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章感应测井课堂课资

pu****.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21MB
约49页
文档ID:578347118
第四章感应测井课堂课资_第1页
1/49

第三章第三章 感应测井感应测井 电阻率测井仪要求介质必须具有一定的电阻率测井仪要求介质必须具有一定的导电能力,在油基泥浆和空气钻井内无法测导电能力,在油基泥浆和空气钻井内无法测量,为解决这一问题,量,为解决这一问题,1949年年H.G.Doll以电以电磁感应原理为基础,提出了感应测井方法,磁感应原理为基础,提出了感应测井方法,后来出现了实际生产中常用的双感应测井,后来出现了实际生产中常用的双感应测井,20世纪世纪90年代出现了阵列感应测井,并得到年代出现了阵列感应测井,并得到广泛应用广泛应用1章节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感应测井原理感应测井原理一、电磁感应原理一、电磁感应原理 当一个导体回路中的电流变化时,在附近的另一个当一个导体回路中的电流变化时,在附近的另一个导体回路中将出现感应电流;或者把一个磁铁在一个闭导体回路中将出现感应电流;或者把一个磁铁在一个闭合导体回路附近移动时,回路中也将出现感应电流,即合导体回路附近移动时,回路中也将出现感应电流,即穿过一个回路的磁通发生变化时,这个回路中将出现感穿过一个回路的磁通发生变化时,这个回路中将出现感应电动势,并在回路中产生电流,感应电动势等于磁通应电动势,并在回路中产生电流,感应电动势等于磁通量变化率的负值,这一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

量变化率的负值,这一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εε—感应电动势(伏特);感应电动势(伏特);ΦΦ— 磁通量(韦伯);磁通量(韦伯);T T— 时间(秒)时间(秒)2章节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感应测井原理感应测井原理二、感应测井仪的结构二、感应测井仪的结构感应测井仪的井下部分如感应测井仪的井下部分如图所示它主要由线圈系图所示它主要由线圈系和必须的电子线路组成和必须的电子线路组成其中线圈系由发射线圈其中线圈系由发射线圈T和和接收线圈接收线圈R按一定方式组合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各类线圈分别用匝而成各类线圈分别用匝数数N和截面积和截面积S来描述发来描述发射线圈和接受线圈间的距射线圈和接受线圈间的距离称为离称为线圈距,记作线圈距,记作L3章节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感应测井原理感应测井原理三、感应测井原理三、感应测井原理单元环单元环:将仪器周围介质:将仪器周围介质设想成,是由井轴为中心,设想成,是由井轴为中心,半径为半径为r和深度为和深度为z的各不相的各不相同的许许多多地层圆环组同的许许多多地层圆环组成,这些圆环叫单元环成,这些圆环叫单元环此时,可以把地层看做是此时,可以把地层看做是有无数个半径不同但同轴有无数个半径不同但同轴的线圈组成的。

的线圈组成的4章节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感应测井原理感应测井原理1、一次磁场、一次磁场 测井时,发射线圈测井时,发射线圈T((nT、、ST)通有交流电,发射频率为通有交流电,发射频率为20kHz此时,在接收线圈此时,在接收线圈(nR、、SR)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周)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周围介质的电阻率无关,称为无用信号;在周围介质的线圈系中也围介质的电阻率无关,称为无用信号;在周围介质的线圈系中也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生电流在单元环内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及感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生电流在单元环内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及感生电流分别为:生电流分别为:5章节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感应测井原理感应测井原理其中:其中: σ—介质的电导率,(西门子介质的电导率,(西门子/米),电阻率的米),电阻率的 倒数;倒数; μ—介质的磁导率;介质的磁导率; ω—交变电流的角频率;交变电流的角频率; r—单元环的半径;单元环的半径; I—发射电流强度发射电流强度Iσdrdz6章节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感应测井原理感应测井原理2、二次磁场、二次磁场 单元环内感生电流是涡流,也是交变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单元环内感生电流是涡流,也是交变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二次磁场,二次磁场在接收线圈二次磁场,二次磁场在接收线圈R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lR、、lT—分别为单元环到接收线圈和发射线圈的距离;分别为单元环到接收线圈和发射线圈的距离;K仪其中:其中:K仪仪—仪器常数;仪器常数;g—单元环几何因子,仅与单元环和线圈系单元环几何因子,仅与单元环和线圈系的相对位置有关的相对位置有关7章节内容 8章节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感应测井原理感应测井原理9章节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感应测井原理感应测井原理则所有单元环在接收线圈内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则所有单元环在接收线圈内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仪3、地层电导率、地层电导率 地层视电导率等于地层视电导率等于ER与仪器常数之比。

