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危害识别(新)详解

我**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4.09MB
约107页
文档ID:117860735
危害识别(新)详解_第1页
1/107

识别 评估 控制 应急 人、环境、声誉和财产 是否有潜在危险? 原因和后果是什么? 失控的可能性有多大? 风险的大小? 需要什么控制? 控制是否有效? 潜在后果是否能减轻? 需要何种应急措施? 应急能力是否可行和充分? 风险管理 危 害 识 别 怎样识别? 谁来识别? • 专业技术人员 岗位员工 安全人员 一、什么是危害? 危 害 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 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能量意外释放论: • 事故是由于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或转移 • 人员伤害的直接原因是过量的能量作用于人体 或危险物质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 危险能量 • 动能、热能、势能 、电能、声能、光 能、辐射、冲击波 物质与能量 失控 存在有害 物质与能量 危害原因 第一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 1.产生危害的原因 能量: 动能、热能、 势能、电能、 声能、光能、 辐射、冲击波 等 有害物质: 有毒物质、腐蚀 性物质、有害粉尘 、窒息性、易燃易 爆物质、自燃 危害原因之一——第一类危险源 • 危害产生的根源 • 能量和物质的多少决定了事故的后果严重度 • 客观存在的,固有的 (1)第一类危险源 • 人失误——不安全行为 • 物故障——不安全状态 • 环境不良——有害作业环境 • 管理上的缺陷——如不完善、不落实 危害原因之二 ——第一类危险源失控 第20页 •事故因果连锁 能 量 伤 损 害 坏 屏 蔽 失 效 能 量 释 放 人 失 误 环 境 因 素 物 故 障 两类危险源之间的关系 第一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 特性固有的特性可变的条件 危险源定义存在的根源存在的状态 风险的关系后果的严重度发生的可能性 事故发生前提条件必要条件 3.1危害因素分类—— 按GB/T13861-2009 分为四大类、15中类、96小类 • 人的因素——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 • 物的因素——机械、设备、设施、材料 • 环境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存在的 • 管理因素——管理或管理责任缺失导致 1.人的因素——心理、生理性 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 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 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指伤、病期)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 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 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

物理性危 害和有害 因素 化学性危 害和有害 因素 2.物的因素 常见的危害 生物性危 害和有害 因素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防护 缺陷,电伤害(电危害),噪声,振 动危害,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运 动物危害、明火、高温物质、低温物 质、信号缺陷、标志缺陷、有害光照 、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等15种 类 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 液体,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 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 毒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粉尘与 气溶胶,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等10种类 包括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 ,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 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5种类 3.环境因素 常见的危害 室内作业场 所环境不良 室内地面滑、作业 场所狭窄、杂乱、 地面不平、梯架缺 陷、地面墙缺陷、 房屋基础下沉、安 全通道缺陷、安全 出口缺陷、采光照 明不良、空气不良 、温湿度压力不适 、排给水不良、涌 水等15种 室外作业场 所环境不良 恶劣气候、场地和交通 设施湿滑、场地狭窄、 杂乱、不平、航道狭窄 有暗礁、梯架缺陷、地 面开口、建筑物缺陷、 门围栏缺陷、场地基础 下沉、安全通道缺陷、 安全出口缺陷、光照不 良、空气不良、温湿度 气压不适、场地涌水等 18种 地下(含水下) 作业环境不良 隧道/矿井顶面缺陷 、正面侧面缺陷、地 面缺陷、作业空气不 良、地下火、冲击地 压、地下水、供养不 足、供养不当、地下 环境不良 其他作业 环境不良 强迫体位、综合性 作业环境不良、其 他未包括的作业环 境不良 4.管理因素 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 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 职业安全卫 生管理规章 制度不完善 建设项目“三同时”制 度未落实、操作规程不 规范、应急预案及响应 缺陷、培训制度不完善 、其他规章制度不健全 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 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 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3.2 3.2 按事故和职业危害类型分类按事故和职业危害类型分类 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 根据导致事故的原因、致伤物和伤害方式等,将 危险因素分为20类: • •物体打击物体打击 • •车辆伤害车辆伤害 • •机械伤害机械伤害 • •起重伤害起重伤害 • •触电触电 • •淹溺淹溺 • •灼烫灼烫 • •火灾火灾 • •高处坠落高处坠落 • •坍塌坍塌 • •冒顶片帮冒顶片帮 • •透水透水 • •放炮放炮 • •瓦斯爆炸瓦斯爆炸 • •火药爆炸火药爆炸 • •锅炉爆炸锅炉爆炸 • •容器爆炸容器爆炸 • •其他爆炸其他爆炸 • •中毒和窒息中毒和窒息 • •其他伤害其他伤害 3.33.3《《职业病范围和职业患者处理职业病范围和职业患者处理 办法的规定办法的规定》》,有害因素分为七类,有害因素分为七类 a.生产性粉尘 b.毒物 c.噪声与振动 d.高温 e.低温 f.辐射 g.其他有害因素 4.危害识别思路 • 思路之一—— 从一切危险能量和危险物质开始 思路之一 —— 从一切危险能量和危险物质开始 人人 管管 环环 物物 思路之二 —— 从人机环管全面排查 • 在劳动竞赛中,该厂把深入学习实践 科学发展观活动与流程切换结合起来 。

