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药学-第十二章行气药

公****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4.55MB
约53页
文档ID:575478294
中药学-第十二章行气药_第1页
1/53

中药学-第十二章 行气药 第十二章 行气药 【学习要求】 1( 掌握行气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及其性能特点,熟悉配伍方法和使用注意 2(掌握橘皮、枳实、木香、香附、沉香、薤白、川楝子的性能、功效、应用,熟悉配伍和使用特点,了解其来源和现代研究情况 3(了解其他理气药功效的特点 一、含义 以疏畅(疏散)气机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气滞证的药物叫行气药也称理气药,行气力强者又称破气药 目前,这一章药有两种称谓,行气药和理气药理气药认为这类药调理气机,治疗气分病证其实行气和理气不同,行气的认为,这类药主要功效是行气,降气只是部分药物的兼有功效;人体气分是广泛的,气分出现病理改变,现在至少有气滞、气逆、气虚、气陷、气脱等,都要调理,但理气不能反映其具体功效,这类药能行气,还能降气,但和理气不同,范围小得多,中药是按功效分类的,理气是个大概念就是降气,如果针对肺气上逆,主要咳喘,而这类药已经独立成章了,降胃气,主要是止呕,它分散在不同章节,生姜是止呕圣药,不是行气药,另一味止呕圣药半夏,是化痰药所以,还是叫行气药合适 二、功效与主治 行气是治疗气滞,胀、痛是主证,有的有痞满、疲闷。

有时联系部位,如行气调中、行气疏肝、行气宽胸(在胸肺),还联系行气效果,如行气消账、行气散满、行气除满、行气止痛,一般行气消账,可能有止痛,只是可能不明显,行气止 痛的多数也有消除账满作用,不能绝对分开,只是有侧重点而已还有气机阻滞在胸中,在胃脘,出现痞证,痞账、痞满、痞闷痞是似痛非痛,似胀非胀,阻塞不通的感觉,堵的慌,所以行气消痞在应用时要辩位是在肝、脾胃,要分清是止痛、消胀、除痞,这就是清部位、明效果 兼有功效是止呕作用,用于胃气上逆的恶心呕吐 行气药具有行气的功效因其作用部位及强弱的不同,而分别具有行气调中,行气疏肝,行气宽胸,行气消胀,行气止痛,破气散结等多种具体作用部分药物还兼能降气,有止呕,止呃,平喘之功行气药主要适用于气机不畅的气滞及气逆证 气机不畅主要与脾、胃、肺、肝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由于寒暖失宜,忧思郁怒,湿浊痰饮瘀阻,外伤以及食饮不节等多种因素,而使脾胃失其升降,肝失疏泄,肺失宣降所致气机不畅有气滞和气逆的不同气滞者为气机郁滞不畅,运行阻滞,常出现闷、胀、痞满、疼痛等症状气逆者为气机上逆,升降失常,常出现恶心、呕吐、呃逆、喘息等症状气机不畅的常见病证有:脾胃气滞、气逆证,症见脘腹胀闷疼痛、嗳气吞酸、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泻痢不爽、泻后坠胀等;肝郁气滞证,症见情绪不舒、抑郁不乐、胁肋苦满胀痛、乳房胀痛、疝气疼痛、月经失调、痛经、经闭、或癥瘕积聚等;肺失宣降或胸阳闭阻证,症见胸闷不畅、咳嗽气喘、胸痹心痛等。

行气药能通行气机以调节胃、肝、脾、肺的功能,因而由于胃、肝、脾、肺气机不畅,功能失调而出现的湿浊,水肿,痰饮,饮食积滞,瘀血阻滞等证,也可选用行气药 三、性能特点 药性偏温,偏寒的只有川楝子、青木香(枳实微寒,但有争议,值得研究)药味,辛能行,芳香,有的燥湿,有一定的苦味,归经,肝、脾胃、肺,但都归脾胃都可用于脾胃气滞,川楝子有毒,其它无毒 本类药多为芳香之品,有疏畅气机之功,而辛能行散, 温能通畅,故行气药性味一般为辛味,有的兼有苦味;且多为温性,具有清热作用者为寒性 故本类药多归脾胃经;部分药物还能行气疏肝,可归肝经;少数药物兼能宣降肺气,还可归肺经其中降气之品具有 沉降之性本类药除川楝子有小毒外,其余药物在常用量下则无毒 四、配伍应用 配伍应用:有寒,温里;有热清热;有虚,主要是脾胃,补气健脾,在肝,有肝血虚,肝阴虚,配伍补肝血、补肝阴的;实证,除寒热,一是湿浊、水湿,湿浊加气滞,配伍除湿、利湿、化湿,有痰化痰,有瘀血,活血化瘀,有饮食积滞而引起气滞,消食;有寄生虫,肠虫,驱虫同用;大便不通,不能通降,也有气滞,泻下 行气药的使用应根据病证的部位和病机的不同,选择和配伍相适宜的药物。

脾胃气滞因于饮食积滞者,宜与消食药配伍;因于湿热阻滞者,宜与清热除湿药配伍;因于寒湿困脾者,宜与苦温燥湿药配伍;因于脾胃气虚者,宜与补中益气药配伍肝郁气滞,因肝经受寒者,应与散寒暖肝药配伍;因于肝血不足者,应与养血柔肝药配伍;肝郁气滞而月经不调者,应与活血调经药配伍肺气壅滞因于外寒客肺者,当与宣肺解表药配伍;因于痰饮阻肺者,当与祛痰化饮药配伍;胸痹而有气滞血瘀者,当与活血祛瘀药配伍;咳喘由肺肾两虚者,当与补益肺肾、纳气平喘药配伍 五、使用注意 1.本类药物多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故气阴不足者慎用 2.作用峻猛的破气药更易耗气伤胎,故孕妇慎用 3.行气药含挥发性成分,入汤剂一般不宜久煎,以免挥发性有效成分耗散,影响疗效 因证选药脾胃气滞选行气调中;肝郁气滞选行气疏肝;气滞疼痛选长于止痛的;腹胀为主选行气消胀;脾满闷的选行气消痞的三因制宜中病即止过用耗气,正气耗伤病症禁忌:行气药和芳香化湿药一样,偏温燥,伤阴、伤津,气虚、伤阴、伤津的慎用芳香的,不宜久煎 凡以疏理气机、治疗气滞或气逆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理气药,又叫行气药 理气药大多气香性温,其味辛、苦,辛能行散,苦能疏泄,芳香能走窜,性温能通行,故有行气止痛,疏肝解郁或破气散结等功效,适用于气机不畅所致的气滞、气逆证。

气机不畅主要与脾、胃、肝、肺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因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肝主疏泄、肺主气诸如寒暖失调,忧思郁怒,痰饮、湿浊、瘀阻、外伤,以及饮食不节等因素,都会影响上述脏腑气机的运行,导致脾胃升降失司,肝失疏泄,肺失宣降本类药物主归脾、胃、肝、肺经,分别具有理气健脾、疏肝解郁、理气宽胸作用,适用于不同的气滞病证如脾胃气滞,升降失司,则见脘腹胀满疼痛,嗳气泛酸,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肝气郁滞,则见胁肋胀痛,胸闷不舒,疝气疼痛,乳房胀痛或结块,以及月经不调;肺失宣降,则见胸闷不畅,咳嗽气喘 使用本类药物,须针对病证选择相应功效的药物,并进行必要的配伍如脾胃气滞因于饮食积滞者,应配消导药同用;因于脾胃气虚者,配补中益气药同用;因于湿热阻滞者,配清热除湿药同用;因于寒湿困脾者,配苦温燥湿药同用肝气郁滞因于肝血不足者,应配伍养血柔肝药同用;由于肝经受寒者,配伍温肝散寒药同用,因于瘀血阻滞者,配活血祛瘀药同用肺气壅滞因于外邪客肺者,配宣肺解表药同用,因于痰饮阻肺者,配祛痰化饮药同用 本类药大多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故气阴不足者慎用 1.行气药的含义: 凡能疏畅气机,以行气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气滞证的药物,称为行气药。

2.行气药的功效与主治: 行气药均具有行气的功效,能主治气滞证气机郁阻而症见脘腹或胁肋胀、闷、痞满、疼痛者多数行气药能行气调中(或宽中),主治脾胃(或胃肠)气滞,脘腹胀闷、痞满、疼痛、不思饮食、大便秘结、或泻痢不爽、或兼恶心呕吐等症;部分行气药以行气疏肝(或疏肝解郁)功效为主,主治肝郁气滞,精神抑郁,胁肋胀满、疼痛,或乳房胀痛、疝气疼痛、月经 失调等;少数行气药兼能行气宽胸,主治肺失宣降,胸中气机郁阻,胸闷胸痛、或喘咳气逆有的行气药还有降气功效,可以降胃和中以止呕逆;或降肺气以平喘咳,能分别主治胃气上逆之恶心、呕吐、呃逆、嗳气;或肺气壅逆,喘息、咳嗽、胸闷等 3.行气等功效术语的含义: 行气:是指药物疏畅气机、行散郁滞,以缓解气滞证的治疗作用其行气作用较峻烈者,称为破气疏畅气机而主要用以缓解气滞胀满的作用,称为行气消胀(或除胀),亦可称为行气散满;疏畅气机而主要用以缓解气滞疼痛的作用,称为行气止痛疏畅气机而主要用以缓解气滞痞闷(一种患者自觉似痛非痛,似胀非胀,而胸脘窒塞难受的症状)的作用,称为行气消痞(或除痞) 行气调中(宽中):是指药物疏畅脾胃气机,恢复中焦之升降、运化及纳受功能,以治疗脾胃气滞证的作用。

疏肝解郁:是指药物疏畅肝气,恢复肝之疏泄条达功能,以治疗肝郁气滞证的作用;亦称疏肝理气,或简称疏肝 理气:是指药物调理肝脾气机,恢复其正常的疏畅或升降功能,以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作用 降气:是指药物宣降肺气或通降胃气,以治疗肺气上逆证或胃气上逆证的作用 4.行气药的性能特点: 行气药能宣畅气机,解除郁滞,药性大多偏于温燥;少数药物可为寒性该类药多为芳香之品,作用特点为行散,故一般标以辛味,有的可兼苦味其归经以脾胃为主,其次是肝、胆、大肠,有的还可归肺经或其他经川楝子等个别行气药具有毒性 5.行气药的配伍应用原则: 行气药的配伍应用原则,主要是根据气滞证的性质、产生气滞的原因,以及气滞引起的不同病变而决定气滞而属寒者,配伍温里药;有寒湿者,配伍苦温燥湿药气滞属热者,配伍清热药;有湿热者,配伍清热燥湿药气滞而有脾胃气虚者,配伍补气健脾药;有肝血不足者,配伍补血药食积而气滞者,配伍消食药;便秘而气滞者,配伍泻下药;湿阻而气滞者,配伍化湿药等除湿药;痰阻而气滞者,配伍化痰药;气滞而血瘀者,宜与活血药同用 6.行气药的使用注意: 注意因证选用适合的行气药:如气滞作胀者,用行气消胀药;气滞作痛者,用行气止痛药;中焦气滞者,用行气调中药;肝郁气滞者,用行气疏肝药;气滞甚者,用破气药。