与仪器常数之比10章节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感应测井原理感应测井原理对于分区均匀的介质,视电导率可以对于分区均匀的介质,视电导率可以σa写为:写为:其中:其中:Gm、、Gi、、Gt、、Gs分别为井、侵入带、原状地层、围岩的几何因子;分别为井、侵入带、原状地层、围岩的几何因子; σm、、σi、、σt、、σs分别为井、侵入带、原状地层、围岩的电导率分别为井、侵入带、原状地层、围岩的电导率该式是感应测井视电导该式是感应测井视电导率的几何因子表达式,率的几何因子表达式,说明视电导率是各区域说明视电导率是各区域电导率的加权值,其权电导率的加权值,其权系数是各区域的几何因系数是各区域的几何因子11章节内容 第二节第二节 感应线圈系的探测特性感应线圈系的探测特性 线圈系的探测特性主要包括线圈系的横向探线圈系的探测特性主要包括线圈系的横向探测特性和纵向探测特性测特性和纵向探测特性一、几何因子的特性一、几何因子的特性 线圈系的几何因子反映了线圈系的探测特性,线圈系的几何因子反映了线圈系的探测特性,它满足归一化条件,即:它满足归一化条件,即: 单单元元环环的的几几何何因因子子,,其其物物理理意意义义是是单单元元环环介介质质对对测测得得的总讯号所作的贡献。

的总讯号所作的贡献12章节内容 第二节第二节 感应线圈系的探测特性感应线圈系的探测特性二、双线圈系的探测特性二、双线圈系的探测特性 1 1、横向几何因子、横向几何因子 1 1)横向微分几何因子)横向微分几何因子 线圈系的横向微分几何因子定义为:线圈系的横向微分几何因子定义为:其物理意义是半径为其物理意义是半径为r r的一个单位厚度的无限长圆筒状介质的的一个单位厚度的无限长圆筒状介质的电导率对电导率对σaσa的相对贡献,它可以说明线圈系的横向探测特性,的相对贡献,它可以说明线圈系的横向探测特性,即井、侵入带、原状地层的电导率对即井、侵入带、原状地层的电导率对σa的相对贡献的相对贡献Gr、与、与r的关系曲线分别叫横向微几何因子曲线的关系曲线分别叫横向微几何因子曲线13章节内容 第二节第二节 感应线圈系的探测特性感应线圈系的探测特性横向微分几何因子特性曲线横向微分几何因子特性曲线 ①r=0.45L处,介质的几何因子最大如L增大,则探测深度也增大;②r<0.5L范围内,gr仍然很大,说明井孔和侵入带的影响大;③r>2L后,几何因子很小,说明远离井孔的介质对测量结果影响小。

