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头歌全解之理气之剂理气之剂,即理气剂能调理气机,治疗各种气病的方剂气为一身之主, 升降出入,周行全身,温养内外,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若因情志失常, 或寒温不适,或饮食失调,或劳役过度等因素,均可使气机升降失常,而产生各 种气病概括归纳常见的有气虚、气滞、气逆、气陷、气闭等证其治疗分别运 用补气、行气、降气、升陷、开闭等方法气虚证的治法与方剂,已见于补益剂 中,理气之剂多以理气药为主组成,治疗气滞、气逆等证因此,理气剂主要分 行气和降气两大类1.理气之剂之补中益气汤(李杲) 补气升阳(《脾胃论》)【歌诀】补中益气芪术陈 虚劳内伤①功独擅 木香苍术易归术升柴参草当归身 亦治阳虚外感因 调中益气畅脾神【注释】 ①内伤:伤于饮食劳役、七情六欲为内伤组成】 黄芪病甚,劳倦热甚者一钱 炙甘草各五分 人参白术各三分 橘皮 升 麻 柴胡各二分或三分 当归身二分【用法】 上 8 味药切碎,水煎一次,去渣,空腹稍热服亦可照本方做成蜜丸或水丸,即“补中益气丸”,每次服6〜9g,每日二次,温开水送下功用】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 ①脾胃气虚证症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白,大 便稀溏,脉大而虚软。
②气虚发热证症见身热,自汗,渴喜温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 大无力等尚可见头痛恶寒,动即气喘③气虚下陷证症见脱肛、子宫脱垂, 久泻久痢,便血崩漏等方析】 脾胃气虚、气虚发热及气虚下陷均为本方的主证头痛恶寒,气喘为 本方次要症状故方中用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止汗为君药人参、白术益气 健脾,助君药补脾益肺固表,共为臣药当归身补血;陈皮理气健脾,且使补气 不壅,共为佐药 使以升麻、 柴胡升举下陷之清阳; 炙甘草益气调药 诸药合用, 使脾胃强健,中气充足,诸症自除按:本方在《方剂学》教材中归属于补益剂为补气升阳的代表方剂,治疗饮食 劳倦,损伤脾胃,气虚弱而致发热,食少便溏,四肢乏力,少气懒言,口渴多汗 及脱肛、子宫脱垂、 胃下垂等证均有较好的疗效 如果是阳气虚弱的人感受了外 邪,可以在本方中加入适当的解表药,乃有益气解表之功方歌中言: “虚劳内 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即是此意本方为李杲“甘温除热”之代表方,此热就是气虚发热,时发时止,通过甘温益 气可解除附方】 调中益气汤(《脾胃论》)即本方去白术、当归身,加木香6g,苍术9g, 水煎服功用:益气健脾,调中祛湿 主治:脾胃不调,胸满短气,饮食减少,四肢倦怠,口不知味,以及食后呕吐等症。
按:本方加木香可升可降,善行脾胃气滞,兼能健脾消食;苍术燥湿健脾,故更 适于脾胃气虚,湿阻中焦,气机阻滞者2. 理气之剂之乌药顺气汤(严用和) 中气①(《济生方》)【歌诀】乌药顺气芎芷姜 橘红枳桔及麻黄僵蚕炙草姜煎服中气厥逆②此方详③【注释】 ①中气:中(zh eng),音众,作中伤解中气,此指因怒动肝气,气 逆上行所致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急,身体四肢逆冷等症② 厥逆:即四肢逆冷③ 详:即周密完备组成】 乌药 橘红符二钱 麻黄去根节 川芎 白芷炒枳壳桔梗各一钱炮姜僵蚕 炙甘草各五分【用法】 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服功用】顺气、祛风、化痰主治】 中气证症见突然昏厥,不省人事,牙关紧急,四肢逆冷,脉沉伏等; 或中风而见遍身顽麻,骨节.