注意相应的病证禁忌:本类药多辛香温燥,易伤津耗气,故气阴不足、热伤津液者慎用;孕妇忌用破气药,一般行气药亦应慎用 注意用法:芳香之药,一般不宜久煎 橘皮 【出处】 ------《神农本草经》 【来源】 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植物橘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以陈久者为佳,故称陈皮主产于广东、福建、四川等地广东新会者为道地药材,称新会皮、广陈皮秋末冬初果实成熟时采收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生用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肺经 【功效与应用】 行气调中所以肝郁气滞少用,主要用于脾胃,重点是消胀,止痛作用弱凡是脾胃气滞的脘腹胀满,不论寒热虚实,不论何因,均用它还有点降胃气作用,略有一点止呕作用有湿阻气滞的,中焦水湿停滞阻碍气机,它行气、燥湿还治痰多,湿痰,和化痰结合,燥湿化痰,用于湿痰咳嗽能祛痰,减少痰的生成,又燥湿行气,脾为生痰之源,脾为湿困,湿阻气滞,往往对痰的生成更有助长,燥湿有利减少生痰之源,一旦生成,它又有一定的祛痰作用它燥湿,最适合湿痰,寒痰本身是在湿痰基础上有寒象,都需要燥湿化痰,所以它也可用 1(理气调中,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恶心呕吐等证。

对于寒湿阻中的脾胃气滞,常与苍术、厚朴等同用,如平胃散若脾胃气滞而消化不良,常与党 参、白术同用,如异功散如胃失和降,恶心呕秽,可配生姜同用,如橘皮汤如肝气乘脾所致的腹痛泄泻,可配伍白术、白芍同用,即痛泻要方 2(燥湿化痰,用于湿痰、寒痰咳嗽本品既能燥湿化痰,又能温化寒痰,而且能宣肺止咳,为治痰之要药治湿痰咳嗽多与半夏同用,如二陈汤治寒痰咳嗽,多与干姜、细辛等药同用 【应用】 1.用于脾胃气滞证本品长于行脾胃之气,作用温和,故凡脾胃气滞之证皆可选用又因本品兼能降逆止呕,燥湿健脾,故治脾胃气滞而呕恶者,以及湿阻气滞者尤宜治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痞闷疼痛,可单用如《普济方》以本品研末,温酒调服;也可与木香、枳实、砂仁等理气调中药配伍,以增强疗效治中焦气滞,胃失和降,恶心呕吐,宜与半夏、生姜、竹茹等和胃止呕药配伍,以行气和胃止呕治湿浊阻中,脾胃气滞,脘腹胀满、呕恶泄泻,本品既行气又燥湿,尤为适宜,常与化湿药配伍,以化湿行气,如《和剂局方》平胃散,以之与苍术、厚朴等药同用治脾虚气滞,脘腹胀满,腹痛喜按,饮食减少,或食后腹胀,大便溏薄,宜与人参、白术、茯苓等补气健脾药配伍,以健脾行气 2.用于湿痰、寒痰咳嗽。

本品辛散温通,能行能降,既能燥湿化痰,又能宣降肺气适用于湿痰,寒痰咳嗽之证治湿痰壅滞,咳嗽痰多、胸闷呕恶,宜与燥湿化痰药配伍如《和剂局方》二陈汤,以之与半夏等药同用若寒痰咳嗽,痰多清稀,胸闷喜唾,常与干姜、紫 菀等温肺化痰药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3,10g 【现代研究】本品含挥发油、黄酮苷、川皮酮及维生素 B1、C 等本品煎剂对家兔及小白鼠离体肠管,麻醉兔、犬胃及肠运动、小鼠离体子宫均有抑制作用,对麻醉兔的在体子宫可引起强直性收缩鲜橘皮煎剂有扩张支气管的作用黄酮苷有 维生素 P 样作用,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防止微细血管出血;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抗血栓形成;还有利胆作用 1.本品含挥发油,油中有多种成分,如 α-侧柏烯、α-蒎烯、芳樟醇、香茅醇、癸醛 、紫苏醛、香芹酚、苯甲酚、苯甲醇、橙花醇等;另含黄酮甙(如橙皮甙、新橙皮甙等)、以及肌醇、维生素、胡萝卜素、对羟福林等福橘皮挥发油中主含柠檬烯本品煎剂对家兔及小白鼠离体肠管,麻醉兔、犬胃及肠运动,小鼠离体子宫均有抑制作用;对麻醉兔的在体子宫则呈强直性收缩本品的甲醇提取物对α 萘基异硫氢酸酯引起的大鼠肝损害有保护作用小量煎剂可增强收缩力,使心输出量增加;大剂量时可抑制心脏。

鲜橘皮煎剂有扩张血管的作用所含橘皮甙与甲基橙皮甙均有维生素 P 样作用,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防止微细血管出血;能拮抗组织胺、溶血卵磷酯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能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抗血栓形成;有利胆作用橘皮所含挥发油有刺激性祛痰作用,主要成分是柠檬烯磷酰橙皮甙对实验性高脂血兔,有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并能明显地减轻和改善其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本品提取物作杀虫试验,证明能杀死火蚁、苍蝇等,且右旋柠檬烯对蚊子有显著的触杀和熏杀作用广陈皮在试管内可抑制葡萄球菌、卡他奈氏菌、溶血性嗜血菌的生长 2.习惯认为新鲜橘皮味较辛辣,气较燥烈,而经放置陈久后,气味缓和,行而不峻,温而不燥烈,其质量为优,故名为陈皮橘皮药材以广东新会所产的为佳品,奉为道地药材,又称之为广陈皮或新会皮 它有一些辅药,是橘的不同部位,都是行气药,有的主要在肝,有的在胃,有的止痛,有的消胀,如橘核、橘络、橘叶、化橘红等橘皮里面一层白的去掉,外面一层红的,叫化橘红 3.橘核,为橘的种子性味苦平功能行气散结止痛用于疝气痛,睾丸肿痛,乳房肿痛及乳房结块等煎服,3,10g 4.橘络,为橘的中果皮及内果皮之间的纤维束群性味甘苦平归肝、肺经。

功能行气通络,化痰止咳,用于痰滞经络之胸痛,咳嗽,痰中带血煎服,3,5g 5.橘叶,为橘树的叶性味辛苦平功能疏肝行气,消肿散结用于肝郁气滞,胸胁作痛,乳痈肿痛,乳房结块及癥瘕等煎服,6,10g 6.化橘红,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的未成熟或接近成熟的外层果皮性味辛苦温归肺脾经功能行气宽中、燥湿化痰用于湿痰或寒痰咳嗽及食积呕恶胸闷等煎服,3,10g 青皮 【出处】 ------《本草图经》 【来源】 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植物橘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及其栽培变种的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即橘子的同一种植物,仅是采集的时间不同,是橘子较嫩的果实的皮,橘子没红时,很小时掉下来,整个都做青皮用,叫个青皮稍大一点,7,8 月间象乒乓球大小,采收未成熟果实的果皮,在果皮上纵剖成四瓣至基部,去果瓤,晒干,习称“四化青皮”主产于广东、福建、四川等地5,6月间收集自落的幼果,晒干,称为“个青皮”;生用或醋炙醋拌炒用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胆、胃经 【功效与应用】行气疏肝,破气消积 青皮和橘皮功效一致,青皮和橘皮一老一嫩,一高一低(作用部位,橘皮行气调中,祛痰止咳,作用在中上焦;青皮疏肝理气,作用下焦为主,包括中焦),一缓 一峻(橘皮行气缓,青皮峻猛,是破气药。

疏肝破气)它长于疏肝,所以用醋炒,增强它疏肝止痛作用这两味药作用部位不是绝对的,只是相对的,有侧重点而已如青皮完全可以消积(饮食积滞) 1(疏肝理气,用于肝气郁滞所致的胁肋胀痛、乳房胀痛及疝气疼痛等证青皮辛散温通,苦泄下行,能疏肝胆,破气滞,性较峻烈治胸胁胀痛,可配柴胡、郁金等品治乳房胀痛或结块,可配柴胡、香附等治乳痈肿痛,常配瓜蒌、银花、蒲公英等若治寒疝腹痛,可与乌药、小茴香、木香等同用,如天台乌药散 2(散结消滞,用于食积腹痛青皮消积散滞之力较强治食积气滞、脘腹胀痛,常与山楂、神曲等同用,如青皮丸 此外,因青皮能破气散结,常用于气滞血瘀之癥瘕积聚,久疟癖块等证,可与三棱、莪术、郁金等同用 【应用】 1.用于肝气郁滞证本品辛散温通,苦泄下行,药性峻烈,作用力强,长于行气疏肝,破气散结,故适用于肝郁气滞证若肝气郁结,情志抑郁,或暴怒伤肝,肝失条达,胁肋胀痛,常与柴胡、香附、郁金等行气疏肝之品配伍若乳房肿硬胀痛,常与金银花、连翘、瓜蒌、天花粉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品配伍若寒疝疼痛,常与吴茱萸、小茴香、乌药等温里散寒,行气止痛之品配伍若肝郁气滞,经行不畅,或痛经,常与香附、柴胡、丹参等疏肝行气,活血调经之品配伍。

