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发动机原理复习题参考答案

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572.24KB
约26页
文档ID:504199463
发动机原理复习题参考答案_第1页
1/26

第一章发动机的性能、选择1.C2.B3.A4.C5.B6.B7.B8.D9.A10.A11.C12.A13.A14.C15.A、填空16加大17.小艾18小19.机械摩擦损失20.加大21.减小22.混合加热循环23.大24降低25.高26等容加热循环27.等压加热循环28.降低29.驱动附件损失30.定容加执八、、31.动力性能指标三、名词解释32 .平均有效压力: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的循环有效功称为平均有效压力33 .升功率:在标定工况下,每升发动机工作容积发出的有效功率称为升功率34 .活塞平均运动速度:发动机在标定转速下工作时,活塞往复运动速度的平均值称为活塞平均运动速度35 .机械效率:指示功减去机械损失功后,转为有效输出功的百分比称为机械效率36 .有效燃油消耗率:发动机每发出1kWh的有效功所消耗的燃油量37 .燃烧效率:燃料化学能通过燃烧转为热能的百分比称为燃烧效率38 .平均指示压力: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的循环指示功称为平均指示压力39 .工质定压比热容:单位质量工质在定压过程中温度升高1C所需的热量称为工质的定压比热容四、简答40 .简述工质改变对发动机实际循环的影响。

答案要点:1) 工质比热容变化的影响:比热容Cp>Cv加大,k值减小,也就是相同加热量下,温升值会相对降低,使得热效率也相对下降2)高温热分解:这一效应使燃烧放热的总时间拉长,实质上是降低了循环的等容度而使热效率刀t有所下降3) 工质分子变化系数的影响:一般情况下1时,分子数增多,输出功率和热效率会上升,反之l时,会下降4) 可燃混合气过量空气系数的影响:当过量空气系数a<1时,部分燃料没有足够空气,或排出缸外,或生成CO都会使刀t下降a>1时,Y]t值将随a上升而有增大41 .S/D(行程/缸径)这一参数对内燃机的转速、结构、气缸散热量以及与整车配套的主要影响有哪些?答案要点:活塞平均运动速度若S/D小于1,称为短行程发动机,旋转半径减小,曲柄连杆机构的旋转运动质量的惯性力减小;在保证活塞平均运动速度m不变的情况下,发动机转速n增加,有利于与汽车底盘传动系统的匹配,发动机高度较小,有利于在汽车发动机仓的布置;S/D值较小,相对散热面积较大,散热损失增加,燃烧室扁平,不利于合理组织燃卷笺一0反之若S/D值较大,当保持m不变时,发动机转速n将降低S/D较大,发动机高度将增加,相对散热面积减少,散热损失减少等。

42 .内燃机的机械损失包括哪几部分?常用哪几种方法测量内燃机的机械损失?答案要点:机械损失由活塞与活塞环的摩擦损失、轴承与气门机构的摩擦损失、驱动附属机构的功率消耗、流体节流和摩擦损失、驱动扫气泵及增压器的损失等组成测定方法有:示功图法、倒拖法、灭缸法、油耗线法等43 .简述单缸柴油机机械损失测定方法优缺点答案要点:测量单缸柴油机机械损失的方法有:示功图法,油耗线法,倒拖法等用示功图法测量机械损失一般在发动机转速不是很高,或是上止点位置得到精确校正时才能取得较满意的结果在条件较好的实验室里,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最可信的测定结果Pm油耗线法仅适用干柴油机此法简单方便,甚至还可以用于实际使用中的柴油机上但用这种方法求得的也是近似的,其可信程度取决于Pm值随负荷变化的恒定程度和曲线在空载附近的直线性倒拖法在具有电力测功器的条件下可以简便而迅速地进行此法用于柴油机上时,由于一些原因,往往测得的结果要高于实际的机械损失值对于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不能应用倒拖法,而只能应用示功图法和油耗线法44 .内燃机的强化指标有哪些?答案要点:升功率——在标定工况下,每升发动机工作容积所做有效功,即c PePl —iVs(kW/L)比质量一一发动机的干质量与标定功率之比,me强化系数一一即平均有效压力与活塞平均速度乘积,mPePe Cm45.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可以把四冲程汽油机的实际工作过程简化为如题试求:1 .对应的压一容(P—V)图,并标出各热力过程的性质;2.循环的加热量和放热量在 T—S图上用哪些面积表示?31图所示的理想循环的温一摘(T-S)图。

题31图答案要点:(1)定容加热循环的 P— V图如图所示其中1—2为绝热等嫡压缩过程,2—3为等容加热过程,3—4为绝热等嫡膨胀过程, 4—1为等容放热过程2)循环加热量用 T—S图上面积6123456表示循环放热量用 T — S图上面程61456表示46.理论混合加热循环中,若压缩比,循环加热量Q1 一定时,用T-S图说明压力开比入增加,循环热效率如何变化答案要点:根据题意,□ k及Q1值均不变,混合加热循环中压力升高比增加就意味着等容加热的比例增加,在图上分别作出混合加热循环acz2z2 b2 a、 acz 1 z1 b1 a 两种循环的T-S图两种模式的压缩线相同,均为 ac,且混合加热循环 acz1Z1b〔a比混合加热循环acz2z2b2a的等容加热比例大,则混合加热循环 acz 1 z1b1a的等压加热线一定比混合加热循环 acz2z2b2a的等压加热线高,也就是等嫡膨胀线Zibi一定在z2b2的左边,等容放热线b2a下包围的面积所代表的等容放热量一定大于等容放热线«a下包围的面积所代表的等容放热量由此,理论混合加热循环中,若压缩比,循环加热量Q1一定时,压力升高比增加,循环热效率增大。