r=0.45L处的介质贡献最大处的介质贡献最大→要增加探测深度,就必须增要增加探测深度,就必须增大线圈距大线圈距L——与侧向测井类似与侧向测井类似14章节内容 第二节第二节 感应线圈系的探测特性感应线圈系的探测特性2 2)横向积分几何因子)横向积分几何因子 横向积分几何因子定义为:横向积分几何因子定义为: G G横积横积 = = 其物理意义为直径为其物理意义为直径为d d的无限长圆柱状介质电导的无限长圆柱状介质电导率对双线圈系测量结果的相对贡献率对双线圈系测量结果的相对贡献G横积与横积与r的关系曲线叫横向积分几何因子曲线的关系曲线叫横向积分几何因子曲线15章节内容 第二节第二节 感应线圈系的探测特性感应线圈系的探测特性横向积分几何因子特性曲线横向积分几何因子特性曲线r=2.5米的圆柱状介质对测量的贡献为77%r=0.5米以内的介质对测量结果贡献为22.5%,说明井孔和侵入带影响较大,这是双线圈系的一大缺点 16章节内容 第二节第二节 感应线圈系的探测特性感应线圈系的探测特性2 2、纵向几何因子、纵向几何因子 为了研究地层厚度、围岩对视电导率的影响,为了研究地层厚度、围岩对视电导率的影响,需要讨论线圈系的纵向探测特性需要讨论线圈系的纵向探测特性 1)1)、纵向微分几何因子、纵向微分几何因子 线圈系的纵向微分几何因子定义为:线圈系的纵向微分几何因子定义为: 其物理意义是其物理意义是z z值一定,值一定,1 1个单位厚度的无限延个单位厚度的无限延伸的薄板状介质,对伸的薄板状介质,对σa的相对贡献,可以说明线圈的相对贡献,可以说明线圈系的纵向探测特性,即地层厚度、围岩对系的纵向探测特性,即地层厚度、围岩对σa的相对的相对贡献。

贡献17章节内容 第二节第二节 感应线圈系的探测特性感应线圈系的探测特性纵向微分纵向微分几何因子几何因子将将g g对对r r积分,就积分,就得到纵向微分何得到纵向微分何几因子几因子G Gz z其物理意义是其物理意义是z值一定,值一定,1个单个单位厚度的无限延伸的薄板状介位厚度的无限延伸的薄板状介质,对质,对σa的相对贡献,的相对贡献,18章节内容 第二节第二节 感应线圈系的探测特性感应线圈系的探测特性 从从曲曲线线可可以以看看出出,,在线圈圈系系所所对对着着的的部部分分介介质质范范围围内内,,即即在在T T,,R R之之间间的的地地层层贡贡献献最最大大(g(gz z最最大大) ),,且且对对δaδa的的贡贡献献为为常常数数( (等等于于1/2L)1/2L);;在线圈圈系系外外,,即即在在T T,,R R外外,,随随着着z z值值的的增增大大,,地地层层的的贡贡献献按按1 1//z z2 2规规律律减小 该该图图也也说说明明,,双双线线圈圈系系的的主主要要信信号号来来自线圈系范围内的介质自线圈系范围内的介质 从从上上式式还还可可以以看看出出,,L L越越小小,,g gz z越越大大,,对对读读数数影影响响最最大大的的纵纵向向范范围围越越窄窄,,围围岩岩的的影影响响就就越越小小。

因因此此,,L L的的大大小小决决定定了了双双线线圈圈系系的的分分层层能能力力,,L L越越小,分层能力越强小,分层能力越强19章节内容 第二节第二节 感应线圈系的探测特性感应线圈系的探测特性 2 2)纵向积分几何因子)纵向积分几何因子纵向积分几何因子定义为:纵向积分几何因子定义为:其物理意义为厚度为其物理意义为厚度为h h、中心与线圈系中心重合的、中心与线圈系中心重合的无限延伸的板状介质对双线圈系测量结果的相对贡无限延伸的板状介质对双线圈系测量结果的相对贡献G GZ Z和和G G纵积纵积与与z z的关系曲线分别叫纵向微分和纵向的关系曲线分别叫纵向微分和纵向积分几何因子曲线积分几何因子曲线20章节内容 纵向积分几何因子特性曲纵向积分几何因子特性曲线如图所示,从曲线和公式可线如图所示,从曲线和公式可以看出,当以看出,当hLh>L时,时,GzGz按按 的的规律增加,直到规律增加,直到 时,时,Gz=1Gz=1,说明这时没有围岩的影,说明这时没有围岩的影响。