2.用于食积腹痛本品兼入胃经,能行气消积,和胃止痛适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痛常与山楂、神曲、麦芽消食药配伍若食积气滞较甚,腹痛大便不通者,宜与大黄、槟榔等泻下药同用,以增强消食导滞之效 【用法用量】煎服,3,10g醋炙疏肝止痛力强 【使用注意】本品性烈耗气,气虚者当慎用 【现代研究】本品含挥发油、黄酮苷、对羟福林等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内积气,此外,还有祛痰、平喘作用煎剂能抑制肠管平滑肌、舒张胆囊平滑肌其注射液有升压作用,对心肌的兴奋性、收缩性、传导性和自律性均有明显的正性作用 本品所含主要成分与橘皮相似,但所含对羟福林比橘皮为高本品所含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排除肠内积气其煎剂能抑制肠管平滑肌,呈现解痉作用,且较橘皮为强本品能松弛胆囊,增加胆汁分泌,有明显利胆作用其挥发油有祛痰、平喘作用其注射液静注有显著的升压作用,对心肌的兴奋性、收缩性、传导性和自律性均有明显的正性作用 枳实 【出处】 ------《神农本草经》 【来源】 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植物酸橙 Citrus aurantium L. 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 C. s 的幼果。

主产于四川、江西、福建等地5,6 月间采集自落的果实稍大者,自 sinensi 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稍小者直接晒干或低温干燥用时切薄片,生用或麸炒用 来源于多种柑类植物幼嫩的果实, 酸橙、甜橙及其很多的变种,古代用的正品是枸橘的幼果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与应用】破气消痞,化痰消积 药性偏寒,但很多人不赞同,应寒温都不明显破气、化痰行气部位在胃和大肠,治疗胃肠的气滞,脘腹胀满和痢疾的里急后重,大肠有气滞,它消胀很强它消痞,消除痞满痞闷,治疗胃脘痞闷痞也可因为痰浊阻滞影响气机,所以它破气消痞,化痰消痞,它是痰、气、痞紧密联系在一起它也可以用于痰多咳嗽,但更多是痰浊阻滞引起的胸痹,它行气化痰同时起作用破气消的是气积,化痰消的是痰积,它通过行气,大便秘结不通,积滞便秘,也增强泻下药的泻下通便,也是去积,它治疗胸痹,里面痰气阻结,也是一种积滞,所以它真正的基本功效是化痰、消痞、清积所以有破气消积、化痰消积、破气消痞、化痰消痞 1(破气消积,用于食积停滞,胃肠热积气滞证本品能破气除胀,消积导滞如食积不化,脘腹胀满,可配伍山楂、神曲以消食散结如热结便秘,腹痛胀满,可配厚朴、大黄以行气破积,泻热通便,如小承气汤。

如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常与白术配伍,以消补兼施, 如枳术丸如湿热积滞,泻痢后重者,可配伍大黄、黄连等药以泻热除湿,消积导滞,如枳实导滞丸 2(化痰除痞,用于痰湿阻滞气机,胸脘痞满之证本品能行气消痰,如胸阳不振,寒痰内阻,可与薤白、桂枝等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如心下痞满,食欲不振,可与半夏曲等药同用,如枳实消痞丸如痰热结胸,可与黄连、瓜蒌等同用,如小陷胸加枳实汤 此外,本品用治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脏器下垂病证,可与补气、升阳药同用以增强疗效 【应用】 1.用于胃肠气滞证本品辛散苦降,气锐性猛,作用力强,善行中焦之气,能破气散结,消除痞满,为破气消痞要药故适用于胃肠气滞,痞满之证治饮食积滞,脘腹痞满胀痛,嗳腐气臭,宜与山楂、神曲、莱菔子等消食药配伍,以行气消食导滞治脾胃虚弱,运化无力,食后脘腹痞满作胀,宜与白术等补气健脾药配伍,以攻补兼施,行气健脾消痞治热结便秘,腹部胀满痞痛,宜与清热泻下药配伍,以行气破结,泻热通便,如《伤寒论》大承气汤,以之与大黄、芒硝等药同用治湿热积滞,腹部痞满,大便不通或泻痢后重,宜与黄连、黄芩、大黄等清泄湿热药配伍,以泻热除湿,行气导滞 2.用于痰阻气滞,胸痹等证。

本品辛散苦泄,善于化痰浊而消积滞,破气结以通痞塞故适用于痰阻气结,胸痹之证治痰浊痹阻,胸阳不振,气结在胸,胸痹心痛,宜与薤白、桂枝、瓜蒌壳等温阳化浊,行气宽胸之品配伍,以通阳化浊,行气散结治痰热结胸,胸脘痞闷疼痛,宜与黄连、瓜蒌、半夏等清热化痰药配伍,以清化热痰,消痞散结治痰涎壅盛,胸痛痞塞,咳嗽痰多,宜与半夏、天南星、陈皮等化痰药配伍,以燥湿化痰,行气散结 此外,本品尚可用治胃扩张,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脏器下垂之证多与黄芪、人参、升麻、柴胡等补气、升阳药配伍,以增强升提之效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大量可用至 30g炒后性较平和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现代研究】酸橙果皮含挥发油、黄酮苷、N-甲基酪胺、对羟福林等能缓解乙酰胆碱或氯化钡所致小肠痉挛增加有胃瘘、肠瘘犬的胃肠收缩节律对已孕、未孕小白鼠离体子宫有抑制作用,对已孕、未孕家兔离体、在体子宫均呈兴奋作 用注射液静脉注射能增加冠脉、脑、肾血流量,降低脑、肾血管阻力还能使胆囊收缩,奥狄氏括约肌张力增加,抑制血栓形成 1.酸橙果皮含挥发油(主要为右旋柠檬烯、枸橼醛、右旋芳樟醇等),并含黄酮甙(主要为橙皮甙、新橙皮甙、柚皮甙、野漆树甙及忍冬甙等)、N—甲基酪胺、对羟福林等。

枳实能缓解乙酰胆碱或氯化钡所致的小肠痉挛对有胃瘘、肠瘘的犬灌服枳壳煎液,可使胃肠收缩节律增加对胃肠平滑肌有一定兴奋作用枳实或枳壳煎剂对已孕、未孕小白鼠离体子宫有抑制作用,对已孕、未孕家兔离体、在位子宫均呈现兴奋作用枳实、枳壳煎剂对动物离体心脏有强心作用枳实注射液静脉注射能增加冠脉、脑、肾血流量,降低脑、肾血管阻力枳实、枳壳煎剂及枳壳的乙醇提取液给麻醉犬、兔静脉注射有明显的升压作用枳实能使胆囊收缩,奥狄氏括约肌张力增加,有较强的抗过敏活性枳实、枳壳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此外,枳实还有较强的抗过敏活力,所含橙皮甙有维生素 P 样效应,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 2.枳壳,为芸香科小乔木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接近成熟的果实(去瓤),生用或麸炒用,即枳实的成熟的果实性味、归经、功用与枳实完全相同,但作用较缓和,长于行气宽中除胀用法用量同枳实张仲景著作中的枳实就是枳壳但它就用两到三枚,最多三到四枚,如果现在的枳实用三枚就 2-3g,改成枳壳每枚就7-8g,用量就对了内经中讲黄如枳实者死,神农本草经讲枳实十月采,这些都完全是枳壳宋代的沈括已经考证了这一点 木香 【出处】 ------《神农本草经》 【来源】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云木香 Aucklandia lappa Decne,川木香 Vladimiria souliei (Franch.) Ling 的根。

象枯木、朽木,很香称木香木香产于云南、广西及印度、缅甸等地;川木香主产于四川、西藏等地秋冬二季采挖晒干,生用或煨用 从汉代后都用波斯的木香,就是现在的西亚或南亚,广东是集散地,所以又称广木香,在上世纪的 40 年代引种在云南漓江地区叫云木香在古代就有代用品,称土木香、川木香、藏木香等,但质量次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肝、胆经 【功效与应用】 常用的行气止痛药,消胀效果也明显但相对而言止痛效果更好,前人把它作为治疗九种心痛药指当心、心下就是胃脘上腹部气滞造成的疼痛作用部位以胃肠为中心,不管寒热虚实引起的脾胃气滞胀满疼痛,有寒的,配温里;有热的,清热;有虚,配补气健脾;如大便秘结引起的胀满疼痛配泻下;饮食积滞配消食;湿浊内滞配芳香化湿等,有虫的配驱虫传统认为它作用在中焦脾胃,治疗九种心痛,二 是大肠和枳实一样,治疗痢疾的里急后重配治疗痢疾的清热燥湿药,或清热解毒药,配黄连就是香连丸,行气导滞,也有一定止痛效果 肝胆气滞出现的上腹部,如急慢性胆囊炎、胆道蛔虫等疼痛,用它来行气止痛它和舒肝理气药有微妙区别,它舒肝解郁,是治疗精神症状的一些方中用的不多,是以疼痛为主它行气止痛不管在脾胃,还是在肝胆、大肠,不甘寒热虚实什么原因均可用。

行气止痛,用于脾胃气滞证及泻痢里急后重本品善于行脾胃、大肠之滞气,为行气止痛及泻痢里急后重之要药治疗脾胃气滞,脘腹胀痛,食少便溏,可与陈皮等药同用治疗脾虚气滞,脘腹胀满,可与党参、白术、陈皮同用,如香砂六君子汤治湿热泻痢里急后重,常与黄连配伍,如香连丸对于饮食积滞的脘腹胀痛、大便秘结或泻而不爽,可与槟榔等同用,如木香槟榔丸 此外,本品又能疏理肝胆,对于脾失运化、肝失疏泄而致脘腹胀痛、胁痛、黄疸,可与郁金、大黄、茵陈等药同用现代还用于治疗胆石症、胆绞痛 【应用】 1.用于脾胃气滞腹痛证本品辛行苦泄温通,善于通行脾胃气滞,具有良好的行气止痛作用,为治脾胃气滞,脘腹胀痛之要药治脾胃气滞,脘腹胀痛,常与陈皮、枳壳、厚朴等行气调中药配伍治食积气滞,脘腹胀痛,呕恶嗳气,大便腐臭,常与山楂、神曲、麦芽消食药配伍治脾虚气滞,脘腹胀痛,食少便溏,常与人参、白术等补气健脾药配伍 2.用于大肠气滞,泻痢后重本品辛行之性,亦善于通行大肠之气,肠道气机通畅,而大便通调,后重自除故适用于大肠气滞,泻痢后重之证治湿热壅滞,肠中气机不畅,泻痢,里急后重,常与清热燥湿药同用,以清除肠中湿热,调理肠中气机,如《兵部手集方》香连丸,以之与黄连同用。

