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家长谈儿童绘画指导 儿童画与年龄有很大的关系,但却不是只要到了这个年龄就能画出 来,还需要成人的启发、引导和培养,但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和 儿童观,许多家长在指导和评价儿童的作品时,往往会走入一种误 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片面地认为儿童美术就是绘画 许多家长认为:绘画就是美工,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片 面的儿童美术活动除了绘画之外还包括陶艺、纸工等形式多样的 手工活动,它们和绘画一样,同样有益于儿童创造能力和高尚情操 的培养对此,家长不应持否定或冷淡的态度,而是要结合儿童的 美术活动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以培养孩子学会运用多种美术活 动表现事物的能力二、过分重视儿童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早期教育不是提前教育,而是合适的教育,与儿童生理心理发 展相适应的教育有的家长因孩子画的不圆、不方、不正而懊恼, 这实际是不从孩子的身心特点出发,对孩子的绘画技能要求过高, 过分强调技巧的运用,强迫孩子画得绝对“准” 有的家长甚至动用 巴掌,逼着孩子挥泪画画,损害了他们学习绘画的兴趣、信心,有 不少孩子因此对画画产生畏惧,厌烦情绪,不想再画了,使得学习 绘画成了奉家长之命的应付甚至是额外的负担。
因此,作为家长要鼓励孩子勤画,引导他们去动脑,大胆想象,大胆尝试,不要用“像 不像”作为评价孩子作品的唯一标准防止儿童陷入纯技巧表现的狭 窄空间而泯灭创造的个性三、重结果轻过程有些家长误认为孩子的画画得漂亮美观,教学就算成功了他 们只看到了作业完成后的效果,而忽视了儿童的作画过程在教小 朋友画《下雨天》这课时,其中有个小朋友的画面中除画上了雨中 撑伞的人外,还画了许多条又黑又粗的短曲线这些黑曲线使得本 来挺漂亮的画面变得一点儿也不美观问他为什么要画这些黑曲线 “老师,这是在打雷我没有乱画因为雷的声音很响,听上去很害 怕,所以我就用黑颜色画打雷了”,他认真地解释道这幅看上去并 不怎么样的画,如果没有孩子精彩的介绍,画中展现出来的丰富想 象力就不会被发现因此在教小朋友绘画时,不能要求学生“依葫芦 画瓢”,应当给孩子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在画中完全自由地流露自己 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意愿家长在帮助、指导、评价时,要理 解孩子的绘画语言,认真地听孩子的叙述,尊重儿童创作自主性, 切莫过分注重画面效果而轻创作过程,使得一些极富想象而画的不 像的孩子,由于得不到理解和肯定而失去信心应让每个学生都能 通过评价活动,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增强学习自信心,更好 地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四、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美术作品家长有时看孩子画的东西与自己想象的有很大的出入时,就抱 怨孩子怎么画什么不像什么在指导儿童绘画时,家长首先应多具 备一点童心,多了解一些儿童绘画的特点及基本的技能方法,少一 些成人绘画模式如儿童绘画尽管在表现技能上还比较粗糙,技法 还不成熟,甚至幼稚,但充满了天真烂熳的童趣,是儿童们认识生 活、反映单纯质朴情感的需要家长不要认为孩子创作的画太幼稚、 离奇,而以自己的审美标准去动手修改儿童的画,追求成人画的效 果,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失掉了儿童画那种特有的大胆幻想、稚拙 笔墨的本色因此,家长在孩子进行美术活动时,应努力使自 己成为孩子的指导者、合作者、欣赏者,而不应成为孩子的替代者、 挑剔者五、忽视儿童的“心灵感悟”有好多家长认可老师的教学观念,却不接受孩子在这种观念下 完成的画究其原因是家长对新的教育观念了解不够和自身认识水 平的不足好多家长在指导孩子绘画时,采用固定模式,即让儿童 欣赏范画作画,给儿童的自由表现设置障碍,忽视儿童的“心灵感悟” ,抹杀了儿童的绘画个性反之,儿童画画如果一点儿不听老师的, 太“个性”了也不行一味地“ 一意孤行” ,老师的指导就会失去作用, 作品会无序发展。
但儿童画画如太听老师的,又会约束限制孩子的 自由发展画得好的孩子大都有这个特点,有的听老师的但又有自己的想法,画的画既有创造性,又遵守了艺术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