响 可可见见,,当当地地层层较较薄薄时时(h2Lh>2L时时,,Gz>70Gz>70%%,,即即地地层层足足够够厚厚时时,,围围岩岩影影响响才才可以忽略可以忽略21章节内容 3 3、双线圈系探测的缺点、双线圈系探测的缺点 1 1)井眼、侵入带影响大)井眼、侵入带影响大 从横向积分几何因子曲线可以看出,从横向积分几何因子曲线可以看出,r=0.5r=0.5米的圆柱状介质对视电导率的相对贡献为米的圆柱状介质对视电导率的相对贡献为22.5%22.5%,,r=2.5r=2.5米的圆柱状介质对视电导率的相对贡献米的圆柱状介质对视电导率的相对贡献为为77%77%,,r>2.5r>2.5米以外的介质对视电导率的相对米以外的介质对视电导率的相对贡献为贡献为23%23%,由此可以得出,井的影响大,探测,由此可以得出,井的影响大,探测深度浅第二节第二节 感应线圈系的探测特性感应线圈系的探测特性22章节内容 第二节第二节 感应线圈系的探测特性感应线圈系的探测特性横向积分几何因子特性曲线横向积分几何因子特性曲线(c)横向微分几何因子特性曲线横向微分几何因子特性曲线 23章节内容 2 2)地层厚度、围岩影响大)地层厚度、围岩影响大 从纵向积分几何因子曲线可以看出,从纵向积分几何因子曲线可以看出,h=1h=1米米时,目的层和围岩对视电导率的相对贡献各为时,目的层和围岩对视电导率的相对贡献各为50%50%;当;当h<1h<1米时,围岩的相对贡献占主要作用。

米时,围岩的相对贡献占主要作用只有当地层厚度只有当地层厚度h>2h>2米时,目的层对视电导率的米时,目的层对视电导率的相对贡献才大于相对贡献才大于70%70%即地层足够厚时,围岩影即地层足够厚时,围岩影响才可以忽略响才可以忽略 由此可以看出,双线圈系的探测特性不理想由此可以看出,双线圈系的探测特性不理想第二节第二节 感应线圈系的探测特性感应线圈系的探测特性24章节内容 第二节第二节 感应线圈系的探测特性感应线圈系的探测特性25章节内容 三、复合线圈系三、复合线圈系——0.8m0.8m六线圈系探测特性六线圈系探测特性 1 1、、0.8m0.8m六线圈系的组成六线圈系的组成 由三个发射线圈和三个接收线圈组成,其中由三个发射线圈和三个接收线圈组成,其中T T0 0R R0 0是主线圈对,两个线圈之间的距离为是主线圈对,两个线圈之间的距离为0.80.8米,米,称为主线圈距,记作称为主线圈距,记作Loo.TLoo.T1 1、、R R1 1分别为补偿发射分别为补偿发射线圈和补偿接收线圈,位于主线圈对的内侧,线圈和补偿接收线圈,位于主线圈对的内侧,其作用为消除井的影响其作用为消除井的影响。

T T2 2、、R R2 2为聚焦发射线圈为聚焦发射线圈和聚焦接收线圈,位于主线圈对外侧,作用是和聚焦接收线圈,位于主线圈对外侧,作用是减小围岩影响,提高线圈系的纵向分层能力减小围岩影响,提高线圈系的纵向分层能力第二节第二节 感应线圈系的探测特性感应线圈系的探测特性26章节内容 第二节第二节 感应线圈系的探测特性感应线圈系的探测特性27章节内容 2 2、、0.8m0.8m六线圈系的探测特性六线圈系的探测特性 1 1))0.80.8米六线圈系横向探测特性米六线圈系横向探测特性 0.80.8米六线圈系和其主线圈对的横向微分、积分几何米六线圈系和其主线圈对的横向微分、积分几何因子特性曲线如图比较发现,因子特性曲线如图比较发现,0.80.8米六线圈系的横向米六线圈系的横向微分几何因子的极大值对应的微分几何因子的极大值对应的r r小于主线圈对的横向微小于主线圈对的横向微分几何因子极大值对应的分几何因子极大值对应的r r;;0.80.8米六线圈系的横向积分米六线圈系的横向积分几何因子上升比较缓慢,而主线圈对的横向积分几何因几何因子上升比较缓慢,而主线圈对的横向积分几何因子曲线上升比较快,对应同一子曲线上升比较快,对应同一r r,,0.8m0.8m六线圈系的横向六线圈系的横向积分、微分几何因子均小于主线圈对的横向微分、积分积分、微分几何因子均小于主线圈对的横向微分、积分几何因子。

