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1礼仪概述(3学时)n2商务人员的风度与仪表( 3学时)n3商务人员的交谈礼仪( 6学时)n4商务人员的举止礼仪( 3学时)n5日常礼仪( 3学时)n6空间方位礼仪( 2学时)n7交往礼仪( 5学时)n8会议与典礼礼仪( 2学时)n9日常商务礼仪( 4学时)n10涉外礼仪( 3学时)第一章 礼仪概述n古人云:不知礼者,难为人也n《诗经·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n注释 :n相:视也仪:仪表、仪态n止:假借为“耻”,郑笺释为“容止”,也可通 n俟:等 胡:何遄(音船):速n n第一节 礼仪的概念n一、礼仪的含义:n中国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古 代 的 “礼”政治制度礼貌、礼节礼物“仪”容貌和外表仪式和礼节准则和法度n 在西方n古代法国:“法庭上的通行证”古代法国的法庭为保证 法庭秩序,把各种规则写在进入法庭的通行证上,让 人们去遵守n后来,“礼仪”一词进入英国.由英语演变成“人们交往 的通行证”,它同样有三层含义:谦恭有礼的言谈举止指教养和规矩,也就是礼节仪式、典礼、习俗等礼 仪n纵观中外对礼仪的理解,可以看出三个方面的 基本意思:其一,礼仪是一种行为规范或行为模式。
其二,礼仪是大家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准则其三,礼仪能约束人类的欲望,保证社会秩序 ,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n礼仪概念: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在语言和行为方式方面的 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合“礼”的精神,要求每个社会 成员共同遵守的规范和准则n礼仪是人类文明延续的结果人类文化的积淀是一个国家、民族、地区道德文化水平和 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n二、礼仪的相关概念n 礼貌:在与人交往中,通过言语、动作向交往 对象表示谦虚和恭敬侧重表现人的品质与 素养)n礼节:人们在交际场合中,相互表示尊重 、友好的惯用方式礼貌的具体表现方 式)n没有礼节,就无所谓礼貌;有了礼貌,则 必然伴有具体的礼节n仪式:指在一定的场合,为了表示郑重、 敬意、友好而举行的具有专门的行为规范 程序化的活动如:开幕典礼、开学典礼 、结婚仪式、签字仪式等n 礼仪是礼节和仪式的统称礼貌是礼仪的基础 ,礼节和仪式是礼仪的基本组成部分礼仪实 际上是由一系列的具体的表现礼貌的礼节和仪 式构成的礼节和仪式只是具体的做法,礼 仪则是一个表示礼貌的系统和完整的过程)n三、礼仪的起源与发展n据考古学、民俗学等方面的材料证明: 我国原始社会生活中已经形成了颇具影 响的礼仪规范。
宗教礼仪、婚姻礼仪等 n在国外的某些民族,原始的礼仪形式同 样具有很强的约束力,但这种约束是自 觉的n小资料:n在非洲的喀麦隆一带的西非庞圭人,往往瞧不起到他 们那里考察的白人,认为他们“缺乏教养”原因很简 单:这些人连“我要去拾点儿柴”或“我要去看看捕兽陷阱”是暗示大小便的话都听不懂 ‘n(一)礼仪的起源n社交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n五种礼仪起源说:一是天神生礼仪;二是礼为天地人的统一体;三是礼产生于人的自然本性;四是礼为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五是礼生于理,起于俗n1.天神生礼说是神崇拜的反映,代表了人类图腾崇拜时 期对原始礼仪的一种认识《左传》有言:“ 礼以顺天,天之道也意思说,礼是用来顺 乎天意的,而顺乎天意的礼就合乎“天道”天 神生礼说”反映了礼仪起源的某些历史现象n2.礼是天地人统一的体现说是春秋以后兴起的一股思潮认为天地与 人既有制约关系和统一性,又具有高于人事的 主宰性把礼引进到人际关系中来讨论,比单 纯的“天神生礼说”有了很大进步,但没有摆脱 原始信仰n3.礼起源于人性说这是儒家的创见,儒家学派把礼和人性结 合起来,以为礼起源于人的天性孔于以仁释 礼,一方面把“礼”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总则, 另一方面把“仁”当作“礼”的心理依据。