提高理论循环加热的“等容度”将使循环热效率增大47 .为便于分析,常将复杂的内燃机热力循环过程简化为理想工质的理想循环过程(理论循环),该模型的基本假定有哪些?答案要点:模型的基本假定(1)关于理想工质①认为工质由单一的理想气体(单、双原子气体)即空气组成,忽略废气、燃油蒸气及燃烧中间产物的影响②认为工质(即空气)的比热容等热物性参数(Cp、&、)为常数,不随压力、温度等状态参数变化2)关于理想循环①将发动机实际动力过程的开式(开口)系统简化为热力循环的闭式(闭口)系统(与外界无物质交换)②燃烧放热当作由外界热源向系统加热排气热当作系统向外界等容放热,并回到压缩始点压缩过程、膨胀过程看成是绝热等嫡压缩(工质与汽缸壁面无热交换)③忽略进排气流动损失,假定气门在上、下止点瞬间开闭(对增压和非增压机均只考虑动力过程功)48 .简述真实循环特性对发动机实际循环热效率t的影响答案要点:(1)散热损失真实循环并非绝热过程,通过汽缸壁面、缸盖底面、活塞顶面向外散热2)时间损失实际循环时,燃烧及向工质加热不可能瞬间完成,因此:存在点火(喷油)提前角,产生燃烧提前的时间损失;由于高温热分解,产生后燃损失。

3)换气损失存在排气门早开的自由排气损失和进排气过程的泵气损失4)不完全燃烧损失燃料、空气混合不良,燃烧组织不善而引起的燃料热值不能完全释放的损失5)缸内流动损失压缩及燃烧、膨胀过程中,由于缸内气流(涡流和湍流)所形成的损失6)工质泄漏的损失工作过程中,工质通过活塞外向外泄漏是不可避免的由此产生泄漏损失49 .画出与题31图相应的T—S(温一嫡)图题31图相应的T- S (温一嫡)图如右:50 .内燃机£、k、循环加热量、燃烧效率引c相同时,画出理想工质与理想循环相结合的三种基本热力循环的T-S图,并对比三者的刀t大小答案要点:、及Qi值均不变,分别作出等容加热循环acziba、混合加热循环acz2z2b2a和等压加热循环acz3b3a三种循环的T—s图三种模式的压缩线相同,均为aco由于等容线的斜率比等压线大,相同Q1加热量下,从左到右依次是z^、z2b2和z3b3线因此放热量Q2必然是等压循环最大而等容循环最小于是有,等容循环TV>混合循环TM>等压循环TPc这一结论就是提高循环加热“等容度”的具体体现五、论述51 .现在某些新型发动机经常采用“可变技术”,以汽油机米勒循环为例说明为什么要采用“可变技术”,常用的还有哪些?答案要点:米勒循环的实质是膨胀比e大于压缩比。

汽油机应用米勒循环时主要是改善中、低负荷的经济性能如自然吸气机型低负荷时的示功图所示,原机型泵气损失功由实线所示的封闭面积afrea表示如果能加大节气门开度,甚至取消节气门,而又维持原工况进气量不变的话,则进气门只需开到点a即可此时的泵气功将减少为图上剖面线所示的封闭面积,而工况的et值将得到提高因为节气门开大和进气时间缩短双重因素都使进气损失大为下降进气门在点a关闭后,活塞继续下行,绝热膨胀到点a,再进行常规的动力过程,膨胀到点b后进行排气这样的循环就是米勒循环因为,由点a决定的实际压缩比已小于由点b确定的膨胀比米勒循环之所以能够实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有了电控技术的缘故这反过来说明,电控技术的出现,不仅能够进行各种参数的最佳匹配,达到全工况性能的综合优化,而且也使过去原理正已证实、但难于实现的很多可变技术成为现实电控与可变技术的结合,为提高et改善综合性能,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包括:可变压缩比、可变配气相位与气门升程、可变缸内旋流、可变进气管长度以及可变增压涡轮喷嘴截面六、计算52.已知一四行程柴油发动机,缸数为6,单缸气缸工作容积为2L,燃料燃烧热值为 44000kJ/kg ,发动机转速为解:1500r/min ,机械效率为0.8 ,有效功率为88.5kw ,耗油量为试计算:①指示功率、指示热效率、指示燃油消耗率;②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油消耗率20.3kg/h 。

指示功率:由 mPe有效燃油消耗率:Pem20.388.588.5一 110.625(kW) 0.81000 229.4(g/kW h)有效效率: e3.6beH1063.61060.356229.4 44000指示燃油消耗率:b—20.31000(183.5g/kWh)P110.625指示效率:i冬-106361060.445biH183.64410053.设计一台四冲程六缸柴油机,标定工况转速3000r/min,标定功率66.8KW,活塞平均速度v『10m/s,平均指示压力pmi=0.9Mpa,平均机械损失压力pm=0.2Mpa试确定:(1)活塞行程s(2)气缸直径(3)标定工况下的机械效率Y]m(4)设活塞组摩擦损失占全部机械损失的40%标定工况转速3000r/min时减小负荷,机械效率下降,当r]m=0.5时,通过研究,活塞组摩擦损失可能降低25%试问有效燃油消耗率be怎样变化?解:2sn10260Q 30Vm s102301010210cmn.300010cm(2)pmepmi pmm 0.9 0.2 0.7Mpac-DieinppmeVsinPme丁pmiinPe120120480Pe0.71630003.1448066.8c“,,0.90dm,126003.149cm。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