由此说明几何因子由此说明0.8m0.8m六线圈系的横向探测特性优于六线圈系的横向探测特性优于主线圈对的横向探测特性主线圈对的横向探测特性第二节第二节 感应线圈系的探测特性感应线圈系的探测特性28章节内容 第二节第二节 感应线圈系的探测特性感应线圈系的探测特性0.8m六线圈系和其主线圈对的横向微分和积分六线圈系和其主线圈对的横向微分和积分几何因子特性曲线几何因子特性曲线 1—六线圈系的横向微分几何因子六线圈系的横向微分几何因子 2—六线圈系的横向积分几何因子六线圈系的横向积分几何因子 3—主线圈对的横向微分几何因子主线圈对的横向微分几何因子 4—主线圈对的横向积分几何因子主线圈对的横向积分几何因子当当r<0.2m时,时,Gr《《Gr00当当r=0.2m时,时,G横积横积=-0.0027,,G横横积积00 =0. 067当当r=3m时,时,G横积横积00> G横积横积29章节内容 第二节第二节 感应线圈系的探测特性感应线圈系的探测特性2 2、、0.8m0.8m六线圈系的探测特性六线圈系的探测特性 2 2))0.80.8米六线圈系纵向探测特性米六线圈系纵向探测特性 0.80.8米六线圈系和其主线圈对的纵向微分、米六线圈系和其主线圈对的纵向微分、积分几何因子特性如图。

比较发现:积分几何因子特性如图比较发现:0.80.8米六线米六线圈系的纵向微分几何因子的极大值大于主线圈圈系的纵向微分几何因子的极大值大于主线圈对的纵向微分几何因子极大值,说明对的纵向微分几何因子极大值,说明0.80.8米六线米六线圈系的纵向分辨能力强圈系的纵向分辨能力强0.80.8米六线圈系的纵向米六线圈系的纵向积分几何因子上升比较快,而主线圈对的纵向积分几何因子上升比较快,而主线圈对的纵向积分几何因子上升比较缓慢,积分几何因子上升比较缓慢,30章节内容 右右图图是是0.80.8米米六六线线圈圈系系的的纵纵向向特特征征曲曲线线与与双双线线圈圈系系的的特特征征曲曲线线相相比比,,有有很很大大的的改改进进例例如如,,从从图图上上曲曲线线2 2可可以以看看出出,,当当h=lh=l米米时时,,G G纵纵积积=0.67=0.67,,而而双双线线圈圈系系的的G G纵纵积积=0.5(=0.5(见见图图) ),,说说明明用用六六线线圈圈系时围岩的影响大大减小系时围岩的影响大大减小 31章节内容 第二节第二节 感应线圈系的探测特性感应线圈系的探测特性32章节内容 一、感应测井理论曲线的特点一、感应测井理论曲线的特点第三节第三节 感应测井曲线的特点及应用感应测井曲线的特点及应用1、上下围岩相同,感应曲线特点、上下围岩相同,感应曲线特点::电导率曲线关于地层中心对称。