克己以 爱人,就是“仁”;用仁爱之心正确而恰当地处 理好人际关系,就是“礼”n4.礼是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这一学说的目的,在于解决人和环境的矛 盾孔子“克己复礼”的观点,就是看到了人和 环境的矛盾,而解决这种矛盾的方法是“克己” 人的好恶欲望如不加以节制,什么坏事都干 得出来,于是圣人制札,节制贪欲n5.礼生于理,起于俗说这是对礼仪起源的更深入地探讨理,是指 事物的必然性的道理人们为了正常生存和发 展,根据面临的生存条件,制定出合乎人类生 存发展必然性和道理的行为规范,就是“礼” 礼”是理性认识的结果事物的礼落到实处, 使之与世故习俗相关,所以又有了礼起源于俗 的说法荀子说;“礼以顺民心为本……顺人 心者皆礼也从理和俗上说明礼的起源礼”先于“仪”,有了“礼”这个道德规范, 才用“仪”这种形式去表现 礼仪与部落群居的形成过程同步产生, 并随着社会组成形式和国家制度的变化而 变化,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而逐步完 善起来n(二)礼仪的发展n我国礼仪的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礼仪形成阶段(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 前771年)n夏代:已开始制礼n商代:礼仪已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n周代:礼仪的书籍“三礼”(《周礼》、《仪礼 》、《礼记》 )出现,标志周礼已经系统完备 。
此时,礼仪的特征已从单纯祭祀天地、鬼神 、祖先的形式,跨入了全面制约人们行为的领 域在这一阶段,礼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周礼中 的“王礼”部分用于祭祀吉礼用于冠婚用于宾客嘉礼宾礼用于军旅军礼凶礼用于丧葬王 礼n2.封建礼仪阶段(公元前771年至1911年)这一阶段主要是指从儒学的产生,到以儒 学为基础的封建礼仪形成、强化和衰落时期 以孔子为祖师的儒家学说逐步形成这一时期 ,礼仪成为儒家学派的核心——“礼教”在这 时期,礼仪的明显特征,就是把人们的行为纳 入封建道德的轨道,把人们教化成“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精神奴 隶礼教文化是这个时期“礼”的核心和基本内 容n3.近代礼仪阶段(1911年至1948年)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 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新的礼仪礼俗也就随之出 现这一时期的礼仪,体现了近代自由、平等 的原则,因此,资产阶级的平等思想、文化习 俗和审美观点开始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 面,冲击了森严的封建意识和等级观念,对当 今中国社交礼仪产生了重大影响n4.当代礼仪阶段(1949年以来)新中国成立后,新型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 系的确立,标志着我国礼仪进入了一个新的历 史时期。
这一时期,确立了同志式的合作互助 关系和男女平等的新型社会关系,而尊老爱幼 、讲究信义、以诚待人、先人后己、礼尚往来 等中国传统礼仪中的精华则得到继承和发扬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交往日益频繁, 我国又吸取了世界上一些先进的文明礼仪,融 入我国当代礼仪部分借鉴国际上一些通行的 礼仪规则和惯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服务n总之,礼仪演变到今天,各个国家的民族都形 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礼仪文化和礼仪规范n但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剧,当今世界中也形成 了一些被普遍认可和接受的礼仪惯例个性与 共性并存,特色与惯例同在,共同构成了当今 世界礼仪中的亮丽风景n第二节 礼仪的特征与原则n一、礼仪的特征特征是某一事 物区别于其他 事物的显著标 志n(一)规范性礼仪属于非法律规范,是约定俗成或由社会 成员的代表们共同商讨和制定的n (二)地域性尽管利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在不同的 民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由于宗教信 仰、风俗习惯、地理位置、文化背景的不同, 使得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利益有着明显差异 老师,圣诞节给我 的英国朋友送一张 上面画了龙的贺卡 ,可以吗?n (三)可行性n 切实有效,实用可行,规范简明,易学易会,便于 操作,是礼仪的又一大特征。