若治湿热互结,或食积气滞 脘腹胀满,大便秘结,或泻而不爽,则与泻下药配伍,以导行积滞,如《儒门事亲》木香槟榔丸,以之与大黄、槟榔等药同用 3.用于肝胆气滞证本品不仅能行气调中,而且还能疏利肝胆故适用于肝胆气滞证对于湿热郁蒸,脾运失常,肝失疏泄,胆失调达,气机阻滞所致胁肋胀满疼痛,口苦,或黄疸,本品能疏肝利胆及行气止痛,宜与柴胡、郁金等疏肝理气药,以及茵陈蒿、金钱草、大黄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药配伍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10g生用行气力强,煨用行气力缓而多用于止泻煨木香,降低行气作用,主要用于脾虚,腹泻更合适 【现代研究】云木香含挥发油木香对胃肠道有兴奋或抑制的双向作用还有利尿、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促进消化液分泌、松驰气管平滑肌及抑制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及多种真菌的作用 1.云木香含挥发油,油中成分为单紫杉烯、α-紫罗兰酮、β-芹子烯、凤毛菊内酯、木香烯内酯、α-木香羟、β-木香羟、木香内酯、二氢脱氢木香内酯、木香酸、木香醇、水芹烯等;此外,尚含木香碱、树脂、菊糖、豆甾醇、白桦脂醇等云木香生物碱对组织胺引起的豚鼠支气管及小肠平滑肌的痉挛有明显解痉作用木香煎剂能通过迷走神经的作用,使动物在体大肠兴奋,收缩力加强,蠕动加快,缓解胃肠胀气的腹痛。

对兔离体肠管能降低其紧张性,并可拮抗乙酰胆碱引起的收缩效应,有促进胃液分泌,助消化作用小剂量的水提液及醇提液能兴奋在体蛙心与犬心,大剂量则有抑制作用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及多种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有利尿及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等作用 2.木香,现代临床处方有广木香、云木香、川木香等不同用名广木香,即上述木香,产于印度、缅甸、巴基斯坦等地者,经我国广州进口,故称广木香;抗日战争前,有人从印度带回木香种子,在云南丽江一带种植,生长良好,称云木香川木香系另一品种,因主产于四川而得名广木香质量较川木香为佳 3.川木香为菊科植物川木香或灰毛川木香的干燥根性味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胆经功能行气止痛常用于脘腹胀痛,肠鸣腹泻,里急后重,两胁不舒,肝胆疼痛煎服 ,3,9g 香附 【出处】 ------《名医别录》 【来源】 为莎草科草本植物莎草 Cyperus rotundus L. 的根茎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广东、河南、四川等地秋季采挖燎去毛须,晒干,生用,或醋炙用用时碾碎 古代叫莎草根,须根上面长的膨大的部分入药 【性味归经】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 【功效与应用】 疏肝理气,它是以疏肝为主的行气药,归经广泛,除了肝郁气滞,治疗肝郁气滞有关的胁肋胀满、痛经或行经腹痛,睾丸的肿胀疼痛,胸中的气滞疼痛,肢体的 气机凝治疼痛,上行胸膈,外达皮肤,对经络的气滞,下走肝肾,全身很多部位它都能行气止痛,但重点在肝,还兼心、腹、胃、肢体、头部、齿、耳、外耳,所以称它为气病之总司,它药性平和,寒热均可,能利于肝的舒泻功能正常,调畅全身气机,不但止痛,也消胀,另外调经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等,但月经不调主要与肝、气滞关系密切,可能有血瘀,前人把它称为气中血药,以行气为主兼有微弱的活血作用,所以月经不调,不管寒热虚实均可用,所以是妇科之主帅,它的功效就是疏肝和调经两个方面。

1(疏肝理气,用于肝气郁滞所致的胁肋作痛、脘腹胀痛及疝痛等证本品为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要药治肝气郁结之胁肋胀痛,多与柴胡、川芎等药同用,如柴胡疏肝散治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可配高良姜同用,如良附丸治寒疝腹痛,多与小茴香、乌药等同用 2(调经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痛经及乳房胀痛等证香附为妇科常用之品,常配伍当归、川芎、白芍、柴胡治疗肝气郁结所致的月经不调;如乳房结块,经前作胀,可配伍柴胡、当归、瓜蒌等药,以行气和营、疏肝散结 【应用】 1.用于肝郁气滞证本品有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功,适用于肝郁气滞证治肝气郁结,精神抑郁,胁肋胀痛,常与疏肝行气药配伍如《景岳全书》柴胡疏肝散,其与柴胡、枳壳等药同用治寒凝气滞,肝郁犯胃,胃脘疼痛,常与温中止痛药配伍如《良方集腋》良附丸,其与高良姜同用若治疝气疼痛,时作时止,或阴囊偏坠硬痛,则常与小茴香、吴茱萸、乌药等温里散寒,行气止痛药配伍 2.用于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本品性平,善于调理气机,能行气以和血,疏肝以解郁,使气血通利,疏泄调达,而月经自调,疼痛自止,故为妇科理气调经止痛要药治肝郁气滞,月经愆期,常与活血调经药配伍如《沈氏尊生书》香附芎归汤,其与当归、川芎 等药同用。

治胞宫虚寒,月经不调,常与温经散寒调经药配伍如《沈氏尊生书》艾附暖宫丸,其与艾叶、肉桂、吴茱萸等药同用治气郁血滞,冲任失调,经来腹痛,可单用如《重订瑞竹堂经验方》四制醋附丸,以本品用酒、盐水、米醋等制后,醋糊为丸服也可与当归、川芎、白芍、延胡索等调经止痛药配伍治肝郁气滞,乳房胀痛,或结块,常与青皮、瓜蒌壳、柴胡等行气散结之品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12g醋炙止痛力增强 【现代研究】本品含挥发油此外,尚含生物碱、黄酮类及三萜类等香附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水煎剂有降低肠管紧张性和拮抗乙酰胆碱的作用总生物碱、苷类、黄酮类及酚类化合物的水溶液有强心及降低血压的作用 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 β-派烯、香附子烯、 α-香附酮、 β-香附酮、α - 莎香醇、β-莎香醇;此外尚含生物碱、黄酮类及三萜类等5%香附浸膏对豚鼠、兔、猫和犬等动物的离体子宫,无论已孕或未孕,均有抑制作用,使其收缩力减弱,肌张力降低其挥发油有轻度雌激素样作用香附醇提物有抗炎、镇痛及一定解热作用,对中枢有安定作用,并对离体兔回肠平滑肌有直接抑制作用其水煎剂有降低肠管紧张性和拮抗乙酰胆碱的作用香附烯及香附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宋内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其提取物对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

其总生物碱、甙类、黄酮类及酚类化合物的水溶液有强心及降血压的作用此外,香附水煎剂可明显增加胆汁流量,并对肝细胞功能有保护作用 沉香 【出处】 ------《名医别录》 【来源】 为瑞香科常绿小乔木植物沉香 Aquilaria agallocha Roxb. 及白木香 A. (Lour.) Gilg 含有树脂的木材白木香主产于海南、广东、台湾等地;沉香主产 Sinensis 于东南亚、印度等地全年均可采收割取含树脂的木材,除去不含树脂的部分,阴干,锉末,生用 为瑞香科常绿乔木植物沉香 Aquilaria agallocha Roxb. 及白木香 A. Sinensis (Lour.) Gillg 含有树脂的木材锉末,生用 名贵药古代来源于沉香树沉香放在水中沉在水底所以又叫沉水香20 世纪 50 年代在广东、广西、云南、台湾、海南发现同科同属的白木香树它有名无实水中不沉这两种树分泌了大量的芳香的树脂在木材中而变乌黑,油浸浸的,油润的,非常香,习惯上叫结香,非常少,所以珍贵现在发现,结香是这两种树干受到损伤,伤到木质部,伤了后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细菌侵入木材,树为了自我保护就分泌树脂,愈合这个伤口,这过程叫结香。

现在人工方法结香,把树砍后加快结香,但不清楚微生物,它老不结香,药材不丰富,所以现在是多数不合格破了几年的伤口没结香就把它挖下来做药材用,效果很差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与应用】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行气止痛用于多种气滞疼痛证,但主要在胃肠、脾胃,止痛和木香大同小异,沉香更 温一些,温性超过木香,所以治疗气滞疼痛是寒凝气滞,突出了一个寒凝,就是温性比木香强些的表现木香主治有一般的气滞疼痛没强调寒凝,很多是热的,湿热证也用木香,但寒凝的木香也能用,可达到相同的行气止痛效果温中止呕,有明显温性是木香不及的,但止呕的药较多,白蔻、白豆蔻、丁香、砂仁完全可温中止呕,用于寒凝气滞的恶心呕吐纳气平喘用于肾阳虚,肾气不纳的虚喘证肺主呼吸,肾主纳气,呼吸由肺和肾共同完成肾虚呼吸就不能归根,出气多进气少,虚喘,肾气虚、阳虚、阴虚都可出现,沉香属温性药,常用于肾阳虚或肾气虚的肾不纳气,肾阴虚的不太适宜这是与木香相比特殊的地方用于纳气平喘方中,它不耗伤正气 1(行气止痛,用于寒凝气滞,胃脘胀闷作痛之证本品能祛除胸腹阴寒,常与乌药、木香、槟榔配伍,即沉香四磨汤治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常配伍肉桂、干姜、附子等同用,如沉香附桂丸。

2(温中止呕,用于胃寒呕吐、呃逆本品能温胃散寒,辛开苦降,常配丁香、白豆蔻、柿蒂等药,用于胃寒呕逆之证 3(温肾纳气,用于下元虚冷,肾气不纳之虚喘证本品既能温肾纳气,又能降逆平喘,常与肉桂、附子等同用,如黑锡丹若治上盛下虚之痰饮喘嗽,常与苏子、半夏等同用,如苏子降气汤 【应用】 1.用于寒凝气滞证本品辛散温通,气味芳香,温而不燥,行而不泄,具有行气散寒止痛之功,适用于寒凝气滞之证治寒凝气滞的胸腹胀痛,常与温中行气药配伍如《卫生家宝》沉香四磨汤,以之与乌药、木香、槟榔等药同用;亦可与肉 桂、干姜、附子等温中助阳药同用主治中焦气弱,脏腑积冷,脾肾受寒,心腹疼痛;大便溏泻者,宜再与人参、白术等益气补中药配伍 2.用于胃寒呕吐本品辛温散寒,苦泄降逆,而善于温中散寒,降逆止呕治寒邪犯胃,呕吐清水,常与胡椒、丁香、陈皮等温中止呕药配伍治脾胃虚寒,呕吐呃逆,经久不愈,常与人参、丁香、白豆蔻等补气健脾、温中止呕药配伍 3.用于虚喘证本品既能温肾纳气,又能降逆平喘适用于下元虚冷,肾不纳气之虚喘证常与肉桂、附子、补骨脂等温肾助阳,纳气平喘药配伍若上盛下虚的痰饮喘咳,常与苏子、前胡、半夏、厚朴等化痰止咳、降气平喘药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1,3g,宜后下;或磨汁冲服,或入丸散剂,每次 0.5,1g因名贵不做汤剂而是研磨成粉末散放,做汤剂也是后下不久煎 【现代研究】本品含挥发油本品对家兔离体小肠运动有抑制作用所含挥发油有促进消化液分泌及胆汁分泌等作用 1.本品含挥发油,油中含苄基丙酮、对甲氧基苄基丙酮等;此外尚含氢化桂皮酸、对甲氧基氢化桂皮酸沉香提取物能使环己巴比妥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延长沉香水煎液和水煎酒沉液能抑制离体豚鼠回肠的主动收缩,对抗组织胺、乙酰胆碱引起的痉挛性收缩,对整体动物能使新斯的明引起的小鼠肠推进运动减慢,呈现肠平滑肌解痉作用所含挥发油有促进消化液分泌、胆汁分泌作用,以及麻醉、止痛及肌肉松弛作用沉香煎剂对人型结核杆菌、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2.檀香为檀香科植物木檀香的木质心材性味辛,温归脾、胃、肺经功能行气止痛,散寒调中常用于寒凝气滞之胸腹冷痛,胃脘冷痛,呕吐食少等煎服,1,3g,宜后下 乌药 【出处】 ------《本草拾遗》 【来源】 为樟科灌木或小乔木植物乌药 Lindera aggergata (Sims) Kosterm. 的根和肉桂同科。

