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丝绞线员工(初A)题库一、填空题拉丝工序1. 拉丝机的简单分类为非滑动式和 滑动式)2. 硬圆铜线型号为 TY)3. 拉丝工序导体测量常用工具为 千分尺)4. 导线、电缆导体常用的金属材料有 , 铝、铜)5. 其他条件相同时,拉铝线比拉铜线的拉伸力 小)6. 润滑剂在拉线时主要起清洗作用、冷却作用及 润滑作用)7. 铜的密度是 g/cm38. 9)& 中拉收线盘规格为 (0630)9. 目前我们经常使用的拉丝模具有 和 两种根据材料的不同)(钻石模、聚晶模)10. 拉伸后线材长度与 线材长度的比值就是延伸系数拉伸前)11. 船用电缆常用导体为TX,TX表示 镀锡铜导体)12. 小拉机的出线范围为 0.1~0.68mm)13. 为实现拉伸过程,拉伸应力应大于 金属的变形抗力)14. 中拉导体伸长率为 25%)15. 我们生产的电工圆铜线的型号 ,它主要有 、 、 、 等方面的考核要求TR、电阻率、伸长率、单丝外径及F值、单丝表面质量)16. f值是指 圆铜线垂直于轴线的同一截面上测得的最大和最小直径之差)17. 拉丝模具有 、 、 、 四个部分组成入口区(润滑区)、工作区、定径区、出口区)18. 导体根据国家标准分为 、 、 、 四种。
第一种、第二种、第五种、第六种)19. 铜小拉的皂液浓度控制在 , PH值控制在 2~3.5%, 8~9)20. 铜拉退火电压过高时会造成 ,退火电压过低时会造成 单丝氧化或单丝拉细、单丝伸长率不合格)绞线、束丝工序1. 绞线分正规绞合和 两种非正规绞合)2. 单线以绞线中心线为轴线,分层有序地绞合,周围相邻绞层方向是相反,中间可以由单根或几根单线构成,而以中心层为一根的等直径单线的绞线为最常见,这种绞 合称为 (正规绞合)3. 绞线工艺的主要工艺参数为 、 、 、 (绞线节距、节径比、绞入系数、绞入率)4. 束丝机主要生产第2类导体和 第5类导体及股线)5. S绞 ,Z绞是 左向、右向)6. ©500束丝机的500代 收线盘规格为500mm)7. 节距与绞线柔软度的关系:节距 绞线的柔软度越好,相反节距 绞线的柔软度越差越小、越大)& 束丝节距是指 单线沿绞线轴向方向旋转一周所前进的距离)9. 绞线的主要特点有 、 、 柔软性好、可靠性好、强度高)10. 绞合导体直接用作为电线使用时,称为 裸线)11. 绞合导体如果用作绝缘电线电缆的导体时,称为 导体)退火工序1、 退火工序线径检查使用的工具为 。
微米千分尺)2、 中拉的退火方式为 接触式短路退火)3、 退火后铜线应满 、 、 、 等性能方面的规定 (伸长率、电阻率、单丝外径及F值、单丝表面质量)4、 引取轮速度过快会造成 、 、 单丝拉细、伸长率不合格、单丝表面有水)5、 退火温度过高会造成单丝 、 、 单丝氧化、单丝烧断、单丝拉细)6、 冷却水温度高或流量不够时会造成单丝 、 单丝氧化、单丝拉细) 二、判断题拉丝工序1. 拉线产品按结构可分为圆线、型线二大类 (X2. 延伸系数是线材拉伸后与拉伸前的长度之差与拉伸前长度之比 (X3. 连续式拉线机可分为滑动式和非滑动式两大类 (V4. 电阻对焊具有接头可靠、效率高、消耗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劳动条件好等优点 (V5. 电阻对焊机的主要特点,就是在加热和加压共同作用下形成焊接接头…(丁6. 拉线模模孔内允许存在不影响使用的小尖角…………………………… (X)7. 金属线材是在拉线模的定径区内完成变形的 (X& 拉线模孔分为四个区域 (V9. 拉线产品产生表面氧化的主要原因是润滑剂温度过高 (X10. 拉线配模主要参数是压缩率和延伸系数 (X11. 拉线模的使用寿命取决于拉线模本身的质量。