厚电导率曲线关于地层中心对称厚层的中部,电导率等于地层值;随层的中部,电导率等于地层值;随厚度的减小,视电导率受围岩电导厚度的减小,视电导率受围岩电导率影响增加,与地层值的差异增大率影响增加,与地层值的差异增大地层中部值与实际值最为接近地层中部值与实际值最为接近层厚层厚h>2m时,界面在半幅点;层时,界面在半幅点;层厚较小时,半幅点确定的层厚厚较小时,半幅点确定的层厚>实实际层厚际层厚33章节内容 2 2、上下围岩不同,地层电导率曲线的特点、上下围岩不同,地层电导率曲线的特点第三节第三节 感应测井曲线的特点及应用感应测井曲线的特点及应用 电导率曲线为非对称曲线电导率曲线为非对称曲线厚层(厚层(h>2m)的中部,电)的中部,电导率接近于地层实际值,随导率接近于地层实际值,随着厚度的减小,视电导率受着厚度的减小,视电导率受围岩电导率影响增加,与地围岩电导率影响增加,与地层的差异增大,相对于其他层的差异增大,相对于其他地方,地层中部值与实际值地方,地层中部值与实际值最为接近最为接近上下界面分别用各自的半幅上下界面分别用各自的半幅点确定其界面点确定其界面34章节内容 二、感应测井曲线的影响因素二、感应测井曲线的影响因素1 1、均质校正、均质校正 主要是指对电磁波在均匀无限介质中传播时,主要是指对电磁波在均匀无限介质中传播时,其幅度衰减和相位移动的校正。

由于传播效应其幅度衰减和相位移动的校正由于传播效应的影响,在均匀无限介质中测到的视电阻率的影响,在均匀无限介质中测到的视电阻率σaσa与真电导率与真电导率σσ存在以下关系存在以下关系第三节第三节 感应测井曲线的特点及应用感应测井曲线的特点及应用其中:其中:p—传播常数;传播常数;L—线圈距线圈距35章节内容 第三节第三节 感应测井曲线的特点及应用感应测井曲线的特点及应用36章节内容 第三节第三节 感应测井曲线的特点及应用感应测井曲线的特点及应用2 2、围岩、围岩- -层厚校正层厚校正 根据图版,进行围岩根据图版,进行围岩—层厚校正层厚校正3 3、侵入校正、侵入校正 如果地层没有泥浆侵入,则经过均质校正及如果地层没有泥浆侵入,则经过均质校正及围岩围岩—层厚校正后的电导率即为地层电导率层厚校正后的电导率即为地层电导率如果有泥浆,则借着做侵入校正,最后得到地如果有泥浆,则借着做侵入校正,最后得到地层电导率层电导率37章节内容 第三节第三节 感应测井曲线的特点及应用感应测井曲线的特点及应用1 1、划分渗透层、划分渗透层 当地层厚度大于当地层厚度大于2 2米时,可用半副点法确定米时,可用半副点法确定地层界面;对于薄地层,应采用微电阻率测井地层界面;对于薄地层,应采用微电阻率测井曲线或短电极距的视电阻率曲线划分地层界面。

曲线或短电极距的视电阻率曲线划分地层界面2 2、确定地层真电阻率、确定地层真电阻率RtRt 经过上述的视电导率曲线校正后,得到地经过上述的视电导率曲线校正后,得到地层电导率,由地层电阻率与电导率的关系,即层电导率,由地层电阻率与电导率的关系,即可确定地层电阻率可确定地层电阻率38章节内容 第三节第三节 感应测井曲线的特点及应用感应测井曲线的特点及应用RtRt—地层真电阻率(欧姆米)地层真电阻率(欧姆米)σσt t—地层电导率(毫西门子地层电导率(毫西门子/ /米)米)3 3、、 确定储层流体性质确定储层流体性质 已知地层岩性、孔隙度、电阻率,应用相应的关已知地层岩性、孔隙度、电阻率,应用相应的关系式,即可确定地层水含水饱和度和油气饱和度系式,即可确定地层水含水饱和度和油气饱和度39章节内容 第三节第三节 感应测井曲线的特点及应用感应测井曲线的特点及应用油、气层油、气层油、气层油、气层:侵入:侵入:侵入:侵入带孔隙空间中的带孔隙空间中的带孔隙空间中的带孔隙空间中的油、气部分被泥油、气部分被泥油、气部分被泥油、气部分被泥浆滤液取代,导浆滤液取代,导浆滤液取代,导浆滤液取代,导致侵入带地层电致侵入带地层电致侵入带地层电致侵入带地层电阻率降低,在双阻率降低,在双阻率降低,在双阻率降低,在双感应曲线上表现感应曲线上表现感应曲线上表现感应曲线上表现为为为为“ “正差异正差异正差异正差异” ”,,,,即即即即RILDRILDRILDRILD>>>>RILMRILMRILMRILM水层水层水层水层:泥浆滤液:泥浆滤液:泥浆滤液:泥浆滤液电阻率一般大于电阻率一般大于电阻率一般大于电阻率一般大于地层水电阻率,地层水电阻率,地层水电阻率,地层水电阻率,双感应呈双感应呈双感应呈双感应呈“ “负差负差负差负差异异异异” ”,即,即,即,即RILDRILDRILDRILD<<<<RILMRILMRILMRILM40章节内容 本章小结本章小结1 1、地层电导率与电阻率的关系,单元环的概念、地层电导率与电阻率的关系,单元环的概念2 2、线圈系的横向及纵向几何因子的含义、线圈系的横向及纵向几何因子的含义3 3、感应测井曲线的影响因素、曲线特点及应用、感应测井曲线的影响因素、曲线特点及应用41章节内容 第四节第四节 双感应双感应—八侧向测井组合八侧向测井组合 双感应双感应- -八侧向测井组合是另外一种重要的常规八侧向测井组合是另外一种重要的常规测井组合,其中,可以用球形聚焦测井代替八侧向测井组合,其中,可以用球形聚焦测井代替八侧向测井,主要用于油基钻井液、钻井液高侵和相对低测井,主要用于油基钻井液、钻井液高侵和相对低阻地层的井中。

