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区建筑企业平安管理绩效评价研究论文 沿海地区建筑企业平安管理绩效评价研究论文 摘要: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建筑企业平安绩效进展调查研究,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中的C2R模型和SE-C2R模型对建筑企业的平安管理绩效进展评价,结果说明:平安管理绩效有效的建筑企业表现出“低投入、低事故率”,相反无效的建筑企业表现出“高投入、高事故率”,证明了高平安管理投入并不一定可以带来低事故发生率;平安管理绩效无效的建筑企业具有进步平安管理绩效的潜质和改善空间,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地配置平安管理投入资源;同时也说明DEA是评价建筑企业平安管理绩效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建筑企业;平安管理;绩效评价 建筑企业的平安管理绩效程度的上下对有效控制平安事故频发起着不可无视的作用理论证明现行平安保障体系在有效控制平安事故频发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但花费了大量的政府监视和社会监视本钱[1],负责建筑施工现场平安消费管理的建筑施工企业的平安管理程度并未得到显著提升且平安管理绩效良莠不齐如何对建筑企业的平安管理绩效进展科学评价并从中取长补短,以此进步建筑企业的平安管理程度并将成功经历在行业中推广这已成为建筑工程平安管理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局部[2]。
科学有效地评价建筑企业平安管理绩效需要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手段作为技术支撑目前较为流行的评价方法主要集中在伤害事故率(R ecordableIncident Rate,简称RIR)和经历调整系数(Experi-ence Modification Rate,简称EMR)、SPE影响因素法、糊数层次分析法、加权关联度评价、因子分析方法和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平安管理绩效评价方法等上述平安管理绩效评价方法不仅在改善建筑工程平安绩效方面起到促进作用,也是目前国内外较为通用的评价方法但这些方法多是基于专家咨询或专家打分,因此评价结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同时,已有研究和现存方法大都以建筑企业或施工消费现场的平安管理绩效为研究对象,而且目前暂时还没有以建筑企业平安管理绩效相对有效性为研究重点,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建筑企业间的平安管理绩效进展比拟分析的研究 因此,笔者以建筑企业平安管理绩效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比拟平安管理绩效的相对有效性,利用数据包络分析评价建筑企业平安管理绩效的有效性,同时证明是否高平安管理投入就意味着一定可以带来低事故发生率以及明确平安管理绩效较低的建筑企业是否存在进步和改善的潜质和空间。
(一)选取DEA模型 DEA自1978年由Charnes等提出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它将单输入输出的工程效率概念推广到多输入输出,特别是多输出的同类型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简称DMU)的有效评价中 DEA是应用数学规划模型评价具有多输入输出的“部门”或“单位”的相对有效性应用该方法和模型可以确定消费“前沿面”,因此当DEA被用来研究多输入输出消费问题时,由于不需要预先估计参数,因此在防止主观因素和简化算法、减少误差等方面有着宏大的优越性其经典DEA模型C2R模型如下所示 其中,θ为被评价决策单元的效率值,λ为各决策单元的权重,S-和S+为各输入、输出变量对应的松弛变量经典DEA模型可以通过对有效值θ的判断,将同一系统中不同的决策单元分为有效和无效两个类别,且这些决策单元的效率值都介于0和1之间研究发现[3]这种分析方法的结果经常出现多个产出的θ值均等于1的情形,这意味着这些决策单元都是有效的但是这些有效的决策单元仅是相对于所选样本较优,它们之间仍能进一步比拟相对有效性因此,有必要采用更有效的评价方法对决策单元之间的相对有效性进展评价 为弥补这一缺陷,Andersen和Petersen(1993)提出了区分有效决策单元而提出的超效率模型SE-C2R模型。
该模型能在经典模型的根底上对有效决策单元进一步比拟并对效率值进展排序SE-C2R模型进展评价某决策单元时,其参考集不包括被评价者本身,而是被其他所有决策单元投入产出的线性组合代替,同时仍保持这些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同时从“超效率值”的意义上不难看出,这个超效率值应是大于1的,而且值越大,说明决策单元有效性越稳定,投入的效率也是最好的[12]因此,SE-C2R模型将作为本研究针对建筑企业平安管理绩效相对有效性评价的分析模型,如(Ⅳ)和(Ⅴ)所示 其中,当引入松弛变量S-≥0和S+≥0时的形式(Ⅴ)为对偶模型,其他各项参数如前所述,在此就不再敖述 (二)确定建筑企业平安管理输入输出指标 如前所述,DEA将建筑企业看作一个可以实现输入输出转换的.DMU一个建筑企业在平安管理投入方面主要表达在平安措施经费(包括平安技术+工业卫生+辅助设施+宣传教育)、劳保用品投入和职业病费用等方面[4]这些工程构成了建筑企业平安总投入,同时也是企业总收入支出的重要组成局部因此,本文将平安总投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作为建筑企业平安管理绩效评价的输入指标 根据《职业安康平安管理体系标准》对平安绩效的诠释,表征平安绩效的指标可以分为事故损失(包括经济损失、工时损失)和工伤事故率(如轻伤事故率、重伤事故率、万人死亡率等)。
