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以来我国宏观资本回报率与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投资效率是投资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衡量投资规模是否过度、投资领域是否合理都离不开对投资效率的深入认识本文在合理估算资本存量的基础上,测算了1980年以来我国宏观资本回报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以期为正确判断我国的投资效率提供基础数据一、宏观资本回报率的测算资本回报率可以定义为资本回报与创造回报所用资本之间的数量比率关系依据数据来源不同,至少存在着两类度量指标:一类是基于宏观层面的国民收入账户统计体系中反映资本回报的指标以及固定资产存量等指标计算的资本回报率,可以称为“宏观资本回报率”另一类是基于企业财务会计基础上的资本回报率,可以称为“微观资本回报率”两类资本回报率的度量指标各有优点宏观资本回报率具有指标统计对象覆盖经济整体,资本存量经过物价调整因而度量结果更接近经济分析意义上真实回报率概念等优点微观资本回报率优点在于,指标定义结构简明清晰,便于直观解读,指标度量值对经济基本面因素变动反应比较灵敏宏观资本回报率测算的主要经验框架是基于Hall-Jorgenson(1967)资本租金公式,影响资本回报率的主要参数包括:资本收入、资本存量、资本折旧率、资本品价格指数和通货膨胀率。
名义宏观资本回报率、实际宏观资本回报率可以分别用公式表示为:;1)资本收入GDP收入法核算中把GDP分成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含生产税的资本收入可以定义为收入法GDP减去劳动者报酬,值得强调的是,此处的税收口径只涵盖初次分配中的生产税,没有包括再分配环节的企业所得税等可以看出,资本收入占比主要介于45%和55%之间,不过从2004年之后增长速度有所加快表1 1978-2012年资本收入、劳动报酬占比情况年份GDP劳动者报酬资本收入劳动者报酬占比(%)资本收入占比(%)198045462325222151.248.9198148922577231552.747.3198253232852247253.646.4198359633192277053.546.5198472083869333953.746.3198590164769424752.947.11986102755427484852.847.21987120596334572452.547.51988150437780726351.748.31989169928753824051.548.51990186689972869653.446.6199121782113621042052.247.8199226923146971222754.645.4199335334181731716151.448.6199448198252062299252.347.7199560794320872870652.847.2199671177370863409152.147.9199778973418703710353.047.0199884402443204008252.547.5199989677471354254252.647.4200099215500204919550.449.62001109655543745528149.650.42002120333606545967850.449.62003135823668326899149.250.82004159878809517892850.649.42005184937931489178950.449.6200621631410636910994549.250.8200726581012791913789148.151.9200831404515051216353447.952.1200934090316695817394549.051.0201040151319086921064347.552.5201147310422242425068047.053.0201251894223659828234445.654.4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和作者的估计。
a.按现价计,单位亿元b.1980-1989年资本收入占比数据来自Hsueh和Li(1999);1992-2011年劳动者报酬数据来自实物交易资金流量表;1990、1991、2012年劳动者报酬数据采用经过全国GDP调整后的劳动者报酬各省汇总数代替图1 1980-2012年资本收入、劳动报酬占比情况(2)资本存量以198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净值为基期资本存量,结合资本折旧率、投资等数据就能够估算出各期的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核算资本存量的基本公式为:①基期资本存量:1980年底全民所有制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是3701.7亿元,又由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全民所有制企业占比81.89%(745.9/910.85)假定固定资产净值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照经济类型划分的占比情况完全一致,则1980年底固定资产净值为4520.3亿元(3701.7/81.89%)②投资:反映投资情况的指标主要有两个,分别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资本形成总额,两者在内涵上的主要区别在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土地购置费、旧设备和旧建筑物购置费考虑到资本形成总额能够更准确地测量可再生资本、新增资本的变化情况,本文对投资的估测使用“资本形成总额”指标。
同时假定在“资本形成总额”中,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器具购置、其他费用等三类投资所占比例与它们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相对比例完全相同3)资本折旧率实际上,在资本存量的估算过程中,与基期资本存量数据相比,资本折旧率的确定更为关键因为随着时间跨度的足够长(1980-2012年,总计33年),基期资本存量估算误差对后续年份资本存量测算结果的影响将快速消失,而资本折旧率则会在每一个时间区段上影响着资本存量数据的测算结果为了得到一个更为合理且贴近实际的资本折旧率,我们放弃了使用常数折旧率的做法,并做出了以下假定:①采用资本品相对效率几何递减的方式模拟折旧情况:,其中代表时期为的资本品相对效率;②资本品的法定残值率为5%,即资本品在折旧终了时的相对效率是新资本品的5%③资本中的建筑、设备工器具以及其他资本的寿命期分别为40年、20年和30年依据上述三条假定,可以推算出建筑安装工程对应的折旧率是7.2%,设备、工具、器具购置对应的折旧率是13.9%,其他资本对应的折旧率是9.5%在此基础上,根据每年三类投资占资本形成总额中的比重进行加权平均,就可以得到资本折旧率序列表2 1980-2012年资本折旧率年份资本折旧率年份资本折旧率1980---19979.13 19818.87 19989.07 19828.91 19999.09 19839.01 20009.11 19849.20 20019.12 19859.24 20029.09 19869.18 20039.12 19879.20 20049.14 19889.21 20059.18 19899.05 20069.13 19909.10 20079.11 19919.15 20089.14 19929.19 20099.08 19939.18 20109.06 19949.16 20118.94 19958.92 20128.92 19968.93 (4)资本品价格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由于价格变动,在计算实际宏观资本回报率时各年份之间的投资值是不可比的。
因此在运用永续盘存法计算实际资本存量时,需要将当年价格表示的投资用资本品价格指数进行平减,以折算成基期不变价格表示的投资实际值资本品价格指数以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代表;通货膨胀以GDP缩减指数代表表3 1980-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和GDP缩减指数(1980年=100)年份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GDP缩减指数年份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GDP缩减指数19801001001997359.0333.41981100.2102.31998358.3330.61982100.0102.01999356.9326.4198399.9103.12000360.8333.21984101.3108.12001362.3340.01985110.1119.22002363.0342.01986114.3124.82003371.0350.91987123.3131.32004391.8375.21988141.8147.12005398.0389.91989168.2159.72006404.0404.71990181.7169.02007419.7435.51991198.9180.62008457.1469.41992229.4195.42009446.1466.61993290.4225.02010462.2497.81994320.6271.32011492.7536.71995339.5308.62012498.1546.61996353.0328.5 根据上述对宏观资本回报率影响因素的设定,可以测算出1980-2012年我国宏观资本回报率。
为避免基期(1980年)资本存量估算带来的可能误差,本文对宏观资本回报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选择从1990年开始结果显示:(1)实际宏观资本回报率总体上是一个下行走势,在经历了1993-1999年的快速下降时期后,2000年之后呈现出振荡波动的局面,维持在4%-5%之间2)名义宏观资本回报率的走势与实际宏观资本回报率的走势基本一致,维持在5个百分点左右的回报率差3)资本回报率和GDP指数的走势呈现出不对称性1999年-2007年间,GDP增速持续提高,而资本回报率并没有相应地持续提高;2008年后,GDP增速放缓,资本回报率也明显下降我国近三十多年来GDP增长迅速,而实际宏观资本回报率却长期下降或停滞不前,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外延式的投资增长模式我国大量依赖固定资产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投资持续过快增长导致资本-劳动比率上升,出现了“资本深化”加速现象由于资本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