浙江的天台山是地道产区,叫天台乌药、台乌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西等地全年均可采挖趁鲜切片,晒干,生用或麸炒用 【性味归经】 辛,温归脾、肺、肾、膀胱经 【功效】 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行气止痛与沉香同,部位在肠胃,温性明显,比木香强,主治寒凝气滞,用于多种部位疼痛,作用较沉香差温肾散寒(特殊点)治疗肾与膀胱虚寒,膀胱气化功能失调引起的遗尿、尿频、夜尿多,作为益智仁这样的一些药的辅药有虚的还要补虚 【应用】 1.用于寒凝气滞所致胸腹诸痛证本品上入脾肺,下入肾经,具有宣畅气机,温散寒邪,行气止痛之功,适用于寒凝气滞所致胸腹诸痛证治寒凝气滞,胸胁闷痛,常与薤白、瓜蒌皮、延胡索等行气宽胸药配伍治寒凝气滞,脘腹胀痛,宜与沉香、木香、枳实、槟榔等理气调中药配伍治寒疝腹痛,宜与小茴香、青皮、肉桂等散寒行气止痛药配伍治痛经,宜与当归、川芎、香附等行气活血之品配伍 2.用于尿频,遗尿本品能下达肾与膀胱,温肾散寒,除膀胱冷气,有缩尿止遗之功治肾阳不足,膀胱虚冷之小便频数,小儿遗尿,宜与温肾助阳药配伍如《妇人良方》缩泉丸,其与益智仁、山药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使用注意】 见本章概述。

【参考资料】 1.本品含生物碱和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乌药烷、乌药烃、乌药醇、乌药酸、乌药醇酯等乌药对胃肠道平滑肌有兴奋和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其挥发油内服能兴奋大脑皮质、促进呼吸、兴奋心肌、加速血液循环、升高血压及发汗;外涂能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缓和肌肉痉挛疼痛乌药的正己烷提取物可预防四氯化碳引起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升高乌药干粉能明显缩短家兔血浆再钙化时间,促进血凝,有良好的止血作用 2.乌药习惯以浙江天台所产者品质较佳,故有“天台乌药”或“台乌”之名 荔枝核 【出处】 ------《本草衍义》 【来源】 为无患子科乔木植物荔枝 Litchi chinensis Sonn. 的成熟种子主产于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夏季采摘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及肉质假种皮,晒干生用或盐水炙用,用时打碎 【性味归经】 辛、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效】 行气,散寒,止痛 行气止痛消胀作用不明显,部位在肝,胃次要,主要用于疝气疼痛,对胃痛的气滞也能用现在发现,对胃的效果更明显,它治疗糖尿病、降血糖 【应用】 1.用于疝气,睾丸肿痛本品善入肝经,具有行气散结,散寒止痛之功,适用于疝气、睾丸肿痛。

治寒疝疼痛,常与小茴香、吴茱萸、橘核等散寒止痛药同用若治睾丸肿痛,则常与行气止痛药配伍如《证治准绳》荔枝散,本品与木香、川楝子、小茴香等药同用 2.用于气滞腹痛本品辛苦而温,能疏肝和胃,行气止痛治肝郁气滞、肝胃不和之胃脘疼痛,常与行气调中止痛药配伍如《景岳全书》荔香散,其与木香同用治肝郁气滞, 血瘀之痛经或产后腹痛,常与疏肝行气药配伍如《妇人良方》蠲痛散,其与香附同用;也可与当归、川芎、柴胡等活血调经药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或入丸散剂 【使用注意】 见本章概述 【参考资料】 本品含皂甙、鞣质、α-甘氨酸等本品所含 α-(亚甲环丙基)甘氨酸可使血糖下降、肝糖元含量降低荔枝核水提物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有抑制作用 佛手 【出处】 ------《滇南本草》 【来源】 为芸香科小乔木或灌木植物佛手 Citrus medica L. var. sarcodactylis Swingle 的果实主产于广东、福建、四川等地秋季果实尚未变黄或刚变黄时采收切成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生用 它的果实发生了变异,尖端不规则,象弯曲的指头,所以叫佛手柑,它是柑类的 【性味归经】 辛、苦,温。

归肝、脾、胃、肺经 【功效】 疏肝理气,行气调中,燥湿化痰 疏肝理气,疏肝理脾,止痛,消胀作用都很强,它兼有橘皮和青皮的所以功效又没有橘皮那样燥,又没有青皮那样峻猛,还燥湿化痰,归肺、肝、脾胃经,只是它价高而不用 【应用】 1.用于肝郁气滞证本品善于疏肝解郁,行气止痛治肝郁气滞,胁肋胀痛,常与柴胡、青皮、郁金等疏肝理气之品配伍 2.用于脾胃气滞证本品气清香,入脾胃,能行气调中治脾胃气滞,脘腹胀痛,呕恶食少,常与木香、橘皮、枳壳等行气调中之品配伍 3.用于痰湿壅肺,咳嗽痰多本品既能燥湿化痰,又能行气除胀故对湿痰壅肺,咳嗽痰多,胸闷气急,或胸胁作痛者较宜常与半夏、橘皮、瓜蒌皮等化痰行气之品配伍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使用注意】 见本章概述 【参考资料】 1.本品含柠檬油素及微量香叶木甙和橙皮甙佛手醇提取物对肠道平滑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乙酰胆碱引起的十二指肠痉挛有显著的解痉作用,有扩张冠状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高浓度时抑制心肌收缩力、减缓心率、降低血压、延 长小鼠存活时间、保护实验性心肌缺血佛手有一定的祛痰作用,其煎剂能对抗组织胺引起的豚鼠离体气管收缩 2.香橼为芸香科植物枸橼或香圆的成熟果实。

性味辛、微苦、酸,温归肝、脾、胃、肺 经功能疏肝解郁,理气宽中,化痰止咳常用于肝郁气滞之胸胁胀痛;脾胃气滞之脘腹 胀痛,呕恶食少及湿痰咳嗽痰多者煎服,3,10g 香橼 别名 陈香圆 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香圆 Citrus wilsonii Tanaka 的果实 植物形态 常绿乔木,高达 11m枝有棱及短刺单身复叶互生,革质;叶长椭圆形,长 6,12cm,宽 2,4.5cm,近全缘,有油占;叶翅倒心形,长 1.5,3cm花单生或簇生于叶腋;花萼盆状,5 裂;花瓣 5,白色,芳香;雄蕊 25 枚以上;子房 10,11室柑果长圆形、圆形或扁圆形,成熟时橙黄色,果皮粗糙,有香气花期 4,5月,果期 10,11 月 多为栽培主产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 采制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趁鲜切片,亦可整个或对剖两瓣后,晒干或低温干燥 [药材性状] 果实为圆形、长圆形或卵形表面黄色或黄绿色,密被凹陷的小油点及网状隆起的不规则粗皱纹商品多横切或纵切成薄片横切片直径4,10cm,厚 2,5mm边缘呈波状,中果皮宽 1,3cm,黄白色,有不规则网状突起的维管束,瓤囊 10,17 室,棕色或淡红棕色,间或有黄白色种子。

呈车轮状纵切片 中心柱较粗壮剖面或横切薄片边缘油点明显,顶端有花柱残痕及隆起的环圈,基部有果梗残基气清香,味微甜而苦辛 【化学成分】枸橼成熟果实含橙皮甙、柠檬酸、苹果酸、粟胶、鞣质、维生素C 及挥发油等 果实含油 0.3,0.7%,果皮含袖 6.5,9%,其成分为 d-柠檬烯、柠檬醛、水芹烯和柠檬油素 幼果中含琥珀酸 种子含黄柏酮和黄柏内酯 性味 性温,味辛、苦、酸 功能主治 舒肝理气,宽中,化痰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脘腹痞满,呕吐噫气,痰多咳嗽它是佛手的一种变种关系,它的功效与佛手完全一样,比佛手还平和,还温和 理气,舒郁,消痰,利膈 治胃痛胀满,痰饮咳嗽气塑,呕哕少食 《本草拾遗》:去气,除心头痰水 《饮膳正要》:下气,开胸膈 《本草通玄》:理上焦之气,止呕逆,进食,健脾 《本经逢原》:治咳嗽气壅 《医林纂要》:治胃脘痛,宽中顾气,开郁 《本草再新》:平肝舒郁,理肺气,通经利水,治腰脚气 《本草求原》:除久哮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 钱;或入丸、散 【宜忌】阴虚血燥及孕妇气虚者慎服 【选方】?治鼓胀:陈香橼一枚(连瓤),大核桃肉二枚(连皮),缩砂仁二钱(去膜)。