阻地层的井中42章节内容 第四节第四节 双感应双感应—八侧向测井组合八侧向测井组合 双双感感应应测测井井也也是是利利用用三三个个发发射射线线圈圈和和一一排排接接收收线线圈圈进进行行适适当当组组合合,,使使得得一一种种测测量量具具有有深深探探测测的的特特征征;;另另一一种种测测量量具有中探测的特征具有中探测的特征 深深感感应应用用主主线线圈圈距距为为4040英英寸寸的的六六线线圈圈系系,,中中感感应应的的三三个个发发射射线线圈圈T0T0、、T1T1、、T2T2与与深深感感应应公公用用,,只只是是其其接接收收线线圈圈为为5 5个个,,即即R0R0、、rlrl、、r2r2、、r3r3、、r4r4,,它它们们成成不不对对称称排排列列,,其其探探测测深深度度约约为为深深感应的一半感应的一半 目目前前常常用用的的是是双双感感应应—八八侧侧向向组组合合成成综综合合井井下下仪仪器器进进行行深、中、浅电阻率的测量深、中、浅电阻率的测量T0T1T2r4R0 r3 R1r2 R2 r0 r143章节内容 在在许许多多情情况况下下,,这这种种组组合合能能够够比比较较清清楚楚地地指指示示地地层层是是属属于于深深侵侵入入或或浅浅侵侵入入,,并并有有可可能能根根据据电电阻阻率率的的径径向向变变化,进一步分析油化,进一步分析油( (气气) )水层的特点。

水层的特点 当当地地层层为为浅浅- -中中等等侵侵入入时时,,八八侧侧向向明明显显地地受受侵侵入入带带影影响响,,感感应应仪仪器器读读数数的的主主要要部部分分来来自自未未被被侵侵入入的的原原状状地地层层在在这这种种条条件件下下,,深深感感应应的的读读数数RLLDRLLD可可做做为为RtRt最最佳佳的的近近似似值 若若是是侵侵入入越越来来越越深深,,中中感感应应读读数数RILMRILM主主要要受受侵侵入入带带的的影响而深感应读数的主要部分仍来自原状地层而深感应读数的主要部分仍来自原状地层第四节第四节 双感应双感应—八侧向测井组合八侧向测井组合44章节内容 与侧向测井类似,为了得到地层真电阻率,需与侧向测井类似,为了得到地层真电阻率,需要对其视电阻率进行井眼校正、围岩要对其视电阻率进行井眼校正、围岩- -层厚校正、层厚校正、侵入校正,此外还需要进行传播效应校正侵入校正,此外还需要进行传播效应校正1 1、均质校正、均质校正2 2、侵入校正、侵入校正 通常必须有三种测井曲线,在双通常必须有三种测井曲线,在双- -八测井组合中,八测井组合中,所采用的三条曲线是深感应(所采用的三条曲线是深感应(ILD)ILD)、中感应、中感应(ILM)(ILM)和八侧向(和八侧向(LL8LL8))第四节第四节 双感应双感应—八侧向测井组合八侧向测井组合45章节内容 第四节第四节 双感应双感应—八侧向测井组合八侧向测井组合46章节内容 五、关于电阻率法确定地层真电阻率五、关于电阻率法确定地层真电阻率RtRt的讨论的讨论 确定地层真电阻率确定地层真电阻率RtRt的各种电阻率法都不同程度地的各种电阻率法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泥浆,侵入带和层厚受到泥浆,侵入带和层厚- -围岩的影响。