(X绞线、束丝工序1. 一般在绞合线芯中“S”绞向代表右向,“Z”绞向代表左向 (X2. 过扭,是指绞合过程中,扭绞过度呈麻花状的现象 (V3. 绞合线芯节距忽大忽小,主要原因是设备和材料 (X4. 架空用钢芯铝绞线,它的电气性能,相对于机械性能而言,更为重要 (X5. 多 层绞线 由 内至外 节 径比逐渐缩小,且同 层 节径 比保持 一致,绞向各层相反 (V6. 第2种绞合导体,最外层绞向应为右向 (X)7. 管绞机的绞制节距与管体转速成正比 (X& 管式绞线机的规格和型号是按放线盘的数量和直径来区分的 (V9. 为保证绞制收线速度不变,它是通过收线盘的转速变化来达到目的的…(丁10. 绞合导体的直流电阻,是指构成绞线的各单线芯的总电阻 (V11. 线芯绞入系数是大于1的数值 (V)12. 节径比即节距为绞合直径的倍数 (X13. 裸绞线是最外层绞向为左向 (X14. 绞制形式主要分为正规绞合和不正规绞合两种 (V三、选择题拉丝工序1. 国家标准代号表示为( A)A)GB (B)JB (C)YB (D)TB2. ①3.0的硬铜圆线其表达式是(B )A)TR3.0 (B)TY3.0 (C)LR3.0 (D)LY3.03. 拉铜线用润滑剂的温度一般控制在(C)°C。
A) 5〜20 (B) 20〜35 (C) 35〜55 (D) 55〜804. 在所有金属材料中以( A )的导电性能为最好A)金(B)银(C)铜(9)铝5. 金属线材是在拉伸模的(B )区内完成塑性变形的A)定径 (B)工作 (C)出口 (D)入口6. 测量拉线产品线径的千分尺其精度为(C )(A)0.1mm (B)0.01mm(C)0.001mm (D)0.02mm7. 铜的熔点是(A ) Co(A)1083 (B)1038 (C)1068 (D)1086& 铝的导电性能好,在金属中排第(C )位A)1 (B)3 (C)4 (D)29. 线材拉伸前后断面积之差与拉伸前断面积之比称为(B )o(A)减缩系数 (B)压缩率(C)延伸率(D)延伸系数10. 软铜单线的电阻率在20C时应不大于(B )Q・mm2/mA)0.17241 (B)0.017241 (C)0.0017241 (D)1.724111. 拉线模模孔一般分为(C )区A)3 (B)5 (C)4 (D)612. 线材的拉伸是利用了金属的(D )o(A)导电性(B)弹性 (C)刚性 (D)塑性13. 线材在拉伸前后应遵循( A )的原则。
A)体积不变 (B)面积不变 (C)长度不变 (D)强度不变14. 拉线过程中,一般采用(D )对线材进行焊接A)高频焊(B)电弧焊(C)氩弧焊(D)电阻焊绞线、束丝工序1. 圆线同心绞,当中心绞层为3根单线,再绞2层,其单线总根数应为(C)根 (A)24(B)26(C)27(D)282. 当绞笼转数减小,保持牵引速度不变,可使电缆(B)A)节距比不变(B)绞入率减小(C)绞入系数增大 (D)填充系数减小3. 采用紧压圆形的绞合导体,其目的之一是(C )(A)降低填充系数 (B)减小延伸系数 (C)提高填充系数 (D)改善调整系数4. 管式绞线机应是(B)的高速绞线机A)无退扭(B)有退扭(C)半退扭(D)有预扭5. 生产和质量管理中,为保证产品质量,必须按(C )制度进行生产和检验A)专检、抽检、出厂检(B)送检、专检、抽检(C)自检、互检、专检(D)专检、出厂检、送检6. 绞线中的单线,经过紧压后主要产生(C )变形A)弹性 (B)复杂 (C)塑性 (D)伸长7. 绞缆各层都要经过模具定径,模具孔径一般(C)该层绞缆直径A)等于 (B)大于 (C)小于 (D)近似于& GB/T3956-1997《电缆的导体》标准中规定,导体共分四种,它们是(B )(A)1、2、3、4 (B)1、2、5、6(C)1、2、4、5(D)3、4、5、69. 电线电缆用铜导体,根据国家标准规定,镀金属和不镀金属的铜导体均采用(B 铜线。
