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十二五"时期〔2011至2015年〕,是锦绣商城建设的关键时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科学制定商城县"十二五"规划,对于抢抓和利用好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中部崛起、河南振兴的重要战略机遇,推进商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国家、省、市编制"十二五"规划的精神和要求,在调查研究、充分论证和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根据《中共商城县委关于制定商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编制了《商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主要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发展重点,引导市场行为,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纲要》全文采用篇章结构,共分四篇十八章.内容包括"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第一篇对"十一五"时期商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回顾,并对"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进行了认真分析;第二篇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三篇是《纲要》的核心部分,共分七章,分别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高新工业区、农业试验区、文化旅游区、生态示范区、产业承接区和富民保障区建设等七个方面对"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进行了阐述;第四篇对确保规划的实施和落实提出了保障措施.第一篇 全面实施"五大战略"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十一五"时期,是商城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更多的五年,是商城形象快速提升的五年,也是我们奋发有为、乘势而为、大有作为的五年.商城经济社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进入了蓄势跨越的新阶段.第一章 "十一五"时期商城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一五"时期,全县上下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实施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兴县、城乡一体化和开放带动"五大战略",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大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第一节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有序全县生产总值达到84.8亿元,五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3%.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32.9:41.4:25.7调整为28.8:41.1:30.1,形成了"二三一"的产业发展格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之和由67.1%上升到7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8亿元,是"十五"末的2.4倍,年均增长19.1%.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74.7亿元,年均增长20.2%.人均生产总值由5546元增长到13929元,年均增长14.4%.农民人均纯收入509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24元,五年均增长了近1倍.第二节 农业基础地位不断稳固 农村经济稳步健康发展"十一五"末,粮食总产达35.8万吨,连续六年保持稳产丰产,连续三年被农业部确定为水稻、油菜高产创建示范县.油料总产达到5.1万吨,年均增长7.3%.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5家,80%以上的龙头企业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建立了标准化生产基地.注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23家,入社社员5.3万人,带动农户7.4万户.农机装备总量达到3.27万台〔套〕,农机总动力达到27.71万千瓦.建成了全省第一、全国一流的温控智能化育秧工厂.累计完成林业重点工程人工造林25.83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6.9%,林业总产值达到2.2亿元.全县茶园面积达20.1万亩,红茶成功研发,大幅度提升茶产业效益,连续两年获得"全国产茶先进县"荣誉称号.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1.9亿元,规模以上养殖场〔户〕达到1178户.渔业总产值达到2.53亿元.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完成水保治理面积150平方公里,改造坡耕地5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5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61万亩,累计整修渠道300公里,治理河道150公里,水电站技改3座,解决农村17.3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实施了7座中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第三节 工业经济水平稳健提升 民营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83.4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24.6亿元,五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5.9%,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95家,实现利润4.2亿元,五年增长了6倍多.以山信粮业、牵手合作等为代表的粮油加工业,以禹王机械、开源环保、中科钢构等为代表的机械制造业,以正大工贸、嘉娜莎等为代表的服装加工业,以长园茶油、黄柏山茶业、詹氏蜂蜜等为代表的特色加工业渐成体系.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到4平方公里,入驻企业33家,初步形成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服装纺织三大主导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48.3亿元,占GDP的比重提高到56.5%.粮食加工、制鬃、茶叶、茶油、环保机械、水泥建材、甜菊制品、规模养殖、蜂产品加工、中药材加工等产业占民营经济总量的70%以上.第四节城市功能品位健全提高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城市新区不断扩大,老城区改造稳步推进,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城镇化率达到30.3%.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投建运行,自来水厂实现扩建.新增绿化面积48万平方米,亮化、美化、管网等各项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持续增强,功能品位进一步健全提高.先后荣获"国家生态示范县"、"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等称号.乡镇坚持"五化"标准上台阶,村组全面推进"六有六无",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六城联创"工作开展四年,连续四年保持全市综合评比第一.第五节内需拉动作用持续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86.5亿元,五年翻了两番,年均增长3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1.5亿元,五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8.4%.