疼痛,步履艰难,语言謇涩,口眼■川斜,喉中气急 有痰者方析】 中气证(大怒引动肝气上逆)为本方的主证中风有痰为本方的兼证 故方中用乌药通调逆气,为君药陈皮、枳壳助君药理气,以调顺逆气;麻黄、 桔梗宣通肺气,与枳壳相配,升降并用,凋畅气机,共为臣药白芷散风;川芎 行气活血,祛风止痛;气逆会生痰,故用僵蚕祛风化痰散结;炮姜温经通阳;生 姜、大枣调和营卫,共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相配,共奏顺气祛风 化痰之功按:严用和所著《济生方》中未见此方而《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载,各药用 量有不同3. 理气之剂之越鞠①丸(朱震亨)六郁②(《丹溪心法》)【歌诀】越鞠丸治六般郁气血痰火湿食因芎苍香附兼栀曲 气畅郁舒痛闷伸又六郁汤苍芎附甘苓橘半栀砂仁【注释】 ①越鞠:鞠(j功,音居,同“郁”越鞠,即发越郁结之气②六郁:指气郁、血郁、火郁、湿郁、痰郁、食郁组成】川芎苍术香附栀子神曲各等分【功用】 【主治】【方析】【用法】 上5味药共研细末,用水做成丸药如绿豆大,每次服三钱,温开水送 下亦可按原方用量比例酌情增减药量作汤剂,水煎服行气解郁症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暧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气郁为本方主证血郁、火郁、湿郁、痰郁、食郁均为本方兼证故 方中以香附行气开郁,以治气郁,为君药川芎为血中气药,行气活血,既助香 附行气解郁,又可活血祛瘀,以治血郁,为臣药苍术燥湿健脾,以治湿郁;栀 子清热泻火,以治火郁;神曲消食和胃,以治食郁,共为佐药痰郁多由气郁而 湿聚痰生,亦与气、火、湿、食诸郁有关,诸药合用,气机流畅,五郁得解,痰 郁自除按:本方为治郁证之大法临证应用时,可根据六郁的偏重灵活加减。
如气郁甚 者,可再加木香、 槟榔;食郁甚者可再加山楂、 麦芽、砂仁;血郁甚者再加桃仁、 红花;痰郁甚者可加南星、半夏、瓜篓;火郁甚者可再加青黛、黄芩;湿郁甚者 可再加茯苓若兼有寒者,也可加干姜、吴茱萸祛寒 【附方】 六郁汤(《医学 正传》卷二引丹溪方) 川芎醋炒香附赤茯苓 橘红制半夏 山栀各一钱苍术 砂仁 甘草各五分用法:诸药切细,作一服,加生姜 3 片,水煎服 功用:行气解郁,祛湿化痰主治:与越鞠丸相同4.理气之剂之苏子降气汤 降气行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苏子降气橘半归 前胡桂朴草姜依下虚上盛①痰嗽喘 亦有加参贵合机②【注释】 ①下虚上盛:又称下虚上实下虚,是指肾阳虚乏;上盛,是指痰涎 上壅于肺②合机:即符合病机组成】 紫苏子制半夏各二两半川当归 橘红各一两半 前胡 厚朴各一两 肉桂 一两半 炙甘草二两【用法】 上 8 味药共研成细末,每次用二、三钱,加生姜 3 片同煎温服照本 方制成的水丸,即“苏予降气丸”,每次服3〜9g,日二次,温开水送下功用】 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主治】 上实下虚证症见痰涎壅盛,喘咳短气,胸膈满闷,或腰疼脚软,肢 体倦怠,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白腻等。
方析】 上实(痰涎壅肺,肺气上逆)为本方主证下虚(肾阳虚乏)为本方 兼证故方巾紫苏子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为君药半夏降逆化痰;厚朴、橘红、 前胡皆可下气消痰,降逆除满,四药合用,助紫苏子降气祛痰平喘,以治上实, 共为臣药肉桂温肾壮阳,纳气平喘;当归养血补肝,同肉桂以温补下虚, 《神 农本草经》又谓当归“主咳逆上气” ;加生姜可散寒祛痰止咳,共为佐药甘草 和中调药为使药诸药相配,上下兼顾而以治上为主,使气降痰消,喘咳自平 阳气大虚者,可加入人参以大补元气,但量宜小5. 理气之剂之四七①汤(陈言) 开郁化痰(《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歌诀】四七汤理七情气② 半夏厚朴茯苓苏 姜枣煎之舒郁结 痰涎呕痛尽能纾③ 又有局方名四七 参桂夏草妙更殊【注释】 ①四七:方由四味药组成,用以治疗七情病,所以叫四七汤② 七情气:即由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影响而致的气郁③ 纾:纾(sh⑪,音书即缓和,解除组成】 制半夏五钱姜制厚朴三钱茯苓四钱紫苏叶二钱【用法】 4 药切碎,加生姜 3 片,大枣 2 枚,水煎服功用】 行气解郁,降逆化痰主治】 七情气郁,痰涎结聚症见咽中如有物阻,咳吐不出,吞咽不下,胸 满喘急,或咳或呕,或攻冲作痛。