据此一个建筑企业发生不同类型平安事故的数量可以作为评价该企业平安管理绩效的标准再者,根据有关专家学者对平安事故发生的类别、原因和发生部位等,按照发惹事故所占比例的多少进展统计分析得出的结论显示,高处坠落(Ⅰ)、施工坍塌(Ⅱ)、物体打击(Ⅲ)、触电(Ⅳ)和机具伤害(Ⅴ)等五大类平安事故是我国建筑施工平安事故的主要类型因此,本研究将这五类平安事故作为建筑企业平安管理的输出由于建筑事故发生数等属于悲观性指标,所以利用乘法反转法将数据转换成相关数据的倒数作为本项研究的平安管理输出指标建筑企业平安管理输入输出指标如图1所示 (三)搜集数据 本文以一个完好的财政年度为研究周期,选取我国沿海地区的150多个建筑企业作为研究对象 这些地区属国内较兴旺地区,因此这类地区的建筑企业在平安管理方面具有鲜明的代表性作者首先对上述地区的建筑企业平安管理的总体情况进展了调研和采访,理解建筑企业在平安管理投入方面的普遍做法和绩效情况随后,笔者向局部从业人员和专家学者征求意见并在此根底上设计了调查问卷 其中所选建筑企业中70个企业同意参与该项研究 然而,只有45家企业提供了本研究所需要的数据,如:企业平安总投入占企业总收入的百分比;发生5类平安事故的数目。
出于维护受访对象利益的考虑,这45家企业的参与人姓名、企业名称、平安管理投入等信息均不公布这里只给出基于上述数据的投入产出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四)计算结果及分析 本文利用DEA-Solver Pro6.0求解软件分别运行C2R模型和SE-C2R模型表2给出了相应的统计结果45个建筑企业中只有8个企业的平安管理绩效是有效的其中最大值为1.0,最小值为0.02,均值为0.32这意味着对于一个平安管理绩效得分为均值的建筑企业来说其平安投入产出的效率并不高,其平安管理绩效还能进步68% 表3分别给出了两种模型下45家建筑企业的平安管理有效值和排列顺序其结果说明每一建筑企业与其他建筑企业相比拟的结果根据C2R模型计算结果显示,B、Q、C1、D1、E1、I1、J1和K1这8家建筑企业的平安管理是有效的且他们在原投入X0的根底上所获得的平安管理产出(即事故发生率)Y0为最优且都落在“前沿面”(即他们的效率值都为1.0),因此被称为有效DMU这说明这些企业在平安投入转换为平安产出方面的效率很高,表现出更好的平安管理绩效而其他建筑企业的效率值都小于1,因此被认为是无效DMU值得注意的是,C2R模型无法比拟出已经落在“前沿面”上的有效企业的相对有效性。
因此,利用SE-C2R模型对这8个有DMU进展计算,其结果如表3所示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这8个有效DMU的效率值均大于1,而其他DMU并没有变化其中,建筑企业Q的效率值最大说明该企业仍可以降低31%的平安投入实现同样的结果根据C2R模型的计算结果,表4比拟了有效DMU和无效DMU之间的投入产出均值值得关注的是,在平安总投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方面,有效DMU比无效DMU的平安投入要低前者的均值为0.01,而后者为0.09同样,有效DMU比无效DMU的事故发生数要少这也说明并不是高平安投入就能带来理想的低平安事故发生率 本文的另一目的是想理解低平安管理绩效企业是否具有改善自身平安管理绩效的潜质以表3中的建筑企业C为例,利用C2R模型计算的结果显示其平安管理效率值为0.2,其平安管理绩效很低属于无效DMU范畴表5描绘了该建筑企业平安投入产出的实际值和参照值通过比拟得知,该建筑企业的平安总投入占总收入的0.05%,其比例较高,因此可以改善的空间为0.04%同时,事故Ⅰ、事故Ⅱ和事故Ⅴ的发生数也可以从实际值减少到参照值1这说明,低效建筑企业具有进步平安管理绩效的潜质和时机显然,一个建筑企业假设要减少平安投入是应该慎重考虑的,但上述分析结果说明平安管理投入产出的转换效率并不理想。
如何优化平安投入资源的配置并降低平安事故发生率,确保企业获得高平安绩效的同时最小化平安投入,将是低平安管理绩效建筑企业改善其平安管理值得深思的方面 1.利用C2R模型对研究对象进展计算分析,结果说明45家建筑企业中有8家建筑企业的平安管理是有效的且他们在原投入X0的根底上所获得的平安管理产出(即事故发生率)Y0为最优且都落在“前沿面”(即他们的效率值都为1.0),因此被称为有效DMU相反,其他建筑企业为无效DMU上述研究结果说明,DEA技术在比拟建筑企业平安管理绩效有效性方面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2.C2R模型的分析结果说明,在平安总投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方面有效DMU比无效DMU的平安投入要低同样,有效DMU发生平安事故的数量也低于比无效DMU这反映出平安管理绩效较高程度的建筑企业表现出“低投入、低事故率”,而较低程度的建筑企业表现出“高投入、高事故率”的现象在利用SE-C2R模型对有效DMU进展了进一步的比拟分析时,计算结果说明上述8个有效DMU的效率值均大于1,而其他DMU并没有变化其中,建筑企业Q的效率值最大,为1.31这说明该企业仍可以降低31%的平安投入实现同样的平安管理绩效程度。
以上研究结果充分证明了高平安管理投入并不一定可以带来低事故发生率平安管理的有效性(即:平安管理绩效程度)在此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3.研究结果还说明平安管理绩效较低的建筑企业具有进步平安管理绩效的潜质和改善空间关键在于这些企业如何科学有效的配置平安管理投入的资源来改善当前所处的困境 [1]周建亮,方东平,王天祥.工程建立主体的平安消费管理定位与制度改良[J].土木工程学报,xx,(8):139-146. [2]李成华,李慧民,云小红.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建筑平安管理绩效评价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xx,(4):207-212. [3]Andersen P,Petersen N C.1993.A procedure for rank-ing efficient unit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Man-agement Science 39(10):1261-1294. [4]黄盛仁.20世纪90年代我国企业平安消费的投入分析与研究[J].中国平安科学学报,xx,(10):19-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