礼者,敬人也”是礼仪 的精髓礼仪不仅有它的原则和规范,更有具体细节 上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对礼仪的规范和原则要加以 贯彻和执行,使之落到实处,“言之有物”,“行之有礼 ”因此礼仪应该易记易行、简明扼要、易于掌握、便 于操作的n (四)继承性n 礼仪的形成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演变过程,一种礼仪 形成以后,就会在人们头脑里形成共识,被人们认同 这个礼仪形式就会有一个相当长的延长期,并且被 一代一代地继承下去只有社会发生重大变革,人们 的观念发生了重大革新,旧的礼仪才会逐渐以缓慢速 度消失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礼仪都是从传统礼仪 基础上继承发扬来的,离开了对本国、本民族既往礼 仪成果的继承、扬弃,就不可能有现成礼仪在礼仪问题上 ,不好食古不 化!否则闹笑 话……n(五)时代性n政治的变革、朝代的更迭、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 会导致文化形态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也会使礼仪发 生变化况且,国际间、民族间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 ,相互吸取,相互借鉴,也势必影响到各民族的礼仪 不断地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异,从而使礼仪显示出一定 的时代性或阶段性n二、礼仪的原则n礼仪的一般原则有助于我们正确地把握礼仪,减少交 际失误。
n(一)遵守原则n 在交际应酬之中,每一位参与者都必须自觉、自愿 地遵守礼仪,以礼仪去规范自己在交际活动中的一言 一行、一举一动任何人,不论身份高低、职位高低 、财富多寡,都有自觉遵守、应用礼仪的义务,否则 ,就会受到公众的指责,交际就难以成功,这就是原 则n (二)平等原则n 在具体运用礼仪时,允许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交 往对象,采取不同的具体的方法但是,在利益的核 心点,即尊重交往对象、以礼相待这一点上,对任何 交往对象都必须一视同仁,给以同等程度的礼遇不 允许因为彼此之间在年龄、性别、种族、文化、职业 、身份、地位、财富以及与自己关系的亲疏远近等方 面有所不同,就厚此薄彼,区别对待,给以不同的待 遇n平等原则是礼仪的基础,是现代礼仪有别于以往礼仪 的主要原则架子太大了吧? 大不了我不和你 做生意!n(三)自律原则n 从总体上看,礼仪规范由对待个人的要求与对待他 人的做法这两大部分构成对待个人的要求,是礼仪 的基础和出发点学习应用礼仪,最重要的就是自我 要求、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对照、自我反省、 自我检点,这就是所谓的自律原则偶最喜欢孔夫 子”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的话了。
n(四)敬人原则n 礼仪的核心就是敬人所谓敬人的原则,就是要求 人们在交际活动小,与交往对象要互谦互让,互尊互 敬,友好相待,和睦共处,更要将对交往对象的重视 、恭敬、友好放在第一位你敬我一尺, 我敬你一丈!n在人际交往中,只要不失敬于人,哪怕具体做法一时 失当,也不能算失礼n(五)宽容原则n 宽容被定为是现代人的一种礼仪素养宽容原则要 求人们在交际活动中运用礼仪时,既要严于律己,又 要宽以待人要多容忍他人,多体谅他人,多理解他 人,而千万不要求全责备,斤斤计较,过分苛求在 人际交往中,要容许其他人有个人行为和独立进行自 我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己、不同于众的行为耐心容 忍,不要求其他人处处效法自己,与自己保持完全一 致,实际上也是尊重对方的一个重要表现n(六)从俗原则n 出于国情、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在人际交往中 ,实际上存在着“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的局面 对这一客观现象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要自高自大,唯 我独尊,轻易地否定其他人不同于己的做法必要之 时,必须坚持入乡随俗,与大多数人的习惯一致,切 勿目中无人遵守从俗原则的这些规定,会使礼仪的 应用得心应手,更加有助于人际交往。
n(七)诚信原则n 诚信原则就是遵时守信,“言必信,行必果”取信 于人在交际中十分重要n (八)适度原则n 适度原则的含义是要求应用礼仪时,为了保证取得 成效,必须注意技巧,合乎规范,特别是注意做到把 握分寸,大方得体n第三节 礼仪的性质与意义n一、礼仪的性质n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礼仪主要以礼仪活动 、礼仪规范、礼仪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n总的说来,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