交通运输、电力通讯、旅游基础设施等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建设"村村通"道路917公里,改扩建县乡道路165公里,新建旅游路44公里,交通战备路20公里,改扩建库区大小码头14个,新建和改造险危桥26座,建设客运站所23个,形成了以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道路为枢纽、通村道路为脉络、水上交通为补充的交通网络新格局.完成了110KV太平输变电工程、35KV黄湾输变电工程、35KV钟铺、余集变电改造工程和35KV汤泉池输变电、黄湾变扩容工程初步设计,正在建设35KV观庙输变电工程,配电网络日臻完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大力实施"旅游兴县"战略,以"一园四景"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接待境内外游客达到212万人次,五年增长了5倍;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3亿元,五年增长了14倍.第六节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持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成了县文体中心、乡村文化广场、文化大院等一批文化娱乐场所.创作推出了一批文化精品,《商城组歌》等四部作品获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商城歌舞实现了第五次进京演出,民间文化文艺演出活动精彩活跃.连续两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普通高招成绩年年保持全市第一,"大别山下状元县"的美誉享誉四方.迁址新建县人民医院,完成乡镇卫生院改造任务,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县乡村三级医疗救助水平全面提升.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城乡医疗救助全覆盖.扩大农村低保、城镇困难群众救助面,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实施规范化敬老院建设,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县参保农民37.8万人,参保率86.6%.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29‰以内,连续12年保持低生育水平,荣获"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县"称号.大力推进"平安商城"建设,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连续10年被授予"省级治安模范县".第七节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县乡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基本到位,县属国有和城镇集体企业遗留问题处理全面落实,石油公司破产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投资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政府投资全程评审制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稳步实施.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顺利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人才创业、金融创新、社会保障等方面全面创新和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利用外商投资和县外投资大幅增加.劳务输出规模逐步扩大,劳务经济品牌凸显.第二章 "十二五"时期商城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全县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较快发展阶段,进入"五大战略"的攻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将持续下去,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发展的势头将继续延续.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竞争压力的持续增大和自身结构矛盾的日益凸显,各种不确定因素日趋增多,保持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第一节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国家加快中西部发展带来的政策扶持机遇.国家为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将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政策扶持力度,缩小地区差距,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推进东部产业向中西部有序转移.中央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加大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有利于我县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获得上级更多支持.二是沿海产业转移带来的承接发展机遇.为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我省制定了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我县位于中原经济区、华东经济区、中南经济区"三区"结合部,处于珠三角、长三角向中西部转移的最前沿,具有借助外力跨越发展的优越条件.良好的生态资源、丰富的人力资源、不断改善的基础设施、低成本的竞争优势等更加凸显,要素、成本、区位、市场优势上升,有利于承接发达地区产业和要素转移,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分工合作,借助外力推动跨越式发展.三是长期稳定发展带来的厚积薄发机遇.连续多年的稳步发展,我县产业基础日益巩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经济抗风险能力大大加强,持续保持良好态势、稳健趋势和蓬勃气势.全县形成了人心思干、民心盼富的良好氛围,凝聚了干事创业的合力,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日益优化,发展活力逐步趋强,竞争优势日益显现,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条件日趋成熟.第二节 面临的挑战和不利因素一是经济总量偏小、可用财力不足,内生性增长动力不强."十一五"时期,全县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多项经济指标保持高速增长,但总体看,经济总量小、可用财力不足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企业质量和效益不高,竞争能力不强,基础还很薄弱.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小,主导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产业链条不长、配套能力不强,内生性增长动力还需有效提升.二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产业结构不优,调结构快转型的任务艰巨.从贡献率上看,投资对GDP的拉动作用最大,消费和出口拉动作用较小,协调拉动的格局尚未形成.从三次产业上看,一产占比大,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能力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工业体系尚不健全,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外向依存度不高,快转型、调结构、促发展的任务艰巨.三是特色不明显、优势不突出,赢得区域竞争的压力还很大."十二五"时期,区域竞争将更为激烈.我县虽资源丰富,有比较优势,但放在全国开放性竞争的大背景下,自然资源、交通区位、可用优惠政策方面的优势并不绝对明显.发展的迫切需要和竞争的不断加剧使跨越式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四是历史欠账多、基础设施不完善,发展的"瓶颈"制约依然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削弱了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亟需大力改善.主要表现在立体化交通网络不完善,城市供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仍需大量投入,农村库、塘、堰、坝等水利设施除险加固、清淤任务较重;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大量投入,水、电、路、气等还不够完善."十二五"时期,商城县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