 4.7%; 20 世纪 70 年代,发展中国家为5.3%,发达国家为3.2% 20 世纪 80 年代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失去的十年,但其经济增长率仍高于发达国家1991-1995 ,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4.8%,1996 年为 6.3%,1997 年为 6% ,远高于这些年度发达国家的增长水平2)畸形经济结构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一些国家跃入新兴工业国家的行列所谓“新兴工业国家” 是指那些经济正在起飞而暂露头角的国家尽管目前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在其国民经济仍占有很大比重,但是工业的比重已经明显增加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出现了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一批新兴的工业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经济速度惊人,工业化和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形成了一支新兴的经济力量3)民族经济增长壮大,经济自主性增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如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已经掌握了电子技术、原子技术和航天技术 “工业欧美, 原料亚非拉” 的传统分工格局正在被打破更重要的是发展中国家能够按照自己的发展模式发展本国的经济,监督和管理外国垄断公司和企业4)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增大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速度高于发达国家,所以他在世界经济重的比重也在提高从 1950 年到 1980 年,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的比重由 28% 提高到 33% ,1996 年达到 44% 2、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前进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以至严重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程,这些问题, 既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 从外部来讲, 主要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冲击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制约。

从内部来讲,既有经济方面的也有政治方面的经济方面的主要有:1)债务问题: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而自己内部积累又十分有限, 因此, 吸引外资和举借外债就成了获得资金的必然途径许多发展中国家债务过重,以至不能按时还债,发生债务危机债务危机是发展中国家具有普遍意义的危机,最为严重的是撒哈拉以南的穷债务国和拉美重中债务国这对于本来就缺少资金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只能减少投资,压缩出口,从而导致生产停滞,甚至衰退2)粮食问题:发展中国家几乎都都是农业国,但是除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之外,大多数国家靠吃进口粮,现在,粮食问题最为严重的是48 个最不发达的国家,他们的劳动力生产总值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数的41% ,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饥俄人口在逐年增加,有些国家忽视农业和粮食的基础地位,农业基础差, 技术是分落后, 大量水土流失,农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问题日益突出3)人口问题:与粮食问题紧密相关的是人口问题1999 年世界人口达到60 亿,发展中国家竟然占到47.7 亿,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在世界人口比例已经从二战后的65.5%升至 79% ,而且还会继续提高其严重性在于:人口快速增长,使消费比例例增加,积累下降,导致生产性投资和教育性投资的减少,因而减缓了社会发展的速度。

人口猛增, 将使资源和生态环境受到更大的压力,危及自身的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一方面经济发展缓慢,另一方面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快速上升,这就越发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困难,拉大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4)环境问题: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环境破坏主要是指身临面积的减少和土壤沙漠化两个方面,战后以来, 由于开垦荒地、 建筑房屋、索取燃料, 一些发展中国家大量砍伐森林,使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森林面积的减少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另一方面就是土壤的荒漠化,沙漠化的直接原因是过度耕作、过度放牧和过度砍伐再有就是污染严重,表现在: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和酸雨污染环境污染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损失,而且破坏了生态平衡,直接影响到能否持续发展的问题3、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成就和问题:1)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成就发展中国家独立后少数国家选择了社会主义的道路,绝大多数国家选择了资本主义的道路,也有少数国家继续保留着封建的、前资本主义的道路,呈现出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特点,其政治制度自然也各不相同,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大致说来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政教合一型的神权制如伊朗第二种是世俗的封建君主制如泰国、巴林、 科威特等国家。

第三种是部落酋长型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第四种是军人独裁制,这种政体一般来说是比较短暂的第五种是西方的共和制如菲律宾、埃及、阿根廷等国家从整体上看, 他们在政治上摆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时期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获得了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 成为了国际舞台上主权独立的国家,他们在不断的探索着与本国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和道路; 政治参与和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集权制逐渐向民主制发展;大多数国家选择了比较正确的民族政策,正在化解民族、 部族、种族矛盾, 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正在形成;大多数国家政局稳定,保持着良好的政治环境,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等,这些均是进步文明的突出表现,是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2)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几个问题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民主化进程尚未完成,因为旧的统治势力依然存在,社会经济基础也远未消除2、法制化任务艰巨:一些国家以神治国、以宗教的教义治国,一些国家国内政局长期动荡,局部战争不断 不少国家法律不健全,国内秩序混乱,经济建设无法正常进行3、政党制度难题颇多比如容易出现军人独裁,政党和派别之争激烈,导致政权更迭无序,影响国家的稳定和经济建设4、 政局动荡不断。

5、民族和种族关系错综复杂主要是大多数国家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殖民化过程,再就是由于各种原因,。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