因此,简要地讨围岩的影响因此,简要地讨论一下各种电阻率测井方法对论一下各种电阻率测井方法对RtRt的反映能力、使用条件的反映能力、使用条件很有必要很有必要1 1.普通电阻率测井.普通电阻率测井 普通电阻率测井的供电电流是成球状发散,因而受普通电阻率测井的供电电流是成球状发散,因而受到井眼、层厚和泥浆侵入影响,一般很难根据一条视电到井眼、层厚和泥浆侵入影响,一般很难根据一条视电阻率曲线求准阻率曲线求准RtRt只有在电阻率不太高的中厚层,无侵只有在电阻率不太高的中厚层,无侵入或侵入浅入或侵入浅( (最好是减阻侵入最好是减阻侵入) )时,才有可能较准确估计时,才有可能较准确估计出出RtRt值 47章节内容 2 2.感应测井和侧向测井.感应测井和侧向测井 如如前前所所述述,,由由于于感感应应测测井井(IL)(IL)和和侧侧向向测测井井(LL)(LL)采采用用了了探探测测深深度度适适当当的的纵纵向向聚聚焦焦系系统统,,使使其其测测井井值值受受井井眼眼和和围围岩岩的的影影响响较较小小,,也也就就是是说说需需要要做做的的校校正正量量一一般般较较小小所所以以,,利利用用这这些些测测井井值值可可以以在在较较宽宽的的条条件件内内求求得得准准确确的的岩岩层层真真电电阻率阻率RtRt。

当当侵侵入入不不太太深深时时,,深深感感应应测测井井和和深深侧侧向向测测井井的的读读数数,,都可以不经校正直接把视电阻率都可以不经校正直接把视电阻率RaRa当作真电阻率当作真电阻率RtRt五、关于电阻率法确定地层真电阻率五、关于电阻率法确定地层真电阻率RtRt的讨论的讨论48章节内容 五、关于电阻率法确定地层真电阻率五、关于电阻率法确定地层真电阻率RtRt的讨论的讨论2 2.感应测井和侧向测井.感应测井和侧向测井 当当侵侵入入较较深深时时,,侵侵入入带带对对感感应应测测井井和和侧侧向向测测井井的的影影响响方方式式不不同同,,它它们们的的电电流流线线分分布布如如图图所所示示侧侧向向测测井井电电流流线线成成水水平平圆圆盘盘状状从从井井轴轴向向四四面面发发射射,,而而感感应应测测井井电电流流线线是是绕绕井井轴轴的的环环流流因因此此,,对对于于侧侧向向测测井井,,泥泥浆浆、、侵侵入入带带和和地地层层的的电电阻阻是是串串联联的的,,而而对对感感应应测测井井,,它它们们则则是是并并联联关系 这这意意味味着着,,感感应应测测井井值值受受两两个个带带中中电电阻阻率率较较低低的的带带的的影影响响较较大大,,而而侧侧向向测测井井值值受受电电阻阻率率较较高高的的带带影影响响较较大大。

因因此此,,如如果果Rxo>RtRxo>Rt时时,,采采用用感感应应测测井井确确定定RtRt较较侧侧向向测测井井优优越越;;如如果果Rxo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