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学习理论

hs****ma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3.50KB
约10页
文档ID:428591282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学习理论_第1页
1/10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学习理论(下)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一)早期的认知学习研究1.格式塔心理学家的顿悟说顿悟一完形说是由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派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又称 完形心理学,诞生于1912年,苛勒、考夫卡、韦特默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1913〜1917 年,苛勒在德国对黑猩猩学习和解决问题进行了许多研究,由此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 实现的,以此与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相对抗顿悟一完形说的主要观点:(1) 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苛勒认为,学习是一个顿悟的过程,是个体利用自身的智 慧与理解力对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尝试错误的过程顿悟往往跟随在一个阶段的尝试与错误之后发生,但这种行为 不像桑代克所描述的那样,而更相似于一种“行为假设”的程序动物在试验了这些假 设以后,便会抛弃它们,它往往是顿悟的前奏所谓顿悟,就是动物突然觉察到问题解 决的办法,是动物领会到自己的动作该怎样进行,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 目的物之间的关系动物只有在清楚地认识到整个问题情境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时, 顿悟才可能发生2) 学习的实质在于构造完形 该学说强调学习在于构造一种完形,认为人心对环境提供着一种组织或完形作用,而这种完形和组织作用就是学习。

当环境发生变化、遇到困难或问题时,有机体头脑中 已经形成的“形”就出现了“缺口”、“缺陷”,随之就会有一种度过这种缺口、弥补 缺陷从而完结图形的趋向,即组织或构造新的完形,这种活动就是学习3) 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需以意识为中介对于刺激与反应或环境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格式塔与联结主义或行为主义的理解都 是不同的格式塔认为他们的关系是间接的,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其公式是一个三项式, 即S—O—R;而后者的理解是直接的,不存在意识的中介作用,其公式是一个二项式,即 S—R这是二者的根本分歧所在优点:作为现代认知心理学先驱的格式塔心理学,是在批判构造主义、行为主义的过 程中发展起来的,把研究对象确定为知觉思维的心理现象其主张研究意识,这在当时 是难能可贵的,为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心理学的来源缺点:企图用动物来完全解说人类的学习,否认尝试错误的学习形式,夸大了动物 的意义2.托尔曼认知地图论托尔曼是美国心理学家他对各派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以博采众家之长而著称 他既欣赏联结派的客观性和测量行为方法的简便,又受到格式塔整体学习观的影响他 的学习理论有很多名称,如符号学习说、学习目的说、潜伏学习说、期待学习说。

托尔 曼对s—R联结说的解释不满,他认为学习的结果不是S与R的直接联结,主张把S—R 公式改为S—O—R公式在后一公式中,()代表有机体的内部变化托尔曼的学习理论有两大特点:(1) 一切学习都是有目的的活动托尔曼认为,学习是有目的的,是趋向于目标,受目 标指导的学习产生于有目的的活动中,尽管刺激可以引起反应的发生,但学习者对刺激的主观认识指导着试误反应的进行托尔 曼认为,学习就是期待的获得,学习者有一种期待的内在状态,推动学习对达到目的的 环境条件产生认知有机体的行为都在于达到某个目的,并在于学会达到目的的手段2) 为达到学习目的,需须对学习条件进行认知托尔曼认为,有机体的学习不仅具有目的性,而且具有认知性因为有机体在达到 目的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情境和条件,它需须对这些情境和条件因素进行认知 才能学会达到目的的手段,并利用掌握的手段去达到学习的目的托尔曼用“符号”来代表有机体对环境的认知,并且认为,学习者在达到目的的过 程中,学习的是能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是形成一定的“认知地图” 这才是学习的实质托尔曼的学习目的和学习认知概念,直接来自格式塔学派的完形说 吸取了完形派思想中某些积极成果,认为行为表现为整体的行为,这种有目的的整体性 的行为是学习认知的结果。

二)现代认知学习观1.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 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之为认知—— 结构论或认知一发现说1)学习观①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指一种反映事物之间稳定联系或关系的内部认识系统,或者说,是某一 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与组织布鲁纳认为,人是主动参加获得知识的过程的,是主动对进入感官的信息进行选择 转换、存储和应用的也就是说,人是积极主动地选择知识的,是记住知识和改造知识 的学习者,而不是一个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布鲁纳认为,学习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 上产生的,不管采取的形式怎样,个人的学习都是通过把新得到的信息和原有的认知结 构联系起来,去积极地建构新的认知结构②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这三种过程是:新知识的获得、知 识的转化、知识的评价这三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新认知结构的过程 新知识可能是以前知识的精练,也可能与原有知识相违背知识的转化就是超越给定的 信息,运用各种方法将它们变成另外的形式,以适合新任务,并获得更多的知识。