方析】 气郁为本方的主证痰涎结聚为兼证或咳或呕或喘均为次要症状 故方中用半夏降逆化痰,散结开郁,且又可和胃止呕,为君药厚朴下气除满, 为臣药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助半夏化痰祛湿;紫苏叶质轻辛温,芳 香疏散,可宽中散邪解郁,与君药相配,则升降并用,有利于气机条畅,更增强 宽胸畅中,行气解郁之功;加生姜可助半夏降逆和胃止呕,辛散化痰结;大枣可 助茯苓健脾,且又可养血柔肝,皆为佐药之用附方】 《局方》四七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人参肉桂 炙甘草各一两 制 半夏五两用法:共研粗末,每次服三钱,加生姜 3 片同煎温服,, 功用:温中解郁,散结化痰主治:七情气郁, 痰涎结聚, 虚冷上气 症见心腹绞痛, 不思饮食, 臌胀喘急等 按:本方原名“七气汤” ,以治七情气郁证,故名之因气郁日久,正气不足, 故用人参补气健脾; 肉桂辛热, 散寒疏气止痛; 郁久生痰, 半夏、生姜辛散化痰; 炙甘草调和诸药,又助人参补气健脾, 所以本方更适合郁结偏寒兼有气虚的证候 若绞痛过甚者,可加延胡索同煎,疗效更好6. 理气之剂之四磨①汤(严用和) 七情气逆(《济生方》)【歌诀】四磨亦治七情侵 人参乌药及槟沉 浓磨煎服调逆气 实者②枳壳易人参 去参加入木香枳 五磨饮子白酒斟【注释】 ①四磨:方中四味药非久煎不能出性。
但煎煮过久,又会使芳香的气 味散失而疗效减弱,因此采取四味药先磨浓汁再和水煎沸的方法,故名四磨汤②实者:指身体壮实者组成】 人参乌药槟榔沉香各等分【用法】 四药磨浓汁后和水煎三、四沸,温服功用】 行气疏肝,降逆宽胸,兼益气主治】 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气逆不降症见胸膈烦闷,上气喘急,心下痞 满,不思饮食等方析】 肝气郁结,气逆不降为本方的主证患者体弱气虚为本方兼证故方 中乌药行气疏肝解郁,为君药沉香顺气降逆以平喘;槟榔行气化滞以除满 , 沉香、槟榔都能降气,配合君药调逆气,共为臣药又恐三药耗损正气,故佐以人 参益气扶正,使郁结散而正气不伤按:本方是以行气降逆为主,兼以益气扶正,是邪正兼顾,治疗七情所伤,肝气 郁结,横犯上逆诸证若为体实气足之人,可不用人参而用枳壳,以加强行气降 逆之功此即方歌所言“实者枳壳易人参” 附方】 五磨饮子(《医便》) 即本方去人参,加木香、枳实各等分,用白酒磨 汁服功用:行气降逆主治:大怒暴厥(即因大怒而致气闭假死的“气厥证” )或七 情郁结等症见心腹胀痛,或走注攻痛按:本方与四磨汤均能行气降逆, 主治气滞、气逆证 但四磨汤有人参益气扶正, 兼顾其虚 本方全用行气破结之品, 力猛势峻,故仅适于体壮气实而气结较甚之 证。
7.理气之剂之旋覆代赭汤(张机) 痞硬①噫②(《伤寒论》)【歌诀】代赭旋覆用人参 半夏甘姜大枣临重以镇逆咸软痞 痞硬噫气力能禁【注释】 ①痞硬:此指胃脘部胀闷难受,如有物堵住②噫气:噫(y i),音衣噫气,又称“暧气”即饱食之息,其症状为 胃中似有气上冒,微有声响组成】 旋覆花三两 代赭石一两 人参二两 半夏半升炙甘草三两 生姜五两 大 枣十二枚【用法】 代赭石打碎先煎( 20 分钟),再放入余 6 味药,旋覆花布包煎,用水 煎服,分 3 次温服功用】 降气化痰,益气和胃主治】 胃气虚弱,痰浊内阻症见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舌苔白滑,脉弦而 虚等方析】 痰浊内阻,胃气上逆为本方的主证,胃气虚弱为兼证故方中旋覆花 性味咸温能下气消痰涎, 降逆以除噫, 软痞硬为君药 代赭石苦寒, 体重而沉降, 善镇逆气上冲,助君降逆而止呕噫;生姜、半夏温胃化痰消痞,和胃降逆止呕, 共为臣药人参、甘草、大枣甘温益气而补虚,共为佐药炙甘草又调和诸药, 兼有使药之用 诸药合用, 使痰浊得消, 胃虚得补, 气逆得降,则心下痞硬得除, 噫气自止8理气之剂之正气天香①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