施工现场,参加流程切换任务的 干部员工克服劳动强度大、施工现场 狭窄,以及管道内留有大量余汽和少 量碱液等困难,连续工作15个多小 时,中午、晚上都在现场吃盒饭,有 的员工累得连胳膊都抬不起来,有的 员工嗓子说不出话,有的员工双腿发 颤,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没有一 个人讲报酬,充分展现了该厂员工良 好的精神风貌和昂扬的斗志 思路之三—— 人会受到哪种伤害? 产生哪些职业病? 2008年10月27日下午 16:20分左右,建设集团公司 分包队伍——濮阳市惠源建筑 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在苏北路雨 水提升站施工过程中,在未办 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证》、 未对作业环境中有毒有害气体 进行检测、未采取防毒防窒息 和有效监护措施的情况下,施 工人员商海军违章进入阀门井 拆除封堵墙,发生急性中毒、 晕倒溺水,救援人员田俊峰、 吴文强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 大,最终造成3人死亡 新建闸门井新建闸门井 L:2.5m; W:2m; D:7.9m L:2.5m; W:2m; D:7.9m 5、危害识别的途径 ——资料的收集内容 • 已知危险及产生原因 • 工作场所使用的物料、设备、技术 • 作业程序、物料与员工的互动关系 • 危害的形态、发生可能性、接触频率 • 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 ——资料的收集来源 • 分析作业特性、推测发生的事故 • 征询岗位员工的意见 • 请教专业技术人员或有经验人员 • 有关资料、法规 • 有关案例 • 上级主管发布的信息 • HSE监测和测量记录 危害识别的途径 —系统检查所有作业或活 动 • 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 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 六种典型危害(化学品、 物理危害、 机 械危害、 电器危害、 人体工程危害、 生物危害) 危害识别的内容 • 地理位置 • 平面布局 • 基础设施 • 作业环境 • 物料性质 • 工艺过程 • 生产设备 • 作业活动 识别注意要点 1)宏观上全员参与; 2)微观上有侧重、有重点 ; 3)时间、空间; 4)信息来源广泛; 5)持续改进、贯穿全过程 ; 6)有记录的活动。

二、物质危害的识别二、物质危害的识别 • 危险物质的来源 生产原料、中间产品、产品、衍生物、排放物 、废弃物 • 危险物质的类别(爆炸、易燃、有毒、腐蚀等) • 危险物质的性质(物理、化学、燃烧爆炸) • 可能导致的事故(火灾、爆炸、中毒、腐蚀) 按按《《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GB13690- 92) 92) 分为分为8 8类,共类,共2121项 二、物质危害的识别二、物质危害的识别 • 爆炸品; •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 易燃液体; •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 遇湿易燃物品;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放射性物品; •腐蚀品 第第1 1类类 爆炸品爆炸品 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 (如受热、受摩擦、撞击等), 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 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 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 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 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 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危险特性 原 因 可能事故 敏感易爆性 爆炸品对外界作用比较敏感,存 在火焰、撞击、摩擦、针刺或电 能等较小的简单的初始冲能就可 能引起爆炸 爆炸 自燃危险性 部分爆炸品在一定温度下可不用 火源的作用即自行着火 火灾、爆炸 着火危险性 爆炸品都是易燃物质,且着火不 需外界供氧;同时,炸药爆炸时 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可达数千度 火灾 毒害性 有些爆炸品具有一定毒害性,且 绝大多数爆炸品爆炸时会产生CO 、NO、HCN等有毒或窒息性气体 中毒和窒息 第3项 有毒气体(毒性指标 同第六类)如:一氧化氮、 氯气、氨等。

第2项 不燃气体(无毒、不 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如: 压缩空气、氮气等 第1项 易燃气体,如:氢气 、一氧化碳、甲烷等 第第2 2类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危险特性 原 因 可能事故 易燃易爆性处于燃烧浓度范围之内的可 燃气体遇火源可能发生着火 或爆炸 火灾、爆炸 毒害性有毒气体对人畜有很大的毒 害性 中毒 扩散性气体分子间距大,相互作用 力小,非常容易扩散 增加了发生 事故的可能 窒息性除氧气和压缩空气,其他压 缩和液化气体都具有窒息性 窒息 危险特性 原 因 可能事故 氧化性压缩和液化气体中有一部分是强 氧化剂,与可燃物接触可能发生 火灾甚至爆炸 火灾、爆炸 腐蚀性酸性、碱性气体及一些含氢、硫 元素的气体具有腐蚀性 人员灼烫及 设备损 坏 高压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大都是经过 高压和降温后压入坚固耐压的容 器(钢瓶)中的 物理性爆炸 低温液化气体蒸发时会从环境中吸取 大量热量,还有的液化气体本身 就储存在低温下 冻伤 第第3 3类类 易燃液体易燃液体 第1项 低闪点液体:闪点<-18℃ 如:乙醚(闪点为-45℃) 乙醛(闪点为-38℃)等; 第2项 中闪点液体:-18℃≤闪点<23℃ 如:苯(闪点为-11℃) 乙醇(闪点为12℃)等; 第3项 高闪点液体:23℃≤闪点<61℃ 如:丁醇(闪点为35℃) 氯苯(闪点为28℃)等。

危险特性 原 因 可能事故 高度易燃性 易燃液体的沸点较低,易于挥发 出易燃蒸气,着火所需的能量也 较小 火灾 蒸气易爆性 易燃液体挥发出的蒸气与空气混 合后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 火源可能发生爆炸 爆炸、火灾 流动性 扩散性 流动性是任何液体的通性增加了发生 事故的可能 毒害性易燃液体或其蒸气大都具有毒害 性,甚至刺激性和腐蚀性 中毒、灼烫 第1项 易燃。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