A)硬(B)退火 (C)半硬 (D)特硬10. 对于多层绞合线芯,各层节径比不一样,外层节径比(C )内层节径比A)等于 (B)大于 (C)小于 (D)近似于11. 绞合线芯节径比越小,绞入系数(B )(A)越小 (B)越大 (C)变化不大 (D)无变化四、名词解释 拉丝工序1. 鼓轮转速比前后鼓轮转速的比值2. 拉丝 金属杆材在一定的拉力作用下,通过一系列孔径逐渐变小的模孔,产生截面变小长度增加的 塑性变形过程简单的讲拉丝就是金属线材在等体积下线材长度的拉伸3. 延伸系数拉伸后与拉伸前线材长度的比值4. 塑性变形 金属材料在负荷的作用下产生变形而不破坏,当负荷去除后,仍能使变形保留下来的性能为 塑性这种负荷去除后能保留的永久变形称为塑性变形绞线、束丝工序1. 绞线(绞制)的概念将多根直径较小的单丝按一定的规则绞制成较大截面的导电线芯的工艺过程2. 节距单丝延轴向前进一周的距离3. 节径比绞线节距长度与绞线直径的比值4. 紧压系数紧压后导体的实际截面与导体外径的计算截面的比值5. 束丝由多根单线以同一绞向不按绞合规律一起绞合而成的绞线,各单线之间的位置互相不固 定,束丝的外形也很难保持圆整。
五、简答题拉丝工序1. 如何解拉丝生产中的断线问题?1、接头不牢1、正确焊接2、原材料不良,有杂质2、严格控制原材料验收3、配模不合理3、按工艺正确选用模具4、模具磨损过大或拉坏4、更换模具5、塔轮磨损(拉丝油浓度过低)压线5、报设备部维修(加拉丝油)6、牵引轮压线牵引轮故障6、改变牵引轮缠绕圈数或报设备维修7、牵引速度(线径输入)设定不当7、按工艺正确设定牵引参数8、塔轮回力过大或牵引轮起动时间过早8、报设备部维修9、储线器张力不稳定9、正确调整张力或报设备部维修10、退火轮处单丝跳动打火10、正确调整张力或报设备部维修11、退火绝缘或退火镍环损坏11、报设备部维修2. 拉丝设备的分类1)滑动式拉丝机、非滑动式拉丝机2)单模拉丝机、多模拉丝机3)大拉机、中拉 机、小拉机、微拉机3. 拉丝设备的组成部分1、放线机构 2、主电机与传动变速机构3、塔轮箱 4、张力与收线机构 5、伸线油循环管路6、电气电路系统 7、操作台绞线、束丝工序1、 造成导体表面不光滑的原因及对下工序的影响?(1)导轮、导嘴磨损起槽(2)单丝本身有刮伤(3)并线模磨损起槽(4)模具内粘有过多的铜粉或铝粉(5)单丝跳出导轮外 导体表面不光滑会造绝缘击穿或局放不合格。
2、导体紧压的目的是什么?(1)紧压扇形导体:减小电缆外径节省产品成本降低电缆重量⑵紧压圆形导体:提高绞合导 体的表面质量缩小导体直径,提高导体填充系数,紧压后的导体表面光滑圆整无毛刺,导体 表面电场均匀节约材料降低成本3、 束丝的特点 由于束线中各单线均向一个方向扭绞,在弯曲时各单线之间滑动余量很大,抗弯曲力小,所 以束线的弯曲性能特别好,对于需要柔软、并用语经常移动的场合的电线电缆产品就采用束 线作导电线芯4、束丝和普通绞线的最大区别 普通绞线的各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