各煅存性为散,砂糖拌调 空心顿服 (《本经逢原》) ?治嗽:香橼(去核)薄切作细片,以时酒同入砂瓶内,煮令熟烂,自昏至五更为度,用蜜拌匀 当睡中唤起,用匙挑服 (《养疴漫笔》) ?治气逆不进饮食或呕哕:陈极香橼二个,真川贝三两(去心),当归一两五钱(炒黑),白通草(烘燥)一两,陈西瓜皮一两,甜桔梗三钱 共研细末,用白檀香劈碎煎浓汁泛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钱,开水送下 大虚者酌用 (《梅氏验方新编》香橼丸) ?鲜香橼一两个,切碎放在有盖的碗中,加入等量的麦芽糖,隔水蒸数小时,以香橼稀烂为度,每服一匙,早晚各一次,有化痰、行气、止咳、平喘之效 ?盐渍香橼:香缘切片,于通风处晾干,用适量食盐腌渍放入玻璃瓶或瓷罐中备用 每用 10,20 克,用开水冲至咸淡适宜为度时服用 有行气,止痛,健胃,化食作用 适用于胃痛,腹痛,气痛,食滞胃胀痛等症 鲜香缘 12,15 克(干品 6 克),开水冲泡代茶饮,可治肝痛,胃气痛 ?陈香缘 30 克(焙干),花椒、小茴香各 12 克,共研细末,每次服 3 克,每日两次,温开水送服,治胃痛胸闷,消化不良 【名家论述】?《本草通玄》:香圆性中和,单用多用亦损正气,与参、术同行则无弊也。

?《本经逢原》:柑橼乃佛手、香橼两种,性味相类,故《纲目》混论不分 盖柑者佛手也,橼者香橼也,兼破痰水,近世治咳嗽气壅,亦取陈者 除去瓤核用之,庶无酸收之患 《本草便读》:香圆皮,下气消痰,宽中快膈 虽无橘皮之温,而究属香燥之晶,阴虚血燥之人仍当禁用耳 附注 同属植物枸橼 C.medica L.的果实亦作香橼入药 川楝子 【出处】 ------《神农本草经》 【来源】 为楝科落叶乔木植物川楝树 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 的成熟果实金黄色,园球状,又叫金铃子,我国南方各地均产,以四川产者为佳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干燥,生用或炒用,用时打碎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肝、胃、小肠、膀胱经 【功效与应用】行气止痛,驱蛔虫;外用杀虫止痒 它是典型的苦寒药,味很苦,有清热作用,有毒,行气止痛,不消胀,主要部位在肝,尤其是肝郁化火,协肋或影响了胃脘,出现疼痛,用它可行气止痛,有热象的合适没有热象可配伍情况下炒用肝郁化火的气滞疼痛证另外有点驱蛔虫作用,有腹痛,可兼止痛,辅药外用杀虫止痒,治皮肤瘙痒或皮肤癣疮 1(行气止痛,用于肝郁气滞或肝胃不和所致的胁肋作痛、脘腹疼痛以及疝气痛等。

本品苦寒,对于证见热象者较为适宜常与延胡索配伍同用,可增强止痛作用,如金铃子散如寒疝少腹胀痛,可配伍小茴香、吴茱萸等药以散寒理气止痛,如导气散 2(杀虫疗癣,用于虫积腹痛本品既能杀虫,又能止痛,常与槟榔、使君子等同用此外,本品外用,可治头癣 【应用】 1.用于气滞疼痛证本品既能疏肝,且能止痛,适用于气机阻滞的疼痛证并因本品药性苦寒,有清肝火、泻郁热之功,故对于气滞而兼有肝热者尤为适宜每与延胡索配伍,以增强行气止痛之功,即《圣惠方》金铃子散若肝郁气滞,胁肋胀痛,或肝胃不和,胸胁脘腹作痛,常与柴胡、白芍、枳壳、青皮等行气疏肝调中之品配伍若肝郁气滞而兼血瘀,胁肋疼痛,常与活血祛瘀药配伍如《医学衷中参西录》金铃泻肝汤,其与三棱、莪术、乳香等药同用若寒凝肝脉,睾丸偏坠,疝气疼痛,常与吴茱萸、小茴香、木香等散寒行气止痛药同用 2.用于蛔虫腹痛本品既能驱蛔虫,又能行气止痛治蛔虫腹痛,常与使君子、槟榔等驱虫药配伍 此外,本品外用尚有杀虫止痒之功适用于头癣可以本品炒黄研末,用熟猪油,或麻油,或凡士林调成油膏,涂患处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炒用寒性降低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

【现代研究】本品含川楝素、楝树碱、山柰醇及脂肪油等川楝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 抑制作用,内服过量可出现中毒反应,主要为肝脏损害、中毒性肝炎、精神失常、视力障碍、胃及小肠炎症、内脏出血、血压下降、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 1.本品含川楝素、楝树碱、山奈醇及脂肪油等本品所含川楝素对猪蛔虫、蚯蚓、水蛭等有明显的杀灭作用;能兴奋肠管平滑肌,使其张力和收缩力增加,并有松弛奥狄氏括约肌,收缩胆囊,促进胆汁排泄作用10%川楝子乙醇浸液对真菌有抑制作用,尤其对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有较强抑菌作用川楝子对铁锈色小芽孢癣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并有抗噬菌体作用此外,本品还有抗癌和抗炎作用 2.本品有小毒,临床应用一般无严重反应,若内服过量可出现中毒反应,主要为肝脏损害、中毒性肝炎、精神失常、视力障碍、胃及小肠炎症、内脏出血、血压下降、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 青木香 【出处】 ------《新修本草》 【来源】 为马兜铃科缠绕草本植物马兜铃 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 的根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晒干,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 辛、苦,寒。

归肝、胃经 【功效】 行气止痛,解毒 苦寒的,马兜铃的根在古代,青木香是木香的别名,指的是优质木香我们现在这个青木香在唐代叫土青木香,所以这个名称不好,造成很多混乱它的植物的藤,叫天仙藤,果实叫马兜铃行气止痛,没有消胀作用,用于肝胃疼痛证,比较适合热症治疗疮痈,意义不大,作用不强 【应用】 1.用于肝胃气滞本品能入肝胃,有行气止痛之功适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脘腹胀痛之证因本品苦寒,兼能清热,故又以治热证者为宜单用本品研末服;也可与川楝子、香附、木香、砂仁等疏肝和胃之品配伍若治胃寒气滞,脘腹胀满,常与高良姜、香附、砂仁等温中行气之品配伍 2.用于泻痢腹痛本品既能燥湿解毒,又能行气止痛适用于夏令饮食不洁,暑湿内阻所致泻痢腹痛可单用研末服,或鲜品捣汁服也可与黄连、黄柏等清热燥湿解毒药配伍 3.用于痈疮疔毒,皮肤湿疹,毒蛇咬伤本品外用有解毒消肿之功治疮痈疔毒,可单用本品研末,水蜜调敷,或以鲜品捣敷治皮肤湿疮,可取本品煎水外洗,并研末外撒若治毒蛇咬伤,则常与白芷同用,外用并内服 【用法用量】 3,10g;散剂煎服,每次 1.5,2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过量易致恶心呕吐,还潜在伤肝肾。

苦寒伤胃 【参考资料】 1.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马兜铃酮,并含马兜铃酸、青木香酸、木兰花碱、土青木香甲素及丙素等青木香煎剂对多种原因引起的高血压有明显降低血压作用其所含木兰花碱对肾性高血压的降压作用明显青木香总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绿脓、大肠、变形等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能增强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性,有增强免疫功能作用此外,本品有抗癌、镇静、催吐、驱蛔等作用 2.本品在《新修本草》等古代文献中,称为马兜铃根、土青木香等,自明代始有青木香之名,而此前本草及方书中的青木香,则为广木香的别名,应注意区别 薤白 【出处】 ------《神农本草经》 【来源】 为百合科草木植物小根蒜 Allium macrostemon Bge. 和薤 A. chinense G. Don 的地下鳞茎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产于江苏、浙江等地夏秋二季采挖蒸透或沸水中烫透,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肺、心、胃、大肠经 【功效与应用】(行气、调中、宽胸) 行气宽胸有的写通阳散结、行气导滞宣通胸中的阳气(气滞寒凝,痰浊内阻)治疗胸痹、胸闷胸痛,胸中气机阻滞导致阳气不能敷布但痰浊内阻要配伍化痰药半夏、枳实等,为了宣通阳气更好加桂枝或白酒。

还有瘀血阻滞,常配伍活血化瘀、宣痹止痛的川穹、郁金、丹参等现代研究,它能扩张冠状动脉,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行气调中(理气调中)用于中焦或胃肠包括大肠的气机阻滞,中焦失调出现腹胀,食少,甚至呕心呕吐,和橘皮同用用于脘腹的气机胀满,大肠气机阻滞,痢疾里急后重对痢疾不止是行气导滞,它本身就是治疗痢疾专药它和得痢疾吃大蒜同理,包括热毒痢疾、湿热痢疾,单用都可以,它对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1(通阳散结,用于胸痹证本品为治胸痹之要药若属寒痰阻滞、胸阳不振所致胸痹证,常与瓜蒌、半夏、枳实等配伍,如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等若属痰瘀胸痹,则可与丹参等药配伍 2(行气导滞,用于脘腹痞满胀痛,泻痢里急后重本品能行气导滞,消胀止痛,治胃肠气滞,泻痢里急后重,常与木香、枳实同用治胃寒气滞之脘腹痞满胀痛,可与高良姜、砂仁等同用 【应用】 1.用于胸痹证本品善于宣通胸中阳气,温散阴寒痰浊,疏通胸中气机,具有行气宽胸之功,为治胸痹之常用药若寒痰阻滞,胸阳不振的胸痛胸闷,常与行气宽胸、通阳散结化痰之品配伍如《金匮要略》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本品分别与瓜蒌壳、半夏、桂枝、枳实等药同用。

若治血瘀胸痹,常与瓜蒌、川芎、丹参等行气宽胸、活血祛瘀药配伍 2(用于胸腹胀满,泻痢后重本品能通调胃肠之气,有理气调中,行气导滞之功治胃寒气滞,脘腹痞满胀痛,常与高良姜、砂仁、木香等温中行气药同用若 治湿热内蕴,胃肠气滞,泻痢,里急后重,常与黄连、黄柏、木香、枳实等清热燥湿、行气调中之品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5,10g 【现代研究】本品含大蒜氨酸、甲基大蒜氨酸、大蒜糖等薤白能促进纤维蛋白溶解,降低动脉脂质斑块、血脂、血清过氧化脂质,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等 本品含大蒜氨酸、甲基大蒜氨酸、大蒜糖等薤白能促进纤维蛋白溶解,降低动脉脂质斑块、血脂、清过氧化脂质,抑制血小板凝集和释放反应,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薤白水溶剂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此外,还具有降压、利尿、抗癌、镇痛等作用 柿蒂 【出处】 ------《本草拾遗》 【来源】 为柿树科乔木植物柿 Diospyros kaki L.f. 的宿存没掉的花萼主产于四川、广东、广西等地秋冬二季果实成熟时采集或食用时收集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 苦,平 【功效】 降气止呃 降胃气用于呃逆、呕吐、嗳气。