评价是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查,通常包含对知识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终 目的都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2)教学观①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布鲁纳非常 重视课程的设置和教材建设,他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是一种具有层次的结构,这种具有 层次结构性的知识可以通过一个人发展的编码体系或结构体系(认知结构)而表现出来 人脑的认知结构与教材的基本结构相结合会产生强大的学习效益,在教学当中,教师的 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好的编码系统,以保证这些学习材料具有大的概括性,使学生具有 一种佳的知识结构而知识的概括水平越高,知识就越容易被理解和迁移 ②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所有学生都具有内在的学习愿望,内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学 生具有三种基本的内在动机:第一,好奇内驱力(即求知欲);第二,胜任内驱力(即成功 的欲望);第三,互惠内驱力(即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的需要)教师只要能促进和调节学 生的探究活动,就可以激发学生的这些内在动机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 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动作表象是借助动作进行学习,无需语言的帮助; 图像表象是借助图像进行学习,以感知材料为基础;符号表象是借助语言进行学习,经 验一旦转化为语言,逻辑推导便能进行。

程序原则通常每门学科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程序,不存在对所有学习者都适用的 唯一程序因此,要选取灵活的教学程序来组织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强化原则适当的强化时间和步调在学习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比如让学生知道 结果应该在学生评估自己作业的那个时刻,太早或太晚都不利于强化作用的发挥为了促进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发展,教师需须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引导学生加深对 教材结构的理解在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结构的过程中,应注意:首先,教学本身应有新 异性,跨度应适度,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胜任感;其次,选择灵活的教学程序 和结构方式来组织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同时,应注意提供有助于学生矫正和提高的反 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馈,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的作用有以下几点:①提高智力的潜力② 使外来动因变成内在动机③ 学会发现④ 有助于对所学材料保持记忆 认知发现说是特别值得重视的一种学习理论认知发现说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已有 认知结构、学习内容的结构、学生独立思考等的重要作用这些对培育现代化人才是有 积极意义的2.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对学习进行了分类:首先,根据学习进行的 方式,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其次,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 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他认为,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奥苏伯尔在教育 心理学中的主要贡献是他关于有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的理论以及认知同化与先行组织 策略1)有意义学习①有意义学习的含义有意义学习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识结构中已有的 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的一种学习方法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有内在 联系而不是任意的联想或联系,指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观念建立在某种合理 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实质性的联系是指表达的语词虽然不同,但却是等值的,也就 是说这种联系是非字面的联系如果学习者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 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则是一种死记硬背式的机械学习②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条件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从外部条件来看,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需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从内部条件来看,一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需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 构;二是学习者需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 以联系的倾向性;三是学习者需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 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 即心理意义。

有意义学习的目的,就是使符号代表的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2)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出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对于学 生来说,学习只要求他们把教学内容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以便将来能够提取和应 用学习者接受知识的心理过程表现为:首先在认知结构中找到能同化新知识的有关观念; 然后找到新知识与起固着点作用的观念的相同点;后找到新旧知识的不同点,使新概念 与原有概念之间有清晰的区别,并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融会贯通,使知识不断系统化3) 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策略认知同化理论是指学生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的一种理论,也 就是新旧知识能否达到意义同化的理论先行组织策略就是在学习任务本身之前先呈现 引导性材料的教学策略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 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 学习任务相关联3.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加涅从两大理论中汲取合理的成分,一方面承认行为的基本单位是刺激与反应的联 结,另一方面又着重探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认知活动,运用现代信息论的 观点和方法,通过大量研究,建立起了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对信息的 接受和使用的过程,学习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中,学习的发生同样可以表现为刺激与反应,刺激是作用 于学习者感官的事件,而反应则是由感觉输入及其后继的各种转换而引发的行动反应可以通过操 作水平变化的方式加以描述,但刺激与反应之间,存在着“学习者”“记忆”等学习的 基本要素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 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对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并具体描述了 典型的信息加工模式他认为学习可以区别出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学习过程实际上就 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与此相应,他把学习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 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 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却由每个人自己决定人们是以自己的经 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人们的个人世界是用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各自的经验 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