是治疗胃气上逆的专药 【应用】 用于呃逆证本品善降胃气,为止呃要药又因其性平和,故凡胃气上逆所致呃逆均可选用治胃寒呃逆者,常与温中降逆止呃药配伍如《济生方》柿蒂汤,其与丁香、生姜同用治脾胃虚寒呃逆者,常与益气温中降逆药配伍如《症因脉治》丁香柿蒂汤,其与人参、丁香同用治胃热呃逆者,常与芦根、竹茹等清胃降逆药同用治痰湿壅滞呃逆者,常与旋覆花、代赭石、半夏等化痰降逆药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6,10g 【使用注意】 见本章概述 【参考资料】 本品含鞣质、羟基三萜酸、葡萄糖、果糖及中性脂肪油等柿蒂提取物有抗心律失常、镇静及抗生育作用 檀香 【药 名】:檀香 【拉丁名】:Lignum Santali Albi Santalum album L. 【英文名】:Sandalwood 【别 名】:旃檀(竺法真《罗浮山疏》)、白檀(陶弘景)、白檀香、黄檀香(《本草图经》)、真檀、浴香(《纲目》) 【处方名】:檀香、白檀香、真檀香等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檀香科植物檀香的心材 【商品名】:白檀香:为表面呈黄白色或淡黄色者黄檀香:为表面呈淡棕色者檀香:为各种檀香的统称老山檀:为印度老山所产者。

品质最优老山块:老山檀商品加工成块状者老山条:老山檀商品加工成条状者老山片:老山檀商品加工成片者以上均以色黄、质坚实致密、油性大、香气浓厚者为佳 【药用部位】:本植物心树中的树脂(檀香泥)亦供药用,另译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印度、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及印度尼西亚等地我国台湾亦有栽培药材主产于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 【考 证】:出自《名医别录》;?《本草拾遗》: “白擅,树如檀,出海南《本草图经》: “檀香有数种,黄、白、紫之异,今人盛用 ?《纲目》: “檀香,今岭南诸地亦留有之树叶留似荔枝,皮青色而滑泽 【生药材鉴定】:分黄檀香和白檀香两种多呈圆柱形或微扁 ;挺直,少数微有弯曲,常铝成长短不等之段,一般长50,100厘米,直径 10,20 厘米表面淡黄棕色,放置日久则颜色较深,外表光滑细致,可见细长的纵裂隙两端平截丽整齐,截断面圆形或微扁圆形,具细长裂隙,呈放射状排列,并可见锯断痕迹质致密而坚实,极难折断,榨块折断后里刺状具异香,燃烧时更为浓烈,昧微苦黄檀香色深,味较浓:自檀香质坚,色稍谈制造器具后剩余的碎材,称为檀香块,大小形状,极不规则,表面光滑或稍祖糙,色较深,有时可见年轮,呈波纹状。

纵劈后,断面纹理整齐,纵直而具细沟以色黄、质坚而致密、油性大、香味浓厚看为佳显微鉴定: 粉末:淡黄棕色含晶厚壁细胞类方形或长方形,直径约至 45μm,壁厚,于角隅处特厚,木化,层纹隐约可见,胞腔内含草酸钙方晶 ;含晶细胞位于纤维旁,形成晶纤维草酸钙方晶较多,呈多面形、板状、鱼尾形双晶及膝状双晶等,直径22-42μm韧型纤维成束,淡黄色,直径 14-20μm,壁厚约6μm,有单纹孔纤维管胞少数,切向壁上有具缘纹孔,纹孔口斜裂缝状,少数相交成十字形具缘纹孔导管直径约至 64μm,常含红棕色或黄棕色分泌物木射线宽 1-3 列细胞,壁稍厚,具单纹孔管状分泌细胞有时可见,细狭,直径在16μm 以下,内贮红棕色分泌物黄棕色分泌物散在,类圆形、方形或不规则块状此外,挥发油滴随处可见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全年可采,采得后切成小段,除去边材(制造檀香器具时,剩下的碎树,亦可利用) 【炮制方法】:用水浸泡,镑片或劈碎,晾干 【中药化学鉴定】:本品粉末燃烧时,有浓郁的檀香气 【性味归经】:辛,温 ?《日华子本草》: “热,无毒” ?《珍珠囊》: “甘苦 ?《汤液本草》: “气温,味辛,无毒入脾、胃、肺经。

《汤液本草》: “入手太阴,足少阴、阳明经、”?《本草通玄》: “脾、肺《本草再新》: “入肝、脾、肺三经 【功 效】:理气,和胃 【主 治】:治心腹疼痛,噎膈呕吐,胸膈不舒类似乌药,用于疼痛较重的气滞证 【用法用量】:内服 : 煎汤, l,2 钱;成人丸、放外用磨汁涂 【用药忌宜】:《本草汇言》: “如阴虚火盛,有动血致嗽者,勿用之 【药物配伍】:配砂仁:辛散温通;配陈皮:理气运脾;配半夏:燥湿化痰 【中药化学成分】:心材含挥发油(白檀油)3,5%油含 A 檀香萜醇和 β-檀香萜醇(α-,β-Santalol)90%以上,檀萜烯 (Santene)、α-檀香萜烯和 B-檀香花烯(α-,β-Santalene)、檀萜烯酮(Santenone)、檀萜烯酮醇(Santenone alcohol)、及少量的檀香萜酸(Santalic acid)、檀油酸(Teresantalic acid)、紫檀萜醛(Santal aldehyde)树干、枝和根的心材含挥发油(白檀油)1.6%-6%;根部心材产油率达 10%,茎部心材次之挥发油的主成分为 α-及 β-檀香醇(α-,β- santalol),达 90%以上;并含 α-及 β-檀香烯(α-,β-santalene)、檀烯(santene)、檀萜酮(α-santenone)、α-檀萜醇(α-santenol)、檀香酮(santalone)、檀香酸(santalic acid)、檀油酸(teresantalic acid)、异戊醛(isovaleraldehyde)、檀油醇(teresantalol), 以及三环准檀香醛 (tricycloekasantal)。

本部分另含檀香色素(santalin)、去氧檀香色素(deoxysantalin)及银槭醛(sinapyl aldehyde)、松柏醛(阿魏醛,coniferyl aldehyde,ferulaldehyde)、紫丁香醛(syringic aldehyde)、香荚醛(vanillin)另报道国产檀香木含挥发油量高达 10%,通常为 2.5%-5%,云南引种 7 年的小树出油率较低(1.52%),侧枝更低(0.51%)用 GC-MS 测定了含量较低的各组分,在 20个化合物中,12 个是已知化合物,如三环准檀香醛、α-檀香烯、α 和 β-檀香醇、α 和 β-檀萜醇, 以及反-α-佛手烯(trans-α-berg-amotene)、香榧醇(nuciferol)及 α-姜黄烯(α- curcumene)等 大腹虫 九香虫(民间叫打屁虫) [来源] 为蝽科昆虫九香虫 Aspongous chinensis Dallas 的干燥体 《纲目》 【别名】黑兜虫(《纲目》),瓜黑蝽(蔡邦华《昆虫分类学》),屁板虫(《药材资料汇编》),蜣螂虫、打屁虫、屁巴虫(《中药志》) [动物形态] 全体椭圆形,体一般紫黑色,带铜色光泽。

头小,略成三角形,复眼突出,呈卵圆形;单眼一只,橙黄色触角 5 节翅 2 对,前翅为半鞘翅,红棕色,翅末 1/3 为膜质足 3 对,后足最长腹面密布细刻及皱纹,后胸腹板近前 缘区有 2 个臭孔 九香虫全体椭圆形,长 1.7,2.2 厘米,宽 1,1.2 厘米,体一般紫黑色,带铜色光泽,头部、前胸背板及小盾片较黑 头小,略呈三角形;复眼突出,呈卵圆形,位于近基部两侧;单眼 1 对,橙黄色;喙较短,触角 6 节,第 1 节较粗,圆筒形,其余 4 节较细长而扁,第 2 节长于第 3节 前胸背板前狭后阔,前缘凹进,后缘略拱出,中部横直,侧角显著;表面密布细刻点,并杂有黑皱纹,前方两侧各有 1 相当大的眉形区,色泽幽暗,仅中部具刻点 小盾片大 翅 2 对,前翅为半鞘翅,棕红色,翅末 1.3 为膜质,纵脉很密 足 3 对,后足最长,跗节 3 节 腹面密布细刻及皱纹,后胸腹板近前缘区有 2 个臭孔,位于后足基前外侧,能由此放出臭气 雄虫第 9 节为生殖节,其端缘弧形,中央尤为弓凸 成虫越冬,隐藏石隙间 若虫无翅,成虫有翅能飞,均能食害瓜类植物 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药材性状] 虫体呈六角状椭圆形而扁平,状如龟全长1.8,2.2cm,宽 1,1.2cm头甚小,略呈三角形,头上有对触角多脱落,并有凸出的单眼 1 对背部棕褐色或黑棕色,有膜质半透明的翅两对除去翅,可见背部橙红色,有节,近边缘有 1mm 宽的边,有棕色和棕褐色相间排列的节纹胸部有足 3对,多已脱落腹部具环节,节间近边缘有凸起的小点质脆,折断后,腹部空虚或有显油性的粉状内含物微有腥臭气,味微腥咸 【采集】冬、春二季捕捉 捕得后放罐内,加酒,盖紧,将其闷死,或置沸水中烫死,取出晒干或烘午 [采集地] 成都市荷花池中药材市场 【药材】干燥虫体呈六角状椭圆形而扁平,表面红棕色咸棕黑色,长约 2 厘米,宽约 1.2 厘米 头很小,呈类三角形 背部有膜质半透明的翅 2 对,将翅除去后可见背部橙红色,有节,近边缘有 1毫米宽的边,棕褐色与棕色相间排列成节纹状 胸部的足多己脱落 腹部棕红色至棕黑色,有油光,每节近边缘处有突起的小点 质脆,折断后腹内有浅棕色油样粉状物 气如茴香,味微咸 以个均匀、棕褐色、油性大、无虫蛀者为佳 主产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 【炮制】拣净杂质,筛去泥土,或用文火微炒用。

【性味】咸,温 《纲目》:咸,温,无毒 《本草新编》:味甘辛,气微温 【归经】入肝、肾经 《本草新编》:入肾经 《四川中药志》:入肝、脾、肾三经 [功能主治] 理气止痛,温中助阳用于胃寒胀痛,肝胃气痛,肾虚阳痿,腰膝酸痛 行气止痛,补肾阳 理气止痛,温中助阳 用于胃寒胀痛,肝胃气痛,肾虚阳痿,腰膝酸痛 膈脘滞气,脾肾亏损,元阳不足 用九香虫一两(半生焙),车前子(微炒)、陈桔皮各四钱,白术(焙)五钱,杜仲(酥炙)八钱,人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一钱五分,以盐开水或盐酒磅下,早晚各服一次 《纲目》:治膈脘滞气,脾肾亏损,壮元阳 《本草新编》:兴阳益精 《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神经性胃痛,腰膝酸痛,胸脘郁闷,因精神不快而发胸窝滞痛等症, 配合其他强壮药同服有效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 钱;或入丸、散 【宜忌】阴虚阳亢者慎服 【选方】?利膈间滞气,助肝肾亏损;九香虫一两(半生半熟),车前于四钱(微炒),陈皮四钱,白术五钱,杜仲八钱(酥炙)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一钱五分,盐白汤或盐酒送下,空心服,临卧仍服一次 (《摄生众妙方》乌龙丸) ?治胸脘胁痛:九香虫三两,炙全蝎二两。

研末,蜜丸,每丸一钱重 每次半丸,日服二次 【化学成分】虫体含脂肪、蛋白质及甲壳质 脂肪中含有硬脂酸、棕榈酸、油酸 脂肪酸一部分是游离存在 其臭味来源于醛或酮,但未能分出 玫瑰花 玫瑰花《本草正义》称其“香气最浓,清而不浊,和而不猛,柔肝醒胃,流气活血,宣通窒滞而绝无辛温刚燥之弊,断推气分药之中,最有捷效而最为驯良者,芳香诸品,殆无其匹”此花色能和血,香能行气,《纲目拾遗》:“治肝胃气痛,用玫瑰花(阴干)冲汤代茶服”;《百草镜》:“治肿毒初起,玫瑰花去心蒂,焙为末一钱,好酒和服”皆因本品有气血双调之功效 玫瑰花主要药用部分是花和根玫瑰花鲜花含挥发油(玫瑰油)约 0.03%,主要成分为香茅醇、橙花醇、丁香油酚、苯乙醇等在保加利亚的民间很早就用玫瑰油治疗皮肤、眼睛及胃的各种疾病,认为它具有麻醉止痛的作用玫瑰花性温、味甘、微苦 主要功能: 主治肝胃气痛,和血散瘀,吐血咯血,新久风痹,乳痈、肿毒,月经不调,赤白带下 常用便方: 肝胃气痛:玫瑰花适量,阴干,冲汤代茶服;玫瑰花 5~7 朵,食盐少许,冲开水代茶饮;玫瑰花研为末,开水冲服,每次服 1~1.5 克;金铃子 15 克,玫瑰花 5 朵,共研末,每服 6 克,每日 2 次。

绿萼梅 〖药物名称〗: 绿萼梅 【来源】蔷薇科梅属植物绿萼梅 Prunus mume Sieb. et Zucc. var. viridicalyx Makino,以花入药冬末至次年早春采摘初开放的花朵,晒干 【性味】苦、微甘,平 〖药品说明〗: 酸、涩,平归肝、胃经 〖功用主治〗: 平肝和胃用于胸胁胀痛,胃痛,消化不良,神经衰弱 1.疏肝解郁,理气和胃主治肝胃气滞之胁肋脘腹胀痛,嗳气食少等证 2.疏肝悦 脾,理气化痰适用于痰气互阻之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 【用法用量】3,6g 刀豆 【别名】挟剑豆、野刀板藤、葛豆、刀坝豆、大刀豆、刀豆角、刀鞘豆 [来源] 为豆科植物 Canaalia gladiata (jacq.) DC. 刀豆的干燥成熟种子、果壳及根秋季采收成熟果实,剥取种子,晒干 [植物形态] 一年生缠绕状草质藤本三出复叶,顶生小叶通常宽卵形,侧生小叶基部圆形、偏斜总状花序腋生;花冠蝶形,淡红色或淡紫色;雄蕊 10,合生,对旗瓣的1 枚基部稍离生荚果线形,扁而略弯曲,长可达30cm种子 10,14粒,肾形,红色或褐色 [药材性状] 种子成扁卵形或扁肾形。

长2,3.5cm,宽 1,2cm,厚 0.5,1.2cm表面淡红色至紫红色,少数类白色,微皱缩,略有光泽边缘一侧具眉状黑色种脐,习称“黑眉”,长红2cm,种脐上有白色细纹3 条质硬,难破碎种皮草质,内表面棕绿色而光亮,子叶2,黄白色,油润无臭,味淡,嚼之有豆腥气 种子:本品呈扁卵形或扁肾形,长2,3.5cm,宽 1,2cm,厚 0.5,1.2cm表面淡红色至红紫色,微皱缩,略有光泽边缘具眉状黑色种脐,长约2cm,上有白色细纹 3 条质硬,难破碎种皮革质,内表面棕绿色而光亮 ;子叶 2 ,黄白色,油润无臭,味淡,嚼之有豆腥味 [采集地] 成都市荷花池中药材市场 【制法】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鉴别】本品横切面:表皮为 1 列栅状细胞,种脐处2 列,外被角质层,光辉带明显支持细胞2,6 列,呈哑铃状营养层由十多列切向延长的薄壁细胞组成,内侧细胞呈颓废状;有维管束,种皮下方为数列多角形胚乳细胞子叶细胞含众多 淀粉粒管胞岛椭圆形,壁网状增厚,具缘纹孔少见周围有 4,5 层薄壁细胞,其两侧为星状组织,细胞呈星芒状,有大形的细胞间隙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性味归经】甘,温归胃、肾经。

【功能主治】 种子:温中,下气,止呃,补肾用于虚寒呃逆,呕吐,肾虚,腰痛,胃痛 果壳:通经活血,止泻用于腰痛,久痢,闭经 根:散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腰痛 [功能主治] 温中,下气,止呃用于虚寒呃逆,呕吐 【用法用量】种子 6,9g 果壳及根 1,2 两 甘松 【药物基原】源于《本草拾遗》 《开宝本草》:“主恶气,卒心腹痛满,下气 《本草纲目》:“甘松芳香,甚开脾郁,少加入脾胃药中,甚醒脾气 为败酱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松 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al.或匙叶甘松N. jatamansi DC.的根及根茎主产于四川、甘肃、青海等地春、秋二季采为佳除去泥沙杂质,阴干,切段 【处方用名】甘松、甘松香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行气止痛,开郁醒脾 【应用】用于寒凝气滞之脘腹胀痛、不思饮食本品有行气畅中、散寒止痛、醒脾开胃之功可与木香、砂仁、厚朴等同用 用于思虑伤脾、气机郁滞之胸闷、腹胀、不思饮食,本品有开郁醒脾、行气消胀之功可与柴胡、香附、白豆蔻等同用 此外,本品配荷叶、藁本煎汤洗足,可治湿脚气,有收湿拔毒之功单用泡汤漱口,可治牙痛。

【用法用量】煎服,3,6g外用适量 【实验研究】甘松的根及根茎含马兜铃烯、甘松酮、德比酮、缬草酮、广藿香醇匙叶甘松的根含呋喃香豆精类化合物甘松素、甘松醇、喔绕瑟洛醇、白芷素等甘松有镇静、安定作用所含缬草酮有抗心律不整作用匙叶甘松能使支气管扩张,其醇提取物对实验动物的离体大肠、小肠、子宫、支气管有抗组织胺、5-羟色胺及乙酰胆碱的作用,亦可拮抗氯化钡引起的平滑肌痉挛 【临床报道】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甘松、海螵蛸、卷柏、川楝各 12g,乳香、 日 1 剂,没药、莪术、干姜、桂枝、白蔻(后下)各 10g,焦术 18g,炙甘草6g 水煎分 3 次饭后服忌生冷辛辣饮食7 日为 1 疗程《四川中医》1993;11(2):30) 【歌诀】干松根茎,行气止痛,开郁醒脾,消胀有功 另外,其它章的厚朴、砂仁、白蔻、小茴香、紫苏都是常用行气作用较强的;活血化瘀药中的血中气药川芎、郁金、姜黄、三棱、莪术,行气作用相当强;驱虫药中的槟榔,消食药中的莱菔子,都是行气药,有必要联系使用 部分理气药简表 药名 性味 归经 功效与应用 用法 用量 化橘红辛、苦,温归肺、脾经理气宽中,燥湿化痰用于湿痰或寒痰咳嗽,食积呕恶胸闷。

3,10g 佛手辛、苦,温归肝、脾、胃、肺经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用于肝郁胸胁胀痛,脾胃气滞,以及久咳痰多,胸闷胁痛3,10g 香橼辛、微苦、酸,温归肝、脾、胃、肺经疏肝解郁,理气宽中,化痰止咳用于肝郁胸胁胀痛,脾胃气滞脘腹胀痛,湿痰咳嗽痰多3,10g 枳壳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破气除痞,化痰消积用于食积证,胃肠热结气滞证,痰滞胸脘痞满,胸痹结胸3,10g 乌药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行气止痛,温肾散寒用于寒凝气滞所致胸腹诸痛证以及尿频、遗尿3,10g 大腹皮辛,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行气导滞,利水消肿用于胃肠气滞,水肿,脚气肿满5,10g 柿蒂苦、涩,平降气止呃用于呃逆证6,10g 荔枝核辛、微苦,温归肝、胃经行气散结,散寒止痛用于疝气痛,睾丸肿痛,胃脘久痛,痛经以及产后腹痛煎服,10,15g,或入丸散剂 甘松辛、甘,温归脾、胃经行气止痛,开郁醒脾用于寒凝气滞之脘腹胀痛,不思饮食,以及思虑伤脾,气机郁滞之胸闷、腹胀3,6g 九香虫咸,温归肝、脾、肾经理气止痛,温肾助阳用于胸胁胀痛,肝胃气痛,肾阳不足之阳痿、腰膝冷痛3,10g 【复习思考题】 *1. 试述理气药的含义、性能、功效、主要适应症及使用注意。

*2. 比较橘皮与青皮、木香与沉香功效与应用之异同点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